导读:本文包含了涂层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材料,复合材料,羰基,陶瓷,电泳,原位。
涂层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周伟,赵宇光[1](2019)在《Ti-6Al-4V合金表面原位内生(Ti_3SiC_2+TiB_2)_p/Al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l-Si-B4C粉末体系下利用低氧压熔结技术成功地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出原位内生(Ti_3SiC_2+TiB_2)_P/Al基复合材料涂层。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高体积分数的Ti_3SiC_2和TiB_2复合增强体组成的外层及Al_3Ti和Al组成的内层所构成,涂层相分层分布明显,Al在制备过程中稀释了各反应物浓度,起到了稀释剂作用,且促进了反应相生成,起到了催化剂作用,降低了生成TiB_2、Ti_3SiC_2反应起始温度,起到了辅助剂作用,消耗了加热环境中残存氧,起到了除氧剂作用,并促进了涂层致密化,起到了填充剂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彭叔森,陈星云,马永存,冯亚琳[2](2019)在《电泳沉积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材料用于防腐蚀涂层的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机涂层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会遭受物理及化学腐蚀作用而使防护失效。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砖-泥"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引起人们对该材料的广泛研究。首先,对"砖-泥"层状结构的增韧机制、材料的仿生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仿生"砖-泥"涂层和传统复合涂层在结构及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将"砖-泥"层状结构引入到涂层设计中,将充分发挥片状填料对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的增强作用,进而在提高涂层对物理和化学腐蚀破坏的抵抗的同时,增强涂层的防护性能。然后,在分析仿生"砖-泥"层状材料现有制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电泳沉积技术制备仿生"砖-泥"层状涂层的可行性及其在防腐蚀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利用电泳沉积构建"砖-泥"层状仿生涂层的研究内容及方案,研究结果将为构建长效防护涂层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唐雪峰,杨万友,魏子淇,王家序,周青华[3](2019)在《含颗粒缺陷涂层材料线接触力学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线载荷作用下含颗粒缺陷涂层材料的数值分析模型,探究颗粒缺陷对涂层材料接触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工程实际中机械传动部件表面的涂层工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半解析法,构建考虑颗粒缺陷的含涂层非均质材料线接触模型,所得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结果吻合良好。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摩擦系数、颗粒缺陷的位置及分布对含颗粒缺陷涂层材料最大von Mises应力及其深度位置的影响。结果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逐渐增大,其深度位置从涂层内部阶跃至近表面。随着颗粒缺陷中心x坐标从左到右变化,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先增大后减小,其深度位置位于涂层与基体界面附近或颗粒缺陷近表面端的上端。随着颗粒缺陷与涂层表面距离的增大,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其深度位置先逐渐远离涂层表面,随后稳定在涂层内部或涂层与基体界面区域。分布颗粒缺陷对最大von Mises应力的影响较为复杂,其深度则位于涂层与基体的界面或颗粒缺陷与基体的界面附近。结论摩擦系数与颗粒缺陷的位置及分布对涂层材料线接触力学性能均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周恺,谢发勤,吴向清,王少青[4](2019)在《铝、镁、钛基材料微弧氧化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铝、镁、钛基材料作为最有代表性的阀金属具有比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生物相容性优异等诸多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信、医疗等各大行业。但铝、镁、钛基材料摩擦学性能普遍较差。本文综述了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改善铝、镁、钛基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电解液体系、电参数和反应时间对微弧氧化涂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弧氧化直接复合技术和二次复合技术,并对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泽,赵芳,王建江,高海涛[5](2019)在《基于超材料设计的羰基铁低频复合吸波涂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低频宽带吸波材料,采用共沉淀和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了羰基铁/CoFe_2O_4/PANI叁元复合材料,并以此为介质层,借鉴超材料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羰基铁复合吸波涂层,改善了低频吸波性能。分析了超材料的结构设计对羰基铁/CoFe2O4/PANI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对赋予超材料结构后的复合涂层的吸波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仿真优化发现,在电阻膜方阻值为10 mΩ/□和镂空十字电阻膜图案尺寸达到最佳时,在相同厚度下赋予超材料结构后的复合涂层具有比单一羰基铁涂层更宽的吸收频带以及更低的吸收频率,在3.8~6.9 GHz频段内反射率均小于-10 dB。研究表明,将超材料结构融入到羰基铁涂层性能改进中,能够有效提升其低频吸波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邵豪,刘富生,刘统治,曾鲜,程旭东[6](2019)在《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论述了红外辐射产生的机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维恩位移定律等基本规律,介绍: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以及本实验室关于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4)
[7](2019)在《宁波材料所在推进石墨烯超级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涂料与粘合剂余海斌团队针对石墨烯/聚合物复合防腐涂层在破损后加速金属基体腐蚀这一隐患,采用氮化硼纳米点(BNNDs)作为商业化石墨烯的分散剂,利用其原子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能实现其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通过化(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期刊2019年05期)
杜斌,洪长青,张幸红[8](2019)在《轻质C_f/SiO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烧蚀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轻质碳纤维增强SiOC(C_f/SiOC)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用TaSi_2、MoSi_2为高温抗氧化组分,SiB_6为烧结助剂,硼硅酸玻璃为粘结剂,采用浆料法在C_f/SiO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多层梯度化抗氧化涂层。用氧乙炔考核带涂层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及抗烧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蚀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硼硅酸玻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有效地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同时能够降低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热失配。通过浆料法能够获得梯度化的抗氧化涂层,即涂层由靠近基体部分的多孔层逐渐过渡至最外层的致密层。在氧乙炔考核烧蚀实验下,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烧蚀性能,并且随着表面烧蚀温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烧蚀行为。在1660℃下烧蚀后,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3μm/s,2.96×10-8g/(mm2·s),随着烧蚀温度增加至1760℃,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增加至0.06μm/s,1.03×10-7g/(mm2·s)。带涂层的复合材料烧蚀后,涂层表面没有裂纹,但都出现了大量的孔洞,其主要原因是硼硅酸玻璃的挥发,基体材料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氧化,涂层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阻氧能力。结论硼硅酸玻璃的引入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表面致密的涂层,提升涂层的阻氧能力。制备的多组分抗氧化烧蚀涂层,可以有效地提高C_f/SiO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韩文波,周长灵,胡平,张幸红[9](2019)在《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_2-SiC/SiC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_2-SiC/SiC涂层的制备、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方法选择ZrB_2和SiC改性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包埋-刷涂法在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ZrB_2-SiC/SiC多重抗氧化涂层,并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制备了一种叁层结构的SiC/ZrB_2-SiC/SiC超高温陶瓷复合涂层,获得了风洞考核试验下的复合材料微结构变化、线烧蚀率等试验数据,并得到了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氧化烧蚀机理。结论 SiC/ZrB_2-SiC/SiC涂层对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具有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综合热防护性能。(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吴卓科,李菁若,潘岳,陈小莉,刘瑞全[10](2019)在《基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荧光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吸光-发光特性,将其应用到道路涂料中以解决夜间、无照明条件下道路标线难以被识别的问题。采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2种荧光粉的元素构成与有效含量、矿物组成、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荧光粉主要成分均为单斜相SrAl_2O_4,其中荧光粉B中含有较多的碳元素杂质,受其影响,荧光粉B发光需要较高强度的激发能,发光强度弱于荧光粉A;将2种荧光粉按照5种比例分别与环氧树脂混合,配制出10种荧光涂层,采用长余辉荧光粉测试仪对荧光涂层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获得荧光涂层的最佳工艺:涂层厚度为1. 8 mm,荧光粉A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5,粘结强度为0. 54 MPa。(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涂层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制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机涂层在服役期间不可避免会遭受物理及化学腐蚀作用而使防护失效。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砖-泥"层状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引起人们对该材料的广泛研究。首先,对"砖-泥"层状结构的增韧机制、材料的仿生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其次,探讨了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仿生"砖-泥"涂层和传统复合涂层在结构及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将"砖-泥"层状结构引入到涂层设计中,将充分发挥片状填料对力学性能和隔绝效果的增强作用,进而在提高涂层对物理和化学腐蚀破坏的抵抗的同时,增强涂层的防护性能。然后,在分析仿生"砖-泥"层状材料现有制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电泳沉积技术制备仿生"砖-泥"层状涂层的可行性及其在防腐蚀中的应用前景。最后,介绍了利用电泳沉积构建"砖-泥"层状仿生涂层的研究内容及方案,研究结果将为构建长效防护涂层提供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涂层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周伟,赵宇光.Ti-6Al-4V合金表面原位内生(Ti_3SiC_2+TiB_2)_p/Al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2].彭叔森,陈星云,马永存,冯亚琳.电泳沉积仿生“砖-泥”层状结构材料用于防腐蚀涂层的展望[J].表面技术.2019
[3].唐雪峰,杨万友,魏子淇,王家序,周青华.含颗粒缺陷涂层材料线接触力学性能数值分析[J].表面技术.2019
[4].周恺,谢发勤,吴向清,王少青.铝、镁、钛基材料微弧氧化涂层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李泽,赵芳,王建江,高海涛.基于超材料设计的羰基铁低频复合吸波涂层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邵豪,刘富生,刘统治,曾鲜,程旭东.红外辐射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C].全国第十七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9
[7]..宁波材料所在推进石墨烯超级防腐涂层领域取得进展[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9
[8].杜斌,洪长青,张幸红.轻质C_f/SiOC复合材料表面抗氧化涂层烧蚀性能的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9
[9].韩文波,周长灵,胡平,张幸红.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_2-SiC/SiC涂层的制备及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9
[10].吴卓科,李菁若,潘岳,陈小莉,刘瑞全.基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荧光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