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沉积层论文_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四纪沉积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境,地质,江汉平原,冲绳,含水层,宜昌,多点。

第四纪沉积层论文文献综述

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1](2019)在《鲁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面沉降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在鲁北平原发展日益严重,制约着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区内第四纪沉积展布特征,结合二等水准测量数据和分层沉降标数据与地面沉降规律,揭示鲁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机理和沉降模式,为同类型地区进行参考借鉴。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为中更新统地层,滨州140~320m地层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62%。②依据沉积相、沉积成因、地层结构、地面沉降驱动机制等因素,鲁北平原地面沉降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模式、黄河泛滥冲积平原模式、叁角洲冲积、海积平原模式叁种模式。(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吴利杰,张翼龙,石建省,李政红,王文中[2](2019)在《河套盆地第四纪沉积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河套盆地1100条钻孔资料的岩性岩相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临河凹陷以湖泊沉积环境为主,叁湖河凹陷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呼和凹陷为局限性河湖沉积环境,西山咀隆起与包头隆起都以古隆起剥蚀为主,全盆地沉积环境为局限性河湖,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已流入该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全盆地形成了内陆封闭性咸水-半咸水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随黄河逐渐外流,河套地区进入到准平原化过程,由湖泊沉积转为以冲积作用为主的河湖交替演化,最终以河流及山前冲洪积作用为主。晚第四纪河套盆地东西部沉积环境差异受区域构造及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8期)

林钟扬,金翔龙,管敏琳,赵旭东,潘少军[3](2019)在《长江叁角洲南翼第四纪沉积层序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长江叁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叁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董刚,蔡峰,闫桂京,李清,梁杰[4](2018)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是认识深海斜坡沉积的重要区域。通过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海底以下识别出4个主要的地震层序界面,相应地划分出四个主要地震层序,各层序分别对应全新世沉积层(Q4)、晚更新世沉积层(Q3)、中更新世沉积层(Q2)和早更新世沉积层(Q1)。从陆坡上部往下由斜交前积反射结构过渡到杂乱的反射结构,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杂乱的丘形反射单元,是滑塌体和重力流沉积的典型地震反射特征,反映出一种高能的、极不稳定的沉积环境。海槽轴部以平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主,显示了稳定的深海-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地震反射结构的多样性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和沉机作用类型的多样性,沉积地层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发育相同的第四纪地层垂向序列,同时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与东海陆架第四纪沉积层在层序界面、沉积层厚度、变形程度和产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单靠地震资料来进行两个地区的地层对比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殷勇,唐晓爽,林文荣[5](2018)在《南黄海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及物源的锆石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黄河锆石年龄谱系存在较大差异,理论上为物源判别提供了可能。利用江苏岸外西太阳沙人工岛YZ10孔(坐标32°31.583′N,121°24.800′E,孔深115.6m)沉积物中的锆石对辐射沙脊群南部晚第四纪以来的物源进行了追踪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黄恒旭,向芳,王金元,朱宏博,杜雯[6](2018)在《叁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与地貌特征对古气候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长江叁峡及其邻区第四纪气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万州、奉节、巫山和宜昌等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以及保存在夷平面、阶地、扇叁角洲和湖相沉积中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叁峡在早更新世为温暖潮湿环境,在0.11Ma B.P.左右发生气候转变,之后直至全新世为干燥寒冷环境;宜昌地区第四纪气候变化趋势与叁峡地区相同。(2)叁峡在早更新世到0.3Ma B.P.以来,沉积记录主要显示为暖湿气候;在0.3Ma B.P.以前,叁峡基本不具备发育第四纪冰川的条件。导致叁峡及宜昌地区在0.11Ma B.P.左右发生明显的沉积物差异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发生在0.15Ma B.P.的青藏高原共和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婷婷[7](2018)在《徐州市第四纪沉积环境与理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上最近的一个地质单元,由于第四纪地质具有很大的区域性,沉积环境非常复杂,一个地区取得的经验一般不能完全适应于其他地区。为此,本文以徐州市区为例,对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层进行了地质分区分层,并采用了地层层序、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理化性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对研究区沉积环境的反演。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地层对比分析,将研究区按一级地貌单元及50米以浅地层结构特征划分为4类地质结构分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河湖相淤泥软土区和冲积平原区。根据统计的众多钻孔分层厚度,土层结构分层为:全新世粉土、粉砂层,粘土层、软土层;上更新统粉土、粉砂层、粘土层;中更新统的含铁锰结核粘土层和下更新统的含砾粘土层,并绘制了各土层的厚度等值线分布图。(2)以研究区内钻孔ZKXY为例,将该钻孔分为七个土层,阐述了各个土层常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在这基础上,运用地球元素化学分析方法,根据元素化合物、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值随钻孔深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研究区第四纪古气候、古盐度与氧化还原环境变化,表明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环境,整体上是由炎热潮湿到寒冷干燥的一个变化过程,总体盐度不高,可能为河流或浅湖相环境,地层沉积均为有氧的浅层沉积。(3)以钻孔ZKXY的原状土样以及ZKS的重塑土样为例,分析了沉积土层的基本性质(密度、含水率)以及物理化学性质(pH、电阻率、热导率和色度)随钻孔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了无论是原状土样还是重塑土样,理化性质都可以很好的反映沉积环境的变迁。通过理化性质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当时的沉积环境,表明研究区沉积为陆相沉积,在更新世以及全新世早期沉积相为河湖相,但河流水动力作用较差,沉积物分选性差,在全新世后期,沉积物以风化沉积为主,分选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陈麒玉[8](2018)在《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叁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体及地质结构的叁维可视化表征可以提供对地下地质现象及构造更加真实、直观的描述,已经成为推动“玻璃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技术之一。随着叁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地质领域的深入应用,对叁维模型的要求已经更多地从定性描述转向了定量评价。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方法已经成为复杂叁维地质模型自动构建与模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的发展以及各种算法的提出为各向异性的地下复杂地质结构的叁维重建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持。但是,面对实际的叁维地质建模实践,尤其针对沉积松散、分布不均、厚度较薄、多碎片化结构的第四纪沉积体系,获得一个完整、可靠的用于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的叁维训练图像非常困难,而且基于规则网格的模拟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地质沉积及构造结构在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形态与分布特征。概括地讲,目前叁维地质建模方面存在的主要挑战包括:(1)地下各向异性的复杂地质体结构模型的高效、自动重构问题。(2)地质格架模型与精细属性模型的一体化建模与表达。(3)所建模型是否能够为地质定量分析、评价以及可视化决策提供支持。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分布于平原地区或高原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上。而且,各类地质灾害问题都与第四纪浅层地下地质体及地质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地质现象的动力学过程相关。由此可见,叁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已经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以典型的第四纪沉积体系建模为例开展叁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策略、新方法、新模型,构建从数据处理、建模方法到模型可视化表达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叁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优化方法以及完整的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叁维随机建模流程。针对实际地质勘查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中模拟路径、搜索邻域以及后处理技术的优化方法;面对叁维训练图像获取困难以及其对平稳性假设的高度依赖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低维数据的叁维地质体模型自动重构方法;为了实现地质格架模型与精细属性模型的一体化建模与精确表达,开展了地质结构模型约束下的精细叁维体元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闽江口地区第四纪复杂沉积地层精细建模为例进行了方法的验证。通过综合实验和实际叁维建模应用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而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能够被应用到其它类似领域。这将为复杂地质结构的建模乃至更广泛的叁维地质建模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和技术支持,使得叁维地质建模能够切实服务于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环境模拟评价等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针对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中关键技术的优化策略和改进方案,包括密度敏感的模拟路径优化方法、基于空间分区的数据事件构建方法和基于空间连通性分级的后处理方法,使得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能够适应第四纪复杂沉积结构的叁维建模要求。(2)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搜索策略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叁维地质模型自动重构方法,实现了基于低维数据的叁维地质模型的快速、自动构建,而不再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叁维训练图像。(3)提出了一种顾及复杂构造条件约束的叁维模型网格剖分方法,实现了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结果的构造与属性一体化精细建模与可视化表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细的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叁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流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05-01)

丛新,赵龙伟[9](2017)在《中国海岸带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变迁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水域地区沉积环境变迁研究是海相沉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整理了近20年来我国对海岸带近海水域地区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渤海湾—黄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台湾海峡、珠江口及东海与南海地区。从全国不同地区来看,研究成果包括渤海湾的4种沉积类型和黄河叁角洲形成的4个阶段;长江口—杭州湾的8个沉积环境分区;台湾海峡的3种沉积环境区;珠江口2个旋回变化;南海的3个不同生态环境的海区和其北部的4类沉积区。总体来说,我国海岸带近海水域地区沉积环境变迁研究未来应从整个海岸带沉积环境变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种特征分析对比;同时研究需要加强现代沉积环境变迁动态观测,深入对沉积动力过程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另外,从宏观上看,研究需要进行注重不同学科交叉以及与其他地质数据记录的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7年04期)

王妍妍,黄爽兵,赵龙,易卿[10](2017)在《江汉平原沙湖地区浅层含水层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含水介质是地球关键带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拓展江汉平原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维度,综合应用~(14)C测年、δ~(13) C、铁价态以及沉积物溶解态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光谱信息等重要环境指标,对沙湖地区近30ka的浅层含水层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了概化分析.沉积物中Zr/Rb、Rb/Sr比值以及δ13 C值表明,剖面在5~7m和16~18m范围相对其他深度更显暖湿气候特征;Fe~(3+)/Fe(2+)比值及沉积物颜色说明这两段暖湿期沉积物主要呈现还原环境.基于因子分析和DOM光谱信息可将沉积剖面的沉积环境演化概化为"近地表弱生物碎屑沉积单元"和"暖湿期强沉积单元"等5个单元.本沉积剖面所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化信息可为该区的地下水环境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支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第四纪沉积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河套盆地1100条钻孔资料的岩性岩相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认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临河凹陷以湖泊沉积环境为主,叁湖河凹陷以河流沉积环境为主,呼和凹陷为局限性河湖沉积环境,西山咀隆起与包头隆起都以古隆起剥蚀为主,全盆地沉积环境为局限性河湖,中更新世早期黄河已流入该盆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全盆地形成了内陆封闭性咸水-半咸水湖盆,黄河为内流河;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后,随黄河逐渐外流,河套地区进入到准平原化过程,由湖泊沉积转为以冲积作用为主的河湖交替演化,最终以河流及山前冲洪积作用为主。晚第四纪河套盆地东西部沉积环境差异受区域构造及沉积古地理格局的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四纪沉积层论文参考文献

[1].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鲁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面沉降模式分析[J].地质学报.2019

[2].吴利杰,张翼龙,石建省,李政红,王文中.河套盆地第四纪沉积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3].林钟扬,金翔龙,管敏琳,赵旭东,潘少军.长江叁角洲南翼第四纪沉积层序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董刚,蔡峰,闫桂京,李清,梁杰.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第四纪沉积地层划分[J].地质学报.2018

[5].殷勇,唐晓爽,林文荣.南黄海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及物源的锆石示踪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黄恒旭,向芳,王金元,朱宏博,杜雯.叁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与地貌特征对古气候的指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婷婷.徐州市第四纪沉积环境与理化性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8].陈麒玉.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叁维地质体随机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9].丛新,赵龙伟.中国海岸带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变迁研究现状综述[J].上海国土资源.2017

[10].王妍妍,黄爽兵,赵龙,易卿.江汉平原沙湖地区浅层含水层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J].地球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大港口层砂岩平行层理(水琏盆地)以来海平面变化曲线(修改自文献...各岩性区各生活型占该区植被比第四纪...大名地裂缝成因模式唐县宽谷及唐县面的展布方向与断层走...建筑场地第四纪沉积层叁维地质...

标签:;  ;  ;  ;  ;  ;  ;  

第四纪沉积层论文_纪洪磊,杨亚宾,张永伟,刘苏哲,朱智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