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土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耕地,重金属,养分,质量,地力,环境。
耕地土壤论文文献综述
张素霞,杨向东[1](2019)在《农机作业的耕地土壤压实问题与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为农业生产减轻了劳动负担并提升了生产效率,单一功能农业机械的反复进地作业对耕地土壤造成了明显的压实问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通过对土壤压实危害的分析,说明了土壤压实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12期)
吕悦风,谢丽,孙华,谷玮[2](2019)在《县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标准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研究以太湖沿岸某产粮大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与地区土壤环境负载容量对研究区耕地土壤中As、Hg、Cr、Cd、Pb五种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两种评价方式在区域整体评价结果上趋于一致,却在各类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上存在一定差异.有别于"一刀切式"的浓度标准评价模式,土壤环境负载容量法通过"双界面"标准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可以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较为准确的反映外源污染累积变化情况.为提升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准确性,建议相关评价在普适性国标的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负载容量评价作为有益补充,继而为县、镇尺度土壤污染责任主体认定与风险控制区划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素琼[3](2019)在《普洱市江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8年-2015年江城县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采集4506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与1982-1985年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分析全县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变化趋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杨黎敏,李晓燕,任永星,付娆[4](2019)在《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长春市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长春市是东北黑土集中分布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辖区内榆树县、农安县、德惠县均为全国排名前十的产粮大县,实时评价耕地土壤质量是保障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管理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但由于土壤指标繁多,成本较高,给区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带来了困难。耦合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对长春市耕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春市耕地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6项指标,最小数据集的评价结果与全数据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801);(2)研究区耕地质量水平总体较高,一级、二级和叁级土壤质量面积占总面积的77.34%,土壤质量区域差异性显着,土壤质量较好的耕地主要集中在长春市郊区、德惠县、榆树县一线,由此线向西北、东南方向土壤质量逐降;(3)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气候因素对土壤质量的区域异质性均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田立文,祁永春,戴路,崔建平,郭仁松[5](2020)在《新疆南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以阿克苏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自全国第二次土地普查(1982年)以来,经多年耕种后新疆南疆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以具有南疆自然生态条件典型性的新疆产棉大区阿克苏地区为代表,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耕地土壤大量元素(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铜、铁、锌、锰)进行测定,并结合新疆本地土壤养分分级相关指标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1982年比,阿克苏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改善,该地区平均有机质含量13.56 g·kg~(-1),全氮0.68 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为62.30、13.90和145.00 mg·kg~(-1),其中,有机质与1982年持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当年高74.50%和385.86%,速效钾含量以年平均2.20 mg·kg~(-1)的速率降低;总体表现为磷富、钾足、氮素含量偏低,有机质为中等水平,微量元素中有效锰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有效铜、铁及锌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足状态。综上,建议针对目前土壤上述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及变化趋势,加强配方平衡施肥方案的落实,并通过合理灌溉改善氮等可溶性肥料因渗漏而造成含量不足的局面,同时防止土壤盐渍化发生。本研究结果为阿克苏地区今后农业生产土壤培肥、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6](2019)在《扎兰屯市耕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扎兰屯市为研究对象,对第2次土壤普查(1982~1985年)、2003年、2017年3个时期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年来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是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2017年有22%的样本有效磷含量超过阈值。应继续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0期)
吴云[7](2019)在《复合调理剂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有效态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生物碳、钙镁磷肥和膨润土的复合调理剂在不同配比下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有效态控制。通过添加适量的复合调理剂,可以实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有效态控制,为下一步控制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植物迁移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金慧芳,史东梅,钟义军,黄尚书,宋鸽[8](2019)在《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退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是在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和农业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在坡面尺度上耕层土壤剖面损毁、土壤养分贫瘠化、农作物-环境调控能力衰退或完全丧失的农业生态过程。该文以红壤小流域坡耕地耕层为研究对象,采用耕层质量退化指数法(cultivated-layer degradation index, CLDI)分析了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耕层退化的主导因素及关键驱动因子,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界定了坡耕地耕层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及障碍程度。结果表明:红壤小流域坡耕地耕层质量以中、轻度退化程度为主(样点占比70.4%),重度退化耕层样点占比11.1%,无退化耕层样点占比18.5%;导致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的人为驱动因素有单位坡耕地面积农业投入、耕作方式、单位坡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和单位坡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耕层退化程度加剧,耕层土壤pH值呈先大幅减小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轻度退化耕层土壤pH值降低幅度可达9.8%;与无退化程度相比,不同退化程度下红壤坡耕地耕层厚度呈逐步薄化趋势,重度退化耕层薄化率可达8.9%,这与降雨侵蚀和农户耕作方式不合理因素有关。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主要障碍因素表现为土壤黏粒含量多、pH值小、耕层薄化和土壤抗剪强度小,平均障碍度分别为0.15、0.14、0.13和0.10;土壤黏粒含量、pH值和耕层厚度障碍度随退化程度加剧呈增大趋势,土壤抗剪强度障碍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其他耕层土壤属性参数障碍度无明显变化;适度深松(30~48 cm)与合理施肥是改善耕层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认识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特征,明确耕层质量改善途径及合理耕层构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方志坚,王义祥[9](2019)在《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壤地力保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多地少的国情与满足产品供应的压力,致使我国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耕地质量堪忧。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耕地质量保育与土壤地力建设,无疑是支撑农业高优生产及其绿色振兴的关键措施与重要的命题。$(本文来源于《闽北日报》期刊2019-10-20)
陈雪,宋娅丽,王克勤[10](2019)在《等高反坡阶措施对滇中红壤坡耕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土壤水分驱动特征,揭示其水源涵养能力,以滇中昆明市北郊松华坝迤者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监测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期间不同土层深度(0—100 cm)土壤贮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雨季和旱季降雨量分别为528.5,41.5 mm,占试验年降雨量的92.7%,7.3%,I_(30)(最大30分钟雨强)与降雨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2)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各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原状坡耕地在雨季和旱季分别增加9.6%~13.5%,10.0%~23.9%;(3)布设等高反坡阶后坡耕地土壤贮水量变异系数明显减小(p<0.05),各土层深度下土壤贮水量变异系数的大小为: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4)土壤贮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减弱,布设等高反坡阶对坡耕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表现为40 cm>20 cm>60 cm>80 cm>100 cm;(5)等高反坡阶处理和不同土层深度交互作用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显着,修正模型平方和达到48 149.124。综上,等高反坡阶处理对坡耕地土壤的贮水能力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对坡耕地地表径流拦蓄、增加水分入渗和减少土壤流失改善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耕地土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升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研究以太湖沿岸某产粮大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与地区土壤环境负载容量对研究区耕地土壤中As、Hg、Cr、Cd、Pb五种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两种评价方式在区域整体评价结果上趋于一致,却在各类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上存在一定差异.有别于"一刀切式"的浓度标准评价模式,土壤环境负载容量法通过"双界面"标准进行污染总量控制,可以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较为准确的反映外源污染累积变化情况.为提升区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准确性,建议相关评价在普适性国标的基础上引入土壤环境负载容量评价作为有益补充,继而为县、镇尺度土壤污染责任主体认定与风险控制区划提供参考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土壤论文参考文献
[1].张素霞,杨向东.农机作业的耕地土壤压实问题与解决途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2].吕悦风,谢丽,孙华,谷玮.县域尺度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标准选择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3].王素琼.普洱市江城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9
[4].杨黎敏,李晓燕,任永星,付娆.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长春市耕地土壤质量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田立文,祁永春,戴路,崔建平,郭仁松.新疆南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核农学报.2020
[6].王璐,姜英君,张清华,王崇军.扎兰屯市耕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J].中国农技推广.2019
[7].吴云.复合调理剂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有效态的控制[J].低碳世界.2019
[8].金慧芳,史东梅,钟义军,黄尚书,宋鸽.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退化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J].农业工程学报.2019
[9].方志坚,王义祥.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壤地力保育初探[N].闽北日报.2019
[10].陈雪,宋娅丽,王克勤.等高反坡阶措施对滇中红壤坡耕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