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十世纪前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二十世纪,戏曲,梅兰芳,北洋,胡适,中国,骈文。
二十世纪前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1](2019)在《二十世纪前期《北洋画报》所见的女性国画家及其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中叶,在洋务运动所带来的务实开放、言论自由的影响下,报刊杂志纷纷兴起,成为近代传媒史的焦点和中心。当时全国的报刊主要以上海和天津为南、北中心,一九二六年,天津所办的报刊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多达四十六家,这使得天津成为当时新闻生产的中心。同在天津成立的《北洋画报》创刊于一九二六年七月七(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6期)
赵敏俐[2](2019)在《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文学研究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1917年,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变革标志着“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用这段话来形容自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变革,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自1911年清(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4-22)
罗敏[3](2018)在《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二十世纪前期粤剧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人类学作为一门横跨人类学和音乐学的交叉性学术领域,其研究视角早已从音乐学传统的研究音乐作品转向与关注音乐与人、社会和文化的关系,从而探讨更多音乐在其中的价值与作用。音乐剧种、音乐作品、音乐家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于发展原因是植根于其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之中,其中包括了政治、经济、世俗、社会、文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粤剧是岭南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其发展历史深深植根于岭南文化之中,本文将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探析粤剧在二十世纪二叁十年代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24期)
杨晨[4](2018)在《从二十世纪前期的“科学观念”看古今书法教育之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书法教育"一词是基于现代学术和学科视角提出的,一般需通过一定的教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而完成。随着科举制度废止、西学东渐影响以及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的展开,二十世纪初期的"科学观念"对近代书法教育的突出影响在于既为近代书法教育发展提供了支撑,又为它的古今转型开辟了新路径。而从古代传统"书学"教育走向现代意义上独立的书法教育,意味着从"书写"转向纯"书法",从综合的"学问"走向明确的"艺术",在一大批西方学成归来的具有科学意识的知识分子努力下,无论是施教者的观念、书法理论的阐释话语和范式、教育目标等都开始发生转型。(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8年09期)
杜恂诚[5](2018)在《二十世纪前期白银汇率的两次异常震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以来,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采用金本位货币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起,金贵银贱呈现为一种长期的变动趋势。近代中国是一个以银铜为金属货币的国家,白银汇率曾出现过两次异常震荡,一次出现在1919—1921年间、一次出现在1930—1935年间。这两次白银汇率震荡是西方国家向外转嫁危机的结果,对中国经济造成深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两次危机中,中国经济遭受的损失是环环相扣的和整体性的。面对白银汇率引发的危机,中国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缺乏及时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财政货币手段及经济政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察应坤[6](2018)在《二十世纪前期民族自救运动的一种“本土化”尝试——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恢复民族自信力"是20世纪20年代"村治派"领袖王鸿一所提出的以文化自救谋求民族出路的思想主张。面对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涌入,王鸿一提出要"恢复民族自信力","民族自信力"的源泉就是中国文化。他的这一思想主张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是伦理化的民族;第二,民族盛衰的原因在于学术;第叁,拜官主义是民族病源;第四,"村本政治"为民族出路。他主张本着中国固有的精神,以"全民政治的完成,全民生计的解决"重塑中国伦理基础上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习惯行为,重建学政统一的思想与知识学术的法则,达到"恢复民族自信力"。王鸿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提出"民族自信"的第一人。他的这一思想主张及实践活动直接影响了梁漱溟等,掀起了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为文化自觉走向和乡村基层秩序重建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8年06期)
肖楠楠[7](2018)在《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益是引发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20世纪前期华北农村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农民群体内部为了生存而争夺水、土地,不同群体(农民与地主、农民与绅商、农民与政府)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每个群体在争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侵害到他人利益,从而引发冲突。而意识形态下的冲突也是由于新的社会观念威胁了传统观念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侵害了守旧群体的利益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赵山林[8](2017)在《二十世纪前期文人日记中的梅兰芳》一文中研究指出梅兰芳登上舞台并且小有名气之后,引起了观众包括文人观众的关注,这从当时的文人日记中可以得到印证。就个人阅读所及,挑选二十世纪前期几种文人日记略加梳理和评说,包括与梅兰芳年龄相仿的顾颉刚、张豂子的日记,此外还有恽毓鼎、那桐的日记,这些日记包含较多1913—1924年间梅兰芳演出的记录及评论,可以为梅兰芳及京剧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研究梅兰芳的艺术活动与艺术成长,梅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京剧的发展流变史,而且有助于研究文人乃至一般观众的观剧心态,研究京剧的传播接受史以及戏剧文化史。(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7年04期)
陈志武,彭凯翔,袁为鹏[9](2016)在《清初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利率史初探——基于中国利率史数据库(1660—2000)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中国利率史课题组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就数据库的资料采集、整理方案等作简要说明。对数据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资料选取不同、借贷交易的背景和形态不同,其所对应的利率都有所不同,统计特征上呈现出较大差别,这既表明了现有文献对中国利率史的种种认识误区之来源,也证明了系统的数据库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对利率史数据库的统计分析,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清初至二十世纪前期各类型利率的空间分布、长期趋势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牛建立[10](2016)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引进相结合,很快取得显着成效。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政府停止供应成套技术设备,中国决定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和专利,采取积极措施落实引进的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动经济调整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为与西方国家建交创造了一定条件,也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二十世纪前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17年,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变革标志着“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用这段话来形容自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变革,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自1911年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十世纪前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景.二十世纪前期《北洋画报》所见的女性国画家及其教育[J].荣宝斋.2019
[2].赵敏俐.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文学研究的特色[N].人民政协报.2019
[3].罗敏.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二十世纪前期粤剧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8
[4].杨晨.从二十世纪前期的“科学观念”看古今书法教育之别[J].书法.2018
[5].杜恂诚.二十世纪前期白银汇率的两次异常震荡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历史研究.2018
[6].察应坤.二十世纪前期民族自救运动的一种“本土化”尝试——王鸿一的“恢复民族自信力”思想主张与实践[J].社会科学家.2018
[7].肖楠楠.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冲突[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8].赵山林.二十世纪前期文人日记中的梅兰芳[J].戏曲艺术.2017
[9].陈志武,彭凯翔,袁为鹏.清初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利率史初探——基于中国利率史数据库(1660—2000)的考察[J].清史研究.2016
[10].牛建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