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碱基关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咽癌,APE1,XRCC1,CA199
碱基关联论文文献综述
李彤,周芨,李清,汪广杰[1](2015)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的临床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的186例原发性鼻咽癌患者全血,并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记录其ID号、病理编号、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对收集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CTPP法来分析XRCC1(rs25487;Arg399Gln)和APE1(rs1130409;Asp148Glu)两种基因的基因多态性,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对CA199,CEA进行检测。数据比较用t检验与χ2分析,亚组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A199在发生远处转移的阳性率(18%)较未转移的高,但是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CA199和CEA的阳性率与患者临床分期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47、0.037),但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在均值高低与临床分期的分析中,发现临床分期越晚,CA199和CEA的均值越高,CA199(t=-2.039;P=0.043);CEA(t=-2.317;P=0.022);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APE1突变频率为72.7%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的突变频率62.8%,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期越晚APE1突变率越高,但P=0.081,差异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亚组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XRCC1野生型中,性别为女性的分期较男性早(P=0.024;OR=0.286),我们认为在XRCC1野生型中,女性是一个保护性因素。结论:APE1,CEA、CA199与肿瘤分期相关,且APE1突变率与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而分期越晚CEA与CA199的均值越高,XRCC1野生型是对于鼻咽癌女性患者是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APE1、XRCC1、CEA和CA199对初诊的鼻咽癌患者的分期的预测有指导作用。由于本研究还存在样本量偏小、数据统计误差等客观因素,实验结果还需在以后的大量研究中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宋旭颢,黄杰,沈富军,杜联明,王成东[2](2015)在《大熊猫转录组四碱基微卫星及与其相关联的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转录组序列而开发的微卫星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有助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同时转录组微卫星在构建遗传图谱和遗传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转录组微卫星的报道。本研究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大熊猫血液转录组序列,成功开发了20个四碱基微卫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这20个微卫星在转录组上进行定位:其中16个微卫星位于转录组非编码区,4个微卫星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同时,14个微卫星所在转录本所对应的基因也被确定,这对研究大熊猫这些微卫星及其对应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16个转录组微卫星位点在28只大熊猫个体中共得到1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从2至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03。同时,本研究发现4个来自于蛋白质编码区的四碱基微卫星也具有多态性,序列特征分析显示,4个编码区微卫星是由多种微卫星类型组成的复杂的微卫星序列,其多态性并不一定造成移码框突变,表明了位于蛋白质编码区里的微卫星进化的复杂性。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转录组微卫星为构建大熊猫遗传图谱和进行其相关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9-18)
何崇儒[3](2012)在《MEFV基因B30.2结构域碱基序列突变与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j脊柱关节病,最初累及骶髂关节,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以及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渐进性的炎症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被认为是一种复杂性疾病,也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大规模的统计分析证明,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生活环境AS的患病率不同,在国内患病率约为0.3%,在国外的研究报道中对白种人特别是中欧人群中从0.1%到1.4%的患病率都有报道,此外AS发病率在不同的人群中约为每年0.5-14/100000。虽然目前对AS的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AS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无重大的进展。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FMF),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是在自身炎症作用下的周期性发热,从而导致腹膜炎,胸膜炎,关节炎等浆膜炎,最终会产生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开始发现此病影响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所以称之为家族性地中海热病。1997年,它在人类16号染色体短臂的13.3位置上的MEFV已经被确定为致病基因。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MEFV的突变是导致FMF的主要原因。AS发病的主要特征:炎症和骨化,且一般认为炎症是导致骨化的诱因。 FMF是免疫系统疾病,炎症反应是主要的临床表现。AS和FMF临床特征都有炎症反应,且国外文献中报道有两病共患者,所以本实验中讨论MEFV的突变是否和汉族人群中AS发病率相关. MEFV编码蛋白名叫pyrin(marenostrim),因它含有一个叫pyrin的结构域而得名,氨基酸长度为781个,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周围,特别是和微管,核周微丝和外周褶皱的肌动蛋白的分布相关。Pyrin至少可以直接结合到两个在炎症反应中用重要作用的蛋白Pro-caspase-1和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kinase complex,它们都是细胞凋亡信号网络中的重要节点。Pyrin还可以通过调节interleukin-1β (IL-1β)(激活caspase-1)和NF-κB通路来控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炎症的发展。B30.2结构域位于Pyrin蛋白的C末端,大约为200个氨基酸长度,主要功能是负责蛋白-蛋白结合。在此结构域的末端约50-60个氨基酸是其核心部分。FMF的研究过程中,MEFV的突变主要集中在此部位,因此本实验选择此部位作为测序的目标区域。由于MEFV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研究MEFV与AS的关系。目的探讨MEFV的B30.2结构域的点突变和AS发病率的关系,以及通过与临床表型数据的匹配来检测这些突变和临床症状关联,最终建立一个预测模型来解释发现的显着性关联的突变位点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从113例AS病人和400例对照的标本库中,随机抽取100例AS病人和200例对照的血液,全基因组DNA被抽提纯化。利用primer6.0设计引物对目标区域进行有效的PCR扩增,分离和纯化PCR产物后,进入3730XL测序仪鉴定碱基序列。通过测序鉴定MEFV的突变,统计分析这些突变和AS发病率的关联。同时,对发病率差异显着的位点进行临床数据的匹配,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着性关联。最后,使用分子动力学和结构生物学的方法,计算显着性突变位点对Pryin蛋白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通过已有的分子生物学数据,来建立能够解释突变位点和临床数据关联的预测模型。结果本课题通过对100例AS病人和200例正常人血液样本和相关临床数据收集整理,对AS发病可能相关MEFV基因的B30.2结构域关键区域的测序分析,发现4个突变位点:rs61752717(M694V),rs28940579(V726A),rs146720938(N733S)和rs104895171(S749C),它们都是错义突变的位点,通过计算发现这些突变可能与AS的发病风险有显着的关联(P<0.05)。在匹配突变位点和临床数据的关联时,发现发病率差异显着的突变位点M694V与ESR(X2=8.082P=0.004)和CRP(X2=15.297P=0.000)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有显着性关联。M694V与ESR和CRP的显着性关联,证明M694V对Pyrin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结构生物学的方法来模拟这些突变对MEFV编码蛋白Pryin的能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rs61752717(M694V),rs104859201(V722M),rs28940579(V726A)和rs140434276(I729V)四个位点的突变对蛋白质能量变化和稳定性影响最大,其中rs61752717(M694V)和rs28940579(V726A)两个位点还是发病风险相关的位点。然后通过对Pyrin和Caspase1的Docking数据分析,证明M694V在两者的结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M694V突变发生时,Pyrin和Caspase1的蛋白质互作降低,Caspase1催化活性增强,更多无活性31-kDa的IL-1B前体可以转变为有活性17-kDa的IL-1B产物,从而增加炎症反应。这样的过程能够建立了MEFV的M694V对炎症反应影响的预测模型,解释临床现象。结论本实验讨论了MEFV基因的B30.2结构域的点突变对AS发病风险和临床数据的关联研究。为了解释观察到的M694V和ESR,CRP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分析这个突变对Pryin蛋白的影响。但具体这个模型能否成立,MEFV的突变是怎么从分子水平到疾病发生产生作用,从而影响AS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在更大样本中验证,分子机制也需更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2-05-01)
高扬[4](2011)在《碱基关联矩阵法在DNA病毒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标志基因的系统发生学研究极大地加快了人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然而病毒没有核糖体基因,并且聚合酶、衣壳蛋白等标志基因的序列保守性差、甚至难以确定。这些不同寻常的情况加之其他因素,使得病毒的系统发生学研究还不成熟。最近,利用全基因组数据构建物种亲缘关系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但传统的序列联配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全基因组。如何比较基因组已成为系统发生学研究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用以推断生物系统发生关系的新方法—碱基关联矩阵法。它是一种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非联配序列比较方法。这种方法避开了序列联配在全基因组应用中的困难和基因选择给进化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它利用DNA序列的碱基关联信息,具有参数少、序列长度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碱基关联矩阵法的关键步骤在于偏信息关联筛选:使自然选择压力带来的进化偏好性得以突出。本文详细讨论了碱基关联矩阵法在物种系统发生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亲缘关系研究进行比较。根据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偏信息关联物种特异水平的分析结果,构建碱基关联矩阵用于推断哺乳动物亲缘关系。在所得到的进化树中,灵长类、啮齿类、猛踢禽兽类、单孔动物、有袋动物各自形成单源支,而且细节分支均与广泛认知的、权威进化树一致。以单孔目和有袋目为外组群,碱基关联矩阵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为(猛踢禽兽目,(啮齿目,灵长目))进化关系和啮齿类动物的非单源进化支假说提供新的支持。对于dsDNA病毒,本文用FA(k)A、FA(k)、FA(k)C、FA(k)G、FT(k)A、FC(k)A、FG(k)A和Dk+2分别对13个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构建了进化树。得到以下结果:1、所得系统发生树均与生物学家的病毒分类知识相符,仅有四点例外:猴疱疹病毒CeHV-5脱离巨细胞病毒属;两个马科动物病毒EHV-1和EHV-4脱离水痘病毒属进化支;野兔痘病毒属的RFV和MYXV没有聚在一起;刺泡虫病毒ATCV-1脱离其他绿藻病毒。2、推断了多个病毒科问的亲缘关系,特别是为“将脂毛噬菌体和古噬菌体归为同一个病毒目”的建议提供支持。3、支持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病毒MSEV归入Beta类昆虫痘病毒属,并对尚未分类的病毒TuHV-1、CavHV-2和NeabNPV给出了分类建议。以偏信息关联物种特异水平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建立碱基关联矩阵,并对细小病毒科和6个病毒科的ssDNA病毒进行亲缘关系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所得系统发生树与生物学家对病毒的分类相符,仅有两点例外:BFDV脱离圆环病毒科进化支;Chp2脱离衣原体微小噬菌体进化支。2、进化树中,依赖病毒和菜豆金黄花叶病毒进化支呈宿主-病毒结构,这表明碱基关联矩阵法可以反映宿主-病毒协同进化史。另外,本文发现番茄病毒存在非单源进化支。3、本文推断了ssDNA病毒家族间进化关系,并指出矮缩病毒、圆环病毒和联体病毒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4、碱基关联矩阵法支持ICTV对MV-L1、SVTS2、B5、BPV-3、 BPV-2、AAV-7和AAV-8的现行分类,并对尚未分类的病毒DpDNV、AAAVa、 CFDV、BgDNV、MpDNV、AdDNV、PcDNV、CpDNV和PmDNV给出分类建议,供生物学家参考。本工作的创新之处包括:使用信息关联和偏信息关联标识基因组,并揭示了二者的系统发生信号特征;用统计方法揭示并定量评估偏信息关联的物种特异性;用改进的bootstrap方法分析进化树的分支结构;给出涵盖全部ssDNA病毒科的系统发生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1-12-06)
臧露[5](2009)在《基于PWMSA预测碱基关联叁联体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控元件是指基因周围能够与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而影响转录水平的DNA功能序列。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识别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准确的预测、识别算法有助于人们识别不同转录因子的目标基因,进而研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上游调控区中的位置对转录调控的影响。本文是基于位置权重矩阵打分函数算法预测碱基关联叁联体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方法。由于已有的位置权重矩阵打分函数算法主要是针对单碱基位点保守性利用位置权重矩阵预测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迅速地识别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是由于位置权重矩阵模型假定:结合位点序列中的碱基具有独立的贡献与转录因子的结合力。然而,最近的实验研究证明这种假设是不完全的,结合位点的碱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贡献与转录因子的亲和力,考虑在非编码区中也应该与编码区中一样,以叁个连续的碱基来编码一个蛋白质,因而研究叁联体碱基更具有生物学意义。本文基于以前的研究,将位置权重矩阵打分函数算法应用到碱基关联叁联体,利用位置权重矩阵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本文算法的实现采用的是C++语言,通过实验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跟已有的叁种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算法进行比较,均获得了较高的预测成功率,说明基于PWMSA预测碱基关联叁联体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预测性能要优于单碱基的位点权重矩阵。(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杨科利,许强[6](2008)在《基于碱基关联二联体位置权重矩阵预测酵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已知的酵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数据资料,构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碱基关联二联体位置权重矩阵,整合碱基关联二联体位置权重矩阵和碱基保守性参量M2i,提出一种新的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方法(PWMSA).利用self-consistency和cross-validation两种方法对此算法进行检验,均获得了较高的预测成功率,结果表明9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总体预测成功率超过81%,明显高于单碱基位置权重矩阵,同时与已有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软件进行比较,核苷酸水平上的关联系数和结合位点水平上的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42和0.52,优于现有预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郝冰涛[7](2004)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SNP的鉴定及其与食管癌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的基因组要经常面对来自环境和自身的多种因素的损伤乃至破坏,这些因素包括辐射,各种致癌剂和细胞自身的代谢物。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稳定性,细胞发展了一套DNA损伤修复系统来对抗各种DNA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已有研究表明DNA损伤修复的缺陷可以导致各种与癌症相关的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个体中存在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修复能力的低下与多种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关联。 食管癌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能导致DNA损伤的环境因素同食管癌的患病风险相关。根据常见疾病常见多态理论,我们推测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遗传多态可能与食管癌的患病风险相关。本项研究旨在寻找影响食管癌的易感性基因。首先采用PCR-测序技术路线对8个碱基切除修复基因(MBD4,MUTYH,OGG1,ADPRT,APEX,LIG3,POLB和X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进行了筛查,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和潜在的功能多态;然后在419个组织学确定的原发性食管鳞癌病例和480个在年龄和性别上匹配的正常对照中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和食管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采用非条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分析,得到最后的回归模型。在8个基因的编码区,调控区和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57kb的基因组区域内鉴定出129个SNP,其中18个影响到蛋白质的编码序列。关联的结果显示有4个SNP进入了最后回归模型,包括2个改变氨基酸序列的SNP(ADPRT Val762Ala和MBD4 Glu3d6Lys)和2个处于非编码区的SNP(LIG3 A3704G和XRCC1 T-77C)。对风险等位基因(ADPRT 762Ala,MBD4 346Lys,LIG3 3704A和XRCC1 -77C)的联合分析发现约50%的个体携带2个或2个以上的风险等位,这些个体与不携带和携带1个风险等位基因的个体比较食管癌的风险显着增加,而携带3个和4个风险等位的个体(大约占正常群体的10%)患食管癌风险是不携带风险等位个体的2倍以上。根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表明,3个参与核心反应的风险等位基因(ADPRT 762Ala,LIG3 3704A和XRCC1 -77C)对吸烟者患食管癌的风险影响更大,但是1个糖苷酶的风险等位基因(MBDd 346Lys)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中表现一致。对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个在物理和功能上相互作用的蛋白XRCC1和ADPRT上2个变异有显着的相互作用,双风险等位纯合携带者ESCC的风险增加了8倍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的遗传变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食管癌的易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4-05-30)
胡秀珍,肖奕[8](2003)在《密码子前后双碱基关联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人(Homosapiens)的117个蛋白质和大肠杆菌(E.coli)的87个蛋白质的各二级结构相对应的mRNA序列中的密码子前后双碱基关联作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它们的使用对不同种属蛋白质二级结构有不同的偏好,对同一种属蛋白质的不同二级结构也有不同的偏好,经过分析与比较,说明密码子前后双碱基关联也可以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的一个信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陈颖丽,李前忠[9](2000)在《E.coli和Yeast基因起始与终止密码子邻近序列碱基保守性、关联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E .coli和Yeast基因起始与终止密码子邻近序列单碱基、相邻双碱基、相邻叁碱基的碱基出现概率得出的M1(l)、M2 (l)、M3 (l)值 ,很好地体现了原核生物E .coli和真核生物Yeast翻译起始区域的显着差异 ;矩阵P的本征值之和 ,可作为衡量不同生物基因碱基保守性、关联性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 .(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2期)
李宏,李前忠,罗辽复[10](1997)在《锥体虫、果蝇基因编码区的密码子使用、碱基间关联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自洽信息聚类方法预测了锥体虫(Trypanosomabrucei)(81个基因)和果蝇(Drosophila)(124个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基因同义密码子的使用规律,求出了描述基因表达水平的参数IE值和CAI值;在此基础之上,用我们提出的基因表达增强网络(EEN)理论研究了基因编码区的碱基构成、密码子内和密码子之间的碱基关联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其增强网络位点数目比E.coli和Yeast要多,说明生物越高级,编码区内的碱基关联越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5期)
碱基关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转录组序列而开发的微卫星可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基因,有助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同时转录组微卫星在构建遗传图谱和遗传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转录组微卫星的报道。本研究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大熊猫血液转录组序列,成功开发了20个四碱基微卫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这20个微卫星在转录组上进行定位:其中16个微卫星位于转录组非编码区,4个微卫星位于蛋白质编码区。同时,14个微卫星所在转录本所对应的基因也被确定,这对研究大熊猫这些微卫星及其对应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16个转录组微卫星位点在28只大熊猫个体中共得到1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从2至8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5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6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03。同时,本研究发现4个来自于蛋白质编码区的四碱基微卫星也具有多态性,序列特征分析显示,4个编码区微卫星是由多种微卫星类型组成的复杂的微卫星序列,其多态性并不一定造成移码框突变,表明了位于蛋白质编码区里的微卫星进化的复杂性。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转录组微卫星为构建大熊猫遗传图谱和进行其相关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基关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彤,周芨,李清,汪广杰.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XRCC1多态性和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鼻咽癌的临床关联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
[2].宋旭颢,黄杰,沈富军,杜联明,王成东.大熊猫转录组四碱基微卫星及与其相关联的基因[C].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3].何崇儒.MEFV基因B30.2结构域碱基序列突变与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
[4].高扬.碱基关联矩阵法在DNA病毒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D].内蒙古大学.2011
[5].臧露.基于PWMSA预测碱基关联叁联体转录因子结合位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杨科利,许强.基于碱基关联二联体位置权重矩阵预测酵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J].生命科学研究.2008
[7].郝冰涛.碱基切除修复基因SNP的鉴定及其与食管癌的关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8].胡秀珍,肖奕.密码子前后双碱基关联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关系[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陈颖丽,李前忠.E.coli和Yeast基因起始与终止密码子邻近序列碱基保守性、关联性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0].李宏,李前忠,罗辽复.锥体虫、果蝇基因编码区的密码子使用、碱基间关联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