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斯坦为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

以荷斯坦为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

一、用荷斯坦作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伟[1](2021)在《英纯—伊犁马杂交改良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党树璋[2](2019)在《三元杂交肉牛生长与肉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肉牛生产国,以本地黄牛为主,存栏数近1亿头,但存在体型小,生产性能较低的缺点。为了改变现况,中国许多地区大量引进生长发育快、屠宰率和净肉率高的国外肉牛品种,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生产性能。不同的杂交模式,其杂交优势不同,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有差异。为了探究三元杂交牛的杂交效果,同时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夏西本三元杂交牛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发育指标、屠宰后肉质指标,结果如下:(1)夏西本杂种牛生长性能表现较高,生长速度快,尤其是早期生长速度快,成年公牛体重能达到534.17±45.75kg,体高为129.05±5.95cm,胸围197.63±8.31cm,胸宽45.82±4.71cm,管围21.99±2.03,腿围66.13±8.52。(2)夏西本杂种牛屠宰性能表现优良,胴体重为277.26±35.48kg,净肉重232.6±32.13kg,肉骨比为5.42:1,屠宰率为51.89±4.57,净肉率为43.48±3.97,胴体产肉率为83.84±3.15;而且夏西本杂交牛头、蹄、皮及各种内脏重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夏西本杂种牛肉品质表现较好,尤其是变异系数较小的指标,肌肉pH值为6.59±0.3,肉亮度为29.25±1.9,熟肉率54.47±1.58,背膘厚度为6.94±0.4mm。值得一提的是牛肉的眼肌面积达到了106.17±11.96 cm2,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从理化组成来看,夏西本杂种牛肉质营养丰富,尤其是其粗蛋白含量为22.95%±0.4%,符合人们高蛋白肉质来源的标准,肌纤维直径较小,为49.76±6.45μm,肉质适口性好。(4)夏西本杂种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试验结果显示,肾周脂肪细胞直径为104.41±25.97μm,而皮下脂肪细胞直径为101.51±18.79μm,稍小于肾周脂肪细胞,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夏西本杂交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均含有33种脂肪酸,其中SFA15种,MUFA8种,PUFA10种。而且,皮下脂肪组织中PUFA/SFA和ω-3/ω-6比值均高于肾周脂肪组织,其中PUFA/SFA差异极显着(P<0.01),而ω-3/ω-6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都表明,夏西本杂种牛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达到了国内肉牛生产的先进水平,三元杂交模式能明晰那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为提升我省肉牛育种水平和加速产业化进程奠定基础,对于农民致富和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裴春晖[3](2016)在《新疆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新疆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转型过程中,专门为昌吉州畜牧业发展提供同类畜牧产品经营或者同类畜牧生产经营服务、专属者、自愿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随着昌吉州养殖业数量不断呈递增模式,可有效解决散户养殖合作社社员的小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然而,基础养殖发展和养殖者的增收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一根本矛盾需要不断利用创新模式和途径,新疆昌吉州自2012年率先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并取得初步成效。本研究以昌吉州为例,阐述了昌吉州专业养殖的发展状况及前景,介绍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观念及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问卷包括专业养殖合作社领域的畜种出栏数、参与骨干技术人员分布、养殖人员学历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经济产值状况及主要6种畜禽(包括牛、羊、猪、禽、马、驴)养殖模式。通过对15家专业养殖合作社的425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州中以昌吉市畜种出栏比重较高,占全州牲畜年底总数的11.84%;养殖人员平均年龄4059岁,比重为85.18%;无职称占86.82%;工作年限3年以下较多,占58.82%;学历初中及以下分布较高,占79.53%;经营过程中42.59%为销售问题;经济收益最高的为昌吉市,占总体17.82%;品种以禽类为主,占69.19%,同时特色品种以西门塔尔、荷斯坦、陶赛特、萨福克、美利奴等优质牛羊品种为重点,主要采用品种改良、集约化的饲养方式饲养;针对养殖模式存在不足,建议专业养殖合作社不仅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注入,还需要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一双重保障方能有效地推进了全州的农民现代化发展。

郭同军[4](2015)在《去势影响西门塔尔牛脂肪沉积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1721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和阉牛,研究去势影响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内分泌代谢和脂肪沉积的生理机制。试验选取50头健康的、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经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配对试验设计。试验牛分为去势组和未去势组,每组25头,同一阶段饲喂同一日粮,育肥150 d。试验分别于17、18、19、20和21月龄进行体重、体尺、血清激素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量,试验结束时从每组选择5头体重接近组平均体重的试验牛进行产肉性能、肉品食用品质、营养成分、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1、去势对体重及体尺的影响,日增重和1721月龄的体重未去势组均高于去势组,但差异不显着;未去势组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呈“S”曲线生长,而去势组西门塔尔牛的日增重曲线呈指数形曲线生长。体高、体斜长、胸围、腰角宽、髋宽和坐骨端宽的月增长平均数去势组均低于未去势组,差异不显着(P>0.05)。腹围月增加去势组比未去势组高,差异极显着(P<0.01)。2、去势对血清激素分泌的影响,血清睾酮含量去势组显着低于未去势组(P<0.05);雌二醇含量,去势组有高于未去势组的趋势(0.05<P≤0.10);生长激素含量去势组极显着低于未去势组(P<0.01),生长抑素含量去势组显着高于未去势组(P<0.05)。去势组的皮质醇含量有低于未去势组的趋势(0.05<P≤0.10)。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前列腺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浓度在去势组与未去势组间差异均不显着。3、去势对血清脂肪代谢有关酶和调节因子的影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去势组比未去势组分别高0.13%、4.17%、3.16%、0.66%和2.44%,但差异不显着(P>0.05)。激素敏感脂酶含量去势组比未去势组低4.01%,差异不显着(P>0.05);去势组的脂蛋白脂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比未去势组分别高1.40%和5.15%,差异不显着(P>0.05)。去势组的肌酸激酶含量显着低于未去势组(P<0.05)。去势组的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未去势组(P<0.01)。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去势组显着高于未去势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去势组高于未去势组0.01%(P>0.05),去势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的含量比未去势组分别低0.85%和1.32%(P>0.05)。4、去势对肉品品质的影响,去势组背最长肌的肌红蛋白含量极显着高于未去势组58.45%(P<0.01)。去势组背最长肌的大理石花纹、脂肪、干物质、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未去势组分别高66.67%、207.11%、9.81%、24.86%和24.01%,差异显着(P<0.05)。去势组背最长肌的MUFA/SFA和MUFA/PUFA的比值均显着高于未去势组(P<0.05)。去势组背最长肌的pH极显着低于未去势组(P<0.01)。未去势牛背最长肌的硬脂酸的含量有高于去势牛的趋势(0.05<P≤0.10)。5、去势对胴体不同部位肉品品质的影响,未去势组的pH值辣椒条>腹肉>臀肉>外脊>米龙,辣椒条比外脊和米龙高3.88%和5.35%(P<0.01),比臀肉高2.29%(P<0.05);腹肉和臀肉的pH值分别比米龙高3.30%和2.99%,差异极显着(P<0.01);去势组的pH值腹肉>辣椒条>外脊>臀肉>米龙,腹肉比米龙高4.33%(P<0.01),比臀肉高2.36%(P<0.05);辣椒条的pH值比米龙高3.37%,差异显着(P<0.05)。未去势组的脂肪含量腹肉>外脊>臀肉>辣椒条>米龙,各部位间的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去势组的脂肪含量腹肉>臀肉>外脊>辣椒条>米龙,腹肉的脂肪含量比外脊、辣椒条和米龙高82.81%、90.63%和196.02%,差异显着(P<0.05)。灰分含量未去势组米龙>外脊>臀肉>腹肉>辣椒条,米龙的灰分含量比辣椒条高22.63%,差异显着(P<0.05);去势组辣椒条=外脊>米龙>臀肉>腹肉,辣椒条和外脊的灰分含量分别比腹肉高30.60%和30.60%,差异极显着(P<0.01)。去势组和未去势组的胴体各部位的剪切力、蒸煮损失、蛋白含量、失水率、肌红蛋白和干物质含量在组内统计差异相似。结果表明:去势影响西门塔尔牛脂肪沉积的生理机制包含两个方面:(1)去势使睾丸丧失了产生睾酮的机能,致使睾酮浓度降低,雌二醇浓度有增加的趋势。性激素浓度的变化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和腺垂体,致使去势牛生长激素浓度下降,生长抑素浓度增加。而生长激素直接作用于脂肪靶细胞组织等,使脂蛋白脂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高,激素敏感脂酶的活性降低,进而使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均表现为去势牛高于未去势牛,白蛋白增加被用于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运输,使脂肪代谢在血清中整体表现为脂肪的合成代谢略大于分解代谢;促进了肌肉内脂肪含量的增加。增加的脂肪沉积致使阉牛的背膘厚度大于公牛,阉牛牛肉的嫩度、多汁性均优于公牛,增加了阉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和大理石花纹等级,改善了牛肉的品质。(2)去势后睾丸失去了产生睾酮的机能,致使睾酮浓度降低,代谢氧化过程减慢,且阉牛变得温顺而活动量相对减少,致使机体对ATP的需求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下降,血糖的消耗降低,血清中血糖水平相对升高;蛋白同化作用减弱,血液的氧化应激变低。致使在生长性能上表现为公牛的生长曲线为“S”形,而阉牛的生长曲线为指数曲线。在肉品上表现为阉牛牛肉的油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升高,阉牛牛肉的色泽改善和阉牛肉品的货架期延迟,牛肉品质改善。

胡正伟[5](2014)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贵州省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生态产业建设是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模式构建对保持与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十分重要。产业的经济效益更是直观的反映了石漠化治理带来的经济贡献,对带动群众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岩溶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选择北盘江中游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运用室内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石漠化治理的视角对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关研究。(1)目前有关喀斯特生态产业的研究面不够广泛;模式构建中多缺乏经营管理的内容;试验示范方面的研究较少;发展对策相对丰富;针对喀斯特地区的经济效益研究较少。这些因素阻碍着喀斯特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间接阻碍着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补充完善发展模式,加强示范力度,从各个方面完善喀斯特地区生态产业的研究,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加快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2)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增长潜力、产业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喀斯特地区生态产业的优势内涵。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喀斯特地区生态产业优势评价体系。对两个示范区的生态产业优势评价得出: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优势度排名及优势度为:果药业(7.77)>家禽养殖(0.90)>家禽产品(0.50);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优势度排名及优势度为:家畜养殖(1.08)>家禽养殖(0.96)>果药业(0.85)。花江示范区总体生态产业优势度高于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优势度。(3)根据选出来的主导优势产业,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模式,但是缺乏经营管理机制的内容。撒拉溪示范区建立时间短,需构建完整的模式。针对两个示范区主导生态产业及次要生态产业,构建“产业配置方式+经营管理机制”捆绑的产业发展模式。经营管理机制均用政府主导、合作社为枢纽“政府+合作社+科研机构+公司/个人”的经营管理机制。产业配置形式主要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种养清洁配置,种养的具体的环节主要包括:“草-畜-沼-草/禽”复合产业配置方式、林-草-禽立体产业配置方式、林-粮、林-药、林-药-草的立体配置方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结合合理的运作机制,会使示范区生态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4)根据不同研究区所选择的优势生态产业与构建的模式,结合搜集到的数据,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主要选取GDP总值、产业产值结构、产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等产业经济效益指标,从宏观上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主导生态产业进行经济效益估算。计算结果显示,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建设已取得的经济效益较为显着。估算结果显示,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将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王杏龙,王军,毛永江[6](2012)在《如何选择肉牛》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食品的消费上,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吃饱要求,而是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提供优质高蛋白质的肉类食品。在肉类食品消费中,牛肉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主要肉类食品,牛肉消费量不断增加。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食用牛肉的越来越多,国内牛肉消费市场十分看好。什么品种肉牛有较好的肥育效果,选择什么样的肉牛品种,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养殖效益,是每个养殖户都关心的问题。

权富生,辛亚平,张涌,朱仕恩[7](2010)在《国内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利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国内外安格斯牛的发展利用现状,重点论述了安格斯肉牛引进我国后消化吸收、利用研究现状,为国内安格斯牛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引种及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安加俊[8](2008)在《宁南山区高中档牛肉杂交生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对宁南当地农户肉牛生产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有饲草料种类设计育肥日粮,对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进行育肥试验、屠宰试验、肉品分割试验、肉品质分析和育肥经济效益分析,对宁南山区高中档肉牛杂交生产模式进行研究。1、根据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农户重点,对宁南山区肉牛生产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宁南地区,饲草料资源以总量不足、区域性缺乏和季节性不平衡为特点。人均能量、蛋白质饲料占有量最多和最少的原州区和隆德县分别为357.21㎏和1779.29RND、152.74㎏和648.76 RND。苜蓿在宁南山区占有重要地位,对当地饲草料蛋白质、能量的最小和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9.16%和83.25%、36.39%和75.70%,调查区饲草料资源表现为蛋白质相对过剩而能量不足。牛群结构复杂,以利木赞牛与当地各类型牛的杂交后代为主,调查区80%~90%的母牛用利木赞牛进行改良。基础母牛群,固原黄牛及其杂交后代分别占8.77%、30.31%,秦川牛及其杂交后代分别占18.71%、42.11%,秦川牛和固原黄牛与利木赞牛的杂交母牛分别占32.75%和17.54%。6月龄利木赞杂交牛售价高出当地牛500元~800元(相当于周岁当地牛);周岁杂交牛较当地牛高出1000元~1500元;每头杂交架子牛经3~5个月育肥可获纯利润900元~1000元。2、分别选择4头8-10月龄和8头18-20月龄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的级进杂交二代公牛,按年龄分为两组,根据宁南当地饲草料种类设计育肥日粮,通过育肥试验、屠宰试验、肉品分割试验和肉品质分析,对高中档肉牛的杂交生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1)生长发育:育肥牛肉用指数均高于我国47个地方品种的平均值(3.145),且18-20月组高于我国良种黄牛,体型明显趋于肉用型。(2)产肉性能:8-10月龄组和18-20月龄组,A、屠宰率达55.33%和58.59%,眼肌面积74.42㎝ 2和92.37㎝ 2;B、高中档肉的产量和产率分别为91.95㎏和155.01㎏、48.10%和47.54%,优质切块肉产量和产率,分别为62.59㎏和101.35㎏、32.74%和31.09%;高档切块肉产量和产率分别为29.36㎏和53.65㎏、15.36%和16.45%;牛柳产量和产率分别为4.64㎏和7.74㎏、2.43%和2.37%,单块牛柳重2.32㎏和3.87㎏,达到甲级和特级标准;试验牛生理成熟度均为A级,18-20月龄组符合美国肉牛胴体重标准“满意级”的要求。(3)牛肉品质:8-10月龄组和18-20月龄组,肌肉色泽评分分别为3.50和4.25,脂肪色泽评分别为1.25和1.88,均达到标准最优级的要求;水分含量为71.11%、70.11%;肌肉剪切力(嫩度),3.56㎏和4.13㎏;系水力,68.80%和69.75%;粗灰分含量,1.08%和1.1875%;粗蛋白含量,24.34%和22.48%,总氨基酸含量,22.36 g/100g和20.12 g/100g,必需氨基酸比例达54.9%、55.6%;粗脂肪含量,5.56%和4.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5.43%和65.02%,必需脂肪酸量比例达62.15%、62.81%。(4)经济效益分析:A、育肥效果,8-10月龄组和18-20月龄组,育肥期总增重140.0㎏、169.7㎏,平均日增重0.97㎏/d、1.17㎏/d,最高日增重1.50㎏/d、1.63㎏/d;B、育肥效益,试验牛育肥期平均日花费、平均日收益、育肥期净收入和收益率分别为7.42元和10.84元、6.03元和5.57元、874.52元和807.80元、30.47%和14.91%。○3常规屠宰与肉品质分割:按常规方法屠宰增殖、净收益率分别提高775.96元和809.96元、16.09%和10.39%;按标准按牛肉切块分割,牛肉增殖与净收益分别提高663.24元和2150.74元、13.76%、27.59%,收益率分别达29.85%、37.98%,且18-20月龄组的分割收益远优于8-10月龄组。综上所述,在宁南山区在现有饲草料条件下,按照本试验的饲养标准和育肥方法,可以利用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进行高中档牛肉的生产。

郭德[9](2008)在《西门塔尔冻精液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引进两个类型西门塔尔牛的冷冻精液,用人工授精方法对40头甘南牦牛进行改良试验,测定两试验组和对照组牦牛的受胎率,试验组犏牛犊和对照组牦牛犊各月龄生长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受胎率结果试验Ⅰ组牛人工授精群受胎率为66.79 %,比当地对照群高18.58 %,试验Ⅱ组牛人工授精群受胎率为67.34 %,比当地对照群高19.13 %,对照组群受胎率仅48.21%。2犊牛体重指标上的差异三组牛犊在初生时体重差异不显着,试验Ⅰ组牛和试验Ⅱ组牛在生长趋势一致,从初生到6月龄生长速度很快,6月龄时试验Ⅰ组牛体重为92.94±1.29 kg/头,试验Ⅱ组牛体重为78.08±1.31 kg/头, 6月龄以后到10月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10月龄到14月龄,生长速度又加快,之后又缓慢增长,进入18月龄后又进入下一个快速生长期,18月龄时试验Ⅰ组牛体重为162.60±2.07 kg/头,试验Ⅱ组牛体重为151.34±1.10 kg/头,两组差异不显着;对照组牦牛在9月龄之前快速生长,生长速度要快于试验组,之后缓慢增长,10月龄左右达到第一个峰值,10月龄时体重为112.93±6.37 kg/头,之后呈负增长状态,到15月龄后恢复正增长状态。3犊牛体尺指标上的差异试验Ⅰ组犏牛在初生时体斜长为54.23±2.13 cm,18月龄体斜长为130.42±2.54 cm;试验Ⅱ组犏牛在初生时体斜长为52.16±1.62 cm,在18月龄体斜长为124.35±2.63 cm,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对照牦牛在初生时体斜长为48.11±1.16 cm,在18月龄体斜长为109.50±2.18 cm,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体斜长上差异显着(p<0.05)。试验Ⅰ组犏牛在初生时胸围为60.34±2.76 cm,18月龄胸围为135.47±2.37 cm;试验Ⅱ组犏牛在初生时胸围为58.67±3.15 cm,18月龄胸围为131.49±2.66 cm;对照牦牛在初生时胸围为50.78±2.05 cm,18月龄胸围131.18±2.10 cm。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试验组之间在胸围上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胸围上差异显着(p<0.05)。试验Ⅰ组犏牛在初生时体高为59.11±2.1 2 cm,在18月龄体高为134.29±2.86 cm;试验Ⅱ组犏牛在初生时体高为57.17±2.18cm,在18月龄体高为131.71±2.44 cm;对照牦牛在初生时体高为50.78±1.12 cm,在18月龄体高为104.08±2.14 cm。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试验组之间在体高上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体高上差异极显着(p<0.01)。三组牛管围的增加主要集中在8月龄之前,后期增加不大,并从初生到18月龄在管围变化差异上不显着(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认为在甘肃省甘南州阿孜试验站用人工授精方法改良的甘南牦牛,从受胎率和犊牛生长指标上看,以西门塔尔52号公牛为佳。

杨晓冰[10](2007)在《利木赞牛和固原本地黄牛杂交F1代生长特性分析与相关分子标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的309头利木赞杂交牛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采用现有适用于牛种的4种生长曲线模型,对杂交牛群体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测定了196头固原本地牛的生长指标并结合GH基因进行了性状相关分析,测定了24头牛的育肥屠宰指标并结合MYF5基因进行了性状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固原本地黄牛效果分析对97头4月龄固原本地黄牛及利木赞杂交牛的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引入利木赞牛杂交前后,主要生长指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十字部高、尻长、腰角宽)均达到了极显着的差异水平(P<0.01),只有公牛的坐骨端宽差异不显着(P>0.05),母牛的坐骨端宽差异显着(P<0.05)。对固原地区37头利杂出生牛的统计表明其出生体重分别是:公牛32.95 kg,母牛31.24 kg,相比于固原牛分别提高了40.81%、38.88%,杂交优势十分明显。2固原本地杂交牛生长曲线模型研究使用4种曲线模型对固原本地杂交牛的生长进行拟合比较得知,以Brody曲线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所以采用Brody曲线的参数估计值来表达固原本地杂交牛的生长模式,公母牛的体重曲线方程分别是Y=533.8637×(1–0.9141×e-0.0416×t)和Y=285.9270×(1–0.8999×e-0.1372×t)。3 GH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本地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对196头固原本地牛群体GH intron3位点的PCR-SSCP分析和测序发现部分个体在该基因序列的1162 bp处有一个碱基发生了从C→T的突变,由此产生了AA型和AB型2种基因型,该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B),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是0.8608/0.1392,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呈现低度多态:0.2109,该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与本地牛生长指标相关分析没有发现显着差异;GH 3’端位点被HaeⅢ酶酶切后表现出多态性,发现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是0.6126/0.3874,该位点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呈现中度多态:0.3620,该位点多态性与本地牛部分生长指标存在相关性,其中AA基因型个体在体高、十字部高、坐骨端宽、体重和肉用指数几个指标上表现出优势。4 MYF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本地黄牛育肥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对196头固原本地黄牛和利杂牛的Myf-5-TaqI多态性检测发现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3429/0.6571和0.3611/0.6389,多态信息含量是0.3491/0.3550,呈现中度多态。对24头固原本地黄牛和利杂牛的育肥屠宰实验得知,24月龄牛群体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屠宰指标差异都不显着(P>0.05),12月龄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个别屠宰指标(如宰前体重、肥度指数、肾重、肾脂肪重、胴体重、胴体后腿宽等)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眼肌面积在不同基因型间达到了极显着差异(P<0.01),AA基因型表现较好。

二、用荷斯坦作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荷斯坦作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三元杂交肉牛生长与肉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主要肉牛品种现状及简介
        1.1.1 我国黄牛品种资源现状及部分品种简介
        1.1.2 国外肉牛品种资源现状及部分品种简介
    1.2 肉牛杂交生产现状及趋势
        1.2.1 肉牛杂交生产现状
        1.2.2 肉牛杂交的趋势
    1.3 肉牛生产性能研究现状
    1.4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1 测定指标
        2.2.2 测定方法
        2.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夏西本杂种牛体尺体重性状分析
    3.2 屠宰性能测定
    3.3 肉质性能测定结果
        3.3.1 夏西本杂种牛的肉品质结果
        3.3.2 夏西本杂种牛肌肉理化性状
        3.3.3 夏西本杂种牛胴体分割结果
    3.4 夏西本杂种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1 夏西本杂种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质量和组织学差异分析
        3.4.2 夏西本杂种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3 夏西本杂种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中33项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夏西本杂种牛体尺体重性状
    4.2 夏西本杂种牛屠宰性状
    4.3 夏西本杂种牛肉质性状测定
    4.4 夏西本杂种牛皮下和肾周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新疆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1 昌吉州畜牧业发展概况
    2.2 昌吉畜牧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功能
    2.3 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特色畜种发展态势
        2.3.1 昌吉州肉羊发展状况
        2.3.2 昌吉州奶牛养殖合作社发展状况
        2.3.3 昌吉州马产业的饲养模式
        2.3.4 昌吉州肉鸡饲养方式及发展现状
        2.3.5 昌吉州养殖猪的发展状况
第3章 昌吉专业养殖合作社生产调查与分析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
        3.1.1 调查方法
        3.1.2 样本选取
        3.1.3 数据来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养殖户个人特征基本情况的统计
        3.2.2 对专业养殖合作社从业职称结构的统计
        3.2.3 对专业养殖合作社工作年限基本情况的统计
        3.2.4 对专业养殖合作社学历基本情况的统计
        3.2.5 养殖合作社社员对合作社的认知
        3.2.6 专业养殖合作社经营情况
        3.2.7 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经济收益
        3.2.8 昌吉州特色品种专业养殖
    3.3 讨论
        3.3.1 专业养殖合作社的成效
        3.3.2 专业养殖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3.3.3 昌吉专业养殖合作存在问题
第4章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去势影响西门塔尔牛脂肪沉积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影响牛生长育肥与肉品品质的因素
        1.2.1 影响牛生长育肥的因素
        1.2.2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
    1.3 脂肪沉积的调控
        1.3.1 脂肪沉积
        1.3.2 脂肪沉积的调控
    1.4 去势对肉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1.4.1 去势对肉牛体重增长的影响
        1.4.2 去势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1.4.3 去势对肉品质的影响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去势对 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1.2 试验日粮与营养水平
        2.1.3 去势及饲养管理
        2.1.4 试验数据的采集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体重及日增重的影响
        2.2.2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体尺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体重及日增重的关系
        2.3.2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体尺的关系
    2.4 小结
第3章 去势对 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激素分泌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3.1.3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日粮与营养水平、去势及饲养管理
        3.1.4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性腺激素的影响
        3.2.2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脂解激素和抗脂解激素的影响
        3.2.3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其它血清激素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去势对 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脂肪代谢有关酶和调节因子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4.1.3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日粮与营养水平、去势及饲养管理
        4.1.4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
        4.2.2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脂类代谢相关酶类的影响
        4.2.3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
        4.2.4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血清蛋白代谢指标的影响
        4.2.5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的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血清脂类代谢指标的关系
        4.3.2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血清脂类代谢相关酶类的关系
        4.3.3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的关系
        4.3.4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血清蛋白代谢指标的关系
        4.3.5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的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关系
    4.4 小结
第5章 去势对 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5.1.3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日粮与营养水平、去势及饲养管理
        5.1.4 屠宰及样品采集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5.2.2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食用品质的影响
        5.2.3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5.2.4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长链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的产肉性能的关系
        5.3.2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食用品质的关系
        5.3.3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营养成分的关系
        5.3.4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中长链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的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去势对 17~21月龄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的牛肉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点
        6.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6.1.3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日粮与营养水平、去势及饲养管理
        6.1.4 屠宰及样品采集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6.2.2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牛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6.3 讨论
        6.3.1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牛肉食用品质的关系
        6.3.2 去势与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牛肉营养成分的关系
    6.4 小结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去势与生长性能的关系
        7.1.2 去势与血清激素分泌的关系
        7.1.3 去势与脂肪代谢有关酶和调节因子的关系
        7.1.4 去势与牛肉品质的关系
        7.1.5 去势与不同部位的牛肉品质的关系
    7.2 结论
        7.2.1 去势对西门塔尔牛脂肪沉积影响的生理机制
        7.2.2 对生产高档牛肉的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产业与生态产业
    2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的生态产业
    3 喀斯特生态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研究路线与方法
        2.1 研究路线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3.1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4.1 自然条件数据
        4.2 资源状况数据
        4.3 人口特征数据
        4.4 社会经济数据
        4.5 水土流失数据
        4.6 土地利用数据
        4.7 石漠化数据
        4.8 产业现状数据
三 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产业选择
    1 研究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1.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1.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2 研究区优势生态产业选择
        2.1 选择原则
        2.2 选择的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2.3 优势评估
四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与构建
    1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优秀发展模式
        1.1 花江模式
        1.2 晴隆模式
        1.3 弄拉模式、果化模式
    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优化
        2.1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2.2 问题分析
        2.3 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及建设内容
        2.4 生态产业经营管理机制优化
        2.5 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3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3.1 生态经济问题
        3.2 生态产业发展方向及建设内容
        3.3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五 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2 经济效益评估
        2.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生态产业经济效益评价
        2.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生态产业经济效益评价
六 结论与讨论
    1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产业研究进展
    2 研究区生态产业优势评价
    3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与优化
    4 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宁南山区高中档牛肉杂交生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1.1.1 世界牛肉生产概况
        1.1.2 世界牛肉贸易概况
        1.1.3 世界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
        1.1.4 世界肉牛品种
        1.1.5 牛肉消费的特点与趋势
    1.2 我国肉牛产业的现状
        1.2.1 肉牛生产呈高速增长态势
        1.2.2 肉牛生产方式发生转变
        1.2.3 我国黄牛的肉用杂交改良及肉牛品种的培育
        1.2.4 肉牛营养需要及营养调控技术的巨大进步
        1.2.5 对产肉性能、牛肉品质及其加工的研究不断深入
        1.2.6 我国肉牛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
    1.3 我国肉牛业存在问题
        1.3.1 肉牛良种化程度低
        1.3.2 生产方式的差距
        1.3.3 生产周期长、商品率低、出栏率低、人均占有量少
        1.3.4 对肉牛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1.3.5 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肉牛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4 牛肉品质与高中档牛肉
        1.4.1 牛肉品质
        1.4.2 中高档牛肉的内涵
        1.4.3 中高档牛肉的消费
    1.5 宁南山区高中档牛肉生产的基础条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宁南山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导言
    2.2 宁南肉牛生产现状调查
        2.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2.2 调查研究对象
        2.2.3 调查内容
        2.2.4 调查方法与原则
    2.3 调查区肉牛生产业的基本概况
        2.3.1 调查区域的概况与调查点的选择
        2.3.2 调查区农户的基本情况
        2.3.3 宁南山区的肉牛生产规模
        2.3.4 肉牛养殖在调查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2.4 宁南山区的牛群结构分析
        2.4.1 基础母牛群的品种结构
        2.4.2 杂交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2.5 饲草料生产与利用状况
        2.5.1 宁南山区的种植业结构
        2.5.2 饲草料生产与利用状况
    2.6 宁南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1 缺乏对肉牛产业的正确认识
        2.6.2 缺乏对肉牛良种的正确认识
        2.6.3 应加强固原黄牛的合理利用
    2.7 宁南肉牛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2.7.1 苜蓿生产与加工利用的问题
        2.7.2 宁南山区矿物质营养地区性缺乏的问题
    2.8 宁南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8.1 以产业化理论指导宁南肉牛产业发展
        2.8.2 各级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2.8.3 肉牛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
        2.8.4 宁南肉牛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
        2.8.5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的宁南山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
        2.8.6 宁南山区农民肉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2.9 小结
第三章 宁南山区高中档牛肉杂交生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的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育肥试验
        3.1.2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育肥公牛的屠宰试验
        3.1.3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的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肉品分割试验
        3.1.4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的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肉品质分析
        3.1.5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的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育肥效果分析
        3.2.2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屠宰指标分析
        3.2.3 育肥牛胴体分割结果与分析
        3.2.4 育肥牛肉品质分析
    3.3 经济效益分析
        3.3.1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牛的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3.3.2 育肥牛屠宰的经济效益分析
    3.4 讨论
        3.4.1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育肥效果
        3.4.2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产肉性能
        3.4.3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育肥公牛的牛肉品质
        3.4.4 利木赞牛与固原黄牛级进杂交二代公牛的育肥经济效益
    3.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西门塔尔冻精液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西门塔尔牛的品种品种特性
    2 牦牛与普通牛种间杂交
        2.1 种间杂交历史回顾
        2.2 牦牛杂交改良
    3 冷冻精液在牦牛改良上的应用研究
        3.1 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简史
        3.2 牦牛冷冻精液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3.3 牦牛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
    4 冷冻精液的贮存
    5 冷冻精液的解冻
        5.1 解冻方法
        5.2 解冻温度
        5.3 解冻液
        5.4 冻精解冻后的保存
    6 影响牛冷冻精液受胎率的主要技术因素
        6.1 精液的质量
        6.2 熟练掌握人工授精技术
    7 试验研究的背景
    8 研究目的和意义
        8.1 牦牛杂交改良的目的
        8.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甘南牦牛的人工授精试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及参配母牛
        2.2 冷冻精液的准备和精子活力的鉴定
        2.3 母牛的发情鉴定
        2.4 冷冻精液的解冻与输精
    3 结果
        3.1 细管冻精各项指标测定
        3.2 母牛发情临床表现
        3.3 细管冻精配种后的受胎效果
    4 讨论
        4.1 精子活率的评定
        4.2 母牛发情临床表现
        4.3 细管冻精配种后的受胎效果
    5 结论
第三章 改良后西犏牛的生长性能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试验期及试验牛
        2.2 饲养管理
        2.3 生长性能分析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试验牛体重变化
        3.2 三组试验牛体尺变化
        3.3 三组试验牛的越冬及健康状况
    4 讨论
        4.1 牦牛体重的变化规律
        4.2 牦牛体尺的变化规律
        4.3 犊牛的越冬及健康状况
    5 结论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利木赞牛和固原本地黄牛杂交F1代生长特性分析与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固原地区黄牛简介
    1.2 畜禽生长曲线简介
        1.2.1 衡量畜禽生长发育的几个概念
        1.2.2 生长曲线模型研究现状
    1.3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研究的基因位点
        1.3.1 分子遗传标记简介
        1.3.2 PCR-RFLP 技术
        1.3.3 PCR-SSCP 技术
        1.3.4 测序及其他标记
        1.3.5 生长激素及其受体研究现状
        1.3.6 Myf5 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固原黄牛群体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测量牛的选择
        2.1.2 测量项目
        2.1.3 固原黄牛生长曲线模型及拟合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固原黄牛杂交效果观测评价
        2.2.2 测量结果统计分析
        2.2.3 生长曲线模式探讨
        2.2.4 生长曲线拟合参数估计
        2.2.5 固原黄牛体重及体尺生长曲线图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讨论
        2.3.2 结论
第三章 固原黄牛及其利杂牛生长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样本来源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血样的采集
        3.2.2 血样基因组DNA 的分离
        3.2.3 DNA 质量的检测、纯化及浓度计算
        3.2.4 PCR 引物的设计
        3.2.5 引物的稀释与PCR 反应
        3.2.6 PCR 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3.2.7 扩增产物的PCR-SSCP 分析
        3.2.8 DNA 序列测定
    3.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3.3.1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及χ~2 检验
        3.3.2 多态信息含量
        3.3.3 有效等位基因数
        3.3.4 位点杂合度(He)和纯合度(Ho)
        3.3.5 数据统计分析模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GH 基因int10113 位点的PCR-SSCP 分析
        3.4.2 GH 基因3’端PCR-RFLP 分析
        3.4.3 GHR 基因5’端PCR-SSCP 分析
        3.4.4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指标
        3.4.5 各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最小二乘均值以及差异显着性检验
    3.5 讨论与结论
        3.5.1 讨论
        3.5.2 结论
第四章 固原黄牛及其利杂牛屠宰性状分子标记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数据来源
        4.1.2 PCR 引物的设计
        4.1.3 PCR 反应产物的限制性酶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Myf-5 基因PCR 扩增结果及扩增产物TaqI 酶切结果
        4.2.2 Myf-5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指标
        4.2.3 Myf-5 基因多态性与固原牛群体的体重、屠宰指标的方差分析
    4.3 讨论与结论
        4.3.1 讨论
        4.3.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用荷斯坦作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英纯—伊犁马杂交改良效果分析[D]. 胡建伟.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三元杂交肉牛生长与肉质性能研究[D]. 党树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新疆昌吉州专业养殖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研究[D]. 裴春晖.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4]去势影响西门塔尔牛脂肪沉积的生理机制研究[D]. 郭同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2)
  • [5]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D]. 胡正伟.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2)
  • [6]如何选择肉牛[J]. 王杏龙,王军,毛永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04)
  • [7]国内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利用现状[J]. 权富生,辛亚平,张涌,朱仕恩. 中国牛业科学, 2010(06)
  • [8]宁南山区高中档牛肉杂交生产模式研究[D]. 安加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
  • [9]西门塔尔冻精液改良甘南牦牛试验研究[D]. 郭德.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8)
  • [10]利木赞牛和固原本地黄牛杂交F1代生长特性分析与相关分子标记研究[D]. 杨晓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以荷斯坦为第二父本三元杂交改良牛育肥对比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