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蚁蛉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纪录,幼虫,傅立叶,标点,形态学,习性,椭圆。
蚁蛉科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1](2017)在《蚁蛉科幼虫形态与分子鉴定研究(脉翅目:蚁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包括两个方面:(1)蚁蛉幼虫的形态鉴定;(2)蚁蛉幼虫的分子鉴定。论文概述了蚁蛉科幼虫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系统研究了蚁蛉幼虫外部形态特征,对常用形态术语做了定义和注释。对蚁蛉幼虫的形态鉴定是通过将蚁蛉幼虫饲养至成虫,再根据成虫确定幼虫的学名。本文鉴定了中国分布的23种蚁蛉幼虫,涉及到1亚科(Myrmeleontinae)5族(Myrmeleontini,Myrmecaelurini,Nemoleontini,Nesoleontini,Acanthaclisini)5 属和 3 未定名属,对这 23 种蚁蛉幼虫做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编写了各级检索表。国外的蚁蛉幼虫研究,笔者检视了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UK)馆藏的88头蚁狮(即蚁蛉幼虫)标本,采集地包括非洲、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己鉴定的16种,涉及2亚科(Myrmeleontinae,Palparinae)5族(Myrmeleontini,Myrmecaelurini,Nemoleontini,Acanthaclisini 和 Palparini)8 属,对该 16 种蚁狮做了形态描述。本文提供了国内23种和国外16种蚁蛉幼虫的形态记录图像共计39版398张。为了缩短蚁蛉幼虫的鉴定时间,解决形态相似种的混淆问题,笔者探索了蚁蛉幼虫的分子鉴定方法。本实验测得蚁蛉成虫10种21条mtDNACOI基因片段,结合来自BOLD网站的29种105条COI条形码,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样本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61%的样本最大种内遗传距离小于0.02,35%的样本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位于0.02-0.03之间,4%的样本最大种内遗传距离位于0.03-0.04之间。不同亚科的蚁蛉种间遗传距离高达0.262,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0.072,因此遗传距离0.03在本实验中被暂定为蚁蛉科同种的判定标准。将这39种蚁蛉的COI条形码作为参比系,与本实验测得的9种蚁蛉幼虫共23条COI基因序列相比对,其中得到种级鉴定结果的7种幼虫与其同种成虫的COI遗传距离为0.00-0.02。另外2种待定幼虫没有得到种级鉴定结果,是因为目前能得到的参比项中,没有与其COI遗传距离小于0.03的目标种。通过形态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结果的比较表明,COI基因片段在部分蚁蛉幼虫的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积累分子数据是深入开展蚁蛉分子鉴定研究的关键,为此笔者测定了浅蚁蛉Myrmeleon immanis的线粒体基因组,该基因组全长15802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2个核糖体RNA(rRNA),22个转运RNA(tRNA)和一段968 bp的控制区。论文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论文总结了研究中遗留的问题,展望了深入开展此项研究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杰,王爱芹,王志良,王心丽[2](2014)在《中国囊蚁蛉族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囊蚁蛉族Myrmecaelurini中国1新纪录属:幻蚁蛉属Lopezus,以及中国1新纪录种:飞幻蚁蛉Lopezus fedtschenkoi。(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4年03期)
詹庆斌[3](2014)在《中国蚁蛉科翅几何形态学研究及其四属的分类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态学是昆虫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对形态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是近年来形态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几何形态测量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某些形态特征描述的含糊不清,准确地量化描述和分析形态特征,将大大减少对形态特征的判断误差,降低昆虫鉴定的错误率,有力地推动昆虫系统分类学的发展。论文综述了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发展,以及昆虫翅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蚁蛉科翅的形态差异,通过对蚁蛉科5族22属56种476头标本翅的形态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了各族翅形态变异的主要部位和变化趋势。通过对9种雌雄两性标本翅形态特征的比较,证实了蚁蛉科翅形态的两型现象并不普遍,对蚁蛉科大多数物种而言,两性的前后翅形态均无显着差异,因此,翅的形态数据雌雄可以通用。通过标点-半标点法,和椭圆傅立叶法对16属28种蚁蛉的369头标本前后翅分别进行了差异显着性分析。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检测结果为,前翅:Wilk's Lambda=2.32E-08, F=52.72,p<0.01;后翅Wilk's Lambda=2.19E-07, F=59.1, p<0.01,数据表明前后翅形态特征在检测样本中差异极显着。对28个物种形成的378对组合进行Hotelling's pairwise检测,前翅检测结果,有308对物种翅形差异显着(p<0.05);后翅的检测结果,344对物种翅形差异显着(p<0.05)。依据翅形态特征做的物种交叉验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仅就翅轮廓而言,依据后翅的判别准确度高于依据前翅(前翅判别准确度54.5%,后翅判别准确度64.2%)。综合翅脉和翅轮廓特征分析,依据前翅的判别准确度高于依据后翅(前翅判别准确度86.2%,后翅判别准确度81.8%),这一结果表明翅脉构成的形状变异度前翅大于后翅。本研究通过对前后翅形态特征的量化分析,探讨了雅蚁蛉属Layahima族级分类地位的争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雅蚁蛉属与树蚁蛉族Dendroleontini翅形态相似度高于雅蚁蛉属与囊蚁蛉族Myrmecaelurini的翅形态相似度。结论支持雅蚁蛉属Layahima隶属于树蚁蛉族Dendroleontini的观点。本研究还对蚁蛉科的4个属进行了分类修订,通过核对模式标本,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澄清了一些此前遗留下来的问题,确定了在中国分布较广的一个物种的正确的学名是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而不是以前多次报道用到的学名Myrmeleon formicarius Linnaeus,1767。确定了在中国被鉴定为长裳树蚁蛉的物种正确学名为长裳帛蚁蛉Bullanga florida (Navas,1913)而不是Dendroleon javanus。依据新获得的标本(包括一批模式标本)及资料,详细描述了15种蚁蛉,其中发表了2新种Dendrileon falcatus Zhan&Wang,2012, Bankisus sparsus Zhan&Wang,2012.,1中国新记录属Bankisus,确定了1新组合Hagenomyia littoralia (Miller&Stange1999) comb. nov.。提供了4属的地理分布图,并修订了各属的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王爱芹,王志良,王心丽[4](2012)在《中国平肘蚁蛉属记述(脉翅目,蚁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平肘蚁蛉属Creoleon Tillyard,19183个种。其中,埃及平肘蚁蛉Creoleon aegyptiacus和朴平肘蚁蛉Creoleon plumbeus是中国新纪录,对这3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编制了检索表。(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颖娟,李子忠[5](2012)在《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锈翅蚁蛉为全变态类昆虫,在贵州省一年发生1代,11月下旬开始越冬,各龄幼虫均可越冬,次年3月苏醒。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13d±0.56d,幼虫期63.58d±1.81d,蛹期26.35d±1.14d,成虫期20d±1.06d。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详细描述了锈翅蚁蛉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幼虫的筑穴、捕食、蜕皮、化蛹、羽化以及成虫的捕食、交配等行为习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2年02期)
詹庆斌,王志良,王心丽[6](2012)在《中国蚁蛉亚科一新纪录属及两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亚科Myrmeleoninae双蚁蛉属Mesonemurus Navás,1920,及蒙双蚁蛉M.mongolicus Hlzel,1970;格双蚁蛉M.guentheri Hlzel,1970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提供了形态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詹庆斌,BRAHM,Levente,王心丽[7](2011)在《中国蚁蛉属一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蚁蛉属Myrmeleon中国1新纪录种,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提出藏蚁蛉Myrmeleon zanganus Yang,1987为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的新异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匈牙利绍莫吉州博物馆和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动物博物馆。(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颖娟,李子忠[8](2011)在《两种蚁蛉幼虫的研究(脉翅目,蚁蛉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etWang,2009和狭翅蚁蛉Myrmeleon trivialis Gerstaecker,1885幼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并编制幼虫检索表。(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志良,王心丽[9](2008)在《中国树蚁蛉属名录及一新种记述(脉翅目,蚁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采自西藏墨脱的树蚁蛉属1新种,命名为墨脱树蚁蛉Dendroleon motuoensis sp.nov.,提出了1个新异名Dendroleon perlistigma Wan et Wang,2004 .syn.nov.,整理出中国树蚁蛉树属物种名录,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墨脱树蚁蛉,新种Dendroleon motuoensis sp.nov.(图1 ~6)新种与环纹树蚁蛉Dendroleon pupillaris(Gerstaecker) ,1893相似,但区别明显: 1)新种前胸背板细长狭窄,明显在1/3处分为两段,前段洋葱形;环纹树蚁蛉前胸背板为梯形,仅在1/3处有不明显的缢缩; 2)新种前翅散布更多的小型斑点,位于翅中央近后缘处眼状斑的弧形条纹不连续;环纹树蚁蛉前翅斑点较稀疏,眼状斑的弧形条纹清晰、粗重且连续; 3)新种后翅端区C形斑下面的斑较之环纹树蚁蛉大很多。正模♀,西藏墨脱, 1995-09 ,海拔800m,黄浩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词源:新种种名根据采集地而拟。(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万霞,杨星科,王心丽[10](2004)在《中国树蚁蛉属分类研究(脉翅目,蚁蛉科)(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中国蚁蛉科树蚁蛉属Dendroleon 5种 ,其中包括 3新种 :丽翅树蚁蛉DendroleoncallipterumWanetYang ,sp .nov.,李氏树蚁蛉DendroleonliiWanetWang ,sp .nov .,珠斑树蚁蛉DendroleonperlistigmaWanetWang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丽翅树蚁蛉 ,新种DendroleoncallipterumWanetYang ,sp .nov .(图 1 3~ 1 8)正模♂ ,广西那坡德孚 ,2 0 0 0 0 6 2 1 ,1 35 0m ,姚建采 ;副模 2♀♀ ,广西金秀罗香 ,2 0 0m ,1 999 0 5 1 3~ 1 5 ,高明嫒采 ;1♀ ,广西金秀圣堂山 ,90 0m ,1 999 0 5 1 8,黄复生采 ;1♂ ,广西金秀圣堂山 ,90 0m ,1 999 0 5 1 7,李文柱采。词源 :种名意指“美丽的翅”。新种的翅具稠密的小纵斑和明显的不规则大斑 ,使其翅看起来相当绚丽 ,明显区别于这个属已知的其它种。李氏树蚁蛉 ,新种DendroleonliiWanetWang ,sp .nov .(图 1 9~ 2 4 )正模♂ ,广西弄岗 ,1 982 0 5 2 0 ,李法圣采 ;副模 1♂ ,采集记录同正模 ;2♀♀ ,广西金秀 ,1 982 0 6 1 1 ,李法圣采。词源 :新种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李法圣先生的姓氏命名 ,感谢李先生多年来采集了大量蚁蛉科标本。新种与下面描述的珠斑树蚁蛉有些相似 ,但这两个种间区别如下 :1 )李氏树蚁蛉触角间的斑长而弯(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蚁蛉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述蚁蛉科Myrmeleontidae囊蚁蛉族Myrmecaelurini中国1新纪录属:幻蚁蛉属Lopezus,以及中国1新纪录种:飞幻蚁蛉Lopezus fedtschenkoi。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蚁蛉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杰.蚁蛉科幼虫形态与分子鉴定研究(脉翅目:蚁蛉科)[D].中国农业大学.2017
[2].张杰,王爱芹,王志良,王心丽.中国囊蚁蛉族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4
[3].詹庆斌.中国蚁蛉科翅几何形态学研究及其四属的分类修订[D].中国农业大学.2014
[4].王爱芹,王志良,王心丽.中国平肘蚁蛉属记述(脉翅目,蚁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2
[5].王颖娟,李子忠.锈翅蚁蛉(脉翅目:蚁蛉科)的发育生物学研究[J].四川动物.2012
[6].詹庆斌,王志良,王心丽.中国蚁蛉亚科一新纪录属及两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J].动物分类学报.2012
[7].詹庆斌,BRAHM,Levente,王心丽.中国蚁蛉属一新纪录种(脉翅目,蚁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1
[8].王颖娟,李子忠.两种蚁蛉幼虫的研究(脉翅目,蚁蛉科)[J].动物分类学报.2011
[9].王志良,王心丽.中国树蚁蛉属名录及一新种记述(脉翅目,蚁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8
[10].万霞,杨星科,王心丽.中国树蚁蛉属分类研究(脉翅目,蚁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