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莲[1]2004年在《甘肃部分猪品种(系)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分别对外引品种约克夏猪(28头)、长白猪(26头),培育品种华特猪配套系A系(26头)、B系(24头)、C系(22头)以及地方品种合作猪(20头)的10个血液蛋白(酶)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甘肃部分猪种的遗传变异。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法检测了以上6个猪品种(系)的血浆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后白蛋白(Po)、酯酶(Es)、淀粉酶(Am1、Am2)、乳酸脱氢酶(LDH)、血液结合素(Hp)、血浆铜蓝蛋白(Cp)、血红蛋白(Hb)10个位点的多态性,统计和计算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⑴所测6个品种(系)的猪除在血红蛋白位点不表现多态,其余各被检测位点均出现了多态现象。⑵乳酸脱氢酶酶谱表现出较强的种属特异性:华特猪配套系A系、B系、C系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出现了亚区带,而长白猪、约克夏、合作猪的乳酸脱氢酶酶谱没有出现亚区带。⑶用9个基因位点(乳酸脱氢酶除外)的Nei氏平均基因杂合度估计的品种(系)内遗传变异在约克夏最大(0.5434),在C系最小(0.4665)。⑷采用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Roger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猪品种(系)划分为两大类,即长白猪、约克夏、合作猪为一大类,华特猪配套系A、B、C系为一大类。
樊斌[2]2002年在《地方猪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品种的多样化是家畜具有适应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能力的保障,是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的猪品种资源,但在注重竞争与效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瘦肉型商用猪种的强烈冲击,我国已出现带有全局性的猪品种资源危机。对家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做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是目前家畜遗传多样性检测和评估中的最常用分子标记。因此,本研究藉微卫星DNA标记为研究工具,对我国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太湖猪和小型猪)及新西兰奥克兰猪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检测和评估,据此作为猪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的客观依据;同时尝试运用多种分析手段,以期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微卫星DNA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所得结果如下: 1. 27个微卫星DNA座位在太湖猪类群(二花脸、中梅山、小梅山、米猪和沙乌头)、姜曲海猪和东串猪中基本上均呈高度多态,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8.148,平均总群体遗传杂合度为0.722。除S0002、S0026、S0355和Sw632外,其它大部分微卫星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这可能是由品种(类群)内始祖效应、高强度选育及近交育种等多种因素所造成。 2. 27个微卫星DNA座位上,7个品种(类群)具有的等位基因数目和频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差异。一些等位基因为品种(类群)所共享,且出现频率较高,如Sw24座位的104bp和Sw936座位的110bp等,推测它们可能是地方猪基因组中最为“原始”的等位基因;一些等位基因为某个品种(类群)所特有,且出现频率较高,如S0218座位的188bp只出现在二花脸中,Sw72座位的114bp只在沙乌头中出现,它们可作为特征标记而潜在应用于品种(类群)识别和品种(类群)保护。 3. 7个品种(类群)的期望遗传杂合度在0.429-0.677之间,姜曲海猪的值最高,而小梅山值最低。综合平均观测、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平均观测、期望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5个指标的比较,7个品种(类群)内遗传变异程度大小依次为姜曲海猪、米猪、二花脸、沙乌头、中梅山、东串猪和小梅山。固定指数表明(Fst=0.18),总群体的遗传变异大部分(82%)分布于各品种(类群)内,少部分(18%)存在于各品种(类群)间。 4. 7个品种(类群)的Nei氏(1972)标准遗传距离在0.238-0.624之间,Cavalli-Sforza和Edwards(1967)余弦距离在0.107-0.231之间,由两者分别绘制出的NJ聚类图和UPGMA聚类图基本一致。太湖猪5个类群聚为一支,姜曲海猪和东串猪聚为另一支。太湖猪类群内,二花脸和米猪聚为一支,中梅山与小梅山先聚一起,而后与沙乌头相聚。由等位基因频率转换所得的主成分分析亦清晰表明上述各品种(类群)遗传关系的划分。 5. 对我国一些地方猪品种与欧洲猪品种的微卫星DNA数据进行合并聚类分析,华中农业大学;;00二;月体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我国地方猪与欧洲猪品种明显分为两大系统,这支持欧亚家猪由不同野猪类型独立进化而来的结论。 6.采用20个荧光微卫星DNA标记对小型猪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5个猪品种的期望遗传杂合度在0.553一0.661之间,藏猪的值最高,香猪的值最低,作为对照外群的二花脸值居中。综合5个遗传多样度衡量指标的比较,小型猪品种内遗传变异程度大小依次为藏猪、五指山猪、滇南小耳猪和香猪。 7.5个猪品种的Nei氏(1972)标准遗传距离在0.429一0.986之间,相似性系数在0.373一0.651之间,由此得到的NJ聚类图显示,香猪与滇南小耳猪先聚一起,然后与藏猪聚为一支;五指山猪与二花脸聚为另一支。 8.共享等位基因距离法绘制出的个体间NJ聚类图表明,二花脸、五指山猪和滇南小耳猪的个体全部正确归类,香猪中仅有两个个体被划归于藏猪。藏猪和五指山猪中含有两个亚群。品种间的聚类关系与Nei氏(1972)标准遗传距离所得NJ聚类图有所出入。 9.采用26个荧光微卫星标记对奥克兰猪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奥克兰猪的期望遗传杂合度为0.45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2.175,其值低于我国地方猪与其它国外猪品种,奥克兰猪遗传多样程度日趋匾乏。奥克兰猪与澳洲商用猪群、我国家猪的Nei氏(1 972)标准遗传距离在0.361一0.709之I’ed,DA遗传距离在0.321一1.645之间,两者所得NJ聚类图基本一致。奥克兰猪与澳洲商用猪群遗传关系较近,而与我国家猪遗传关系较为疏远,证明其可能为欧洲起源。 10.依据所得个体微卫星DNA基因型对其进行品种归属判定,八种判定方法的准确度在81.08一98.20%之间,准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贝叶斯法、DA、Nei氏标准距离、Cavalli一Sforza和Edwards余弦距离法、基因频率法、Nei氏最小距离法、共享等位基因距离法和(和)’。依贝叶斯法,26个微卫星标记的判定能力在33.33一68.47%之间,500韶判定能力最高,而ZG凡最低。依非父排除概率公式H和IIJ,微卫星DNA标记的排除概率分别为在0.551一0.814和0.368一0.713之间,累计概率达到99.99%以上。
安添午[3]2008年在《甘肃猪种资源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9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甘肃省7个猪品种(系):地方猪种合作猪、培育品系华特A系和B系及四个外引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和皮特兰,共计273个样品的基因型。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分析品种(系)内和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邻近结合法及非加权组对算术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来揭示现阶段甘肃省猪种资源的丰富度和遗传差异,从而为甘肃猪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科学选育和合理杂交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9个微卫星座位中,所有位点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有8个以上等位基因,说明9个微卫星位点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2.7个甘肃省猪品种(系)的9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都较高,在0.7427~0.8109之间,皮特兰最小,大约克夏最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6820~0.7807之间,均表现为高度多态,说明群体内变异性大。对于外引品种而言选育的潜力大,而对于华特A系、B系与合作猪而言,已经导入外源基因,需要近一步纯化基因。皮特兰猪由于在甘肃省数量较少,遗传基础较窄,所以杂合度相对较低。3.7个甘肃省猪品种(系)间的DA遗传距离和DS遗传距离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华特B系与大约克夏遗传距离较小,合作猪与其他6个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4.根据奈氏遗传距离及奈氏标准遗传距离,绘制了甘肃省7品种(系)猪的UPGMA及NJ聚类图,结果显示:两个国外品种大约克和杜洛克聚为一类,引进品种长白和培育品系华特B系聚为一类,地方品种合作猪另成一类。两种方法的聚类一致。在奈氏遗传距离绘制的UPGMA聚类图中,华特A系单独聚为一类,皮特兰和大约克夏、杜洛克、华特B系和长白聚为一类。5.甘肃省猪种资源已引入了一定程度的外源基因,基因的纯化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已受到严重威胁。
张树敏[4]2007年在《松辽黑猪种质特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了松辽黑猪的种质特性、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细胞遗传特性和分子遗传特性。松辽黑猪的种质特性明显。通过对遗传参数的分析发现,松辽黑猪的繁殖性状有较大的潜力。通过对相关系数的统计,发现断奶窝重可以作为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参考指标,而生长性状不宜以表型相关为主要手段。本研究还分析了松辽黑猪血液的生理生化的相关指标以及血液蛋白质多态性。松辽黑猪的各项血液指标都处于资料介绍的正常范围之内。通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得知,日增重与甘油叁酯呈负相关、瘦肉率与肌苷呈负相关、臀腿比例也与肌苷呈负相关。同时,检测了血液蛋白(酶)多态性,在所检测的13个蛋白位点中,9个具有多态性。对松辽黑猪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分析显示,松辽黑猪的群体遗传变异较大。在蛋白位点对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中,发现了较明显的规律。通过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品质等指标的评定,结果表明野×松×松为最佳杂交组合。同时,本论文还研究了松辽黑猪的细胞遗传特性。松辽黑猪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C带的形态学特征基本为圆形,其多态性与资料报道的家猪类似。对松辽黑猪的分子遗传特性分析中,测定了IGF-1基因外显子4多态性位点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松辽黑猪H-FABP基因5’上游控制序列与内含子II多态性位点与IMF的相关分析、松辽黑猪ob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胴体肉质形状相关性和FSH基因多态性位点对部分繁殖性状等研究
闫景娟[5]2004年在《中国新疆八个绵羊群体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中国新疆8个绵羊群体(巴什拜羊、策勒黑羊、多浪羊、和田羊、卡拉库尔羊、柯尔克孜羊、塔什库尔干羊、叶城羊)、共计35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绵羊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 从已发表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28个位点,在8个绵羊品群体中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71个等位基因,分布在绵羊的18条染色体上,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9.68个等位基因。表明所选取的28个微卫星位点在8个绵羊群体中多态性较丰富。2 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并以其为基础获得了各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6420~0.6929、0.7022~0.7380、1.1~16。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丰富。3 对群体间基因流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柯尔克孜羊和叶城之间有较大的基因流,除塔什库尔干羊与多浪羊及和田羊之间较小外(6.623、6.274),其它群体之间的交流都在一个水平,群体之间的交流比较活跃。4 计算了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和遗传分化系数,结果表明群体间的变异程度占总群体的4.25%,群体间变异程度不高。5 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共祖距离,结果表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不大。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共祖距离,分别进行了NJ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NJ聚类图和UPGMA聚类图结果较一致、可靠。
包文斌[6]2007年在《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使用多重PCR结合全自动电泳技术,利用29对国际通用的微卫星引物对仙居鸡、茶花鸡、鹿苑鸡、白耳鸡、藏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泰和乌骨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淮南麻黄鸡和皖南叁黄鸡等14个中国家鸡品种以及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和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的570个个体进行扫描,讨论样本量、性别和微卫星座位数对微卫星分析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以及近缘物种间微卫星引物的适用性,同时对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256个个体mtDNA D-loop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微卫星DNA和mtDNA共同评估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关系,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探讨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亲缘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29对微卫星标记对16个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86个等位基因,平均值为9.86±6.36,所有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为0.6708±0.0251,PIC值为0.52,29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单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群体数从0到7不等。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为16.7%(P <0.001),所有的位点都极显着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 <0.001);杂合子缺失的水平很高,为0.015(P <0.01);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16个群体间存在着极显着的遗传分化。群体间的Reynolds'遗传距离从0.036(萧山鸡-鹿苑鸡)到0.371(泰国红色原鸡-河南斗鸡)不等,而Nm值变异范围从0.583(泰国红色原鸡-河南斗鸡)到5.833(萧山鸡-鹿苑鸡)。2.利用29对微卫星标记对16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NJ系统发生树及Structure程序运行结果显示, 16个群体可以分成轻体型的鸡种(包括8个群体:泰国红色原鸡、中国红色原鸡、茶花鸡、藏鸡、仙居鸡、固始鸡、白耳鸡和泰和乌骨鸡)和重体型的鸡种(包括8个群体:皖南叁黄鸡、淮南麻黄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北京油鸡、鹿苑鸡和萧山鸡)两大类。藏鸡、皖南叁黄鸡和淮南麻黄鸡遗传基础非常复杂,鹿苑鸡和萧山鸡彼此之间遗传基础十分类似。茶花鸡和藏鸡与中国红色原鸡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泰国红色原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两个亚种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排序是:进化型品种-原始型品种(茶花鸡与藏鸡)-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3.利用微卫星DNA和mtDNA遗传标记分析15个中国鸡种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关联性,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微卫星DNA和mtDNA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15个鸡种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回归公式:FST/(1-FST) =–1.0283–0.0407ln(d)以及Mantel’s检验的结果(P=0.596)并不能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的显着联系提供足够的证据。线粒体D-loop序列的差异与群体间的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中国地方鸡种的形成过程中,各自的地理分布可能并不是影响其群体遗传结构的决定因素。4.以实际测定的29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频率为基础,分析样本量、性别和微卫星座位数对微卫星分析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本量超过20后,期望杂合度值趋于稳定,样本量以20-25较为适宜,样本量与期望杂合度无显着相关,而与平均等位基因数呈正相关;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测所需的样本量,在使用平均等位基因数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时,应该充分考虑样本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期望杂合度受样本量变动的影响较小,可作为度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一个最适参数;在微卫星分析中性别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标不表现出显着影响;随着微卫星数目的增多,遗传距离估测精确度精度也随着升高。5.对近缘物种间微卫星引物的适用性进行尝试,利用29对鸡微卫星标记对孔雀基因组DNA进行种间扩增,发现14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1,有7对引物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其中MCW0080和MCW0098最为理想。蓝孔雀和绿孔雀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和蓝孔雀两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22和0.6943,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78,Reynolds'遗传距离和基因流分别为0.0603和3.896,结果显示这两个孔雀群体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都很低,且有相互混杂的趋势。6.对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256个个体mtDNA D-loop序列进行系统分析,测定16个群体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大小约为560bp,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00%、37.40%、4.40%和33.20%。A+T含量58.20%,G+C含量41.80%, A+T含量高于G+C含量;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其它23个单倍型均为各群体所特有;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差异很大,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0.014,固始鸡的核苷酸多样度最低,淮南麻黄鸡和皖南叁黄鸡的核苷酸多样度较高,红色原鸡两个亚种和14个中国地方鸡种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015%~2.633%,核苷酸分歧度(Dxy)和核苷酸净遗传距离差异均较大。红色原鸡2个亚种和14个中国地方鸡种间kimura双参数距离变异范围为0.007~0.031。mtDNA D-loop环序列群体间(Va)的方差组分占总变异的23.83%,Fst=0.38155,差异显着(P<0.05)。红色原鸡两个亚种和14个中国地方鸡种间表现出显着的遗传分化。7.对16个群体mtDNA D-loop单倍型进行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关系分析,以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为外群(Genbank登录号:D82924),16个鸡种mtDNA D-loop区32种单倍型的NJ、ME和UPGMA分子系统树均分为明显的4个类群,单倍型类群A中包含有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的单倍型;单倍型类群B和单倍型类群C中包含有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的单倍型;单倍型类群D中同时含有这两个红色原鸡的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中序列明显也聚为4个聚类簇,与单倍型系统发生树的结果完全一致。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D-loop区的分子系统树中,固始鸡、仙居鸡始终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聚在一起,茶花鸡、藏鸡、泰和乌骨鸡、河南斗鸡和白耳鸡也始终出现在一个类群。8.对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微卫星DNA和mtDNA的多态性进行分析,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的微卫星DNA遗传距离为0.167,Nm值为1.040。没有表现出较近的遗传距离和较大的基因流动,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94(P<0.01),所有位点都极显着地贡献于这一结果(P<0.01)。红色原鸡两个亚种没有共享单倍型,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单倍型,群体间mtDNA D-loop Fst值差异显着(P=0.0360)。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和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群体具有不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本研究支持这两个亚种并非实际上是同一个亚种的观点。9.综合分析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微卫星DNA和mtDNA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的结果,推测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被驯化后,有部分群体演化形成了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而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被驯化后,也演化形成了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79995(P< 0.05),不符合中性突变。在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群体一段时间内的群体扩张过程中,对一些在中国本地起源的家鸡群体中的一些亚群产生了影响,因此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同时具有这两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本研究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支持红色原鸡的驯化是多次、多地、长期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这一观点。
应叁成[7]2007年在《藏猪几个重要遗传特性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藏猪(Sus scrofa,Tibetan swine)主要产于我国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以及甘肃南部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是世界上分布在海拔最高地区(2500~4300m)的稀有放牧猪种之一。藏猪具有抗逆性强、肌肉纤维细、肌间脂肪含量高和肉质风味好等优点;但同时存在产仔数低、生长缓慢和胴体瘦肉率低等不足。由于藏猪的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提高其生产性能,因而长期以来引进其他猪种与之进行杂交,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藏猪也会和许多其他地方猪种一样濒临灭绝,其所携带的优良基因,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其价值以前就永远从基因库中消失。因此,有针对性开展藏猪遗传特性方面的研究,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对今后的新品种培育和品种复壮、实现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藏猪分布在偏远高海拔山区和处于放牧的半野生状态,因此采样和测定研究工作难度大,目前国内外对这一宝贵的猪种资源的研究很少,并且主要是集中在生长发育性能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研究方面,有关藏猪抗病力、肌肉品质和产仔数等特色性状基因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天然抗性巨嗜细胞蛋白基因(natural resistance associated-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ESR)是与抗病力、肌肉品质和产仔数相关的侯选基因,藏猪的这3个基因尚未有人研究。因此,本论文选择藏猪的NRAMP1、H-FABP和ESR基因进行研究,以发掘藏猪的优势特色,为藏猪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首先,我们克隆了藏猪NRAMP1基因。从脾脏和血液白细胞样品制备RNA后,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藏猪NRAMP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614bp,编码538个氨基酸残基,其蛋白质分子量为58.8kD,等电点为8.01,疏水氨基酸占52.8%,亲水氨基酸占31.4%,碱性氨基酸占5.8%,酸性氨基酸占5.4%,该蛋白质不含信号肽序列。预测的藏猪NRAMP1蛋白质具有其他物种保守的所有结构区域,包括1个富含脯氨酸和精氨酸的SH3结合域(SH3-binding domain),4个PKC磷酸化位点(S/T-X-R/K),2个N型糖基化位点(N-X-S/T),1个转运功能区(transport motif)和12个转膜区域(transmembrane,TM)。将藏猪的NRAMP1cDNA序列与家猪相应序列比较,有13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其同源性达99.2%,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藏猪与狗、绵羊、牛、鹿、马、人和鼠的NRAMP1cDNA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1.2%、88.7%、88.1%、86.8%、85.8%、83.2%和71.6%。其次,采用半定量和定量PCR方法,对藏猪的10种组织中NRAMP1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藏猪的10个组织以及白细胞中均获得表达,不存在组织表达特异性。该基因在藏猪中表达比西方家猪更加广泛,说明NRAMP1基因在不同的品种间可能存在差异。定量和半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NRAMP1基因在藏猪中没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该基因表达拷贝数平均为3233拷贝/μL cDNA,但各组织间表达丰度存在极大差异,表达量最高为脾脏,最低为肝脏,两者相差77倍以上。各组织表达丰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脾脏、大脑、肺、回肠、肾脏、淋巴结、结肠、心脏、肌肉和肝脏。上述测试结果为藏猪较其他猪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提供了间接证据。再其次,采用PCR-RFLP技术(限制内切酶采用MspⅠ、HaeⅢ和HinfⅠ酶)检测了96头藏猪在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藏猪H-FABP基因在HinfⅠ和MspⅠ酶切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分别表现为HH、Hh、hh和AA、Aa和aa基因型,其中,H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21和0.406;在HaeⅢ位点无变异,均表现为DD型。最后,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96头藏猪在ESR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藏猪中只有AA和AB 2种基因型,没有高产仔的优势基因型BB,其中,AA和A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75和0.25,A、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75和0.125,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藏猪产仔数不高的现象。藏猪不同ESR基因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B基因型的产仔数较AA型高2.03头。这些发现对藏猪的产仔数性状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对藏猪最具特色的3个性状相关基因进行的初步研究和所获得结果,为认识、保护和利用藏猪的优良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
马巍[8]2006年在《中国主要山羊品种RAMP标记多态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用OFDA2000型羊毛羊绒纤维直径快速检测仪,对吉林省镇南种羊场新吉细毛羊种群、双辽种羊场东北细毛羊种群羊毛纤维品质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镇南种羊场新吉细毛羊种群、双辽种羊场东北细毛羊种群羊毛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20.28±1.72)μm、(20.29±1.77)μm,镇南种羊场新吉细毛羊种群纤维平均直径略细于双辽种羊场东北细毛羊种群,但差异不显着(P>0.05);2.羊毛纤维伸直长度分别为(12.32±1.75)cm、(11.29±1.82)cm,且差异极显着(P<0.01);3.自然长度分别为(8.12±1.39)cm、(6.78±1.96)cm,且差异极显着(P<0.01);4.净毛率分别为(57.58±6.79)%、(48.65±11.22)%,且差异极显着(P<0.01);5.两种群羊毛纤维单位长度平均弯曲数均在4个以上,但两种群差异不显着(P>0.05);6.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产毛量与羊毛纤维伸直长度、自然长度与伸直长度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P<0.01)。 为进一步了解两种群羊毛品质及遗传特点,本研究应用40条随机引物分别对20只成年新吉细毛羊和20只成年东北细毛羊全血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并利用SPSS11.5对其多态性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2条引物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多态性片段,扩增片段的碱基数一般都在300-3000bp之间。同一引物同一条带在2种群中出现频率不同。引物f21326在2种群中出现特异带(973bp),推断此带为东北细毛羊种群所特有。另外,新吉细毛羊品种内平均带纹相似性指数比东北细毛羊低,而2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又较小。同时,发现一些与产毛性状及体重紧密相关的RAPD标记。新吉细毛羊基因组DNA多态频率为54.32%,多态标记f21344A、f21326G、f21339C、g2742C与产毛性状及体重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东北细毛羊基因组DNA多态频率为52.08%,多态标记f21328E、f21326A、f21327F、g2739C与产毛性状及体重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相关。
参考文献:
[1]. 甘肃部分猪品种(系)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王彩莲.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2]. 地方猪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 樊斌. 华中农业大学. 2002
[3]. 甘肃猪种资源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D]. 安添午.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4]. 松辽黑猪种质特性的研究[D]. 张树敏. 吉林大学. 2007
[5]. 中国新疆八个绵羊群体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闫景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6].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D]. 包文斌. 扬州大学. 2007
[7]. 藏猪几个重要遗传特性基因的研究[D]. 应叁成. 四川大学. 2007
[8]. 中国主要山羊品种RAMP标记多态性的研究[D]. 马巍. 吉林农业大学. 2006
标签: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 等位基因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微卫星标记论文; 基因多态性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原鸡论文; 多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