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430071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遍布各地,体育中心在现代化的体育中心建设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投入少、见效快、有利于多功能使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体育中心总体设计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文中通过分析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基本特点,进一步研究基于需求差异的城市体育中心设计策略。
关键词:需求差异;城市;体育中心;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不断蓬勃发展,体育运动开始在全国的范围内展开了体育中心建设,体育中心的总体设计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体育中心的建设数量需求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对体育中心在设计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不管是从理念、规模、功能还是技术上都有创新,从而适应时代需求,可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体育中心的总体设计问题。所以要深入分析体育中心设计问题,为将来体育事业与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1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基本特点
1.1类型的多样性
不一样的类型为体育建筑赋予了多种多样的属性。比如竞技体育场馆具有相当的规模与专业、国际、观赏性;休闲娱乐体育场馆具备生活与社会性,从而极大程度上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存在灵活选择性;教学训练场具备使用目标明确、使用状态稳定、功能内容专向与兼容性,实现了传授体育技巧、专门运动技术训练的目标。
1.2综合的技术性
体育建筑一般是体现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展示最强大的科学技术能力的代表。多功能应用、大跨度结构、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等科学技术成果给体育建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支持,也充分的体现出体育建筑的技术特征。
1.3广泛的参与性
竞技体育场馆将满足国际或者地方标准的竞赛场所、设施以及空间作为前提条件,为运动员以及观众提供最直接、最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通过体育运动与文化的融合,推进人们普遍参与到体育事业的积极程度。休闲型的大众体育场馆,帮助群众体育运动朝着大众、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大众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的目标。
2基于需求差异的城市体育中心设计策略
2.1优化建筑体量
2.1.1控制建筑体量尺度
建筑形态的重要还原就是建筑体量,建筑体量通过围合、限定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给城市的公共空间带来巨大的影响。体育中心内部的建筑体量尺度要严格进行控制。对体育建筑体量尺度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就是将其规模容量进行控制,可是在规模容量已经完全明确的情形下,还有部分控制体量尺度的方式。部分的体育场馆,利用场地下沉处理的方法,减少了体育建筑的体量高度,保证其与城市公共空间构成良好的关系。
2.1.2优化建筑体量的变化与组合
建筑体量能够变化与组合,构成建筑体量群组,从而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限定。现在所说的组合不但包括建筑体量互相接触就是连接的组合,还包括非连接的组合,后者通常保持最接近的距离,利用“内在的作用力”组合起来。
2.2关联功能布局与周边片区
2.2.1设置满足市民活动需求的功能
体育中心功能配置要便于市民使用与活动,适合的功能配置可以大大提高体育中心的吸引力,更好的塑造出城市空间活力。具体设置功能上,充分考虑市民特别是周围市民的使用需求,保证体育中心成为市民日常使用活动场所当中的一部分,构成功能上的“锚固”作用。
2.2.2功能的相容与集聚
不同功能互相间有着不一样的影响作用,设计过程中要协调功能的相容性,将相似与相容的功能集聚起来,构成集聚效应,从而增强功能以及场所的特色。功能相容以及集聚充分满足了使用者多层次的使用需求,带来丰富的体验。
2.3完善交通路网结构
2.3.1增加可达性,强调步行
体育中心的车行路网作为城市车行路网的延续,体育中心内部车行路网要保证与城市交通路网相协调。体育中心的占地规模较大,要适当的把城市交通穿过基地内部,从而保证城市公共空间往体育中心内部延伸,防止体育中心给城市总体交通带来堵塞。并且能够更大范围里对周边区域的路网进行调整,从整体上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梳理。畅通的交通路网给体育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好处,增强了体育中心的可达程度,增加了社会公共活动出现的几率。
2.3.2增加层次性
多层次的交通联系代表着对空间高效的应用,现如今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地下空间利用率逐渐升高,城市地铁建设变成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地下商业的开发,带动了地下停车空间的发展。建筑二层以上的联系较为重要,把建筑连成一个系统,解决了行人穿过城市主要行车道的具体问题。
2.3.3完善系统性
交通联系的多层次性要求每一个层次的交通都构成系统,并不是单独的一座天桥或者是一段地下通道。地面交通联系要构成网络,确保车行与人行路网的通畅;设计过程中要非常关注地上与地下的交通联系,地下步行空间与下沉广场、地下商业街与地铁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地下空间系统,地上交通联系增强了互相间的联系与建筑建的联系,防止出现单独的天桥或者地下通道。
2.4综合市民活动与运营管理
2.4.1组织关联市民生活的活动
体育中心设计要对市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充分了解,组织人们喜欢的公众活动,比如美食节、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还可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变成市民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让体育中心与市民活动“锚固”。
2.4.2赛事运营与赛后运营
健身与体育培训的功能,体育中心赛事训练用房在赛后可以当做市民的建设活动用地。体育中心中一般会独立的配置一定的面积给市民当做活动用房。体育培训作为比较专业的建设活动,体育中心内体育场馆给体育培训带来了空间基础,同类效应推进了体育培训功能的集聚。
休闲娱乐的功能,体育中心作为公众活动以及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休闲娱乐等功能不可或缺,不管是赛事还是赛后。休闲娱乐让体育中心的功能更加全面,同时还可以当做是体育中心的重要收入来源。体育中心其他的运营功能包括展贸功能、文化休息等,大部分的运营功能可以给城市公共空间与公众活动带来良好的影响,同样也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设计过程中要综合功能与形式等方面进行考量。
2.4.3多元化的合作
现如今高度协调合作的社会环境中,单一设计方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不管是设计还是建设流程中都亟需多元化的合作,市民、主管单位、开发投资商、建造队伍要主动参与到设计流程中,为设计带来指导意见,设计者要将各方意见进行协调统一,让体育中心设计成为多元合作的良好成果。
总而言之,体育中心作为城市形象建设的亮点,城市形象作为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利用体育中心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建设的特殊风貌,提高全民素质,真正体现出市民健康幸福生活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创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要从总体设计优化出发,让体育中心设计与城市形象共同进步发展,让城市成为人们宜居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佟秋旭,张向宁,朱莹.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城市体育中心设计探索——以长沙市全民体育健身中心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2):191-192.
[2]钟琳.浅谈城市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安阳市文体中心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J].居舍,2017(22):84+88.
[3]房昉.森林中的城市体育中心——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种植设计[J].建筑创作,2016(02):225-231.
[4]王宇,杨芳.体育中心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40(05):29-30.
[5]李玲玲,梁斌,陈晗,黎晗.中小城市体育建筑设计策略——以丹东浪头体育中心三馆设计为例[J].建筑学报,2013(10):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