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油论文_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子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苏子,紫苏,氧化酶,嘌呤,气相,胶丸,尿酸。

苏子油论文文献综述

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1](2018)在《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备的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分别制备1,2,3,4,5,6 mg/m L的冷/热榨紫苏子油醇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随着紫苏子油浓度的增加抑制活性增大,且冷榨紫苏子油的抑制效果好。动力学分析可知: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均属于竞争性抑制。冷/热榨紫苏子油的IC50分别为7.07,10.56 mg/m L,抑制常数Ki分别为2.86,4.23 mg/m L。(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陆德,刘璐,魏鹏宇,尹湉,刘东春[2](2018)在《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抗氧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筛选优良的抗氧化剂。方法以全氧化值为指标,考察温度、光照及氧气对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影响,并研究抗氧化剂在注射用苏子油自动氧化及光氧化过程中抗氧化效果。结果随温度升高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下降,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使注射用苏子油快速氧化,避光利于其保藏;空气组较充氮气组氧化剧烈。抗氧化实验发现,在注射用苏子油自氧化及光氧化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palmitate,AP)及维生素E(vitamin E,VE)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中复合抗氧剂VE+AP对注射用苏子油抗氧化效果最强,其在空气、避光、60℃条件下自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60.34%、38.39%,全氧化值降低59.32%;其在空气、室温(17~25)℃、(4 500±500)lx条件下光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59.64%、43.17%,全氧化值降低约51.37%,推测由于VE为优良的自由基清除剂,而AP有较强的氧结合能力,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注射用苏子油在低温、避光及充氮的条件下并添加质量分数0.2‰VE+0.05‰AP抗氧剂保存,其全氧化值处在较低水平,且气味色泽良好,达到最好的稳定性效果。(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候海涛[3](2018)在《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水分含量、转速及榨头温度为自变量,紫苏子出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优化紫苏子油的冷榨法制备工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紫苏子油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的最佳工艺为:水分含量2.5%、转速25 r/min、榨头温度60℃。在此条件下紫苏子油出油率为34.28%,与预测值34.09%相近,所得制备条件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黄楦槟,陈金水,吴天敏,陈金雄,童铷烯[4](2016)在《苏子油对兔劲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微小RNA2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苏子油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作用及微小RNA21(miR-2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数字法将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及低剂量实验组,各10只。经150 g·d~(-1)高脂饲料喂养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处理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5 mg·(kg·d)~(-1);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给予苏子油软胶囊0.15,0.60 g·(kg·d)~(-1);正常组、模型组的动物给予等量0.9%Na Cl灌胃。6周后,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右颈动脉血管壁(中膜)面积/血管腔面积之比(W/L),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血清叁酰甘油(TG)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MMP-9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低2个剂量实验组的右颈动脉血管W/L分别为(1.27±0.15),(6.42±0.81),(2.94±0.42),(2.88±0.41),(4.17±0.54),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动物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右颈动脉血管W/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右颈动脉血管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低2个剂量实验组的血清TC水平分别为(1.59±0.22),(22.45±3.17),(8.43±1.06),(8.39±1.04),(13.54±1.27)mmol·L~(-1),TG水平分别为(0.79±0.11),(2.86±0.38),(1.24±0.15),(1.21±0.12),(1.87±0.26)mmol·L~(-1),LDLC水平分别为(0.71±0.08),(15.38±2.14),(6.56±0.93),(6.51±0.89),(9.89±1.32)mmol·L~(-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动物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TC、TG及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TC、TG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低剂量试验组的miR-2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2),(1.25±0.12),(0.42±0.05),(0.42±0.05),(0.81±0.11),MMP-9基因表达水平为(0.25±0.04),(1.22±0.17),(0.51±0.07),(0.52±0.07),(0.91±0.12),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动物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miR-21、MMP-9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miR-21、MMP-9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苏子油能够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通过同时抑制miR-21、MMP-9的表达而实现,且作用效果随剂量增大而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桂静芬[5](2016)在《紫苏子油的冷/热榨法提取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苏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果实,是国内外经常用于临床上的一种中药,我国的紫苏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均可见到,其分布较为广泛。紫苏子含油量非常丰富,且富含人体的必须脂肪酸α-亚麻酸,为充分开发利用紫苏子资源,本课题对紫苏子油提取工艺的优化、脂肪酸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以及紫苏子油微乳的体外释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运用冷榨法和热榨法对紫苏子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水分含量、转速及榨头温度为自变量,紫苏子出油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优化了紫苏子油的冷榨法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为:水分含量2.5%、转速25rpm、榨头温度60℃,在此条件下紫苏子油出油率实测值为34.28%,与预测值34.09%相近。(2)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冷榨紫苏子油中检测出五种物质,分别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正十五烷酸。热榨紫苏子油中检测出α-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不含油酸,且经高温蒸炒后产生了一些醇类及烷烃类物质。(3)抗氧化剂对紫苏子油的抗氧化效果排序为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维生素E(VE);添加了抗氧化效果最好的TBHQ后冷、热榨紫苏子油的货架期分别从176天和112天延长至480天和528天;复配抗氧化剂的使用对紫苏子油抗氧效果排序为0.01%TBHQ+0.01%BHT>0.01%TBHQ+0.01%VE>0.01%BHT+0.01%VE,添加了复配抗氧化剂TBHQ和BHT的冷、热榨紫苏子油其货架期分别从176天和112天增加到544天和560天;抗氧化增效剂对紫苏子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0.015%TBHQ+0.005%CA对冷、热榨紫苏子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货架期分别由176天和112天延长至528天和544天。(4)考察α-亚麻酸氧化动力学规律表明冷榨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规律较接近指数变化规律(R2=0.908),即符合一级氧化动力学;而热榨紫苏子油中α-亚麻酸的氧化规律更接近线性变化(R2=0.930),即符合零级氧化动力学。(5)紫苏子油抗氧化活性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冷榨紫苏子油对叁种自由基清除效果排序为:·OH>O2-·>DPPH·;热榨紫苏子油对叁种自由基清除效果排序为:DPPH·>O2-·>·OH。(6)对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随着紫苏子油浓度的增加抑制活性增大且冷榨紫苏子油的抑制效果更好。动力学分析可知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均属于竞争性抑制。冷/热榨紫苏子油的IC50分别为7.07mg/mL、10.56mg/mL,抑制常数Ki分别为2.86mg/mL、4.23mg/mL。(7)以正向透析扩散法分别考察紫苏子油微乳体系在人工胃液和pH 7.4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情况,并对释放情况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在人工胃液及pH 7.4人工肠液两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情况均符合Retgerpeppas方程。人工胃液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释放方程分别为Q=12.37324t-0.38437,Q=5.69875t-1.15531;pH 7.4人工肠液中冷/热榨紫苏子油微乳的释放方程分别为:Q=1.03672t0.39456,Q=4.61072t0.16096。(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6-06)

伍静玲,仲海洁,胡军华,于桂芳,黄文哲[6](2016)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苏子油胶丸中5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苏子油胶丸中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α-亚麻酸甲酯为内参物,分别计算α-亚麻酸甲酯与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的相对校正因子,由此测定并计算上述5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Innowax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气体流速为20 ml/min(氮气)、40 ml/min(氢气)、350 ml/min(空气),分流比为30∶1,柱温为190℃,进样量为1μl。结果:α-亚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0.792μg(r=0.999 4)、0.001 6~0.017 6μg(r=0.999 3)、0.005 6~0.246 4μg(r=0.999 9)、0.003~0.132μg(r=0.999 0)、0.018~0.792μg(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0%~101.070%(RSD=0.720%,n=6)、99.599%~100.699%(RSD=0.368%,n=6)、98.996%~101.680%(RSD=1.240%,n=6)、99.813%~100.963%(RSD=0.434%,n=6)、97.185%~99.602%(RSD=0.87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苏子油胶丸中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α-亚麻酸甲酯含量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12期)

王亚萍,陈锴,符兆英,秦妮娜,白娜[7](2016)在《紫苏子油对衰老小鼠记忆力和对正常小鼠镇静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紫苏子油对衰老小鼠记忆力的增强作用和对正常小鼠的镇静作用。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用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随机分为紫苏子油高、中和低剂量组,每组10只,用Morris水迷宫研究紫苏子油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用光电管法测定紫苏子油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结果紫苏子油能缩短衰老小鼠水迷宫登台潜伏期,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作用逐渐明显。紫苏子油还能减低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即有镇静作用),并无耐受现象。紫苏子油还有对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的作用。结论紫苏子油具有增强衰老小鼠记忆力的作用并对正常小鼠有镇静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孙慧玲,彭琳娜,周娟,李昌勤[8](2016)在《苏子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苏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苏子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6年03期)

苏杰雄,谢镇山,高新开,张俊仪,曹子丰[9](2016)在《紫苏子油微囊脂肪酸甲酯化GC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紫苏子油微囊脂肪酸甲酯化G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5(30m×320μ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40℃,以5℃/min升温至160℃(维持5min),然后以1℃/min升温至200℃(维持5min),再以5℃/min升温至240℃(维持10min);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270℃;载气:氮气,流速0.3m 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10批样品均标示出4个共有峰,鉴别了1个共有峰(亚油酸甲酯);10批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99,提示紫苏子油微囊脂肪酸质量较稳定。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紫苏子油微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6年03期)

解现星,张涛,赵爽,安星兰,马兰芝[10](2015)在《苏子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苏子油高脂饮食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高脂组(high fat group,HF)和苏子油组(perilla oil group,PO),PO为苏子油替代HF中猪油比例的20%,4周后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气相色谱法检测苏子油及大鼠血清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骨骼肌Glut4、Irs-1 mRNA表达。结果苏子油干预4周后,与HF组相比,随着PO组大鼠ALA摄入量及血清ALA含量升高,GLUT4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而IRS-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着降低;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ALA(0.556 g/d)高脂饮食干预可以调节骨骼肌GLUT4、IRS-1表达,但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苏子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筛选优良的抗氧化剂。方法以全氧化值为指标,考察温度、光照及氧气对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影响,并研究抗氧化剂在注射用苏子油自动氧化及光氧化过程中抗氧化效果。结果随温度升高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下降,低温适于其储藏;光照使注射用苏子油快速氧化,避光利于其保藏;空气组较充氮气组氧化剧烈。抗氧化实验发现,在注射用苏子油自氧化及光氧化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scorbylpalmitate,AP)及维生素E(vitamin E,VE)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中复合抗氧剂VE+AP对注射用苏子油抗氧化效果最强,其在空气、避光、60℃条件下自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60.34%、38.39%,全氧化值降低59.32%;其在空气、室温(17~25)℃、(4 500±500)lx条件下光氧化10 d过氧化值、甲氧苯胺值较不添加抗氧剂组分别降低约59.64%、43.17%,全氧化值降低约51.37%,推测由于VE为优良的自由基清除剂,而AP有较强的氧结合能力,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结论注射用苏子油在低温、避光及充氮的条件下并添加质量分数0.2‰VE+0.05‰AP抗氧剂保存,其全氧化值处在较低水平,且气味色泽良好,达到最好的稳定性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子油论文参考文献

[1].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冷/热榨紫苏子油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8

[2].陆德,刘璐,魏鹏宇,尹湉,刘东春.注射用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抗氧剂的筛选[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8

[3].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候海涛.冷榨法制备紫苏子油及其脂肪酸组分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8

[4].黄楦槟,陈金水,吴天敏,陈金雄,童铷烯.苏子油对兔劲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微小RNA2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

[5].桂静芬.紫苏子油的冷/热榨法提取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D].南昌大学.2016

[6].伍静玲,仲海洁,胡军华,于桂芳,黄文哲.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苏子油胶丸中5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6

[7].王亚萍,陈锴,符兆英,秦妮娜,白娜.紫苏子油对衰老小鼠记忆力和对正常小鼠镇静作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8].孙慧玲,彭琳娜,周娟,李昌勤.苏子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

[9].苏杰雄,谢镇山,高新开,张俊仪,曹子丰.紫苏子油微囊脂肪酸甲酯化GC指纹图谱研究[J].北方药学.2016

[10].解现星,张涛,赵爽,安星兰,马兰芝.苏子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紫苏子油-β-环糊精混合物红外...紫苏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红外...苏子油样品GC色谱图苏子油中α-亚麻酸薄层各组大鼠高脂饲养及药物干预12周后肠系...紫苏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差...

标签:;  ;  ;  ;  ;  ;  ;  

苏子油论文_肖小年,桂静芬,刘唤,孟培,侯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