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天津分院天津300381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的道路建设体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夏季雨季的到来,有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前城市的内涝与城市的道路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原有的道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雨水的渗透能力。所以当城市一出现较大的雨水降水的时候,就会出现内涝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道路建设很好的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对雨水的吸收与渗透,从而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城市排水安全和渍水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在城市地区雨水的积累,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使用。
1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和建设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加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环保的理念,而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在环保的基础上出现的。海绵城市的意义在于通过一定的人为作用,利用城市建筑、绿地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从而控制地表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这种理念在城市中的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进一步促进城市基础功能的组合和发挥。而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对提高道路的建设和使用质量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要点
2.1机动车道的优化设计
中国机动车目前的情况主要采用传统的无渗透路面,这将增加路面积,阻止地下水补给,加剧城市热岛效应。道路渗透路面,提高渗透性,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减少源头径流。可渗透路面,由于道路损坏导致雨水进入路基,应在上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底和不可渗透材料的上层,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层,渗透顶面沿横向坡度未排放到盲沟,进入路边最后的雨水检查井或分离区。道路纵坡不小于0.3,渗透机动车辆的横向斜率应在1%-2%之间。
2.2绿化带设计施工
①雨水收集。在透水地面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促使水体向绿化带的雨水口汇集,一般情况下,绿化带的高度在路面下方15~20cm;雨水口在分布上要均匀,高度处于绿化带种植土和道路高度之间。②水体过滤。针对降在地面的水体,对其进行过滤,才能够保证清洁度。在具体设计上,应该铺设一层种植土,然后设置砾石层,最后安装渗透管。如此,雨水在过滤的同时,还有利于渗入地下,确保自然水体的补给。③缓排滞蓄。分析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合理设计导流系统,确保雨水深入地下具有层次性。在雨水口位置还要设置明沟,作用是沉淀雨水;明沟两端设置出水沟渠,作用是配水,方便雨水向明沟直流。处于雨水充沛的季节,水体在雨水口的作用下滞留在绿化带内。④排放。设置溢流系统,促使雨水和排水管道直接连通。在降水丰富的季节,雨水口难以解决大量的雨水问题,此时,地势低的绿地会对雨水进行储存,然后在溢流系统下进入市政管网,排出多余的降水。
2.3设计排水沟施工
进行城市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设计中,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在建设和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生态情况,让排水沟设计和生态有机结合到一起,避免相互影响而出现问题。设计排水沟的时候,其主要的结构层次通常有砂石层、渗排水层、水分渗透过滤层、土壤种植层以及依次是绿化植被层。这种结构的排水沟可以对道路雨污水进行过滤,对路面积水进行渗透,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充分完成水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2.4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方式选择
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中,绿化带的高度一般要高于车行道,而车行道的外侧通常做成向雨水口倾斜的形式,这样一来,无论雨水多少,都需要经路面流向雨水口排泄,而绿化带养护供水则需要额外设计。为了更好地利用地形条件和降水,可以考虑将车行道做成略微向绿化带倾斜的形式以便将适量的路面雨水供应给绿化带,相应的绿化带的高度也应设计成略低于车行道;同时考虑到夏季降水量大可能导致排入绿化带水量过大的问题,可以在绿化带的某些部位恰当设置碎石盲沟,在盲沟底面超过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后设置碎石层,让多余的雨水能够顺利向路基渗流。
2.5渗透地面的应用
对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而言,渗透地面的应用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对城市土地的硬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在当前的土地硬化面积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雨水的渗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环保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前土地的硬化没有充分考虑对雨水的排放,一旦出现大雨,就会造成城市的内涝。而渗透地面的应用可以通过增加城市中渗透面积,提高雨水的渗透率。
2.6植草沟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同时利用绿化作用降低道路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利用植草的作用。而在植被的利用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一定的植草沟实现对雨水的排放和运输;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作用落实对雨水的净化与收集,不断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另外,植草沟分为水湿式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等形式,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7地表径流的组织
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设置相应的雨水口从而保障雨水的排放,保证道路的质量,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可以指导人们在道路的建设中改善地表径流的方式。通过对雨水口位置的改变实现高效的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在道路两侧设计雨水花园,在雨水进入雨水花园后通过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拦截后,雨水下渗进地下或排至雨水检查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的利用效率。
结束语
海绵的概念是我国的一件新事物,但随着社会效应出现在市政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很多个部门,所以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每一个部门相互的协调、共同发展。切实做好城市道路的排水与收水的功能。再一次实现雨水的再利用,这样也可以补充城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城市的水资源,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干净、良好的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周延伟.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5,06:59-64.
[2]李德春.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探讨[J].建筑知识,2016,01:16.
[3]张岚岚.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4:246.
[4]孔泽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J].低碳世界,2016,15: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