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相转化论文_阎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相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粒子,微结构,氧化铁,阴离子,羟基,球形。

催化相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阎文静[1](2016)在《Fe(Ⅱ)对钢铁腐蚀产物催化相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对于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国防工程、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钢铁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碳钢和耐候钢。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比如时间以及湿度等,钢铁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腐蚀问题。不同的使用环境,钢铁的腐蚀产物也不相同。作为乡村环境下钢铁腐蚀的初期产物γ-Fe OOH,Fe(Ⅱ)离子在其转化为较稳定的α-Fe OOH,Fe_3O_4的过程中起到促进相转化的作用。β-Fe OOH作为海洋环境钢铁的主要腐蚀产物,钢铁表面的薄膜层中的Fe(Ⅱ)离子和环境中的Cl-可共同作用促进β-Fe OOH向更稳定的物相,如α-Fe OOH,Fe_3O_4等转化。α-Fe OOH的生成可降低钢铁的腐蚀速率。工业环境中,大气中存在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可迅速氧化Fe(Ⅱ)生成δ-Fe OOH,随着腐蚀的进行,产物中逐渐出现γ-Fe OOH、α-Fe OOH、α-Fe2O3等成分。Fe(Ⅱ)离子对δ-Fe OOH的转化和γ-Fe OOH、α-Fe OOH等的生成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钢铁腐蚀初期阶段电解质薄膜中Fe(Ⅱ)离子对腐蚀的初期产物γ-Fe OOH的催化转化作用及机理,以及不同使用环境中Fe(Ⅱ)离子对锈层成分的影响。研究腐蚀过程中Fe(Ⅱ)离子对锈层形成的作用机理可认识钢铁腐蚀的规律及腐蚀机理并可以为下一步的钢铁防腐或减缓钢铁腐蚀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研究了大气腐蚀中Fe(Ⅱ)离子在γ-Fe OOH生成α-Fe OOH及Fe_3O_4的过程的作用。在p H为7温度为30oC时向初始腐蚀产物γ-Fe OOH悬浊液中加入Fe(Ⅱ)离子模拟进一步的反应。结果表明Fe(Ⅱ)离子促进了γ-Fe OOH的溶解。溶解再结晶和定向沉积机理在γ-Fe OOH向α-Fe OOH转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当Fe(Ⅱ)离子浓度增加时,γ-Fe OOH与Fe(Ⅱ)离子反应形成Fe_3O_4,产物中出现Fe_3O_4。Fe_3O_4的形成归为拓扑转化机理。(2)研究了海洋环境对钢铁腐蚀产物的影响。海洋环境中,钢铁腐蚀产物包括γ-Fe OOH,α-Fe OOH,β-Fe OOH。γ-Fe OOH在3.5%的Na Cl溶液中陈化5 d,产物中出现部分α-Fe OOH。Cl-对γ-Fe OOH向α-Fe OOH转化有促进作用。反应体系中有Fe(Ⅱ)离子时,γ-Fe OOH在1.5%,2.5%,3.5%的Na Cl溶液中陈化,产物为γ-Fe OOH,α-Fe OOH及β-Fe OOH的混相。产物发生相变的原因可能是Fe(Ⅱ)离子与γ-Fe OOH发生了电子转移,产生了新的Fe(III)离子。一部分新生成的Fe(III)离子在富含Cl-的环境中水解生成β-Fe OOH。在海洋环境中,当钢铁腐蚀的初期产物为β-Fe OOH时,Fe(Ⅱ)离子对β-Fe OOH的相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06时,产物中出现α-Fe OOH及少量Fe_3O_4。当Fe(Ⅱ)离子浓度增大时,产物中Fe_3O_4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但主要产物仍然是α-Fe OOH。原因是Fe(Ⅱ)离子与β-Fe OOH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新的Fe(III)离子。新的Fe(III)离子在水解时生成α-Fe OOH及少量Fe_3O_4。(3)Fe(Ⅱ)离子对δ-Fe OOH稳定性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下,Fe(Ⅱ)离子对锈层中δ-Fe OO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时间内,δ-Fe OOH晶化较差,能自发发生相变,部分δ-Fe OOH转化为γ-Fe OOH。Fe(Ⅱ)离子能加快δ-Fe OOH的溶解,产物为α-Fe OOH和γ-Fe OOH以及未完全发生相变的δ-Fe OOH。当Fe(Ⅱ)离子增大到R=0.4时,产物为α-Fe OOH和Fe_3O_4的混合物。实验中发现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Fe(Ⅱ)离子加快δ-Fe OOH的相变。研究表明在p H为6-9范围内,陈化产物无明显不同。δ-Fe OOH相变首先生成γ-Fe OOH然后出现α-Fe OOH的原因是陈化初期,溶液中Fe(III)离子浓度较低,且粒径较小的γ-Fe OOH更稳定,所以首先生成由低分子量物质直接沉淀形成的γ-Fe OOH,然后生成颗粒较大的聚集而成的α-Fe OOH。(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6)

张慧财[2](2012)在《无氧条件下Fe(Ⅱ)对铁黄催化相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的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几乎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如大气、各种水体、土壤、岩石层以及生物体内等。α-FeOOH,β-FeOOH,γ-FeOOH,δ-FeOOH是四种最常见的铁的羟基氧化物,它们还是自然界中钢铁腐蚀的主要产物,因各物种的化学稳定性不同,一定条件下各物种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Fe(II)离子或其它具有还原性质的有机或无机配体对铁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的溶解过程具有催化作用。根据催化剂的基本性质,我们推测Fe(II)离子等对铁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的形成及转化过程应该同样具有催化作用。在多年从事氧化铁制备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Fe(II)离子对铁氧化物形成过程的催化作用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氧化铁的合成中,找到了一条合成铁氧化物的新途径。该途径叫做催化相转化。本论文旨在对自然环境中钢铁腐蚀中铁的羟基氧化物的转化机理进行详细地研究。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各种铁的羟基氧化物的存在环境与本文讨论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共性,通过对羟基氧化物的形成及转化机制研究,对自然环境下钢铁的腐蚀及铁的循环过程产生一个新的认识。本论文以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中钢铁的腐蚀过程为基础,用自制的四种铁黄作为反应前驱物,在厌氧环境下,以微量Fe(II)为催化剂,Fe(II)存在下各物种的转化机理为目的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四种不同铁黄物种的制备通过文献调研及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利用制备条件相对简单的方法进行不同铁黄物种的制备。(2)以不同铁黄物种为前驱物,通过低温近中性条件下不同温度、不同pH值、有、无微量Fe(II)存在时四种铁黄陈化过程研究,用FT-IR、XRD和FESEM表征检测其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近中性溶液中,δ-FeOOH与γ-FeOOH在陈化时都会发生相变,相变程度与温度、pH条件及外加Fe(Ⅱ)离子的影响较明显,低温陈化所得的最终产物为α-FeOOH。温度越高,转化速度越快;pH为中性时,Fe(Ⅱ)的加入使其转化速度加快,转化更加彻底,表明低温下δ-FeOOH和γ-FeOOH陈化相转化机制都以溶解再结晶为主。相同条件下β-FeOOH和α-FeOOH由于自身稳定性及较高的晶化程度,在低温近中性条件下都很稳定,均没有发生明显相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3-02)

魏德生[3](2009)在《微波诱导下Ferrihydrite催化相转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物用途非常广泛,也是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铁氧化物的研究中,以Ferrihydrite转化过程的研究较为引人注目。本研究室一直从事铁氧化物的研究,前期的研究表明了微量Fe(Ⅱ)对Ferrihydrite的相转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本实验室前期有关Ferrihydrite相转化行为的研究,都是在常规加热的方式下进行的,前期研究表明温度及升温速率对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行为有很大影响。探讨不同加热方式对Ferrihydrite催化相转化过程的影响,全面了解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中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规律,对控制反应过程、为工业生产纳米铁红提供指导,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本文旨在近中性条件下,采用微波加热的方式,研究Fe(Ⅱ)离子存在时Ferrihydrite的相转化规律,实现由Ferrihydrite快速、低能耗地制备出超细、均一、各种形貌的α-Fe2O3粒子。,因此该研究结果一方面对于全面了解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该研究结果对指导各种形貌α-Fe2O3的控制合成具有实际指导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氯化铁为原料制备的Ferrihydrite在微波加热下的催化相转化过程。考察了初始pH、Ferrihydrite的微结构、Fe(Ⅱ)离子和Fe(Ⅲ)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下Ferrihydrite的相转化产物为α-Fe2O3。(2)通过对Ferrihydrite在两种加热方式下催化相转化行为的比较发现: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下Ferrihydrite催化相转化的行为大致相同,产物的物相及形貌相同,但粒径大小及相转化时间有差异。微波加热制备出的α-Fe2O3粒子,粒径更小、相转化时间更短、能耗低。(3)分析Ferrihydrite在两种加热方式下相转化行为的异同得出: Ferrihydrite在微波加热下比在常规加热下,经历固相转化机制的比重增大,形成α-Fe2O3粒子过程中α-Fe2O3晶核的生长过程为速控过程。(4)在研究中发现Fe(Ⅱ)加入量(β= nFe(Ⅱ)/nFe(Ⅲ))对制得的α-Fe2O3微粒的形貌有影响。当pH=7时随β值的变化(由0.02-0.07),α-Fe2O3粒子的形貌由球形变为纺锤形。pH=9时随β值的变化(由0.02-0.07),α-Fe2O3粒子的形貌由球形变为准立方体形。Ferrihydrite在pH近中性环境下,形成非球形的α-Fe2O3粒子的机理是由于加入的Fe(Ⅱ)离子在α-Fe2O3晶核上发生配位吸附,导致了α-Fe2O3晶的非等轴生长,从而形成了非球形的(如纺锤体、准立方体等)α-Fe2O3粒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0)

杨丽娟[4](2008)在《氨(铵、胺)介质中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化合物之一,它们几乎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铁氧化物种类繁多,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关铁氧化物的形成与相转化研究一直十分活跃。其中,以Ferrihydrite(又称为水合氧化铁)为前驱物的相转化过程的研究更为引人注目。本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研究微量Fe(Ⅱ)存在时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我们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的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开展的。在研究中发现,不同沉淀剂制备的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存在显着差异。探讨不同沉淀剂对Ferrihydrite催化相转化过程的影响,全面了解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中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规律,从而实现对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产物的掌控,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本论文旨在研究近中性环境中微量Fe(Ⅱ)离子存在时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的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规律,通过探讨无机铵盐、有机胺、铁络合剂等介质中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力争实现由Ferrihydrite向α-FeOOH的控制转化。由于铁氧化物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尤其是地表环境中,有关铁氧化物的转化、制备及性质研究常作为金属氧化物胶体与界面性质研究的模型体系,因此该研究结果一方面对于全面了解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该研究结果对指导α-FeOOH的控制合成具有实际指导价值。同时,我们希望本论文研究结果能成为理论指导实际即机理研究指导控制转化与合成过程的一个范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以NH_3·H_2O为沉淀剂、FeCl_3为原料制备的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考察了初始pH、相转化温度、Ferrihydrite的微结构、Fe(Ⅱ)离子和Fe(Ⅲ)离子浓度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对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介质中Ferrihydrite的相转化产物为α-FeOOH和/或α-Fe_2O_3。相转化产物的种类及各晶相产物的数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当T≤40℃时可生成纯相α-FeOOH,40℃<T<80℃时生成的是α-FeOOH和α-Fe_2O_3的混合物,T≥80℃时可得到纯相α-Fe_2O_3。在pH 5~9的范围内,低pH和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形成α-FeOOH,高pH和快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形成α-Fe_2O_3。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用Fe(Ⅱ)离子对Ferrihydrite的催化溶解机制和催化固相转化机制进行合理地解释。(2)通过比较NH_3·H_2O介质和NaOH介质中制备的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揭示了两种体系存在差别的原因是由于NH_4~+离子与Fe(Ⅲ)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络合作用的存在一方面可使Fe(Ⅱ)离子与Ferrihydrite中Fe(Ⅲ)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受到影响,致使Ferrihydrite溶解速率减慢,从而影响相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溶解下来的Fe(Ⅲ)离子与NH_4~+形成复合物[Fe(OH)_4]~- NH_4~+,此复合物易于进一步转化为阳离子聚合物,因而有利于α-FeOOH的形成。(3)为排除NH_4~+的影响,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Ferrihydrite,在六次甲基四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叁乙醇胺等有机胺存在时,研究了Ferrihydrite在低温近中性环境下的催化相转化规律。利用IR、XRD、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上述添加剂均有利于α-FeOOH的形成。该结果同样归因于有机胺中的N与Ferrihydrite中的Fe(Ⅲ)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此络合作用有利于Ferrihydrite转化为α-FeOOH。(4)为排除NH_4~+的影响,以NaOH为沉淀剂制备Ferrihydrite,研究了在草酸根、F-离子等络合剂存在时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络离子的存在,同样有利于Ferrihydrite转化为α-FeOOH。(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由Ferrihydrite向α-FeOOH控制转化的条件,即:以FeCl_3(C_(Fe(Ⅲ))=0.5mol/L)为原料,Fe(Ⅱ)离子(nFe(Ⅱ)/nFe(Ⅲ)=0.02)存在时在pH=7,25°C≤T≤40°C条件下加入一定量添加剂制备前驱物Ferrihydrite,添加剂的加入量与添加剂的种类有关。在n_(六次甲基四胺)/n_(Fe(Ⅲ))=1.8,n_(乙醇胺)/n_(Fe(Ⅲ))=2,n_(二乙醇胺)/n_(Fe(Ⅲ)) =0.4, n_(草酸根)/n_(Fe(Ⅲ))=0.05,n_F~-/n_(Fe(Ⅲ))=0.3时均可获得纯相的α-FeOOH。(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9)

刘辉,李平,魏雨[5](2006)在《Ferrihydrite的微结构对其催化相转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It has been verified that Fe(II) can catalys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ferrihydrite to α-Fe2O3.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e(II) improved not only the dissolution of ferrihydrite but also the solid state transformation from ferrihydrite to hematite.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ferrihydrite on its transformatio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ferrihydrite prepared by adding Fe3+ solution and NaOH solution into water simultaneously is favorable for the solid stat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α-Fe2O3 single crystal 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by using the solid stat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ferrihydrite.(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郭慧[6](2006)在《氢氧化铁和羟基氧化铁的催化相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氧化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它们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乃至生物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氧化物种类繁多,各物种的结构和稳定性各异,它们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相转化。因此,有关铁氧化物的相转化特别是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过程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前期研究表明微量Fe(Ⅱ)对Fe(OH)_3凝胶的相转化过程有显着的催化作用。本论文旨在研究低温、近中性条件下,Fe(Ⅱ)离子存在时Fe(OH)_3凝胶以及各种羟基氧化铁的相转化过程。一方面为Fe(Ⅱ)催化相转化理论提供进一步的实验证据,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界中还原性物质广泛存在,一些还原性物质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本论文研究体系与自然界中铁氧化物存在环境有很大的共性,因此所得实验结果可为认识自然条件下铁氧化物的形成与相互转化过程提供一些新的认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研究了富SO_4~(2-)离子环境中Fe(OH)_3凝胶的催化相转化过程,考察了初始pH值、相转化温度、Fe(OH)_3凝胶的微结构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对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在Fe(OH)_3凝胶相转化过程中只有α-FeOOH和α-Fe_2O_3生成。相转化产物的种类主要取决于温度,t≤40℃时可生成纯相α-FeOOH,40℃<t<80℃时生成的是α-FeOOH和α-Fe_2O_3的混合相,t≥80℃时可生成纯相α-Fe_2O_3。初始pH值、Fe(OH)_3凝胶的微结构和升温速率等因素对Fe(OH)_3凝胶相转化产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并用Fe(Ⅱ)对Fe(OH)_3凝胶的催化溶解机制和催化固相转化机制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2) 研究了富NO_3~-离子环境中Fe(OH)_3凝胶的催化相转化过程,考察了初始pH值、相转化温度、微结构以及升温速率等因素对相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条件下Fe(OH)_3凝胶的相转化与富SO_4~(2-)离子环境中的相转化有所不同。低温相转化产物中除α-FeOOH以外还形成了γ-FeOOH。相转化产物的种类主要取决于温度,t≤40℃时生成的是γ-FeOOH和α-FeOOH的混合相,40℃<t<80℃时生成的是γ-FeOOH、α-FeOOH和α-Fe_2O_3的混合相,t≥80℃时可生成纯相α-Fe_2O_3。(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宋丽英,刘辉,于文广,魏雨[7](2003)在《高温催化相转化法合成纳米铁酸锌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高温下的催化相转化反应。研究了高温下制备纳米级铁酸锌的最佳条件 :反应体系初始 pH =8. 0~ 1 0 .5,反应温度 1 0 0~ 1 2 0℃ ,反应物初始浓度 0 .45~ 1 . 2mol/L ,反应时间 2~ 5h。用XRD、TEM和磁强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与低温下制备的产物相比 ,纳米粒子的晶化程度有所提高 ,剩磁和矫顽力已不再为零(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03年06期)

刘辉,张艳峰,贾振斌,魏雨,孙予罕[8](2003)在《催化相转化法制备纳米铁酸镍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催化相转化法在不同初始浓度,不同pH值下,在液相中短时间内合成出了纳米铁酸镍微晶.利用XRD、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磁化强度、密度及比表面。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级铁酸镍具有超顺磁性,粒径小于20nm。(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3年05期)

刘辉,魏雨,张艳峰,贾振斌[9](2002)在《纳米铁酸盐的制备研究 低温催化相转化法合成纳米级铁酸锌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nSO4·7H2O和FeCl3·6H2O为原料,在微量相转化催化剂存在下,利用沸腾回流的液相法制备了纳米铁酸锌微晶.当反应物总浓度高达1.2mol·L-1时,仍可获得粒径<20nm均匀粒子.研究了初始pH值对产物组成的影响.使用XRD、TEM、IR及磁强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所得产物的密度及比表面.(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刘辉,魏雨,张岩峰[10](1998)在《共沉淀催化相转化制备纳米级MnFe_2O_4》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3+)和Mn~(2+)盐为原料,在微量相转化催化剂及一定pH条件下,采用沸腾回流强迫水解法快速制备出了纳米级MnFe_2O_4粒子。实验证明:反应物的pH对反应速度及沉淀粒子的尺寸具有显着影响。使用XRD及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1998-10-13)

催化相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的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几乎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如大气、各种水体、土壤、岩石层以及生物体内等。α-FeOOH,β-FeOOH,γ-FeOOH,δ-FeOOH是四种最常见的铁的羟基氧化物,它们还是自然界中钢铁腐蚀的主要产物,因各物种的化学稳定性不同,一定条件下各物种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Fe(II)离子或其它具有还原性质的有机或无机配体对铁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的溶解过程具有催化作用。根据催化剂的基本性质,我们推测Fe(II)离子等对铁氧化物及羟基氧化物的形成及转化过程应该同样具有催化作用。在多年从事氧化铁制备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Fe(II)离子对铁氧化物形成过程的催化作用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氧化铁的合成中,找到了一条合成铁氧化物的新途径。该途径叫做催化相转化。本论文旨在对自然环境中钢铁腐蚀中铁的羟基氧化物的转化机理进行详细地研究。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各种铁的羟基氧化物的存在环境与本文讨论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共性,通过对羟基氧化物的形成及转化机制研究,对自然环境下钢铁的腐蚀及铁的循环过程产生一个新的认识。本论文以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中钢铁的腐蚀过程为基础,用自制的四种铁黄作为反应前驱物,在厌氧环境下,以微量Fe(II)为催化剂,Fe(II)存在下各物种的转化机理为目的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四种不同铁黄物种的制备通过文献调研及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利用制备条件相对简单的方法进行不同铁黄物种的制备。(2)以不同铁黄物种为前驱物,通过低温近中性条件下不同温度、不同pH值、有、无微量Fe(II)存在时四种铁黄陈化过程研究,用FT-IR、XRD和FESEM表征检测其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近中性溶液中,δ-FeOOH与γ-FeOOH在陈化时都会发生相变,相变程度与温度、pH条件及外加Fe(Ⅱ)离子的影响较明显,低温陈化所得的最终产物为α-FeOOH。温度越高,转化速度越快;pH为中性时,Fe(Ⅱ)的加入使其转化速度加快,转化更加彻底,表明低温下δ-FeOOH和γ-FeOOH陈化相转化机制都以溶解再结晶为主。相同条件下β-FeOOH和α-FeOOH由于自身稳定性及较高的晶化程度,在低温近中性条件下都很稳定,均没有发生明显相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相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阎文静.Fe(Ⅱ)对钢铁腐蚀产物催化相转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张慧财.无氧条件下Fe(Ⅱ)对铁黄催化相转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魏德生.微波诱导下Ferrihydrite催化相转化过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杨丽娟.氨(铵、胺)介质中Ferrihydrite的催化相转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5].刘辉,李平,魏雨.Ferrihydrite的微结构对其催化相转化过程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6].郭慧.氢氧化铁和羟基氧化铁的催化相转化机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7].宋丽英,刘辉,于文广,魏雨.高温催化相转化法合成纳米铁酸锌及其表征[J].无机盐工业.2003

[8].刘辉,张艳峰,贾振斌,魏雨,孙予罕.催化相转化法制备纳米铁酸镍及性质研究[J].功能材料.2003

[9].刘辉,魏雨,张艳峰,贾振斌.纳米铁酸盐的制备研究低温催化相转化法合成纳米级铁酸锌及表征[J].无机材料学报.2002

[10].刘辉,魏雨,张岩峰.共沉淀催化相转化制备纳米级MnFe_2O_4[C].第叁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

论文知识图

=7时不同加热方式下不同β值的Fer...有、无镓离子掺杂时ferrihytrite催=9时不同加热方式下不同β值的Fer...有、无铝离子掺杂时ferrihytrite催Fe(OH)3凝胶制备方式对催化相转化有、无镓离子掺杂时ferrihytrite 催

标签:;  ;  ;  ;  ;  ;  ;  

催化相转化论文_阎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