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实验论文_李涛,高颖,艾德春,杨军伟,冯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水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生器,蒸汽,控制棒,燃料,各向同性,两相,氢气。

压水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高颖,艾德春,杨军伟,冯海[1](2019)在《基于承压水单孔放水实验的底板水害精准注浆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华北型煤田普遍受底板承压水威胁,底板注浆改造是承压水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但注浆改造层位多为非均质的灰岩,其注浆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使得注浆工程效率有限。为了提高底板注浆水害防治的效率,开展基于承压水单孔放水实验的底板精准注浆研究。以渭北煤田,特别是澄合矿区董家河煤矿为研究背景。在分析研究区底板水害防治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底板精准注浆内涵,针对性研发了单孔放水实验装置及配套使用技术。在开展单孔放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突水优势面理论提出了底板分类注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定流量控制阀,可以实现单孔放水实验,获取承压水的渗透系数K和富水系数q等参数。结合环向非完整井的设计,可以获取承压水水平方向上主要的径流方向。依据单孔放水实验获取的水文参数,结合突水优势面理论,注浆条件类型可以划分为5大类7小类,包括不富水型、Q-S曲线直线Ⅰ型、Q-S曲线直线Ⅱ型、Q-S曲线抛物线Ⅰ型、Q-S曲线抛物线Ⅱ型、Q-S曲线幂函数型、Q-S曲线对数型。依据钻孔注浆条件的重要性,给出了每种类型钻孔的注浆工艺。通过工程实践应用,采用分类注浆技术的注浆工程提高了注浆效率,有效控制了底板水害。研究成果为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水害信息化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和设备。(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曾文杰,陈乐至,杜尚勉,罗润,谢金森[2](2019)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压水堆控制棒仿真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控制棒在反应堆堆芯中的作用,设计了压水堆控制棒仿真实验。基于集总参数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堆芯控制棒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堆芯控制棒仿真系统,在不同功率水平下,压水堆堆芯控制棒上移或下插等棒位变化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堆芯功率水平越低,移动控制棒对堆芯功率的影响越大,堆芯功率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该实验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李天宇,林山杉,胡正,高远[3](2018)在《均质承压水渗流实验中的非均匀渗流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情况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采用实验室内渗流槽装置,模拟天然均质介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渗流情况.采用NaCl作为示踪剂观察水的运移情况,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不同水力梯度下进行实验,对中砂均质介质承压水渗流中水流的流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情况下,中砂均质介质中承压水非均匀流确实存在;随着实验水力梯度增加,渗流槽中的边界效应增加;在同一水力梯度下,每行观测孔的NaCl浓度峰值随着与NaCl溶液混合区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每列观测孔达到NaCl浓度峰值的时间随着与NaCl溶液混合区的距离增加逐渐增加;渗流槽边壁处NaCl浓度峰值大于渗流槽中间部分NaCl浓度峰值,渗流槽边壁处NaCl浓度峰值达到的时间小于渗流槽中间部分NaCl浓度峰值的时间;随着与NaCl溶液混合区的距离以及水力梯度的增加,这种渗流的不均匀性逐渐加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曦,聂振宇,秦万里,马衍坤[4](2017)在《承压水浸湿诱导煤体变形特征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承压水条件下煤体浸湿变形的特征,采用自制承压水浸湿变形监测系统,开展不同水压条件下煤体浸湿变形实验,得到承压水浸湿诱导煤体变形特征规律。结果表明:0 MPa水压下煤体横向与纵向均呈现拉伸变形,煤体体应变为拉伸状态,而承压后煤体横向变形呈现先压缩后拉伸的趋势,纵向则均为压缩变形,煤体体应变为压缩状态;随着水压的增大,煤体纵向的压缩变形量及煤体体应变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卸压后煤体的残余变形量随水压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李宗洋[5](2017)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的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振动,该振动是传热管损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核工程界在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设计时,高度重视传热管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流致振动研究。由于实际工况十分复杂,模拟十分困难,目前普遍采用空气代替蒸汽进行实验,但这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本文开展了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实验台架采用单排布置的非均匀热流密度电加热棒提供汽水两相流场。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了流场的流动形态,发现了实验台架顶部的环腔流现象——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横扫"流动。本文测量了传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幅,为了减弱传热管弯管区横向流的剧烈程度,以减弱流致振动的剧烈程度,本文提出了中央隔板的设计,即在弯管区中间位置安装一个隔板来阻碍该处的横向流。本文通过实验,得到了传热管的振动特性,传热管振动幅值较小,为μm量级,振动属于没有明显规律的随机振动。中央隔板减弱了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的"横扫"流动,降低了传热管的振幅,有效地减弱了传热管的流致振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期刊2017-10-16)

李瑜,程诚,张戈,吴小航,苏前华[6](2017)在《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所设计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热工水力学与安全特性,在基于模化相似理论设计的非能动安全壳试验装置上开展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系统长期运行过程中自然循环流量、压力、液位、介质温度和系统阻力系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系统自然循环稳态流量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热管系统自然循环稳态流量可重复性高,影响热管系统传热特性的主要参数为系统状态参数(系统压力、冷热芯温差、充液率)和系统边界条件(边界压力、水池水温)。热管换热能力和自然循环流量随边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系统初始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4)

温小健[7](2017)在《面向压水堆有障碍物氢气燃烧实验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可能产生大量的氢气,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严重威胁安全壳的完整性。继美国叁里岛核事故之后,日本福岛核事故再次证明氢气燃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达到核电主管部门提出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目标,有进一步开展反应堆叁维氢气安全分析并开发适用于叁维氢气安全分析的有障碍物氢气燃烧模型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开展了有障碍物氢气燃烧实验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进一步认识有障碍物条件下的氢气燃烧行为,并为有障碍物氢气燃烧分析模型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氢气燃烧实验装置设计是数值模拟及后续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进行了有障碍物氢气燃烧实验装置的初步设计。实验装置主要由安全罐、实验管段、气体供应系统、加热保温系统、点火设备、高速摄像机、数据采集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构成。安全罐与实验管段是氢气燃烧反应的场所,气体预混罐是反应气体的混合场所。安全罐为卧式封闭结构,用于开展低浓度氢气燃烧实验。实验管段为半封闭管道结构,管道内布置不同结构的障碍物,用于研究障碍物对氢气燃烧特性的影响。安全罐与实验管段内均布置有传感器,用于测量氢气燃烧压力、温度及火焰传播速度。基于实验装置设计开展了氢气燃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半开口管道内,障碍物会加速火焰传播,产生更大的燃烧压力;障碍物布置的数量越多或其阻塞率越大,氢气燃烧压力越大,火焰加速越快;障碍物间距为1.5倍管道内径时,火焰速度及燃烧压力达到最大值;在阻塞率相同情况下,圆形障碍物比半圆形障碍物更有利于火焰加速,增大气体燃烧压力。在封闭环境中,水蒸气的加入能抑制氢气燃烧反应速率,降低火焰速度、燃烧压力及温度,而且水蒸气含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氢气当量比接近1时,气体燃烧反应最强烈,产生的压力及温度达到最大;气体燃烧压力及火焰传播速度随混合气体初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混合气体初始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点火位置只影响压力及温度上升速率,对最终的数值无影响,当中间位置点火时,压力及温度上升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宗洋[8](2017)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担负着把反应堆一回路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任务,同时也是一回路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其结构完整性对反应堆的安全十分重要。传热管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的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振动,该振动是传热管损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核工程界在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设计时,高度重视传热管在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流致振动研究。由于实际工况十分复杂,模拟十分困难,目前普遍采用空气代替蒸汽进行实验,但这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开展了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实验的可视化很差,测量也很困难,于是本文通过模化分析建立了低温低压的可视化实验台架。实验台架采用单排布置的非均匀热流密度电加热棒提供汽水两相流场,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功率以模拟不同工况。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了流场的流动形态,发现了实验台架顶部的环腔流现象——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横扫”流动。本文测量了传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幅,并对测得的振动时域图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汽液两相流激励能量在频域上的分布。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中,能否使用空气代替蒸汽进行实验一直是一个疑问,对此,本文将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与空气-水条件下的实验进行了对比。为了减弱传热管弯管区横向流的剧烈程度,以减弱流致振动的剧烈程度,本文提出了中央隔板的设计,即在弯管区中间位置安装一个隔板来阻碍该处的横向流。通过实验对比了安装中央隔板前后传热管的振动情况,评估了中央隔板对于减弱流致振动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验,得到了传热管的振动特性,传热管振动幅值较小,为μm量级,振动属于没有明显规律的随机振动。本文中汽液两相流条件下传热管的振幅普遍大于所引用文献中空气-水条件下的振幅,这表明在本文的实验与引用文献的实验条件下,汽液两相流条件下的流致振动实验更为保守,该结论对于两相流条件下的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提供一些参考。中央隔板减弱了汽液两相流由热端一侧向冷端一侧的“横扫”流动,降低了传热管的振幅,有效地减弱了传热管的流致振动。(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秦胜杰,郎雪梅,谢士杰,李朋洲,张君毅[9](2016)在《压水堆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验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压水堆燃料组件5×5棒束非均匀加热临界热流密度实验;介绍大型热工实验装置、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实验本体和实验方法,并与哥伦比亚大学HTRF装置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数据及CHF关系式预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大型热工实验装置与HTRF装置CHF实验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段骁晗[10](2016)在《压水堆低衰变功率乏燃料棒冷却用最小喷淋流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岛事故以后,乏燃料水池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AP1000首次在乏燃料水池增设了喷淋冷却系统,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情况下乏池水意外排空、乏燃料组件裸露的情况,依靠喷淋水的吸热蒸发带走乏燃料组件的衰变热,维持包壳温度在安全限制内。乏燃料棒直径小、高度高,冷却效果受衰变热、喷淋流量、喷淋角度及颗粒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外,喷淋冷却涉及到蒸发、相变、汽液逆流等现象,物理过程非常复杂,现阶段难以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可信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喷淋冷却的影响因素开展实验研究,为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喷淋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建立了一套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实验装置,并对其喷淋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用5×5电加热棒束模拟核电厂乏燃料水池中的一组乏燃料棒,改变加热功率(现阶段仅限于低衰变功率),得到不同功率水平下维持包壳温度在300℃的最小喷淋流量。此外,改变喷嘴型号获得不同喷淋水颗粒度,探究不同喷淋颗粒度对乏燃料水池喷淋冷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淋水颗粒度对于最小喷淋流量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03-01)

压水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控制棒在反应堆堆芯中的作用,设计了压水堆控制棒仿真实验。基于集总参数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建立堆芯控制棒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堆芯控制棒仿真系统,在不同功率水平下,压水堆堆芯控制棒上移或下插等棒位变化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堆芯功率水平越低,移动控制棒对堆芯功率的影响越大,堆芯功率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该实验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水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涛,高颖,艾德春,杨军伟,冯海.基于承压水单孔放水实验的底板水害精准注浆防治[J].煤炭学报.2019

[2].曾文杰,陈乐至,杜尚勉,罗润,谢金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压水堆控制棒仿真实验[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3].李天宇,林山杉,胡正,高远.均质承压水渗流实验中的非均匀渗流问题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曦,聂振宇,秦万里,马衍坤.承压水浸湿诱导煤体变形特征规律的实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

[5].李宗洋.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2017

[6].李瑜,程诚,张戈,吴小航,苏前华.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实验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学术会议暨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7].温小健.面向压水堆有障碍物氢气燃烧实验装置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8].李宗洋.汽液两相流条件下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致振动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9].秦胜杰,郎雪梅,谢士杰,李朋洲,张君毅.压水堆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验证实验[J].核动力工程.2016

[10].段骁晗.压水堆低衰变功率乏燃料棒冷却用最小喷淋流量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论文知识图

实验的力学曲线一3边坡上钻孔ZK432压水实验所反...压水实验P-Q曲线图单组裂隙压水实验模型示意图(a...油包水乳化压裂液粘温关系曲线1涩北一号气田涩3-15井不同岩心孔隙...

标签:;  ;  ;  ;  ;  ;  ;  

压水实验论文_李涛,高颖,艾德春,杨军伟,冯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