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论文-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

性传播疾病论文-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传播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胞自噬,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持续性感染

性传播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1](2019)在《细胞自噬参与主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细胞自噬能参与并影响性传播疾病的致病过程。通过自噬,宿主细胞不仅能够经溶酶体降解途径实现细胞内成分的更新,而且可以选择性地清除入侵胞内的病原体。然而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也能够通过不同的策略抵抗细胞自噬的清除作用,从而促进性病的持续性感染。本文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以及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进展来探究性传播疾病的持续性感染。(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仲恒,刘文丽,孙靓,赵恩兵,党海强[2](2019)在《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伦理思考——以尖锐湿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性传播疾病的特殊传播途径,具有伦理风险和社会敏感性,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进入现代社会后,性病知识普及力度加大,但大多数人仍然对此类患者存在误解和偏见,因而一些患者羞于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者得知检查结果后不敢告知伴侣,心理备受煎熬和折磨,远远超过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从医学、伦理和社会叁个方面,尝试探讨性病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就医方式取向、社会对性病的宽容度的现状、医患关系、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期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知性病,指导性病患者采取正确的就医方式,增加医患互信,减少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既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又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减少性传播疾病对公众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海东,张璐,周莹,王国立,武建辉[3](2019)在《男男性接触者社交软件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及性传播疾病关系的系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一些搭载在智能手机上,具有地理定位功能的,专门服务于男男性接触者(MSM)的同志社交软件(App)也逐渐发展并在MSM中受到了很大的欢迎。频繁使用这些App可能更方便MSM寻找性伴,从而导致更多性行为。目的本研究就MSM人群App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性传播疾病(STI)的关系做一系统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中关于MSM人群在智能手机上App的使用和性健康或性行为的关系,或MSM人群App用户和非App用户性行为特征、STI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间为2005—2017年。提取男性伴数量、群交性行为、无保护性行为及STI检测及确诊的相关数据。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21项研究。App用户过去12个月拥有5个以上男性伴的比例大于非App用户。过去6个月App用户有群交性行为者占10.9%~13.2%,高于非App用户(8.5%)。但也有研究显示App用户(8.8%)过去12个月有群交性行为的比例低于非App用户(10.3%)。过去6个月,App用户参与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占31.9%~50.5%,而非App用户为26.3%~35.6%。App用户既往STI检测率为29.9%~88.6%,非App用户为32.6%。App用户STI感染率为11.9%~51.1%,非App用户为23.2%。结论较多地使用App可能对MSM人群的性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4](2019)在《每天百万人染性传播疾病 世卫警告小心约会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称,全球在对抗性传播疾病(STDs)方面缺乏进展,并警告说,约会应用软件使用量增加更让人们疏忽大意。报道称,全球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患上性传播疾病(STD)或者性传播感染(STI),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衣原体、淋病、滴虫病和梅毒等。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平均而言,全球25人中大约有1人感染至少一种性(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林兆森,植建,陈慧莹,蒋家晓,陈裕鸿[5](2019)在《钦州市吸毒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及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钦州市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的感染状况,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钦州市辖区内活动的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5.0 mL静脉血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3 14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37.9:1;平均(32.66±7.59)岁;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7%、59.5%和3.6%;女性HCV和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采用注射方式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则明显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1岁(OR=9.50, 95%CI:1.25~72.38)、离异或丧偶(OR=1.83, 95%CI:1.06~3.17)、曾经共用针具(OR=2.95, 95%CI:2.06~4.22)和感染HCV(OR=6.43, 95%CI:3.32~12.46)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在婚(OR=0.64, 95%CI:0.42~0.97)和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0.55 95%CI:0.34~0.87)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钦州市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各个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潘莉,付贤翠[6](2019)在《2008年~2017年昆明市西山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昆明市西山区2008年~2017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对2008年~2017年年昆明市西山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7年西山区共报告性传播疾病4 78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19/10万,总体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前叁位的病种为梅毒、艾滋病和尖锐湿疣,主城区及城乡接合部发病高于农村,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昆明市西山区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存在明显的人群和地区差异,防控形势严峻,(20~39)岁是重点防控人群。(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2期)

崔策,张燕,宋静[7](2019)在《西城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性传播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常住居民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资料,采用发病数、发病率和年均发病率等指标对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累计报告性传播疾病3 076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5.43/10万、48.26/10万、47.18/10万、45.92/10万和44.17/10万,2013—2017年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无明显趋势变化(P>0.05)。其中淋病的发病率从6.34/10万上升至7.46/10万;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从9.73/10万下降至6.08/10万,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1 807例,女性发病1 269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4.62/10万和37.9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组性传播疾病发病最多,1 469例占总发病数的47.76%;80~101岁组的梅毒发病数最多,271例占该年龄组性传播疾病发病总数的99.2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1 232例占总发病数的40.05%。广外街道性传播疾病发病数较多,349例占总发病数的11.35%。结论北京市西城区的性传播疾病近5年发病率无明显趋势变化,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以梅毒为主,高危人群集中在20~<40岁。(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泽雨,姜伟[8](2018)在《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状况及其特点,为患者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6 606例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球菌(NG)、单纯疱疹病毒-2(HSV-2)、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的感染状况。结果 UU、CT、NG、HPV、HSV-2检出率男性分别为39.41%、3.70%、0.14%、13.51%、0.18%,女性检出率分别为64.44%、6.72%、0.27%、15.87%、1.05%;女性UU、CT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T和女性UU、CT、HPV各年龄段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UU检出率最高,UU、CT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将UU、CT、NG、HPV、HSV-2作为婚检、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及不孕症的筛查项目,以保证优生优育。(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21期)

宋秀萍,孙良[9](2018)在《安徽阜阳市2014~2017年常见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病是指通过性交行为传染的疾病,又称性传播疾病,梅毒、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淋病、尖锐湿疣等均属于性传播疾病。阜阳市为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增加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本文对阜阳市2014~2017年报告的5种常见性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揭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性传播疾病发病资料来源于国家(本文来源于《安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艳红,李世福,方梅,李福泽,陈黎跃[10](2018)在《2005-2016年玉溪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玉溪市梅毒、经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叁类疾病的关联。方法对玉溪市(2005~2016)年梅毒、性传播艾滋病和其他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3.03/10万增长到2016年的32.76/10万(χ~2=1 322.23,P<0.01);性传播HIV/AIDS从2005年的4.56/10万,增长到2014年的16.76/10万(χ~2=426.39,P<0.01)之后下降;其他性病则由2005年的12.60/10万下降至2010年的5.38/10万之后又逐年上升。叁类疾病集中报告于红塔区且(1~2)月报告病例数均较少。2011年后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0年后男性HIV/AIDS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0年前男性其他性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但是2013年后又开始快速上升。2013年后梅毒和性传播HIV/AIDS报告发病率的高峰向大龄推移而其他性病历年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梅毒和HIV/AIDS发现途径均以术前检测和就诊者检测为主而其他性病以性病门诊为主。2012年后,居住于农村人群叁类疾病报告发病率均快速上升且高于居住于城市人群。梅毒和HIV/AIDS病例中流动人口的占比逐年下降但在其他性病中占比逐年上升。结论玉溪市叁类疾病疫情上升,但是2014年后性传播艾滋病下降,叁类疾病中男性、老年人、居住农村人群有疫情加重趋势,需根据不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8年04期)

性传播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性传播疾病的特殊传播途径,具有伦理风险和社会敏感性,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社会歧视。进入现代社会后,性病知识普及力度加大,但大多数人仍然对此类患者存在误解和偏见,因而一些患者羞于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或者得知检查结果后不敢告知伴侣,心理备受煎熬和折磨,远远超过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从医学、伦理和社会叁个方面,尝试探讨性病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就医方式取向、社会对性病的宽容度的现状、医患关系、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期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知性病,指导性病患者采取正确的就医方式,增加医患互信,减少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既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又要兼顾社会公众利益,减少性传播疾病对公众的危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传播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细胞自噬参与主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

[2].吴仲恒,刘文丽,孙靓,赵恩兵,党海强.性传播疾病临床诊治中的伦理思考——以尖锐湿疣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3].王海东,张璐,周莹,王国立,武建辉.男男性接触者社交软件的使用和性行为特征及性传播疾病关系的系统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9

[4]..每天百万人染性传播疾病世卫警告小心约会软件[J].家庭医学.2019

[5].林兆森,植建,陈慧莹,蒋家晓,陈裕鸿.钦州市吸毒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及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6].潘莉,付贤翠.2008年~2017年昆明市西山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

[7].崔策,张燕,宋静.西城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

[8].刘泽雨,姜伟.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9].宋秀萍,孙良.安徽阜阳市2014~2017年常见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8

[10].李艳红,李世福,方梅,李福泽,陈黎跃.2005-2016年玉溪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

标签:;  ;  ;  ;  

性传播疾病论文-苏歆,廖仪文,陈文韬,郑和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