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50例置入空肠管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情况,进一步分析置空肠管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置入胃管进食,试验组置入空肠管进食,在进食6个月内,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反流、误吸、腹胀、腹泻、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12.0%、8.0%、14.0%、10.0%、4.0%;试验组患者反流、误吸、腹胀、腹泻、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0、0、10.0%、6.0%、0;试验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8.0%,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通过置入空肠管进食,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采用空肠管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吞咽障碍;空肠管;胃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吞咽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发生于不同部位。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时会严重影响摄食和营养吸收,在临床上发现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并且会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ICU入住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在临床上可通过录像吞咽造影、超声波、吞咽压等检查是否有吞咽障碍的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置入胃管和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是在采用置入胃管和空肠管进食时,常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反流、腹胀、腹泻等,严重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1]。吸入性肺炎是因吸入酸性物质引起的化学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患者会有发热、寒战、咳嗽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本次研究中,比较了胃管和空肠管对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2.6±3.4)岁;重症胰腺炎19例,心血管疾病13例,口咽部肿瘤9例,胆瘘4例,其他5例。试验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9.7±4.5)岁;重症胰腺炎18例,心血管疾病10例,口咽部肿瘤7例,胆瘘6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因患有疾病发生吞咽障碍,需长期人工肠内营养的患者;②在置管前检查无肺部感染的患者;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④对本次研究目的了解并与院方签订协议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胃肠道原发疾病的患者;②置管时间不足6个月的患者;③在研究期间内死亡的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不配合研究工作的患者[2]。
1.3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胃管置入法将胃管置入。
1.3.2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ICU将空肠管置入。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采用超声对胃腔进行探查,对胃体、贲门、胃窦及幽门的位置进行明确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贲门部。将空肠管经鼻带金属导丝缓慢置入,利用超声影像可以观察到金属导丝声像,然后跟踪至胃大弯处,通过空肠管尾部注入300~400ml、37℃的生理盐水。利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空肠管的位置及胃蠕动情况,随着胃的蠕动将导丝缓慢旋转,将空肠管缓慢推送。当观察到空肠管呈直位进入幽门并可以轻松前移时,表明空肠管已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对探头位置进行调整,使十二指肠球部呈现,可观察到导丝呈强回声。继续缓慢推送空肠管约110cm,行床边腹部摄片确定导管位置良好后,将导丝拔除。再次注入20ml生理盐水,听诊患者脐部有气过水声,则表明空肠管安装良好[3]。
两组患者胃管、空肠管安装完成后,依据营养科制定的饮食方案进食。在进食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检查,体温每4h测量一次,血常规每2天测量一次,胸部x线片每周一次。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当发现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时,即停止对患者的观察。
1.4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在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堵管,进食过程中营养液经口腔流出为反流,每天排便3次以上,且为稀烂或水样便则为腹泻。②肺部感染指标:患者出现体温升高,X线片影像有实变影,痰或血培养阳性者为肺部感染[4]。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表格形式进行输入,并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所得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患者反流、误吸、腹胀、腹泻、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置管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时,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和病死率的升高。在临床上可通过肠内营养方式进食,如置入胃管、空肠管等,患者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通过置入空肠管和胃管进食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5]。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100例患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置入胃管进食,试验组置入空肠管进食,在进食6个月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现对照组患者反流、误吸、腹胀、腹泻、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12.0%、8.0%、14.0%、10.0%、4.0%;试验组患者反流、误吸、腹胀、腹泻、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次为0、0、10.0%、6.0%、0;试验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8.0%,两组差距较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置入空肠管进食,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空肠管质地柔韧,在置入时跨越了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直接进入到空肠,可以使营养液顺利进入空肠,避免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从而减少反流、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空肠管管端借助屈式韧带括约肌的作用,防止营养液出现反流,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虽然置入胃管进食更加简便、经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使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对于具有吞咽障碍的患者,通过置入空肠管进食,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采用空肠管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哲如,郑炎焱,辜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不同鼻饲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8(26):24-25.
[2]杨利娟,胡云静,张美娜,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减少吸入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0(4):730-731.
[3]江洁,朱宝华.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2(4):268-271.
[4]陈玮,徐赛婵,丰青龙,等.两种空肠营养给予途径下危重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8):26-27.
[5]高继荣,潘兴明.重症脑病并发吸入性肺炎病人螺旋形鼻肠管营养治疗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3)268-271.
[6]胡娜.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