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痛风患者应用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对痛风患者应用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曹月红

(绍兴县中心医院312030)

【摘要】目的:总结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探讨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门诊治疗痛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0例予以痛风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80例予以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痛风控制情况差异。结果: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和86.3%,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痛风的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意义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痛风临床路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43-01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为尿酸升高在局部组织间堆积所致,急性期以难以忍受的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稳定期无特异性表现的内分泌疾病。痛风与患者高嘌呤饮食习惯、进水量等多种因素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痛风发病率已经超越甲状腺功能亢进,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1]。痛风稳定期内不仅仅需药物治疗,关注饮食生活亦是预防发作的重要部分。为降低痛风发作率,我院采用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一定进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12月~2013年10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痛风患者共160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86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46.7±11.5岁。所有患者均行相关检查(如血尿酸等),排除器疾病引起尿酸升高,明确诊断为痛风(诊断标准为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痛风标准)。所有患者病程长短不一,1月~10年不等,平均2.2±4.7年。

1.2分组

采用随机化分组的原则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性别、年龄、学尿酸水平、病程长短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3护理干预

对照组80例入院后予常规痛风护理干预,而实验组80例予以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

1.3.1护理路径小组的建立

小组内医护人员均具备痛风相关的专业知识,且定期组织学习痛风防治的研究进展。小组内设立指导组和工作组,其中指导组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3名,工作组内含护士10名。

1.3.2护理路径的制定

有指导组组织筹建资料表格,如患者基本情况表、痛风饮食指导表、定期血尿酸水平监测卡、护理指导记录表等[2]。由工作组成员对患者进行访谈,并记录一般资料等,再根据访谈结果合理制定护理路径。

1.3.3护理路径的执行

由工作组10名护士分工,每人负责8位患者,按照原制定护理路径的要求,通过不同通信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及生活指导。尤其对于患者饮食的指导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分阶段、个体化制定饮食计划,在保证机体营养元素正常摄入的同时,将嘌呤的摄入将至最低。

1.4效果评定

将我院同期收治痛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痛风控制情况差异。其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VAS评分系统,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评分,专人记录。痛风控制情况包括血尿酸水平、痛风发作次数等。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痛风护理干预,而实验组80例予以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3.讨论

痛风是临床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症状的稳定控制不但需要药物,更依赖于科学的饮食习惯,这对于护理人员的宣教与指导有一定挑战[2]。我院通过对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探索后指出,路径式综合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降低痛风发作率意义显著。从医学角度而言,路径式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从人文角度而言,路径式综合护理对于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同样有积极意义,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恺,刘丹屏,等.蚌埠市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淮海医药.2010,12(06)37-39

[2]秦玉霞,安颖,蔡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1):54-55

标签:;  ;  ;  

对痛风患者应用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