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跨境婚姻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祖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被赋予了深厚的政治文化内涵。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中缅两国边境通婚历史悠久,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之后,两国边境跨境婚姻增长迅速,给两国边境的安稳、族群的认同、社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以云南省腾冲县腾朗村的跨境婚姻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3.9
腾朗村隶属于五合乡,位于五合乡东部,腾冲县东偏南的高黎贡山山区。村委会距乡政府约15公里,距县政府约40公里,距缅甸国境线约100公里,317省道从村子腹地穿过,使其成为了入缅甸和回昆明的必经之地。村辖区内现有10个村民小组,551户,共2171人。农作物以茶叶、山葵、水稻、烤烟为主,2014村人均收入4312元。因为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中缅跨境通婚,古以有之。但在近10年来,村里面跨境婚姻数量在逐年增加,因婚姻缔结的过程中,居民社会背景、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婚后产生了诸多问题,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一、跨境婚姻带来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劳动力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奔向大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2015年腾朗村共有劳动力1200人,在近五年中,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占到了总劳动力的64%,尤以青年男女为主。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定结婚年龄女性不早于20岁,男性不早于22岁,村子里面20岁以上的未婚女性和22岁以上的未婚男性比例高达1:5,村内男子到缅甸娶老婆的现象开始凸显,全村从2006年的13户跨境婚姻增长到2015年的43户。外来人口的进入,本地人口的外流,对村子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层面的问题
跨境婚姻研究的是单位个人,从腾朗村近10年的跨境婚姻个案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跨境婚姻主体层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问题
跨境婚姻主体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人生安全和经济安全。缔结婚姻之后,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夫妻双方往往超生多育,孩子的超生给父母家庭及孩子自身都带来了影响。在村子里有的父母为了逃避计生工作,在妻子怀孕之后便越境到缅甸女方家进行生育。在边境医术落后和观念陈旧,还存在因生育死亡的案例,使得孩子和母亲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此外,跨境结婚的家庭中,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男方到缅甸境内伐木和到内地打工。女方因没有身份证,不能随意外出,只能在家里务农种地,缺乏赚钱的机会,经济方面需要依靠男方,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
2.个人权利保障问题
在跨境婚姻中,权利问题主要涉及父母和子女两方面。跨境婚姻家庭中,因夫妻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女方嫁入时没法出具当地民政部门要求的可以办理结婚证的材料,因而无法进行婚姻登记,不能在境内落户,将直接导致婚后不能享受医疗保险、低保制度等优惠。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腾朗村近10年来增加的30户左右的跨境婚姻中,按照法律要求办理过结婚证的只有9户。子女方面,因父母双方婚姻不合法,直接导致子女不能落户或很难落户,没有户口长大之后将无法享有义务教育权利、医疗保险权利等。因而在跨境婚姻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存在很多权利难保障的情况。
3.个人受歧视严重,认同模糊
个人受到歧视,表现在父母和子女两个方面,在父母方面,因为从境外嫁过来,若存在语言障碍,妻子将很难融入农村妇女的生活中,加上民族不同、肤色差异、习俗差别等因素还会受到本地人的歧视。子女中,因为母亲是境外嫁进来的缅甸人,自己会被当地人叫作“小老缅”,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自己和其它小孩有差异而被孤立、欺负。在认同层面,入境后,生活环境的改变,文化环境的差异,加上她们没有中国国籍,使得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模糊,在缅甸人和中国人之间摇摆,难于找到自我认同。
(二)社会层面的问题
在学术界,“社会(Society)”是指在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任何社会都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即人类社会。在跨境婚姻中,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非”、“三无”人员增多,地方治安管理严峻
我们常说的“三非”人员是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务工”,“三无”人员则指“无户籍”、“无身份证”、“无结婚证”。在腾朗村的跨境结婚家庭中,女方因为担心嫁入境内后对社会不适应,一般会带自己家的几个亲戚朋友来男方家住一段时间,这就加快了“三非”、“三无”人员的增多。大范围来说,从腾冲县的猴桥口岸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在中缅边境线腾冲段至少有20条的民间通道通往境外,从民间通道出入国的人数每年都在5万人以上,这些人员经常流动,居无定所,部分缅甸人干脆在中国境内闲逛,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给地方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隐患。小范围来看,腾朗村在近10年间,每年都会有2-3桩跨境婚姻,女方带入境内的亲戚朋友也因为身份特殊,经常和村里面的其他人发生冲突,更有甚者还在村里面偷窃。
2.婚姻中介出现,诈骗婚姻上升
参考村里的情况,跨境通婚的主要形式有:男女双方相爱然后成婚、通过中介人介绍成婚(介绍人包括亲戚朋友、已经嫁到境内的缅甸女子等)、第三是人贩子作为中介从缅甸伙同女方到境内成婚三种方式,以第二种方式为主。但近几年来,村里面的大龄男青年数量逐年增加,更多人要到缅甸找老婆,这给人贩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人贩子主要是利用了男方结婚心切、农村人淳朴和防骗意识差的特点来进行诈骗。作案手法是一群人假装是女方的家人朋友,再收了男方的钱后,让女方暂时嫁到男方家。住上两到三个月,等男方家人对女子放松警惕时,再伺机逃跑。因其在当地没有身份证、户口本没有办理结婚证,所以很难找到他们。在腾朗村,仅下辖的腾嘎社村民下组,在2014年,就出现了2起诈骗婚姻的情况。
3.艾滋病和毒品问题暴露
毒品和艾滋病是威胁当地村民安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而边境村寨属于毒品和艾滋病泛滥的重灾区。在缔结跨境婚姻的过程中,因在结婚前没有进行正规的婚前检查,双方有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婚后,由于防范意识低,双方很容易通过性爱传播给对方。在毒品方面,腾冲县距离“金三角”产毒区和果敢地区很近,贩毒入境方便。加上从缅甸贩运毒品进中国,民间小道多且便捷,利润丰厚,很多边民经常冒险到缅甸贩卖毒品到中国。在村子里面有一户黄姓的男子,到缅甸甘拜地地区娶了一个老婆,之后到缅甸那边种植罂粟提炼烟土,贩卖毒品,在2005年夫妻二人感染艾滋病,家庭开始逐年衰败。
4.边境安稳受到威胁
中缅两国边境线腾冲段全长约148公里,边境线周围基本都是村寨,边境村寨的安稳直接关系到边境的安稳。腾冲县拥有国家级猴桥口岸一个,在沟通缅甸及其以南的国家中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缅两国经贸交往频繁,境内外两国居民不断通婚来往,居民因为文化价值观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时有发生,给两国的边境安稳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边境的村子中妇女的流动是单线的从缅甸到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内因男女失衡而大龄未婚的尴尬局面。但是在境外的缅甸,也因为大量女性嫁到了中国境内,很大程度上使得缅甸边境的男性出现了娶妻困难的情况,而男女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稳定程度的基本因素,因而从一个村庄跨境婚姻的增多带来的村民社会的动荡,将会最终影响到边境的安稳。
二、方法探索
从腾朗村的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跨境婚姻仍在快速增加,在缔结的跨婚姻中,大部分属于非法结合,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是长期的,促进边境的稳定和和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
(一)个人层面
跨境婚姻问题的主体是单位个人,如果个人能够按照秩序办事,按要求办事,可以避免产生很多问题。那么,在个人层面,边民个体要自觉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懂得法律政策,遵守跨境婚姻法律,以便于政府更好地进行跨境婚姻管理。除了进行法律学习之外,安全学习、艾滋病学习、计划生育学习也很重要。比如在目前的跨境婚姻中,如果有个体携带有艾滋病病毒,而婚姻主体懂得在婚前自觉进行检查,可以避免结婚之后悲剧的发生。边民能够按照法律标准办事并且遵纪守法,将有利于边境和谐和个人发展。
(二)社会层面
个体生活在社会之中,在社会层面,因婚姻个体不了解国家跨境婚姻方面的政策,使具体婚姻管理工作很难开展。因此,在村民社会中应对婚姻政策法律进行宣传,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与毗邻国边民婚姻登记管理试行办法》(1995年第1号令、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让村民了解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法律。针对跨境婚姻中的艾滋病问题,和计划生育问题,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到艾滋病的防范宣传中来。动用社会组织,可减轻政府的执政成本,且能有效地宣传各方面的政策,服务了边境居民。例如从2013年开始,腾朗村每年都会组织专人,到各个寨子里进行生育和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服务村民。
(三)国家层面
中缅两国长期睦邻友好,近几年来,两国首脑互访频繁。双方政府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应对境跨境婚姻带来的问题,加强交流合作。从根本上来解决跨境婚姻问题。
1.统一态度,加强合作管理
中缅两国对跨境婚姻态度的不一致,给跨境婚姻问题的管理和解决带来了很大困难。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缅甸政府开始逐步拒绝给跨境结婚的妇女开未婚证明,并想通过这个政策来达到防止缅甸女性嫁入中国,但效果很差,大量的女性没有拿到缅甸政府开具的证明,同样嫁到了中国。在中国政府方面,因为中国境内的男女比例失调,面对境外妇女嫁入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因而两国政府在对待跨境婚姻的问题中,应该首先统一态度,然后再加强两国政府、公安、司法部门之间的合作管理。对边境的“民间便道”、“私人水道”进行监测管理。此外,加强两国的民政、计生、边防、公安等部门合作,协调统一态度,合作管理跨境婚姻。
2.调整婚姻管理模式,制定特殊政策
在缅甸,因为国家法律政策的原因,部分缅甸居民很难按照我国的标准取得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大部分的婚姻状况材料都是村一级出具的,到境内之后政府不承认。因来回费用很高,手续麻烦。很多跨境婚姻夫妇会选择不办理结婚手续。对此,政府双方应该调整目前的婚姻管理模式,从边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简化法律程序,公开透明办事程序。此外,如果到了孩子上学年龄了还没有办理结婚证的家庭,政府应该对这些家庭实施特殊政策,对夫妻双方从结婚到孩子上学这段时间的表现进行考核,如果夫妻双方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劳动,应该给夫妻双方办理结婚证,给其所生子女落户,保证其能享受国家的各项权利。
3.加大政策扶持
因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因素,边境一直是我国老少边穷的欠发展地区,人民生活质量不高,例如在腾朗村的各个村民小组中,乡村道路依旧是土路,全村2014年人均收入4312元,远低于全国水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开展国家的“兴边富民”政策,发展边区经济,提高边境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改变了边境地区“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村寨情况,人民才会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认同,本地女孩才会考虑留在本地。
三、结语
中缅边境的跨境婚姻产生于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因素和政策、法律和移民网络共同作用的原因,使得跨境婚姻缔结之后,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这不仅是一个边境村庄出现的问题,也是中缅边境地区共同的问题。因而我们不仅应该积极引导边民的族际通婚观念,解读跨境婚姻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还应该利用适当的政策手段来对跨境婚姻进行调控,使跨境婚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建新.缅甸各民族及中缅跨界民族[J].北京:世界民族,2007(04).
[3]何桂全.缅甸政府吴登盛改革评析[J].北京:国际问题研究,2013(01).
[作者介绍]:
黄凯(1992.2-):男,24,汉族,籍贯云南省腾冲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物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