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矩阵式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矢量,矩阵式,永磁,空间,矩阵,不平衡。
矩阵式变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梅杨,黄伟超,刘子毓[1](2019)在《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提出一种控制策略,即前级矩阵变换电路和后级全桥电路的调制策略以及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的换流方法。其中,前级矩阵变换电路的调制基于双线电压调制思路,对扇区进行重新划分,调整和优化开关状态选择,以满足简化换流需求,后级全桥电路根据前级矩阵变换电路的调制策略,配合前级调节脉冲宽度进行协调控制,双向开关换流采用基于交流电压相对大小的两步换流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整流和逆变模式下,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均能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功率因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电流可以保持恒定。由此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实现变换器能量双向变换,且输入输出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胡月,刘思远,赵艳锋,黄敏,李子元[2](2019)在《基于矩阵式变换器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放电系统,提出了一种以3×1矩阵式变换器为前级主电路、LCCL-LCCL为谐振回路的新型结构,并对空间矢量调制策略进行优化。分析了3×1矩阵式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调制方法,对LCCL-LCCL谐振补偿结构进行了特性研究,推导了谐振回路两端电压相角差可以改变功率的大小和传输方向的结论,从而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即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控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22期)
付嘉慧[3](2018)在《矩阵式交交变换器PWM调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交流电力变换装置,它主要由双向开关器件组成,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相比普通电力变换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矩阵变换器可产生正弦输入电流和正弦输出电流,并可自由调节输入功率因数和输出频率,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矩阵变换器大大降低了功率变换器的无功功率和谐波污染,是一种新型电力转换装置。本文重点分析并研究了矩阵变换器的特点和及关键技术,例如调制解调算法,变换器换相策略以及滤波器的设计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及对应于任意调制算法均成立的、基于开关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几种可行的双向开关结构。然后,主要分析了矩阵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数学推导和变换得到低频传递函数矩阵,引入了虚拟直流环节,把矩阵式变换器等效为交直交拓扑结构。进而,对其等效逆变环节和等效整流环节分别进行空间矢量调制,以此为基础消去中间直流环节,得到整合后的矩阵式变换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及其开关组合,并且,使用典型的双边调制开关模式对开关次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换流次数最少的36种扇区组合的开关状态。然后,在空间矢量调制算法下,分析了基于输出电流方向检测的四步换流策略和基于换流电压检测的四步换流策略。在本文中,使用MATLAB软件来模拟矩阵式变换器。仿真模型由主电路模块和控制电路模块组成。在没有输入滤波器情况下,设置两组参数值,分析本调制策略中矩阵式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性能;接着,对输入LC滤波器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得到了THD值仅为2.63%的输入电流波形,从而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李文艳,何小辉[4](2018)在《关于矩阵式变换器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矩阵式变换器(MC)是一种基于双向开关并采用脉宽调制得到期望输出电压的电力变换装置,因具有不需要中间直流储能环节,对任意负载均可实现单位输入侧功率因数等优势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主要分析了矩阵式变换器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矩形变换器的当前研究热点,并根据分析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新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期刊2018年03期)
邓钦瑞[5](2017)在《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及其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交流传动的电力系统逐渐显示出其技术性,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装置在电气传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运行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方式,供从事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7年16期)
刘淄航[6](2016)在《矩阵式变换器的调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矩阵式电力变换器(英文:Matrix Converter,缩写MC)是一种交-交电力变换装置,可以实现电能的直接变换,除具备传统交-交电力变换装置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主电路结构简单、无中间大容量的储能元件、电能可以双向流通、四象限运行、输入功率因数连续可调节等优点。MC正是因为具备以上的优良特性,其调制策略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重要研究方向。MC的调制策略是其控制方法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由于3×3MC带不平衡负载时,并不具备良好的输出能力。因此,本文围绕矩阵变换器控制机理展开分析,对3×4MC带不平衡负载和输入电压不平衡两种工况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于对3×4MC的调制策略研究较少,本文将3×3MC的调制策略成功的应用到了3×4矩阵变换器中。首先,本文分析了现有矩阵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并介绍了矩阵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研究了传统矩阵变换的传统调制策略的优缺点,为克服传统算法的不足和缺陷,采用实时检测输入输出侧的电压与电流信号,将检测的信号反馈给控制模块,并直接进行占空比计算和扇区判断的调制方式,优化了矩阵变换器的虚拟逆变级和虚拟整流级的调制策略,新型调制策略的应用,简化了占空比的计算和电压、电流扇区的判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响应速度。其次,分析了叁相输入非对称电压对矩阵变换器的输出造成的不良影响,输出电压、电流中均含有难以滤除的低频谐波成分,经典的双电压调制策略会使输入电流发生畸变,为提高矩阵变换器的输出质量,采用补偿虚拟整流侧调制系数的方法,这种控制策略是通过实时的检测获取输入侧电网电压的数据,运算出变换器的实际虚拟直流电压值,并根据其变化实时地调节整流级的调制系数,来维持输出电压和电流在正常水平。使得叁相输出对称运行,降低了输出侧电流的谐波含量,矩阵变换器的输出得到明显改善。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新型调制策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27)
马钊[7](2016)在《双级矩阵式变换器的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常规矩阵式变换器存在如开关器件数量多、功率损耗大、控制难度大等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类新型的电路拓扑结构,称之为双级矩阵式变换器。这类新型电路拓扑结构在常规矩阵式变换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利用常规矩阵式变换器的间接调制原理,将交-交变换电路分解包含整流级和逆变级的交-直-交变换电路。首先阐述双级矩阵式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以18开关的双级矩阵式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双级矩阵式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对整流级采用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根据其调制过程中有无零电流矢量的参与可分为两种情况,逆变级采用普通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通过对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简化建立仿真模型并分析其运行特点。针对双级矩阵式变换器电压利用率较低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电路拓扑结构来提高电压传输比,利用quasi-Z源网络的升压特性,将其加入到双级矩阵式变换器输入端。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调制策略,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验证该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且电压增益大于1。最后,将双级矩阵式变换器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分析传统PI速度调节器下的控制系统,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积分失控现象提出一种改进型的Anti-Windup速度调节器。通过仿真对比两种速度调节器下基于TSMC-PMSM矢量控制系统的转矩和转速性能,验证了采用改进型速度调节器更加具有优势,可使系统更加稳定,能有效减少超调量。(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2)
詹轲倚[8](2016)在《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频器技术在现代电力推进船舶中处于较为核心的地位,但目前应用于其中的变频器技术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周波变换器输出频率受到限制,普通交—直—交变换器因需要中间储能环节而功率密度低,且能量不能双向流动。矩阵式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变换技术,由于其本身拓扑结构及运行原理,有功率密度高、输入输出特性好、能够实现四象限运行等优良特性,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存在巨大潜力。理论上,叁相——叁相矩阵式变换器的最大缺陷是电压利用率不高,而采用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是解决低压大功率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的核心思想是将多相电机与矩阵式变换器联合,结合双方优点并弥补矩阵式变换器输入电压利用率低的缺陷。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较普通叁相电机具有冗余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与十二相、十五相电机相比具有制造难度低,变频器控制简单等特点,总体上比较适合电力推进船舶的技术需求。开展矩阵式变换器、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及二者的结合研究对于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于矩阵式变换器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矩阵式变换器与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组合控制的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调研了电力推进船舶中变频器技术现状,分析了各项现有技术优缺点,并提出在未来电力推进船舶发展趋势下,矩阵式变换器将有广阔及广泛的使用前途的观点。同时,调研了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电力推进船舶中的应用。2)介绍了矩阵式变换器的原理、双空间矢量调制理论及其实现方法,从数学上证明了叁相——叁相矩阵式变换器电压使用率不能超过0.866的弊端以及功率因数可调节的优点,论证了矩阵式变换器双空间调制策略的合理性,设计了带有阻尼电阻的输入滤波器。验证了其变压变频、功率因数可调(超前,滞后,单位功率因数)等优良特性。3)介绍了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原理、数学方程以及其矢量控制原理,并完成了其矢量控制模型,依照某实际电机参数,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验证了矢量控制对转速,转矩控制的准确性与快速性。4)通过移相变压器将叁相——叁相矩阵式变换器与非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机进行联合,并论证了该方法下矩阵式变换器功率密度高,具有四象限运行,良好的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多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对于转速与转矩控制的准确性与快速性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詹轲倚,高海波,杨祥国[9](2015)在《矩阵式变换器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矩阵式变换器双空间矢量调制算法与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对某船用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仿真研究.设计涵盖电机启动,正常运行及能量反馈各状态的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电机转速能保持设定值,转矩响应迅速,输入侧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符合规范要求且能实现能量反馈.(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5年04期)
孙佃升,李殿祥[10](2015)在《基于双空间矢量调制的矩阵式变换器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矩阵式变换器可等效为间接式交-直-交变换和采用输入双空间矢量调制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针对双空间矢量调制中传统算法在计算各矢量作用时间上存在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因误差造成矢量作用时间缩短带来的实际空间矢量对参考空间矢量跟随性能下降的问题。算法简单可靠,对系统控制算法的复杂性不会增加很多,实用性强。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补偿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5年04期)
矩阵式变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放电系统,提出了一种以3×1矩阵式变换器为前级主电路、LCCL-LCCL为谐振回路的新型结构,并对空间矢量调制策略进行优化。分析了3×1矩阵式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及调制方法,对LCCL-LCCL谐振补偿结构进行了特性研究,推导了谐振回路两端电压相角差可以改变功率的大小和传输方向的结论,从而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即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控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矩阵式变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梅杨,黄伟超,刘子毓.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胡月,刘思远,赵艳锋,黄敏,李子元.基于矩阵式变换器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
[3].付嘉慧.矩阵式交交变换器PWM调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4].李文艳,何小辉.关于矩阵式变换器现状和发展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
[5].邓钦瑞.叁相交—交矩阵式变换器及其在电气传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
[6].刘淄航.矩阵式变换器的调制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7].马钊.双级矩阵式变换器的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8].詹轲倚.矩阵式变换器驱动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9].詹轲倚,高海波,杨祥国.矩阵式变换器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的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
[10].孙佃升,李殿祥.基于双空间矢量调制的矩阵式变换器优化控制[J].电气自动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