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司各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苏格兰,历史小说,拉德,爱丁堡,骑士,历史主义,知识界。
司各特论文文献综述
金萍,串玲[1](2020)在《海洋文学作品的思辨性解读——以司各特·奥台尔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司各特·奥台尔是世界级的儿童文学作家。从叁个方面重点研读了其作品中的海洋书写:海洋与生态、海洋与历史、海洋与人生超越,这叁个角度也是他记述历史的重要切入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20年03期)
甘露[2](2019)在《民俗学家司各特的文学创作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国文学的产生都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搜集民间神话、民间歌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最辛勤,受到民间文学滋养最深,成就最大的作家之一。本文从司各特的创作历程、创作思想和创作成就叁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其利用民俗资源进行小说创作的奥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李莉[3](2019)在《威拉·凯瑟的浪漫主义——兼论沃尔特·司各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记忆学理论和文本细读分析威拉·凯瑟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和司各特元素。沃尔特·司各特历史传奇小说中的骑士精神和浪漫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作家对美国南方的认识、想象和记忆,也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作家笔下的人物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浪漫主义情结,在历史中寻找英雄,并以对英雄的记忆来支撑当下的凡俗生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王雨彤[4](2019)在《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首创者,李劼人的创作是中国近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典范。司各特与李劼人的历史小说都提供了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广阔文本空间,在历史与文学关系的处理上,二人的作品中的表现内容和思想内涵与新历史主义理论主张不谋而合。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支撑点,分析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倾向。首先,司各特与李劼人从重要的历史事件中汲取创作素材,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完美结合,以睿智的眼光洞察历史发展,通过历史真人和文学虚构人物的共同塑造,展现了社会历史生活的广阔画面。其次,二人历史小说创作以民间叙事为基本视角,着眼于最为平凡的民间群体,将目光转向中下阶层的普通人民甚至是边缘人物,用个体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际遇来描绘小写的历史,展现出真实的、属于大多数人的民间历史样貌。再次,新历史主义将“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纳入文学的批评视域,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建构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二人历史小说的民族史、地方志的书写特征与文化记录价值,反映了各自地区人民所创造的特有文化。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地位和接受程度,反映了文化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由于新历史主义理论强调阐释文本的社会文化语境,同时注重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与文本的互动性,因此运用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二人的文本,可以更好地分析小说文本与它处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揭示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何融入文学文本,文本又如何主动补充和建构历史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燕[5](2019)在《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的自我认同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作品之一,深刻的反映了一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通过塑造迪克、妮可等患有精神疾病的病态人物,菲茨杰拉德对战争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认同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然而,长久以来,评论家大都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创伤理论,女性主义或是自传批评等角度出发,来审视《夜色温柔》中的病态人物,而对于精神疾病背后传达的认同危机却鲜有关注。本文尝试以菲茨杰拉德本身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二十年代社会生活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以埃里克森和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为依托,探讨《夜色温柔》中男女主公的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社会历史原因以及面对认同危机各自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本文揭示了美国二十年代两种矛盾的身份认同观:以“善良的本能、荣誉、礼貌,以及勇气”为核心价值的传统身份认同观和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展示性身份认同观。而在二十年代社会变迁的洪流中,传统身份观正在向现代的身份观转变。本文第一章主要以《夜色温柔》中男女主人公的精神疾病为切入点,结合埃里克森和吉登斯关于认同危机的理论,讨论了迪克和妮可认同危机的具体表现。首先,战争摧毁了迪克安全的“旧世界”,使他成为一名“弹吓症”患者,被噩梦缠绕;无力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陷入“丈夫”、“医生”双重角色混乱之中;最终只能通过酒精寻找短暂的身份连续之感。其次,女主人公妮可与父亲的乱伦关系将其从传统的亲缘信任情境中剥离出来,摧毁了她的本体安全感和基本信任感,使她失去了自我认同的基础。妮可也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为歇斯底里和冷漠。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导致自我认同危机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美国人民长久以来秉承的理想主义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而且使战后美国成为一个骚乱的风险社会,充满了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人们迫切希望重新回到战前稳定的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进步使人们脱离了传统的信任情境和稳定环境,进入到不断变化之中。吉登斯认为社区、亲缘关系、宗教观和传统习俗是维系前现代人本体安全和信任的四大地域情境,但在二十年代,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青年文化的兴起,宗教及传统道德观念的没落使人们从传统的信任情境中脱离出来,陷入对本体安全的焦虑之中。对战前稳定生活的渴望,对现代生活的焦虑,使得人们不禁开始追问:“我是谁?我将成为什么?”本文第叁章主要关注男女主人公如何应对认同危机,重构完整的自我身份。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不仅通过精神疾病呈现出二十年代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并且揭示了人们应对危机的两种不同策略。迪克作为传统价值观念的产物和老一辈人的代表,企图通过“怀旧”,即重建过去以及重建传统价值观念来维系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然而,迪克的自我身份重建被他自身的理想主义消解了。相反,妮可作为资本主义文化孕育的产物和青年一代的代表,则成为了新生消费文化价值观念的践行者。通过显着的消费和吸取迪克的“精力”,妮可实现了自我的重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妮可的自我重建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妮可的塑造批判了上层社会自私、冷漠的本质。本文以精神疾病为分析途径,审视了菲茨杰拉德对一战后人们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思考。通过对迪克和妮可的塑造,菲茨杰拉德展现了社会历史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认同困境,同时也表达了传统身份必然让位于现代身份的悲剧身份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霍涣涣[6](2019)在《从《艾凡赫》看司各特历史小说的骑士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艾凡赫》这一部小说主要讲述的狮心王理查在十字军东征失败之后回到国内,在其身边只剩下艾凡赫等寥寥无几的旧将的情况下还能平定国内判乱重登王位的英雄故事,从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司各特历史小说之中所存在的骑士色彩,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读者对于其中骑士色彩的认识,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9年05期)
宋达[7](2018)在《重识司各特》一文中研究指出司各特被视为塑造"扁形人物形象"的代表性作家,凸显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及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等"伟大作家"。直观上是从技术上论述作家技艺高低,实际上提出者英格兰小说家和批评家福斯特,演绎的是主流英国文学史观,与苏格兰人对司各特的认知相去甚远,也和司各特本人的创作难以吻合。由此,追溯司各特在英国被解读的历程,以及在苏格兰被推崇的历史真相,变得极为重要。而我们在重新理解、翻译司各特作品时,需要严肃考虑司各特历史小说所涉及的苏格兰历史、英苏关系进程以及作者的苏格兰民族认同。(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狄青[8](2018)在《在爱丁堡,司各特、彭斯还有J.K.罗琳》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格拉斯哥到爱丁堡,直线距离只有80公里,然而,至少给我的感觉是:两座城市却是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实际上更像是一座英格兰城市,街道的布局走向、房屋的建筑格调,以及时尚的商业化程度,基本上与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那些英格兰城市差别不大。爱丁堡却不然,它更像是一座中世纪的古老城池被直接平移到了当下,那斑驳的古老城堡的墙面,还有那些仿佛凝滞固化了的传统文化遗存,都像是一件件历(本文来源于《文学自由谈》期刊2018年05期)
陈礼珍[9](2018)在《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学出版业成为司各特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推手,引导他从诗歌向历史小说写作转型。市场经济时代灵活的稿酬支付方式使司各特可以提前透支文学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迫使他进行高强度写作,成为极为高产的作家。司各特是激进型投资者,他将文学写作视为商品生产,将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出版业和其它产业,进行资本的循环增值。文学出版业中的资本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塑形了司各特的写作,促成了历史小说在英国的快速兴起。(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赵庆庆[10](2018)在《空战英豪司各特:中国人民的心永远自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战中,中美军民联合抗日,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将士和平民。纪实作品《空战英豪司各特:中国人民的心永远自由》就是那段悲壮历史和世界人民携手为和平而战的独特见证。2018年,是《中美建交公报》签署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中日关系改善"将进一步发展。谨以此文永志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略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8年05期)
司各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国文学的产生都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搜集民间神话、民间歌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最辛勤,受到民间文学滋养最深,成就最大的作家之一。本文从司各特的创作历程、创作思想和创作成就叁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其利用民俗资源进行小说创作的奥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司各特论文参考文献
[1].金萍,串玲.海洋文学作品的思辨性解读——以司各特·奥台尔作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
[2].甘露.民俗学家司各特的文学创作管窥[J].中国文艺家.2019
[3].李莉.威拉·凯瑟的浪漫主义——兼论沃尔特·司各特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9
[4].王雨彤.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特征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9
[5].周燕.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的自我认同危机[D].西南大学.2019
[6].霍涣涣.从《艾凡赫》看司各特历史小说的骑士色彩[J].青春岁月.2019
[7].宋达.重识司各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狄青.在爱丁堡,司各特、彭斯还有J.K.罗琳[J].文学自由谈.2018
[9].陈礼珍.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
[10].赵庆庆.空战英豪司各特:中国人民的心永远自由[J].传记文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