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稀土荧光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化学,稀土元素,荧光体废物,球磨研磨
稀土荧光体论文文献综述
Steff,Van,Loy,Koen,Binnemans,Tom,Van,Gerven[1](2018)在《机械化学法辅助荧光体浸出——稀土回收绿色工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REE)是设计和开发可持续能源应用的重要金属。从富含稀土元素的废物流中回收这些元素对实现独立、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供应至关重要。本文比较了从绿灯荧光体LaPO_4:Ce~(3+),Tb~(3+)回收稀土元素的两种机制:在湿法冶金酸浸工艺前与溶剂冶金机械化学浸出工艺前的机械活化机制。稀土元素浸出率在机械活化后增加60%,完成机械化学浸出工艺后增加98%。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成像揭露了系统元素浸出率增加的原因:浸出与浸出模式的改善可归因于晶体形态从单晶体到多晶体的转变。多晶形材料的雏晶尺寸减小至纳米级,使化学单元出现不规则填充,导致晶体内缺陷颗粒边界的增加,从而增强浸出工艺。发明了一种溶剂冶金法将机械活化与浸出工艺结合成一个步骤,这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其结果是简单、高效的工艺提供了更加绿色的荧光体废物回收替代途经。(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3期)
[2](2014)在《可替代稀土 提取新合金充当LED灯源的荧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LED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青睐的灯源类型,相比较传统白炽灯泡性能更卓越,使用寿命更持久。不过在白色发光的LED灯源的荧光体采用了稀土元素,主要功能是将LED芯片发射出更长的光波,从而使灯泡散出可全光谱的可见光。而稀土的开采和加工是相当危险的,目前是国际上唯一一个提供可观数量的国家,导致稀土的价格攀升,为此来自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Jing Li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为LED灯源成功找到了替代解决方案。科研团队从非常廉价和丰富的碘化(本文来源于《泸州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廖俊杰[3](2011)在《稀土掺杂硅酸盐黄色荧光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使其拥有一般元素无法比拟的光学性质。在能源日益枯竭的当下,作为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建筑以及工艺品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制出了种类繁多的稀土发光材料,其中稀土掺杂的蓝光、绿光发射材料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制作工艺,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红光发射和黄光发射材料的研究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不仅种类少,而且在一些性能方面不如蓝光、绿光材料,特别是黄光发射材料,是稀土发光材料领域的难题之一。硅酸盐体系的发光材料,具有稳定性高,耐水性好,材料低廉等优点,是重要的稀土发光材料基质,因此研究稀土离子在硅酸盐中的发光性质,特别是在硅酸盐基质中寻找性能良好的黄光以及红光发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制备并研究了稀土元素掺杂的硅酸盐黄光发射材料。首先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稀土元素掺杂的Sr_3SiO_5黄色荧光材料。利用Li_2CO_3作为助熔剂,探索了Eu~(2+)掺杂浓度对Sr_3SiO_5: Eu~(2+)发光强度的调制规律,得到了Eu~(2+)最佳的掺杂浓度。我们观测到,该材料具有很好的亮度和显色性,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黄色荧光材料;另外,在引入Li_2CO_3的情况下,我们制备了Ce~(3+)单掺以及Eu~(2+)、Ce~(3+)双掺的Sr_3SiO_5黄色荧光材料,并探讨了Eu~(2+)、Ce~(3+)双掺时Eu~(2+),Ce~(3+)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随后,为了实现该材料高效的长余辉发光,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种类氟化物掺杂的Sr_3SiO_5:Eu~(2+), Dy~(3+)黄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发现其主发射峰都在575nm。结果表明,氟化物的掺杂明显提高了Sr_3SiO_5: Eu~(2+), Dy~(3+)的发光性能和余辉性能。其中,碱土金属氟化物的掺杂效果最好。Sr_3SiO_5: Eu~(2+), Dy~(3+), 0.05BaF_2的余辉时间达到12小时,是目前报道的时间最长的黄色长余辉材料之一。分析表明,碱土金属氟化物的引入可以使Sr_3SiO_5材料不同深度的陷阱浓度得到调控,从而有效地改善材料的余辉性能。最后,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2+)、Dy~(3+)单掺以及Eu~(2+), Dy~(3+)双掺的Ca_2ZnSi_2O_7黄色发光材料。探讨了Ca_2ZnSi_2O_7在不同掺杂条件下以及不同激发情况下的光谱性质。得到了Ca_2ZnSi_2O_7: Dy~(3+)白色荧光材料,是Dy~(3+)的484nm蓝光发射和575nm黄光发射复合而成。结果表明Eu~(2+), Dy~(3+)双掺时,材料在365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黄色的荧光。停止激发后,该材料的余辉呈现出黄绿色,余辉时间达到两个小时。并对材料的余辉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1-05-01)
李锡亮,牟照晶,李志华[4](2009)在《新型稀土硼酸盐荧光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3LaxEu1-x(BO3)2红粉荧光体。确定了反应制备该荧光体适宜的组分比例和制备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表征。研究和绘制了荧光体的浓度猝灭曲线。测试、解释了Na3La0.8Eu0.2(BO3)2荧光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07期)
赵文玉,戴亚堂,王正德,张小博,韦郁[5](2007)在《掺稀土硫酸盐纳米荧光体的制备及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荧光体CaSO4:Eu,CaSO4:Dy,MgSO4:Dy,研究并对比了产品的光致发光性能。光谱测试表明,CaSO4:Eu呈近紫外窄带发射;Dy3+掺杂碱土硫酸盐因基质不同,发射带有所不同。以CaSO4为基质,Dy3+占据高对称的格位,具有反演对称中心,发射光谱以蓝光发射为主。以MgSO4为基质,Dy3+占据低对称的格位,无反演中心,发射光谱以黄橙光发射为主。结果证明,所合成纳米荧光体表现出优异的发光特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7年05期)
贺香红,李卫华,周健,徐培苍[6](2006)在《新型稀土无机荧光体Sr_2CeO_4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r2CeO4既是一种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蓝色荧光体,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稀土无机发光基质材料。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综述了制备Sr2CeO4的主要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合成研究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蒙延双[7](2006)在《拟薄水铝石复合溶胶自组装稀土荧光体的微结构与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几种球形稀土掺杂荧光体材料,发展了一种利用纳米拟薄水铝石胶粒特性的多尺度复合溶胶体系的雾化-灼烧制备荧光材料的技术路线。采用含纳米胶粒的拟薄水铝石胶体和二氧化硅纳米粉体作为铝源和硅源,配合硝酸锶、硝酸铕、硝酸镝等形成复合胶体,采用雾化—灼烧技术制备了Al_2O_3:Eu~(3+)、SrAl_2O_4:Eu~(2+),Dy~(3+)、Sr_2Al_2SiO_7:Eu~(3+)及Sr_2Al_2SiO_7:Eu~(2+)荧光材料。从原子结构、纳米、微米多尺度层次上,分析离子、纳米晶粒、纳米胶粒自组装分级结构球形荧光颗粒的形成机理。将雾化过程工艺参数关联荧光体微结构和光谱性能,以实现荧光颗粒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可调控。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解析了胶溶后的纳米拟薄水铝石胶粒的细微结构。XRD和场发射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拟薄水铝石原料是由纳米AlOOH晶粒组成的多晶粉末。加入HNO_3作为胶溶剂,调节pH=2.0得到胶粒大小~30nm的稳定胶体。提出拟薄水铝石胶溶机理为:胶溶剂HNO_3与部分拟薄水铝石纳米晶粒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未反应的纳米晶粒作为胶核并带正电,胶核吸附溶剂中的NO_3~-离子形成双电层,增大胶粒间的空间位阻,从而获得稳定的拟薄水铝石胶体。2.研究并提出了溶液和拟薄水铝石胶体作为喷雾前驱体,获得亚微米球形干燥颗粒的形成机理和模型。研究发现溶液干燥结晶过程符合均相成核机理;拟薄水铝石胶体干燥过程中,胶粒作为晶种,胶体干燥过程符合非均相成核机理。拟薄水铝石纳米胶粒本身由纳米尺度AlOOH晶粒组成,纳米胶粒间再因范德华力、毛细管力等自发聚集,形成具有分级结构的球形拟薄水铝石干凝胶颗粒。3.解析了纳米拟薄水铝石胶粒与稀土铕离子之间形成的稀土复合胶体的粒子行为,考察得到凝胶化后形成的纳米/微米颗粒的分级结构规律。研究发现Eu~(3+)离子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的吸附为自组装过程。Eu~(3+)离子在静电引力作用下,自发地在拟薄水铝石胶核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形成正电性胶核。Eu~(3+)离子发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Eu~(3+)离子在拟薄水铝石胶粒表面的吸附密度D(mol/m~2)决定于AlOOH与Eu~(3+)物质的量之比。正电性胶核吸附溶剂中的NO_3~-离子形成胶粒,再由胶粒自组装形成叁维分级结构的AlOOH/Eu(NO_3)_3干凝胶颗粒。AlOOH/Eu(NO_3)_3干凝胶颗粒经高温灼烧获得球形叁维梯次结构Al_2O_3:Eu~(3+)荧光颗粒。研究了激活剂Eu~(3+)离子对AlOOH高温相变的影响,XRD和热分析结果表明,在AlOOH中掺杂2%(摩尔比)Eu~(3+)离子使γ-Al_2O_3→θ-Al_2O_3相变温度从882℃升高到1054℃,θ-Al_2O_3→α-Al_2O_3相变温度从1224℃升高到1237℃。升高的原因是:一方面,晶格常数计算结果表明Eu~(3+)在γ-Al_2O_3和θ-Al_2O_3基质中部分取代Al~(3+)离子,阻碍了Al~(3+)离子扩散,使基质晶粒生长速度减小:另一方面由于θ-Al_2O_3→α-Al_2O_3相变时生成少量化合物EuAl_(12)O_(19),EuAl_(12)O_(19)在晶界间存在,阻碍相变过程的Al~(3+)离子扩散。对Al_2O_3:Eu~(3+)荧光体的发光性能做了分析。结果显示,γ-Al_2O_3和θ-Al_2O_3基质中Eu~(3+)离子~5D_0→~7F_2跃迁对应的发射峰位于617nm,与大晶粒Eu_2O_3中Eu~(3+)离子~5D_0→~7F_2跃迁发射(612nm)相比红移5nm。4.用拟薄水铝石复合溶胶喷雾-灼烧方法制备了不需研磨的SrAl_2O_4:Eu~(2+),Dy~(3+)长余辉荧光颗粒。与固相法相比,喷雾干燥法具有低温烧成、形貌粒度可控的特点。添加少量H_3PO_4作为助熔剂,采用喷雾干燥工艺1200℃灼烧得到不需研磨的直径~5μm的球形SrAl_2O_4:Eu~(2+)_(0.02),Dy~(3+)_(0.04)长余辉荧光颗粒。该荧光体发射主峰位于516nm,陷阱深度为0.589eV。5.首次采用纳米拟薄水铝石胶粒、纳米氧化硅和稀土硝酸盐形成复合溶胶,制备并研究了铕离子掺杂的Sr_2Al_2SiO_7荧光体,对荧光体微结构及其光谱进行了解析。以Sr_2Al_2SiO_7作为荧光体基质目前没有文献报道。研究了基质Sr_2Al_2SiO_7的形成过程机理。提出了干凝胶颗粒中组分AlOOH、SiO_2和Sr(NO_3)_2间的反应机理为:灼烧过程首先发生AlOOH和Sr(NO_3)_2的分解反应,并生成SrAl_2O_4和Sr_2SiO_4,SrAl_2O_4与Sr_2SiO_4从1000℃开始相互反应生成Sr_2Al_2SiO_7,至1200℃完全反应得到Sr_2Al_2SiO_7纯相。6.研究了不同灼烧温度制备的Sr_2Al_2SiO_7:Eu~(3+)荧光体的发光性能和机理。Sr_2Al_2SiO_7:Eu~(3+)荧光体的578nm,593nm,613nm叁个发射峰,分别来自Eu~(3+)离子从基态~5D_0到~7F_0,~7F_1,~7F_2的跃迁。提出了将~5D_0→~7F_2的相对发射强度与~5D_0→~7F_1的发射强度的比值k作为研究Sr_2Al_2SiO_7基质对称性的依据,从1000℃开始到1400℃随着灼烧温度的升高,k值增大,说明基质晶体对称性随灼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强。7.对Sr_2Al_2SiO_7:Eu~(2+)荧光体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了分析。XRD分析及晶体常数结果表明,Eu~(2+)离子取代Sr~(2+)离子进入基质Sr_2Al_2SiO_7的晶格,形成取代固溶体。其激发谱主要由峰值位于326nm附近的带构成,属于Eu~(2+)的4f→5d跃迁吸收带。发射光谱峰值波长位于~500nm,属于典型的Eu~(2+)离子4f~65d~1到4f~7组态间跃迁导致的宽带发射。研究了Mg~(2+)、Ca~(2+)、Ba~(2+)阳离子部分取代基质Sr_2Al_2SiO_7中的Sr~(2+)离子对Sr_2Al_2SiO_7基质微结构和Sr_2Al_2SiO_7:Eu~(2+)荧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g~(2+)、Ca~(2+)离子部分取代半径比它大的Sr~(2+)离子导致基质晶体场强度减弱,Eu~(2+)的5d能级劈裂减小,Eu~(2+)离子的最低4f~65d态移向高能,导致Eu~(2+)离子发射峰主峰分别蓝移至470nm和496nm。Ba~(2+)离子电负性和离子半径比Sr~(2+)离子大,取代Sr_2Al_2SiO_7中Sr~(2+)离子后,处在其周围的Eu~(2+)离子外层电子受Ba~(2+)离子影响,电子云膨胀;同时,掺入Ba~(2+)离子后Sr_2Al_2SiO_7晶场强度增强,晶场对Eu~(2+)离子5d能级的劈裂程度增大,发射峰红移至520hm。通过阳离子掺杂实现Sr_2Al_2SiO_7:Eu~(2+)荧光体发射光谱可调,对多基色配色实现白光发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6-10-01)
陈登铭,李德茹,曾馨仪,郑炳铭[8](2005)在《绿光与红光量子剪裁稀土氟化物荧光体发光性能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无汞荧光灯与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屏的殷切需求,相关荧光材料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热烈的关注,藉由下转换机理进行可见光量子剪裁的荧光体往往具有深具应用潜力。本研究以高温固相法分别于500℃与1,000℃制备发绿光K2GdF5:Tb3+与红光Ca22Gd3F53:Eu3+两种量子剪裁稀土荧光体,前者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ma,Tb3+离子处于七配位格位;后者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Eu3+离子处于反转对称之格位,两者之X-光衍射图谱分别与ICSDcodeno.60085与91549所载相符合。(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6-30)
王静,苏锵[9](2005)在《稀土离子诱导缺陷对荧光体β-Zn_3(PO_4)_2:Mn~(2+)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荧光光谱、余辉光谱和热释光谱,系统地研究了叁价稀土离子对荧光体β-Zn3(PO4)2:Mn2+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稀土离子不等价取代诱导产生了缺陷REZn?,它是一种有效的电子俘获中心,由于稀土离子的物理化学本质的规律性变化,导致陷阱能级的深度、俘获电子的能力及俘获电荷的密度呈现一致性改变,最终使材料的余辉发光性能同步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6-30)
庄国雄,刘晓瑭,朱国贤,张亚兰,罗娅琴[10](2004)在《一类掺杂稀土离子的红光与蓝光荧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在空气中成功合成了MBPO5:0.04Pr3+(M=Ca,Sr,Ba)荧光体,测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在发射光谱中可观察到Pr3+的发光,深入讨论了光谱特征及影响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4年06期)
稀土荧光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LED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受青睐的灯源类型,相比较传统白炽灯泡性能更卓越,使用寿命更持久。不过在白色发光的LED灯源的荧光体采用了稀土元素,主要功能是将LED芯片发射出更长的光波,从而使灯泡散出可全光谱的可见光。而稀土的开采和加工是相当危险的,目前是国际上唯一一个提供可观数量的国家,导致稀土的价格攀升,为此来自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Jing Li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为LED灯源成功找到了替代解决方案。科研团队从非常廉价和丰富的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土荧光体论文参考文献
[1].Steff,Van,Loy,Koen,Binnemans,Tom,Van,Gerven.机械化学法辅助荧光体浸出——稀土回收绿色工程法[J].Engineering.2018
[2]..可替代稀土提取新合金充当LED灯源的荧光体[J].泸州科技.2014
[3].廖俊杰.稀土掺杂硅酸盐黄色荧光体研究[D].湘潭大学.2011
[4].李锡亮,牟照晶,李志华.新型稀土硼酸盐荧光体的制备与表征[J].科技信息.2009
[5].赵文玉,戴亚堂,王正德,张小博,韦郁.掺稀土硫酸盐纳米荧光体的制备及光致发光特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
[6].贺香红,李卫华,周健,徐培苍.新型稀土无机荧光体Sr_2CeO_4的合成研究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6
[7].蒙延双.拟薄水铝石复合溶胶自组装稀土荧光体的微结构与光谱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8].陈登铭,李德茹,曾馨仪,郑炳铭.绿光与红光量子剪裁稀土氟化物荧光体发光性能之研究[C].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9].王静,苏锵.稀土离子诱导缺陷对荧光体β-Zn_3(PO_4)_2:Mn~(2+)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性能的研究[C].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10].庄国雄,刘晓瑭,朱国贤,张亚兰,罗娅琴.一类掺杂稀土离子的红光与蓝光荧光体[J].化学世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