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浮游植物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生物,生物量,南海,完整性,评价,健康。
浮游植物生物量论文文献综述
顾礼明,曹慧敏,范铭芳,陆森森,毛鹍[1](2019)在《大型湖库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监测、评估湖库水体的营养状况、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己经正式在世界上报道的纯藻类有40650种,原生动物和藻类兼性共有10493种,至今仍然还有许多藻类未被发现。文中从物种多度模型,丰富度测定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研究发展入手,探讨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胡俊,沈强,陈明秀,池仕运,胡菊香[2](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的南湾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6年在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南湾水库,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在分析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完整性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湾水库开展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小,但所属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密度9月份最高,3月密度最低,而生物量则正好相反,3月最高而9月最低。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对群落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确定了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反映了群落的耐污特征与能力;因子2表征了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因子3表征了群落丰富度状况;因子4表征了水体富营养状况。因子分析得分表明:从时间上来看,南湾水库9月水生态状况最差,从空间上看,则人口密度大的库湾区域水生态状况较差。因子得分较好地反映了水库不同时间与地点水生态状况的相对大小,表明基于因子分析生物完整性评价能够较地应用于南湾水库,也适合推广应用于其他水体的生态评价工作中。(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黎明民,骆鑫,付家想,蓝文陆[3](2018)在《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的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生物完整性理论和方法,研究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P-IBI)在海湾生态评价中的方法构建,通过生境区域划分、评价因子选择、阈值确定等构建适合海湾的P-IBI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部湾为例开展应用与验证。基于P-IBI的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3个水期中枯水期相对较好,丰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差,钦州市茅尾海海域内4个采样点在3个水期评价结果大部分为"差"和"较差",其余大部分采样点都在"一般"及以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IBI均与水质类别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P-IBI指数在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应用与验证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应用P-IBI能够较好地开展海湾的生态健康评价,可因地制宜应用于近岸海域生态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8年06期)
尚毅威,肖武鹏,柳欣,黄邦钦[4](2018)在《南海SEATS站超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及其碳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比值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植物的碳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比值(简记为C∶Chl-a)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基础参数,在自然环境下有极大的变化.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南海的东南亚时间序列观测(the South East Asian Time-series Study,SEATS)站的现场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超微型浮游植物中叁大类群的变化及其总C∶Chl-a的垂直分布.叶绿素a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获得,碳生物量依据文献报道的同纬度海区的C∶Chl-a计算或基于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丰度与体积后经换算得到.结果显示基于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超微型浮游植物叁大类群的碳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极显着正相关(n=41,p<0.001),其中聚球藻(Synechococcus)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获得的碳生物量有一定的高估,而原绿球藻(Prochlorocoecus)和超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s)的数据结果则基本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聚球藻的光适应机制有关.通过计算南海SEATS站全粒径浮游植物的C∶Chl-a,发现其呈现随深度递减的变化趋势,但相对于同纬度海区整体上偏小,进而讨论了南海SEATS站浮游植物时空分布模式和C∶Chl-a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哲霰[5](2018)在《某河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浮游植物生物指标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某河的水文、水环境、水生生物类群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分析基础上,以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并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某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某河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7379~2.4978内变动,平均值1.9893,评价结果为某河水生态健康程度普遍处于中污染。(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9期)
王松波,余俊爽,曹艳敏,吴来燕[6](2018)在《光照和营养盐对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联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态系统中物质(营养盐)和能量(光照)输入的不平衡能影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生长,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在浮游生物现存量的预测中还较少涉及。通过对湖北省内14个水体进行春采样,研究了光照和营养盐的交互作用对浮游动植物生物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两者对浮游动植物间营养联系的影响,以期为湖泊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与营养盐不存在显着相关性;ρ_(Chl a)与漫射衰减系数(K_d)(r=0.526,P=0.036)和光照×营养盐(r=0.57~0.70,P<0.05)均呈显着正相关;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随着K_d增加而显着减少(r=-0.544,P=0.029)。浮游动物、植物生物量之比(ρ_Z/ρ_P)随着K_d(r=-0.651,P=0.006)和营养状态指数(TSI)(R~2=0.64,P<0.001)的增加而显着下降,表明两者之间的营养联系在低光照、高营养盐的环境下变弱。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能够单独被K_d更好地预测(R~2=0.30,P=0.029);光照和总溶解性氮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ρ_(Chl a)(R~2=0.47,P=0.003)和ρ_Z/ρ_P(R~2=0.45,P=0.004)的预测。(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严广寒,刘德富,张佳磊,刘璇,贡丹丹[7](2018)在《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叁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叁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演替规律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键要素,光照强度0~4 500 lx,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但光强超过4 500 lx之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光照强度0~1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光照强度1 500~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光强超过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从制定叁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角度来看,当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低,此时其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为最佳的调度方案光照参数;(3)浮游植物生物量(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为:y=2×10~(-8)x~3-5×10~(-4)x~2+3.1923x-122.92(R~2=0.934,P<0.01),两者极显着相关;多样性指数(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式为:y=2×10~(-12)x~3-3×10~(-8)x~2+10~(-4)x+0.3266(R~2=0.554,P<0.01),两者极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曾祥茜,乐凤凤,周文礼,蔡昱明,郝锵[8](2017)在《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1~8.37 mg/m3,平均为(1.28±2.23)mg/m3,高值区出现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的范围为344.8~1 222.5 mg C/(m2·d),平均为(784.2±351.4)mg C/(m2·d),高值区位于近岸及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生物量较高的近岸海域,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以小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其贡献率为40.9%,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4.5%;而在生物量较低的陆坡和开阔海域,各粒级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78.9%),微型浮游植物(17.2%)和小型浮游植物(3.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分级叶绿素a的区域化分布特征与洋流运动下营养盐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叶绿素a又高度影响着此区域PP的分布。此外,我们将调查海域实测所得浮游植物最佳光合作用速率与采用垂向归一化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后者明显低于前者,这说明通过水温估算最佳光合作用速率的算法在冬季南海北部可能存在低估。(本文来源于《海洋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党晓岩,伍玉梅,樊伟,纪世建,杨胜龙[9](2017)在《基于遥感数据的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理位置、纬度和生态特征的不同在东海选取了9个面积相同的子区域,采用1997-2015年由SeaWiFS(Sea-Viewing Wide Field-of-View Sensor)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获得的叶绿素a浓度资料,对我国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和藻华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斯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藻华爆发的起始时间、峰值时间、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研究表明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外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小于近岸;长江口和台州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大,近黄海海域的两个区域次之,较小的位于南麂列岛海域和台湾海峡,越靠近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越低。藻华发生的规律为:以南麂列岛为分界线,由高纬度到低纬度,浮游植物到达藻华发生峰值的时间持续推后,爆发持续时间增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23期)
谭巧,马芊芊,李斌斌,吕红健,付梅[10](2017)在《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一般"过渡状态。综合来看,叁种评价方法所反映各样点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只是4分制法和比值法在划分评价等级上更细致,评价结果更精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pH与P-IBI值呈显着负相关(P<0.05)。(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7年03期)
浮游植物生物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2016年在淮河流域饮用水源地水库-南湾水库,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在分析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完整性理论,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湾水库开展了生态完整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较小,但所属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密度9月份最高,3月密度最低,而生物量则正好相反,3月最高而9月最低。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对群落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确定了4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反映了群落的耐污特征与能力;因子2表征了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因子3表征了群落丰富度状况;因子4表征了水体富营养状况。因子分析得分表明:从时间上来看,南湾水库9月水生态状况最差,从空间上看,则人口密度大的库湾区域水生态状况较差。因子得分较好地反映了水库不同时间与地点水生态状况的相对大小,表明基于因子分析生物完整性评价能够较地应用于南湾水库,也适合推广应用于其他水体的生态评价工作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游植物生物量论文参考文献
[1].顾礼明,曹慧敏,范铭芳,陆森森,毛鹍.大型湖库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综述[J].污染防治技术.2019
[2].胡俊,沈强,陈明秀,池仕运,胡菊香.基于因子分析的南湾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9
[3].黎明民,骆鑫,付家想,蓝文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的北部湾生态健康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8
[4].尚毅威,肖武鹏,柳欣,黄邦钦.南海SEATS站超微型浮游植物类群及其碳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比值的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张哲霰.某河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浮游植物生物指标的应用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
[6].王松波,余俊爽,曹艳敏,吴来燕.光照和营养盐对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联系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8
[7].严广寒,刘德富,张佳磊,刘璇,贡丹丹.不同光照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8
[8].曾祥茜,乐凤凤,周文礼,蔡昱明,郝锵.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J].海洋学研究.2017
[9].党晓岩,伍玉梅,樊伟,纪世建,杨胜龙.基于遥感数据的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17
[10].谭巧,马芊芊,李斌斌,吕红健,付梅.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J].淡水渔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