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波频标,缓冲气体冷却,小型化,吸气泵
缓冲气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运[1](2019)在《汞离子微波钟缓冲气体压强稳定和真空密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缓冲气体冷却的汞离子微波钟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度和极低的漂移率,能够实现长期连续运行和小型化,是新一代地面守时和空间应用原子钟的理想选择,在精密测量、天文观测、卫星导航和深空探测等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缓冲气体压强变化引起的碰撞频移是制约汞离子微波钟长期稳定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测量评估缓冲气体压强的变化,实现对气体压强的稳定控制,对于评估和改善汞离子微波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常用缓冲气体氦气的注入方法、压强监测和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现了缓冲气体压强的长期稳定控制。此外,采用碰撞频移更小的氖气做缓冲气体,并开展了真空密封实验,观测了密封真空系统中氖气和本底气体的长期演化情况。本文主要成果如下:1.实现了氦气压强的精确测量和长期稳定控制。针对现有氦气注入装置特点,全面分析影响氦气注入速率的实验因素,提出一种氦气恒压控制装置。实现了氦气压强的精确测量和长期稳定控制。该方法能够将氦气压强的长期波动控制在0.3%以内,使得氦气碰撞频移对系统长期稳定度的影响小于1×10-15。2.研究了基于吸气泵密封真空中气体的演化规律并建立了基于吸气泵密封真空的小型化原理样机。采用吸气泵实现了密封真空系统的长期、无能耗维持,离子囚禁时间约24小时;密封真空系统中的氖气缓冲气体按照一定的速率衰减,其衰减速率与背景真空系统中的氖气压强有关,真空系统中氖气压强越高则其衰减速率越大,反之则越小。真空系统中的甲烷气体的压强在演化约60天趋于稳定。3.基于该密封真空系统设计的小型化汞离子微波钟实现了闭环锁定,频率稳定度进入10-15量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云超,胡旭文,张璐,刘召军,张开放[2](2019)在《相干布局囚禁原子钟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组分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稳定度是评价相干布局囚禁(CPT)原子钟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的种类及其气压比是影响CPT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主要因素。选用Ar与N_2为缓冲气体,从理论上对其温度频移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在不同缓冲气体气压比例的条件下实验测量了CPT原子钟的温度频移特性。根据理论与实验结果确定了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最佳的比例,并给出了与之对应的最小温度频移工作点。研究结果对设计CPT原子钟原子气室内部的缓冲气体气压比及其工作温度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陈大勇,涂建辉,廉吉庆,王剑祥[3](2019)在《一种原子气室缓冲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被动型CPT(相干布居数囚禁)原子钟中,缓冲气体、C场主要作用是改善原子钟信号的特性,但同时会对碱金属原子能级产生扰动,引起CPT共振信号频率的偏移,通过建立被动型CPT原子钟频移量的理论模型,并基于被动型CPT原子钟建立频移量测量系统,对缓冲气体和C场等因素引起的频移量进行测量,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被动型CPT原子钟气室缓冲气体压强。(本文来源于《时间频率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延兵,李陈,张诚,孙志涛[4](2018)在《缓冲气体球罐声发射检测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容积为1000m~3的某缓冲气体球罐进行在线声发射检测,通过综合分析其在升压和保压过程中的裂纹声发射信号特征,并利用诸如TOFD、UT等无损检测方法进行复验,确定缺陷的类型和几何尺寸,并结合对缺陷形成原因的推理,最终完成对球罐的安全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2018年12期)
尹燕宁[5](2018)在《MgF缓冲气体冷却和分子激光冷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冷原子研究取得的飞速发展和瞩目成就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具有更加广阔应用前景的冷分子。分子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态结构、永久电偶极矩、以及其他特殊的化学性质等,使得它在精密测量、量子模拟与计算、冷化学和冷碰撞等领域成为理想的研究平台,冷分子的研究成为国际上的前沿热点之一。然而,由于传统的激光冷却与囚禁方法难以直接从原子移植到分子,冷分子的制备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课题。目前人们主要发展了两种制备冷分子的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方法,其中直接激光冷却是获得冷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聚焦于缓冲气体冷却与分子激光冷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我们课题组选用的一氟化镁(MgF)分子为基础,从激光冷却实验中分子的选择依据、分子能级结构、低温缓冲气体分子束源、高分辨率分子光谱、钛宝石激光倍频与稳频系统、分子激光冷却与减速方案、冷分子(束)的应用等方面对与分子激光冷却相关的关键理论和实验技术进行了开拓性和深入的研究。首先,我们介绍了用于激光冷却的分子的选择依据以及选用的MgF分子的能级跃迁和能级结构,重点介绍了如何构造准闭合的能级跃迁循环。通过分析分子振动跃迁的Frank-Condon(FC)因子、转动跃迁的闭合性、超精细能级结构等,我们将利用其X~2Σ~+(=0,=1,-)→~2Π_(1/2)(~′=0,~′=1/2,+)跃迁构造准封闭跃迁循环来实现激光冷却,理论分析表明,MgF具有高度对角化的FC因子、较高的上能级自发辐射速率、较小的质量等,是一种优势明显的候选分子。其次,我们介绍了用于制备预冷的MgF分子束所需要的缓冲气体冷却束源的设计和构造,以及利用低温分子束源所测量出的MgF分子的吸收光谱和分子束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我们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制备MgF分子,并根据缓冲气体冷却的理论设计了低温腔,构建了6 K、高真空环境。通过分析实验测到的分子吸收谱带的精细结构,对跃迁谱线的量子数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分子激光冷却所需要的跃迁频率,同时证明了MgF的~2Π态不是倒态,而是一个正常态,我们还通过分子束的激光诱导荧光验证了MgF基态的超精细分裂间距。接着,我们介绍了两台分别作为MgF的激光冷却中的主泵浦光和反抽运光的钛宝石激光器的实验准备,包括激光倍频、线宽压窄和长期频率稳定。我们测量了两台钛宝石激光器和倍频腔的功率、效率表现,并结合了两种稳频方法(传递腔稳频和透射峰边沿锁频)发展了一种兼顾长期频率稳定和频率可任意调谐的稳频方案,获得了窄线宽(6 kHz)的紫外激光和±2.8MHz的长期频率稳定性,这对于主跃迁的自然线宽为2π×22 MHz的MgF的激光冷却来说是足够的。随后,我们介绍了为MgF分子设计的两种激光减速方案:自发辐射力减速方案和受激辐射力减速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减速效果进行了理论模拟。为补偿分子减速过程中的多普勒频移和超精细分裂,设计了基于两台电光调制器的激光扫频方案,对于200 m/s的MgF缓冲气体分子束,该方案可在18 cm内完成对分子的减速。受激辐射力减速具有在大小和速度捕获范围上的优势,但该方案的制约因素是它对激光功率的要求较高。另外,基于对受激辐射力特性的理解,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重分子的快速、短距离减速的恒定相位减速方案。最后,我们探讨了冷分子的应用前景,并以一种新颖的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干涉场进行分子沉积的理论方案为例介绍了经过冷却获得的冷分子束的应用。我们提出了利用简单的装置和一束激光来获得二维表面等离激元干涉场的新方案,并研究了通过改变激光偏振来获得不同形状的纳米尺度表面光学晶格的可行性;然后我们对基于表面晶格场的分子沉积进行了模拟,并对沉积分辨率的改善方法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当冷分子束得到良好的准直时,可以得到分辨率宽度为53.2nm的周期性沉积点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肖长顺[6](2016)在《缓冲气体在原子汽室中相干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光学即量子场理论和物理光学的总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早期的量子光学现象包括黑体辐射,拉曼散射,光电效应等,在人们对光属性的认识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已经成为量子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极大地推动了未来量子通信的发展,因此被广大物理学者深入研究。在光与原子相互作用中,原子相干效应成为被研究的焦点。电磁诱导透明是光与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原子相干效应,它表现为介质对共振频率处的探针场吸收减弱并且产生陡峭的正常色散,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操控光脉冲的群速度。除此之外在量子信息存储,单光子制备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首先,本文就相干布居俘获,电磁诱导透明和电磁诱导吸收这叁种基本的原子相干效应阐述其物理机制,背景知识以及研究进展。在原子系统中相干效应的研究中实现光放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利用Tripod型双EIT能级体系,通过改变原子温度,泵浦功率以及信号光失谐,有效的抑制光场吸收与自发辐射噪声,实现了低噪声的光放大,实验与理论一致,这对光量子器件的开发以及非经典光源的制备有重要的意义。在原子汽室中充入缓冲气体进行相ham效应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在本文研究电磁诱导透明效应中我们在Cs原子汽室中充入Ne作为缓冲气体。首先,我们在V型叁能级系统中,用暗态理论数值模拟了 dephasing与介质对探针场吸收的关系,并且在实验上探究了缓冲气体的分压与EIT效应的关系,发现原子温度一定时缓冲气体分压越大,介质对探针场的吸收越强,EIT效应越不明显。该实验结果较为充分地说明dephasing诱导干涉的物理机制是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竞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肖长顺,武晋泽,刘晋宏,刘超,张俊香[7](2016)在《缓冲气体原子汽室中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铯原子基态的超精细能级与激发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构成的V型叁能级系统,对不同温度下铯原子汽室内的EIT效应与缓冲气体分压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由dephasing诱导干涉的物理机制是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竞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高瑛俏,沈梦佳,孙宇梁[8](2016)在《模拟离子在缓冲气体中运动的硬球碰撞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RFQ冷却聚束器、彭宁阱等核物理实验设备中离子的运动情况,从大学物理课本中的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出发,建立了用于模拟离子在气体分子中运动的硬球碰撞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离子在运动过程中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概率、碰撞后的运动速度,以及大量次数的模拟来研究离子在气体中的运动情况.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得出模型适用于离子能量较低(低于约5eV/u)的情况,这是因为模型中离子与气体分子的作用仅被当作弹性碰撞来处理.RFQ冷却聚束器、彭宁阱等核物理实验设备中离子的入射能量在模型的适用范围内,因此使用硬球碰撞模型并考虑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对离子的作用,可研究离子在这些设备中的运动情况.(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赵晓红,孙伟,王世红,刘万发,谭彦楠[9](2015)在《缓冲气体及温度对DPAL输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半导体激光泵浦碱金属蒸汽激光器输出功率,基于叁能级速率方程的理论模型,对DPAL的运行进行了模拟,考虑泵浦光带宽,在纵向泵浦的情况下,对缓冲气体气压、增益池长度、温度等参量对激光器输出光强及光光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一定泵浦光下光光效率随着乙烷气压和温度增加而增大,对一定氦气气压有最大值,模拟结果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5年09期)
龙森[10](2015)在《真空及缓冲气体条件下合金的被动调Q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国内轧辊等铸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线分析多种元素含量,以提高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检测的元素包括C、S等非金属以及金属元素。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火花光电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化学分析法。火花光电光谱法需要至少2至5分钟的取样和样品预处理时间;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难以分析C、S等非金属成分;化学分析法分析时间长达几十分钟。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有实现铸件多种元素快速在线检测的潜力。然而C、S等元素的LIBS信号比较小,使得分析它们的含量比较困难。如何增强其信号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增强元素的LIBS信号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缓冲气体和真空压强等实验因素对增强LIBS信号的影响,然后测定了 LIBS系统中被动调Q脉冲激光器的激光能量,接下来针对低真空和氩气因素设计了真空系统,再结合该真空系统拟定了整个LIBS实验的流程,最后进行了流动氩气环境和低真空静态氩气环境下的LIBS实验。结果表明氩气流速为6L/min时,碳406.97nm谱线的光谱强度会增强约100%,但光谱强度信噪比有所下降;在-0.095MPa真空环境和-0.02MPa真空加氩气环境下碳432.5nm光谱谱线的光谱强度比1atm空气环境下分别增强约120%、15%,,信噪比分别增强了 83%、11%。这意味着低真空或低真空加氩气环境能有效的增强元素光谱信号并提高信噪比。(本文来源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期刊2015-06-01)
缓冲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频率稳定度是评价相干布局囚禁(CPT)原子钟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的种类及其气压比是影响CPT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主要因素。选用Ar与N_2为缓冲气体,从理论上对其温度频移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在不同缓冲气体气压比例的条件下实验测量了CPT原子钟的温度频移特性。根据理论与实验结果确定了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最佳的比例,并给出了与之对应的最小温度频移工作点。研究结果对设计CPT原子钟原子气室内部的缓冲气体气压比及其工作温度具有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气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运.汞离子微波钟缓冲气体压强稳定和真空密封实验[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2].李云超,胡旭文,张璐,刘召军,张开放.相干布局囚禁原子钟原子气室内部缓冲气体组分的优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3].陈大勇,涂建辉,廉吉庆,王剑祥.一种原子气室缓冲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J].时间频率学报.2019
[4].张延兵,李陈,张诚,孙志涛.缓冲气体球罐声发射检测案例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8
[5].尹燕宁.MgF缓冲气体冷却和分子激光冷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6].肖长顺.缓冲气体在原子汽室中相干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6
[7].肖长顺,武晋泽,刘晋宏,刘超,张俊香.缓冲气体原子汽室中电磁诱导透明现象的实验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高瑛俏,沈梦佳,孙宇梁.模拟离子在缓冲气体中运动的硬球碰撞模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9].赵晓红,孙伟,王世红,刘万发,谭彦楠.缓冲气体及温度对DPAL输出性能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5
[10].龙森.真空及缓冲气体条件下合金的被动调Q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研究[D].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