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菜论文_Wei,Xu,Ting,Wang,Yuejin,Wu,Lijun,Wu,Po,Bian

导读:本文包含了拟南芥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拟南芥,表观,转基因,向地性,哥本哈根,侧根,花色素。

拟南芥菜论文文献综述

Wei,Xu,Ting,Wang,Yuejin,Wu,Lijun,Wu,Po,Bian[1](2013)在《远程辐射诱导拟南芥菜远程表观遗传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植物个体水平的辐射远程效应研究还主是在发育和遗传层面进行的,而许多研究者认为旁效应在本质上是表观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植物个体水平辐射远程(旁)效应的内在机制,我们使用alpha粒子定点辐射拟南芥菜小苗的根尖部分,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和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检测地上未辐照部分的(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国际暨第十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摘要集——S2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期刊2013-10-28)

徐淑艳,李方华,王婷,卞坡,吴跃进[2](2011)在《α粒子辐照诱导拟南芥菜早期远程表观遗传改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低能离子较低的组织穿透能力,其诱变机理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问题。近年来,本研究组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植物中存在辐射远程(诱变)效应,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低能离子的诱变机理,然而依然无法解释低能离子辐照中的许多独特生物现象,而这些现象均具有明显的表观遗传学特性。以表观遗传学最具标志性特征的胞嘧啶甲基化为研究对象,以α粒子-拟南芥菜根辐照实验体系作为研究平台,检测了远程组织(器官)甲基化相关基因AtDML3的表达及特定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研究证实,在植物个体水平辐射可以诱导远程表观遗传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低能离子的诱变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1年04期)

柴娟[3](2008)在《拟南芥菜gfc1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表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筛选,得到一个对细胞分裂素反应异常,生长较快的突变体gfcl(grow fast on cytokinin,gfc)。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编码一种BAHD基因家族的酰基转移酶。该家族成员在许多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植物中催化了植保素合成的第一个反应。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70多个该基因家族成员,然而目前这些基因编码的酶的作用底物及产物尚不明确。gfcl等位突变体gfc2在含TDZ 0.1mg/1的MS培养基上时,具有同gfcl一致的表型,而不同来源的两个T-DNA插入失活突变体,在同一位点发生自然突变的几率几乎是0,由基因和表型的连锁关系可以确定突变体的表型是由该基因引起的。突变体gfcl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杂交得到F1_(BCI),杂交成功的幼苗为Kam~r,进行PCR纯杂合验证均为杂合体。另取一部分F1_(BCI)接种于含TDZ 0.1mg/l的MS培养基上,发现gfcl突变表型丧失而显示野生型表型,证明为隐性突变体。表型分析显示,在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10天的突变体与野生型,gfcl的根长长于野生型,二者下胚轴长度相差不大,突变体略短些。转移到土壤中培养后,二者在营养生长期生长状况没有明显区别。在含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上,gfcl的根生长明显比野生型快,上部形态差异明显,叶片较野生型生长快,而下胚轴相对略短。推测可能是gfcl中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过程受到影响,使得gfcl对细胞分裂素不敏感。而在含有生长素的MS培养基上,突变体与野生型表型相差不大,说明突变基因未影响内源生长素的信号途径。HPLC法测定内源激素水平的结果来看,经TDZ处理6小时后,野生型和gfcl的内源IAA的水平都有所下降,而野生型下降程度较gfcl更显着。推测可能是因为外源细胞分裂素添加后,抑制了内源IAA含量的下降。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gfcl在野生型拟南芥花序中表达量最高,按表达量递减的顺序,依次为角果、幼嫩叶片、花序茎、成熟叶片、根以及衰老叶片。试验结果同genevestigator网站公布的基因芯片测定结果总体上保持一致的。以含TDZ的MS培养基上的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叶片为材料制作半薄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以成像系统分析,野生型叶肉细胞排列较gfcl紧密,且细胞略小,而突变体中叶肉细胞排列相对松散。本实验已克隆到gfcl启动子序列,需进一步构建cDNA_(gfcl)-pBI121、全长efcl-pCAMBIA1300、启动子P_(gfcl)-pBI121载体,完成分子互补,Gus染色等实验。另外,作为植保素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的酶,了解其生化活性等对于抵御病害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4-01)

于惠敏,石竹,路朋[4](2007)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本实验以模式植物拟南芥菜为材料,调查了外加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菜子叶、下胚轴和根生长的影响,使人们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发育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在器官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分子机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牟长军[5](2007)在《拟南芥菜基因Arabidillo-1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拟南芥基因Arabidillo-1进行的初步研究。我们首先从已公布的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了Arabidillo-1的相关信息,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初步分析。该基因长4044bp,mRNA全长2793bp,表达产物包含930个氨基酸,该蛋白在N端包含一个F-box结构域,另外该蛋白还含有多个Arm结构域。然后本文从拟南芥中将Arabidillo-1克隆了出来,并通过测序确认了该基因的全序列,同时将该基因的cDNA克隆到T-载体中,作为后面的实验中Arabidillo-1的模板。本文将ARABIDILLO-1的cDNA与荧光蛋白YFP的基因分别插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YL71中,然后分别利用花序法和叶盘法转化南芥和烟草。通过对转基因植物材料的观察,发现ARABIDILLO-1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然后我们又克隆了Arabidillo-1的上游启动子,并将其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与GUS基因相连,花序法转化拟南芥后,通过GUS染色初步发现该蛋白在拟南芥的根,顶端分生组织和子叶中有表达。此外本文还用RT-PCR的方法进一步对ARABIDILLO-1的组织定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蛋白在拟南芥的根,茎,叶,花中都有表达,而且在根和花中表达最多。同时我们购买了针对该基因T-DNA插入失活的拟南芥突变体,通过对该突变体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蛋白在GA3处理下对拟南芥侧根的发育有影响,而KT,6-BA,IAA,2,4-D处理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影响都没有明显区别。此外,我们还分别用高盐(高浓度NaCl)及Ca~(2+)阻断剂异博定(Verapamil)处理突变体和野生型拟南芥,也没有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表型区别。本文将ARABIDILLO-1的cDNA的全长插入到含有BD(binding domain)结构域酵母双杂载体pGBKT7中,与已构建到含有AD(active domain)结构域的酵母双杂载体pGADT7中的ASK家族共十七个成员分别进行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ARABIDILLO-1与ASK2和ASK11酵母双杂结果呈阳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蛋白间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ARABIDILLO-1分为不同的九个片段,分别与ASK2和ASK11进行杂交,结果发现ASK2和含有F-box结构域的所有ARABIDILLO-1的片段都存在相互作用,而ASK11则只与仅缺少C端的ARABIDILLO-1的大片断(包含1-750个氨基酸)存在相互作用,而与其余片断都不存在相互作用。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ARABIDILLO-1的同源物ARABIDILLO-2只与ASK2存在相互作用,而与包括ASK11在内的其它16个ASK家族成员都不存在相互作用。ARABIDILLO-1不能形成二聚体,而且ARABIDILLO-1和ARABIDILLO-2不能形成异源二聚体。由实验结果我们推测,ARABIDILLO-1对侧根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将某些抑制侧根发育的蛋白因子连接到泛素连接酶E3上,进而促使这些蛋白因子的泛素化降解而实现的。由于ARABIDILLO-1定为在细胞核内,所以我们推测这种影响也可能是ARABIDILLO-1在细胞核内通过参与对某些基因表达的调控而实现的。但是我们还不明白为什么ARABIDILLO-1对侧根发育的影响需要GA的参与。(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张春广[6](2007)在《拟南芥菜ckrc突变体的筛选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对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筛选,得到一个对细胞分裂素反应异常和根失去向地性的突变体ckrc1(Cytokinin induced Root Curling1)。遗传分析证明ckrc1是隐性纯合体。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编码—蒜氨酸酶类似蛋白。蒜氨酸酶是葱蒜类蔬菜含量非常丰富的蛋白,其生化反应及组织定位已经比较清楚。但是,在拟南芥中同源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对ckrc1的表型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含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上,ckrc1的根生长明显比野生型根长。在含有TDZ的培养基上做组织培养时,ckrc1愈伤组织形成的速率、数量以及外植体愈伤诱导率都明显低于wt。以上结果表明ckrc1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性下降。其原因可能是ⅰ,ckrc1中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过程受到影响,使得ckrc1对细胞分裂素不敏感;ⅱ,外源细胞分裂素引起野生型和ckrc1的内源生长素的水平下降,但是野生型下降程度更明显。在含IAA或TIBA的培养基上ckrc1的表型与野生型一致。在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转移到含细胞分裂素或TIBA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4天,ckrc1根卷曲生长,卷曲的方向是随机的,而野生型的根垂直生长。在向地性实验中,野生型根很快向下弯曲生长,而ckrc1根的生长方向随机,这说明ckrc1根向地性很弱。等位突变体ckrc2和ckrc3的表型与ckrc1一致。ckrc1根卷曲生长和向地性很弱的机理可能是生长素极性运输受到了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两类蛋白协同作用。ckrc1向地性反应可被自由透过细胞膜的生长素NAA弥补,说明其内源IAA很可能在进入细胞这一环节上受到抑制。虽然ckrc1根的向地性很弱,但是其花序茎的背地性却没有发生改变,其原理大概是因为花序茎的重力感受位点分布在整个伸长区的内皮细胞,不需要信号(生长素)的长途传递。另外,semi-qPCR结果表明,CKRC基因在根中表达最高,而在茎中表达非常弱,说明CKRC蛋白在茎中的生理作用远没有在根中重要,也许它在茎中的突变不足以引起背地性反应减弱。在MS培养基上培养12天,野生型生长较快,其根和下胚轴都比ckrc1的长。然而转移到土壤中培养后,二者在营养生长期生长状况没有区别,但是ckrc1开花期要迟一周左右。在MS基本培养基上生长5天的wt幼苗根尖从QC到根冠最外层有六层细胞,而ckrc1只有五层,伸长区细胞分裂较慢而分化较快,造成细胞数量少,体积大,伸长区较短。ckrc1根尖髓部较窄,占根尖比例较小。半定量RT-PCR证明CKRC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再次是叶子,在花序茎和角果中表达最少,这与genevestigator网站公布的基因芯片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经IAA和ZT处理以后,生长素调节基因IAA1和IAA2和细胞分裂素调节基因ARR5和ARR15表达水平都有明显的升高,其升高程度在野生型和ckrc1之间没有明显区别。本实验还构建了cDNA_(CKRK)-pBI121、全长CKRC-pCAMBIA1300、启动子P_(CKRC)-pBI121叁个载体,并都得到了转化植株。cDNA_(CKRC)-pBI121转化ckrc2的T2代约有1/4幼苗根生长速度比野生型快,向地性恢复。全长CKRC-pCAMBIA1300转化的T1幼苗向地性也得到恢复。P_(CKRC)-pBI121转化的幼苗正在收获T2代种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5-01)

桑毅[7](2006)在《拟南芥菜CRYPTOCHROME 1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生化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最重要的环境信号之一,它不仅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生长发育的信号来源。植物中存在的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可以接收太阳光谱中的蓝光信号,并通过其信号传递途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隐花色素的N端(Cryptochrome N-Terminal domain, CNT)与光裂解酶(photolyase)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是C端(Cryptochrome C-Terminal domain, CCT)非常独特。过量表达融合蛋白GUS-CCT的转基因植物呈现出组成性光形态建成( COnstitutivePhotomorphogenesis,COP)的表型,证明隐花色素的功能区在C端。人们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推断,CNT的功能可能是通过依赖于蓝光的分子内作用抑制CCT的功能。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野生型植株中过量表达CRY1的N端功能区(CNT1)具有负显性效应,说明CNT对CCT功能的调控可能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基于这些推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生化实验,证明CRY1分子可以通过CNT1组成性地形成二聚体,并且CNT1上一些重要位点的突变会因为影响二聚化而使CCT1失去活性。通过类似的实验,我们也证明了GUS蛋白在体内是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其聚合能力对GUS-CCT所导致的COP表型是必需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推测:在黑暗条件下,CNT1二聚体使得CCT的功能失活,没有信号传递;而在蓝光条件下,CNT1的结构可能发生了某种改变,CCT1被激活,从而将信号向下传递。对于GUS-CCT融合蛋白,其多聚体结构并不因为光照与否而变化,所以CCT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因而转基因植株表现COP表型。这些结果使人们对拟南芥菜蓝光信号传递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今后对其它物种的CRY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这些结果也能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6-06-01)

[8](2006)在《转基因拟南芥菜成为探雷“尖兵”》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丹麦科学家通过改变一种拟南芥菜的基因,使其成为探雷的“尖兵”。如果附近土壤中藏有地雷,这种转基因植物会从绿色变为红色。借助飞机检查将可以毫无风险地观察到这一颜色变化,从而发现地雷。 德国《世界报》最近报道说,这项研究是由丹(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6-04-04)

傅汀,王丽辉,林伟强,钱野,王君晖[9](2005)在《核基因突变引起的拟南芥菜叶片花斑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核基因突变引起的植物叶片花斑,是研究细胞器(特别是叶绿体)和细胞核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材料,也在园艺科学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拟南芥菜IM、VAR1、VAR2、CHM、CUE1、PAC、ATD2和VAR3等8个细胞核基因突变后引起的叶片花斑,主要包括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以及它们突变以后引起花斑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熊先军[10](2004)在《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ti2转化拟南芥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出抗虫品种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抗虫育种由于育种周期长,种质资源有限,加上抗虫机制不太明了等原因,其利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为抗性育种提供了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2(MTI2)是从白芥的种子中分离出来的,它对鳞翅目幼虫中肠内的蛋白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因此,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冈mti2可作为一种很好的提高植物抗虫性的铒选基因。 本研究通过原化渗入转化法,将构建在质粒载体PKYLX-71上的mtj2基因编码的cDNA序列导入拟南芥菜,以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寄主植物体内的表达特点和抗虫性。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 利用原位渗入法将mti2基因转入拟南芥菜,最终的转化频率为0.2~2.8%。在转化的过程中用0.02%的表面活性剂Tween 20替代常用的silwet L-77。 2 对部分通过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植株进行了PCR和PCR-Southern检测,其中PCR检测的阳性率为98.9%,PCR-Southern检测的阳性率为100%。可以初步确定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寄主植物的基因组中。 3 对部分通过PCR检测的植株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在80个被检测单株中,每个单株都获得了特异的扩增条带,所以初步确定目的基因在寄主植物体内得到表达。(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4-05-25)

拟南芥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低能离子较低的组织穿透能力,其诱变机理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问题。近年来,本研究组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植物中存在辐射远程(诱变)效应,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低能离子的诱变机理,然而依然无法解释低能离子辐照中的许多独特生物现象,而这些现象均具有明显的表观遗传学特性。以表观遗传学最具标志性特征的胞嘧啶甲基化为研究对象,以α粒子-拟南芥菜根辐照实验体系作为研究平台,检测了远程组织(器官)甲基化相关基因AtDML3的表达及特定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水平。研究证实,在植物个体水平辐射可以诱导远程表观遗传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低能离子的诱变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南芥菜论文参考文献

[1].Wei,Xu,Ting,Wang,Yuejin,Wu,Lijun,Wu,Po,Bian.远程辐射诱导拟南芥菜远程表观遗传效应研究[C].第一届国际暨第十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摘要集——S2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2013

[2].徐淑艳,李方华,王婷,卞坡,吴跃进.α粒子辐照诱导拟南芥菜早期远程表观遗传改变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1

[3].柴娟.拟南芥菜gfc1突变体的筛选及遗传、表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8

[4].于惠敏,石竹,路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拟南芥菜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

[5].牟长军.拟南芥菜基因Arabidillo-1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7

[6].张春广.拟南芥菜ckrc突变体的筛选和分子遗传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

[7].桑毅.拟南芥菜CRYPTOCHROME1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生化机制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8]..转基因拟南芥菜成为探雷“尖兵”[N].新华每日电讯.2006

[9].傅汀,王丽辉,林伟强,钱野,王君晖.核基因突变引起的拟南芥菜叶片花斑及其机制[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

[10].熊先军.芥菜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mti2转化拟南芥菜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基因的结构及序列保守性分析基因同源性分析基因同源性分析基因同源性分析各物种中部分FAE1编码序列的比对分析...基因结构及同源性分析

标签:;  ;  ;  ;  ;  ;  ;  

拟南芥菜论文_Wei,Xu,Ting,Wang,Yuejin,Wu,Lijun,Wu,Po,Bi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