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颈前路钢板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路,钢板,颈椎,螺钉,后路,固定器,椎间盘。
颈前路钢板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范永飞,郭国栋,刘刚[1](2019)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上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仍有争议。文中旨在评价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肩部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估颈椎功能,以及评估放射学指标(C2/3局部后凸角、C2椎体前移距离)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5.6(80~1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6(25~50)mL,术后引流量平均为35.6(25~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6.2(5~8)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症状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2/3局部后凸角[(-2.12±3.20)°]、C2椎体前移距离[(1.02±0.63)mm]与术前[(12.24±2.17)°、(3.47±1.4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NDI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NDI[(1.23±0.44)、(4.82±2.81)分]较术后3个月[(1.65±0.49)、(13.47±2.70)分]降低(P<0.05)。结论对于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易难,杨毅,马立泰,刘浩[2](2017)在《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郭健[3](2017)在《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钢板固定以及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术式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钢板固定以及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术式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患者为48例,乙组患者为41例。甲组患者通过颈前路钢板固定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情况、脊髓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甲乙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发症发生率、治疗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钢板固定以及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术式效果都很确切,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赵钢,林佳声,尹擘[4](2016)在《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8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对照组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SIA分级、JOA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下颈椎骨脱位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宋禹[5](2015)在《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A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B组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脊髓功能、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两种术式效果均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30期)
张红星[6](2015)在《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照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钢板固定以及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术式效果。方法研究A组实施颈前路钢板固定术,研究B组实施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脊髓功能。结果研究A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显着低于研究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骨折愈合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JOE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JOE评分均显着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术后改善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均可起到显着效果,但须结合临床把握适应症遴选术式。(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胡定祥,林达强,唐天生,何芳[7](2015)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笔者医院行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共筛选48例,其中以脊柱中前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术(27例)设为A组,以脊柱中后柱损伤为主的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21例)设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神经损伤恢复(ASIA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除B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多于A组外,骨折愈合时间、颈椎生理曲度重建率和神经损伤恢复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各自的适应证、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石凯明,李永斌,刘清云,赵光宗,王炯[8](2015)在《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其中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21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17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前后的Frankel神经功能、术前与术后改良JOA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髓功能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术前与术后JOA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的术后及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骨脱位的治疗,无论是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或颈前路钢板固定,在临床上均有很好的效果,治疗效果相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胡建忠,陈路,魏大成,古恒[9](2015)在《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来院进行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术中以及随访时间段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 50例患者在完成植骨手术后的第3个月骨性融合已经达到了牢固的程度,在术中以及随访期间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相对于手术前而言,患者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均显着改善,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钢板断裂、脱出、松动等现象,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稳定。结论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着,疗效稳定,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5年01期)
李军[10](2014)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Hangman骨折采用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Hangman骨折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颈后路组23例和颈前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术后骨折的痊愈程度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痊愈的程度及恢复脊髓功能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后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明显低于颈前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Hangman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为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20期)
颈前路钢板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前路钢板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范永飞,郭国栋,刘刚.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
[2].易难,杨毅,马立泰,刘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7
[3].郭健.颈椎骨折脱位应用颈前路钢板固定以及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术式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
[4].赵钢,林佳声,尹擘.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
[5].宋禹.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6].张红星.颈前路钢板固定与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5
[7].胡定祥,林达强,唐天生,何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与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15
[8].石凯明,李永斌,刘清云,赵光宗,王炯.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5
[9].胡建忠,陈路,魏大成,古恒.锁定型颈前路钢板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5
[10].李军.颈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
论文知识图
![建模方式,A:UDMBG植骨方式;B:减压后...](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1118565.nh0005&suffix=.jpg)
![! 钢板组 # 例病人术后 $ 个月发现中间](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LYYX2002S10510003&suffix=.jpg)
![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和前路钢...](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ZJXS2012240210005&suffix=.jpg)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b:食...](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ZJXS2012240210003&suffix=.jpg)
![ACP在前屈条件下的Mises等效应力分布...](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BJSC2008020000005&suffix=.jpg)
![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左)或CT横断面(右)进...](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SGKZ2013100010001&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