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预防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预防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重庆市,4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以本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发生异常拔管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导致异常拔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经分析,47例异常拔管患者中,因导管堵塞导致25例,占53.2%;因导管脱落导致8例,占17.0%;因穿刺侧肢体肿胀导致6例,占12.8%;因静脉炎导致5例,占10.6%;因过敏反应导致3例,占6.4%。结论: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多种原因会导致异常拔管,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导管及患者的管理,积极预防,降低异常拔管发生率。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1-0414-02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向中心静脉置管的操作,具备操作简单、安全的优势,且有着较高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深受医生及患者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尤其是肿瘤患者及长期输液患者。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进一步的普及到临床,使相应治疗得以顺利的完成,但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关注置管期间的异常拔管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本院置管期间发生异常拔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异常拔管原因,并制定预防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异常拔管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发生异常拔管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7月,男25例,女22例;年龄22~80岁,平均(48.3±4.2)岁;带管时间5~43d,平均(27.2±6.4)d;原发病:恶性肿瘤2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终末期12例,呼吸衰竭9例,脑出血3例;置管位置:肘正中静脉31例,贵要静脉14例,头静脉2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无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禁忌症,导管型号4F5F,排除病例资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异常拔管原因;根据原因,结合文献资料,制定预防对策。

2结果

经分析,47例异常拔管患者中,因导管堵塞导致25例,占53.2%;因导管脱落导致8例,占17.0%;因穿刺侧肢体肿胀导致6例,占12.8%;因静脉炎导致5例,占10.6%;因过敏反应导致3例,占6.4%。

3讨论

3.1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1]

3.1.1导管堵塞

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血栓性堵塞,如血液因各种原因造成返流,或血液标本经导管抽取后冲管不彻底,或完成输液后未开展正压封管;另一类为非血栓性堵塞,包含导管扭曲、导管打折、药物结晶等因素。

3.1.2导管脱落

患者自身精神异常,或存在神志不清、躁动现象,或未能恰当约束,容易造成意外拔管;护理人员未牢固的固定导管、移动患者时未注意保护导管造成牵拉也会造成导管脱落。

3.1.3穿刺侧肢体肿胀

穿刺侧肢体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于置管侧肢体活动量减少、导管异位、滑动移位。导管异位是指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上腔静脉,而是颈内静脉、腋静脉。对于成人患者来说,导管尖端适宜的位置应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最佳位置为上腔静脉下的1/3处,否则肢体肿胀容易出现。导管滑出移位发生后,虽然仍可顺畅的输液,如长时间如此也会使肿胀现象出现在穿刺侧肢体中,未能妥当固定导管、过度活动穿刺肢体、以外牵拉导管均是导管滑出移位的发生原因。一般情况下,置管后医护人员会嘱咐患者适当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但如果活动太少,肢体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导致肿胀发生。

3.1.4静脉炎

穿刺插管操作开展时,血管内膜受到机械性损伤;导管尖端所处位置并非是中心静脉;药物自身具备较强的化学刺激,均会导致静脉炎。

3.1.5过敏反应

异物刺激、患者对乳胶过敏均是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3.2预防对策

针对上述原因,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2]:

3.2.1预防导管堵塞

输液顺序合理安排,高渗液体、强刺激性、乳剂先输注,等渗液、晶体液后输入;冲管及时进行,血液经导管抽取后,立即行脉冲式冲管,冲管液选择生理盐水,大分子、高浓度药物输注前,导管也要先利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导管被药物结晶、纤维蛋白沉积堵塞;封管技术准确掌握,封管液采用肝素钠,剂量125U/ml,利用10ml以上注射液抽取,先拔出头皮针,到针尖部位停止,封管液缓慢静注,剩余0.5ml后,推注与针头拔出操作同时进行,实现正压封管。

3.2.2预防导管滑脱

置管后,固定操作妥善开展,患者如合作性非常差,或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双手要适当约束,设置专人陪护,巡视此时适当增加,以能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患者如神志清楚,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护导管,抓扯、把玩导管操作禁止出现。宣教充分开展,预防导管滑脱。

3.2.3预防穿刺侧肢体肿胀

以贵要静脉作为首选的穿刺静脉,置管操作开展前,帮助患者摆放平卧位,枕头去除,外展上肢,使上肢垂直于躯体,将血管弯曲度减少,导管插入到肩部后,告知患者向着穿刺侧转动头部,下颌与肩部靠近,保证导管置入位置准确,避免误入颈内静脉;置管后,导管妥善固定,嘱咐患者不可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告知患者不必过多的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可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患者穿刺侧肢体活动能力丧失,被动活动要定时开展。

3.2.4预防静脉炎

穿刺血管、导管均合理选择,操作严格保证无菌性;置管时,送管速度尽量减慢,并轻柔的操作,如遇到阻力,可将导管稍微退出,再一边推等渗盐水,一边进行送管操作,保证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置管后,局部护理要加强,敷料定期更换,并及时更换污染、潮湿的敷料。

3.2.5预防过敏反应

置管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具有过敏反应史,如有,留置导管不提倡开展。

综上,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期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均会导致异常拔管,医护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置管操作水平,并在置管后加强管理,预防发生意外拔管。

参考文献

[1]葛媛媛,王青尔.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防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70+72.

[2]马玲莉.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2):264-265.

标签:;  ;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