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徐耀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徐耀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各地都在大范围的进行建筑项目建设,建筑市场的规模和需求也是快速的增长,极大的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是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地质对于工程的建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岩土勘察工作以及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做好合理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

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这在城市用地成本不断飙升的情况下,是节约用地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大规模、超高层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不过这种高层的建筑对于稳固性的要求也是更高,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岩土勘察,做好地基处理,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可见岩土的勘察以及地基的处理是否到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1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察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获取带有地形及坐标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结构图,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其是否会对工程施工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提出可行性处理措施;二是应该对建筑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型、土壤性质等进行合理划分,判定不良地质的分布状况;三是应该做好地下水发展趋势及水位变化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地基降水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层渗透性,判断建筑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四是如果需要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施工前必须获取相应的岩土参数,以此为依据做好桩基稳定性计算,结合计算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不过,从目前来看,建筑工程岩土勘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重视不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行业面临也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少建筑单位对于岩土勘察工作重视不足,甚至为了节约成本忽略岩土勘察,或者缩减岩土勘查的工作量,导致岩土勘察工作无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影响了勘察工作的效果;二是越级承接业务。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勘察管理缺乏规范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之间也没有能够形成规范的竞争合作机制,导致部分勘察单位存在越级承接业务的情况,在自身资质不足的情况下,给出的勘察报告内容简单粗糙,可能导致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三是沟通交流缺乏。现阶段,因为对于岩土勘察工作不够重视,不少单位在设计与勘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部分环节的工作安排不当,存在参数深度不足甚至缺失的情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很多建筑单位,其施工人员一般不具备勘察工作的相关知识,也就无法确保施工中能够安全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所以,需要由专业的勘察人员制定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要求,对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技术进行规范。不过,在执行上却又很难落实,这也是由于监督力度不够造成的,容易导致地基处理工作完成的不到位,难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2.2岩土勘察技术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很多勘察技术人员他们的专业水平都不高,在工作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经验以及责任感,在提供数据的时候,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没有吧岩土与土地处理技术结合的能力,难以给出合理的施工指导。

2.3地质自有的问题

建筑的规模越大,涉及到的范围越广,那么它施工地点的地质结构也就会有更多的变化,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察工作就需要做得更加细致。很多的地质问题是难以根除的,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降低其影响。施工单位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金,会严重的增加施工成本,对于很多施工单位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这就会出现一些施工单位对于地质勘查工作敷衍了事的情形,不注意对于地基的处理,会给建筑工程带来极大的质量隐患。

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处理效果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承载力和稳定性相对更强的土体,替代原本的基础,因此不会受到原本基础土体性质的影响。不过,换土垫层技术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消耗较多的材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建筑工程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替换材料,在保证地基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挖出的土方应该集中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回填材料的质量同样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需要避免有机杂质如植被残骸等的存在,因为其在腐烂后,会于基础中形成空洞,影响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3.2强夯法

强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专业的强夯机,将8~30t的重锤提升到6~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锤本身的重量来对土壤进行夯实,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也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适用于多种软土地基。夯点放线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复核,对夯坑位置进行检查,确定每一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对各项参数进行记录,将之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夯击点的间距根据土质条件、加固土层厚度等进行确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层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应该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反之则适当缩小夯点间距。

3.3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软土基础中,将水泥和软土进行强制性搅拌,待水泥凝固后,会与土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混合基础,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主要是利用了水泥与土层在拌和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不需要掺入过多的水泥,通常不会超过需要加固土体的15%,水泥本身与粘土并不会充分融合,粘土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会导致水泥土硬化速度缓慢,过程也较混凝土硬化更加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全面细致的分析,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3.4桩基础法

桩基础属于一种常见的基础型式,其本身可以看做是基桩与桩顶承台共同构成的结构。桩基础能够将承受的荷载通过桩体传输到坚硬地层,以满足建筑基础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相比较其他技术,桩基础具有沉降量小、沉降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动荷载与水平荷载,依照垂直荷载,可以将桩基础划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且变形更小,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使得桩体承受不同方向的荷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第一手资料,而地基处理技术有是为建筑工程实体提供坚实基础的重要手段,两项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故而,要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工艺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对地基处理技术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促进我国建筑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龙.探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J].四川水泥,2018(05):131.

[2]江泽周.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6):139-140.

[3]王辉.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1):39-41.

[4]赵远方.浅析城市建筑工程的地质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2015,13:47~48.

[5]刘士华,周国军.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浅议[J].城市建筑,2014,16:120~121.

[6]宋文杰,吕春帅.城市建筑工程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的处理技术[A].《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C].2016,3.

[7]邓裕强.浅议水利工程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09).

标签:;  ;  ;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徐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