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观论文-彭恬静

当代文学观论文-彭恬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文学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虚构,《人民文学》,文学观,“非虚构”写作

当代文学观论文文献综述

彭恬静[1](2017)在《“重返”现实——由“非虚构”的兴起看当代文学观的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0年《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非虚构"正在逐渐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的热门词汇。"非虚构写作"在召唤作家们介入、审视自己当下生活及经验的同时,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对写作方式的探讨和实验;它重新发现那些被遮避的写作视野及状态,给读者呈现了多样的文学风景。"非虚构"成为热词,至少对文学界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是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再推崇。为什么推崇"非虚构"?并不是鄙薄(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23期)

刘勇刚[2](2017)在《李清照的当代文学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照笑傲于男权时代的文场,是其叛逆精神所致。她脱略名教,具有魏晋风度和游戏心态。李清照才、识、胆、力、学五者兼备,她灵心锐感,才情烂漫,却又富于知性,有思想家的风范。她精通博戏,思想圆活,不拘泥于道学家设定的善恶观念;她对历史的看法,对时局的判断,多形而上的思考;尤其是词"别是一家"的命题,明辨诗词二体之分野,体现了理智思维的规定性与坚定性。在当代开放、人性的文化视域下,我们应该本着知人论世的态度评价李清照和她的创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7年11期)

王春玥,王童[3](2017)在《爱之深,责之切——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汉学家顾彬潜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方面,他允当地评价了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没有超越鲁迅、沈从文等现代作家;当代作家不仅汉语水平不高,而且觉得语言无所谓;当代作家或为政治服务,或谋求奖项,或追逐市场,因而写得太快,没有时间修订作品。另一方面,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评价存在局限:他认为中国当代作家首先要学好外语;认为小说的故事相较于小说语言来说十分次要。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观虽有缺憾,但在更多方面都是精辟公允的。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宋明[4](2014)在《《奇思妙想》与约翰·巴思的当代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奇思妙想》中,约翰·巴思对当代文学的主题关注至少包括叁层含义:首先,他将当代文学主题植入文化史语境中来考察,通过指涉多个文学人物来表达对现代主义鼎盛期的看法,并演示了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当代文学的状况。其次,他在虚构关于奖项的镜像模仿中表达了他对文学奖项所持的悲观态度。再次,他用戏仿和自我戏仿来评价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评论界对小说的各种评论以及巴思本人的文学理论,进一步论证小说是一部当代文学状况的批评,巴思的当代文学观在文本中清晰可见。(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4年01期)

叶舒宪[5](2011)在《“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叁论当代文学观的人类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知识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19世纪"世界文学"理念与20世纪"文学人类学"理念相继应运而生。二者之间的变迁既是殖民时代到后殖民时代的变迁,也昭示着封闭的民族文学时代的文学观到后人类学时代的文学观之转型。人类学给20世纪思想的最重要献礼不在于这门学科的知识积累本身,而在于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给当今人类所带来的再一次思想启蒙作用。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从人类学研究拓展到文学及人文学科创新实践的过程,正在改变殖民时代遗留在学术与教育制度中的残余势力,开启全新的文学观与批评伦理。中国学者对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诉求,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替代植根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的老话语,取决于文学人类学理论的普世性建构及其可操作的推广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1年04期)

刘晨芳[6](2006)在《当代文学观反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文学观是指8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并被文学界所普遍认可关于“文学”的观念。由当下文学的不景气所引发的对当代文学观的反思,是近几年来批评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这种反思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业已定型的对“文学”的理解和想象,但反思本身却预示了当代文学观解构的开始。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旨在对这些反思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研究,这种梳理和研究将沿着四条线索进行:一是从2001年开始的对“纯文学”的反思和讨论,这是由李陀《“漫说”纯文学》一文引发的,并引起了随后数年的范围广泛的争鸣;二是贺照田2003年对近20年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底层逻辑所做的阐发和批判;叁是耿占春在1998年通过自我叙事的方式,对由80年代诗学取代社会学到90年代“历史转场”后,社会学和诗学在内心的重新遭遇和“争吵”所做的发人深省的描述;四是近年来关于“文学自主性”一场讨论。 本文立意不在对这些反思和讨论做进一步的阐发,只是循其线索,把反思者的基本观点和内在主要理路呈现出来,以期引起人们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5-03)

张宁[7](2003)在《当代文学观:悄然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代文学观进行全面反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质疑和反思者大多是这些被质疑和反思对象在当初文学观建构时的鼓吹者、参与者或认同者,因而其反省和质疑某种程度上也包含着对自我的反省和质疑,或隐或显地包含着自传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03年05期)

陈世旭[8](2000)在《一位瑞典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今天爱立信和沃尔沃已经在世界的通讯和交通领域大行其道,但是我仍然固执地认为,瑞典因为自己所拥有的国际声誉,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另外两样东西:一张脸和一笔钱。  那张脸是英格丽·宝曼的脸;那笔钱,则是诺贝尔基金。  如果我们不好说没有英格丽·宝曼和诺贝尔基(本文来源于《文学自由谈》期刊2000年05期)

吴炫[9](1997)在《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下)吴炫四、文学是人学新时期文学以来,随着政治上思想上对人的重新发现,随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成为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文学是人学”一度成为一个虽有争议、但毕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之一,成为一个颇富政治色彩的文学观念。一方面,由...(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1997年02期)

吴炫[10](1997)在《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上)吴炫回顾将近50年的当代文学观念的演变,我们既会为文学在政治风云中挣扎、寻觅和自我更新的历程感慨万千,也会为文学始终受政治影响和他者话语的影响,难以独立地观照中国现实的问题,进而逐步提出自己的理论命题而倍感焦虑。也许,意识...(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1997年01期)

当代文学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清照笑傲于男权时代的文场,是其叛逆精神所致。她脱略名教,具有魏晋风度和游戏心态。李清照才、识、胆、力、学五者兼备,她灵心锐感,才情烂漫,却又富于知性,有思想家的风范。她精通博戏,思想圆活,不拘泥于道学家设定的善恶观念;她对历史的看法,对时局的判断,多形而上的思考;尤其是词"别是一家"的命题,明辨诗词二体之分野,体现了理智思维的规定性与坚定性。在当代开放、人性的文化视域下,我们应该本着知人论世的态度评价李清照和她的创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文学观论文参考文献

[1].彭恬静.“重返”现实——由“非虚构”的兴起看当代文学观的转向[J].芒种.2017

[2].刘勇刚.李清照的当代文学观照[J].社会科学战线.2017

[3].王春玥,王童.爱之深,责之切——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观[J].西部学刊.2017

[4].宋明.《奇思妙想》与约翰·巴思的当代文学观[J].当代外国文学.2014

[5].叶舒宪.“世界文学”与“文学人类学”——叁论当代文学观的人类学转向[J].中国比较文学.2011

[6].刘晨芳.当代文学观反思研究[D].郑州大学.2006

[7].张宁.当代文学观:悄然的反思[J].开放时代.2003

[8].陈世旭.一位瑞典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观[J].文学自由谈.2000

[9].吴炫.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下)[J].天津社会科学.1997

[10].吴炫.中国当代文学观局限分析(上)[J].天津社会科学.1997

标签:;  ;  ;  ;  

当代文学观论文-彭恬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