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相交交变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频器,变流器,变换器,电流,断续,调节器,处理器。
叁相交交变频器论文文献综述
苏伟[1](2005)在《数字化的十二相交—交变频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交变频传动是一种在大功率、低速范围内广泛采用的交流调速方案。在轧机、矿山卷扬、船舶推进等传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作为其核心装备的交-交变频器以变换效率高、设备简化、装置可靠性高而倍受青睐,对于多相变频器的研究国内尚在起步阶段,本文分析和设计了主要针对十二相同步电动机负载的十二相交-交变频系统,对变频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在详细分析了十二相交-交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之后,给出了交-交变频器的几种运行方式,在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后,确定本文实验采用逻辑无环流方式实现交-交变频。在分析了十二相交-交变频器的数学模型后,仿真得出了十二相交-交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并对其进行了谐波的分析。为能精确地控制负载电流,把电压源性质的变频器改造成十二相电流源,本文重点设计了电流调节器,并给出了PI 分离和智能积分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根据余弦交点法的原理,提出了叁段近似余弦同步波和规则采样结合的一种在线计算触发延迟角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原理来补偿电流断续的情况下的触发延时角。在对控制单元数字化实现的几种方案和结构进行总结和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采用DSP 加CPLD 的全数字化的控制方案。DSP 负责完成人机接口、负载电流的测量、十二路零电流信号的判断、十二路触发时刻的在线计算、D/A 输出显示; CPLD完成触发脉冲的生成、分配和输出。基于TMS320F240,编写了交-交变频器控制的软件。最后,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控制技术是正确可行的,实现了十二相交-交变频系统的全数字化控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5-04-01)
付志华[2](1985)在《连续移相交—交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方案是通过一个双极性直流给定电压V_G=±10V,实现对电机的启动、停止、换向、正反转以及控制α调制范围的增减,并达到无级调速等控制目的。为满足电机各种状态特性要求,该变频器由直流给定电压发生器、隔离器、压频变换器、函数发生器、移相控制器、叁相控制电源发生器、换向控制器以及逻辑控制器等构成。由于各单元电路采用模拟和数字集成件构成,故具有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的优点。实践证明,性能稳定可靠、抗干抗能力强、操作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经济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鞍山钢铁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朱建林,张林亭[3](1985)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叁相—单相交交变频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叁相——单相交交变频器的实验系统。由于采用了微型计算机控制,提高了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文中介绍了实验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系统的运行情况,并给出了几种频率的输出波形照片。这个系统进一步可研制成实用的叁相交交变频系统。(本文来源于《贵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叁相交交变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方案是通过一个双极性直流给定电压V_G=±10V,实现对电机的启动、停止、换向、正反转以及控制α调制范围的增减,并达到无级调速等控制目的。为满足电机各种状态特性要求,该变频器由直流给定电压发生器、隔离器、压频变换器、函数发生器、移相控制器、叁相控制电源发生器、换向控制器以及逻辑控制器等构成。由于各单元电路采用模拟和数字集成件构成,故具有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的优点。实践证明,性能稳定可靠、抗干抗能力强、操作使用维修方便、成本低经济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相交交变频器论文参考文献
[1].苏伟.数字化的十二相交—交变频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付志华.连续移相交—交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研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85
[3].朱建林,张林亭.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叁相—单相交交变频器[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