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聚磷菌论文-刘旭,王继华,车琦,任氢欣

高效聚磷菌论文-刘旭,王继华,车琦,任氢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效聚磷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磷菌,鉴定,生长特性,聚磷特性

高效聚磷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王继华,车琦,任氢欣[1](2019)在《AOA-SBR系统运行效能及高效聚磷菌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聚磷能力突出且抗逆性强的菌株,进一步扩大生物除磷的应用范围,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AOA-SBR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反应器各运行阶段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从稳定运行的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聚磷菌,分别进行菌株的鉴定及其生长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后期,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水平,系统的除磷率稳定在95%以上.②反应器对于除磷微生物的定向富集作用较强,变形菌门中的不动杆菌属为优势菌群.③共分离得到5株高效聚磷菌,暂命名为LXP1~LXP5,经鉴定分别为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大头茶属(Gordonia)及脂肪杆菌属(Pimelobacter).④LXP1~LXP5都具有典型的生长曲线和较短的生长周期,生长周期范围为24~36 h;各菌株在好氧条件下的吸磷量均在10 mgL以上,最大可达30 mgL.研究显示,实验室条件下AOA-SBR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可较好地实现对活性污泥中的除磷微生物定向富集的目的,该试验分离得到5株高效聚磷菌并经鉴定分属5种不同的菌属范畴,其中Rhodococcus、Gordonia及Pimelobacter的菌株为近年来鲜有的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具有较好聚磷特性的菌株.(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邵闯,袁淑博,陈晓通,唐梦君,倪红[2](2018)在《一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能够在好氧环境下,从外界过量吸收可溶性磷酸盐,并以多聚磷酸盐(Poly-P)的形式贮存;厌氧环境下,可以通过释放体内的多聚磷酸盐获得能量,供自身新陈代谢所需,此类菌株对环境治理和磷资源的开发有重大意义.以湖北某磷化工生产厂周边的土壤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平板分离技术并结合高通量筛选法,筛选到一株高效聚磷菌株MET70,在磷含量为10 mg/L的液体聚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聚磷率可达95.8%.对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T-A克隆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判定它是一株嗜麦芽寡营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图锦,潘瑾,刘雪莲[3](2016)在《高效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除磷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连续稳定运行的AAO污水处理系统曝气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出4株聚磷菌(编号为P1,P2,P3,P4)进行吸放磷实验。结果表明:4株聚磷菌具有较强的去除污水中磷酸盐的能力,均表现出明显的厌氧释放磷、好氧吸收磷的特征,其中P1细菌的吸放磷特征最为显着,对废水磷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75.51%,P2、P3、P4对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77%、47.26%、30.19%。通过对4株细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出P1、P2、P3、P4分别属于微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冢村氏菌属、冢村氏菌属细菌。(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6年05期)

方春玉,周健,明红梅,赵兴秀,陈蒙恩[4](2016)在《响应面法优化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浊度法对高效聚磷菌P_2的生长趋势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培养时间及微量元素添加量对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性能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除磷率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效因素,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除磷条件进行优化,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聚磷菌P_2除磷效率。结果表明,高效聚磷菌P_2在24 h后生长趋势达到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响应面法优化菌株P_2的除磷最优条件为初始化学需氧量(COD)494.5 mg/L、初始pH值7.4、接种量5%、初始磷含量50 mg/L、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10.5 h,此条件下对磷酸盐的积累能力最强,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到92.51%。(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6年08期)

方春玉,周健,明红梅,赵兴秀,陈蒙恩[5](2016)在《投加高效聚磷菌P_2的污泥驯化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效聚磷菌菌株P2扩大培养后投加到原有污泥当中,通过CASS反应器按照菌株P2的最佳除磷条件进行驯化,并对驯化过程中的相关污水排放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对污泥抗冲击能力进行考察,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时间、p H及反应参数下的除磷能力,最后对原有污泥及驯化后污泥中微生物的总DNA进行提取,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驯化进行到15 d时,出水中磷酸盐含量等各项指标基本趋于稳定,结束第一阶段驯化。驯化系统适宜的p H7.0、适宜的温度为35℃,运行中厌氧好氧交换的频率以20 min为宜,且厌氧释磷时间为1.5 h,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高达93.6%。在最佳驯化条件下,一些原本在群落中不占优势的聚磷类微生物如聚磷菌P2,经过驯化后能更好适应环境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活性污泥驯化前后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谢祥聪,吴巧玉,冯青青,蒋冬花[6](2015)在《一株高效聚磷菌解角质素微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除磷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蓝白斑法从金华市市郊池塘的水体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效聚磷MK-6菌株。经鉴定,MK-6菌株为解角质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keratanolyticum)。对MK-6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合成污水培养基配方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除磷条件为:初始p H值6.0,装液量40.0 m L,温度30℃,转速220 r/min,接种量10%,醋酸钠浓度600 mg/L,且适宜浓度的铜离子、铅离子和钾离子对该菌株的除磷起着促进作用。经优化,该菌株对改良后合成污水(PO43--P浓度为14.9 mg/L)的去磷率达到了70.81%。该菌株的获得,对于扩大聚磷菌菌种库、防治富营养化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谢祥聪[7](2015)在《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AJ-3、MK-6菌株污水除磷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营养化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如降低其透明度,产生有害物质,减少水体中溶解氧量,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并破坏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畜的健康及旅游和航运,增加水体治理的成本等。从2010年到2013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且从监测结果显示的主要污染指标中,均含有导致富营养化关键的因素,即磷这一污染指标。所以当前最有效的限磷防治富营养化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除磷工艺等方式降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中磷等元素的含有量。目前,相比较如化学污水除磷等工艺,以聚磷菌为除磷执行者的生物除磷工艺拥有化学药剂用量较少、相对运行费用不高等特点。因此,筛选具有高效聚磷能力的聚磷菌,对扩大聚磷菌菌种库,降低工业、生活等污水磷含量,提高水质,具有实际意义。本实验从环境中筛选高效聚磷菌株,并鉴定了筛选所得高效聚磷菌株的种属,研究了其生长及除磷特性。具体结果如下:1. phoU基因已经突变的高效聚磷菌的筛选phoU基因发生突变是菌株聚磷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利用phoU基因发生突变的菌株在含5-溴-4-氯-3-吲哚基磷酸酯的限磷和富磷固体培养基上均能够将5-溴-4-氯-3-吲哚基磷酸酯水解而被染色的机理,结合测定菌株在有氧条件下对合成污水的去磷能力的方法,筛选phoU基因突变且具有高效聚磷能力的菌株。实验共筛得21株phoU基因突变菌株,再将这些菌株于合成污水中进行好氧培养并测定其对合成污水的去磷能力,发现AJ-3、MK-6菌株的去磷率分别是48.0%、40.7%,明显高于其它19株菌株,最终确定AJ-3、MK-6菌株为高效聚磷菌株。2.高效聚磷菌AJ-3、MK-6菌株的鉴定通过鉴定AJ-3、MK-6菌株的菌落和细胞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对16S rDNA基因序列的测序和blast比对,鉴定AJ-3、MK-6菌株分别为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和解角质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keratanolyticum)。3.约翰逊不动杆菌AJ-3、解角质素微杆菌MK-6除磷条件的研究通过研究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培养转速、接种量、醋酸钠浓度、铜离子浓度、铅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对约翰逊不动杆菌AJ-3、解角质素微杆菌MK-6生长、除磷的影响。优化后结果表明:(1)以接种量为1%、初始pH为8.0、装液量为40.0mL,醋酸钠浓度为1400 mg/L(原为677 mg/L),其它成分未变的改良后的合成污水作为实验组,在培养温度和转速分别是30 ℃、210 r/min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培养9 h,约翰逊不动杆菌AJ-3对合成污水(P043--p浓度为14.9 mg/L)的去磷率达到90.93%,比对照组去磷率提高了35.50%;(2)以醋酸钠浓度为600 mg/L(原为677 mg/L),铜离子浓度为1.00 mg/L,钾离子浓度为30mg/L,铅离子浓度为0.50 mg/L,初始pH为6.0,装液量为40.0 mL,其它成分未变的改良后的合成污水作为实验组,接种10%的种子液,在培养温度和转速分别是30 ℃、220r/min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培养20 h,解角质素微杆菌MK-6对合成污水(PO43--p浓度为14.9 mg/L)的去磷率达到70.81%,比对照组去磷率提高了36.95%。(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9)

邵啸,毕潇,吴涓,王宁,李玉成[8](2015)在《巢湖低温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 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 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作煌,李燕,林天元[9](2014)在《高效聚磷菌的筛选与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说是最环保的一项污水生物治理工程,在对污水的除磷中广泛的使用了聚磷菌,聚磷菌能吸收污水中的乙酸、甲酸、丙酸及乙醇等极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与体内聚合的磷发生反应,形成高磷污泥后可以清理出来达到污水的除磷效果,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聚磷菌受环境和工艺影响,会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如何筛选出高效的聚磷菌并很好的开发利用就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力争为有效的筛选分离出高效聚磷菌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4年24期)

张静思[10](2014)在《城市污泥中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聚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元素作为主要营养元素大量存在于污泥中,现如今如何排除磷元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这一问题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城市污染程度不断上升,关于污水处理厂剩余的污泥中大量磷的去除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传统生物除磷技术易受到环境条件、运行工况等因素影响,使得除磷系统启动和恢复较慢、除磷效率不稳定等问题产生,因此筛选分离出高效聚磷菌,利用其强化污水污泥的生物除磷,将是未来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本研究以吉林市某企业污水处理厂不同时间采集污泥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和SBR反应器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泥中的聚磷菌进行了筛选和培育,分离出了高效聚磷菌,并分析聚磷菌在不同pH、温度、振荡速度和接种量下的生长状况和聚磷特性,进而为污泥中聚磷菌的选育培养、强化污泥的生物除磷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共计筛选出两株高效聚磷细菌(JN01为鲍曼不动杆菌,JN02属于假单胞菌属)、一株高效聚磷真菌(JJ01为青霉菌);聚磷率最高分别达到80.1%、82.5%和78.6%。(2)高效聚磷细菌JN01、JN02和高效聚磷真菌JJ01的生长特性均随着pH、温度及震荡速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佳pH为7.3、7.5和6.8、最佳温度为30.3℃、30.5℃和27.5℃、最佳震荡速度为175r/min、170r/min和156r/min;葡萄糖为最佳碳源。(3)高效聚磷细菌JN01、JN02和高效聚磷真菌JJ01的除磷率均随着pH、温度、震荡速度及接种量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佳pH为8.3、7.6和7.8、最佳温度为35.3℃、30.5℃和35℃、最佳震荡速度为160r/min、180r/min和158r/min、最佳接种量为6%、7%和6%;乙酸钠为最佳碳源。(4)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对两株聚磷细菌和一株聚磷真菌除磷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该两株聚磷细菌和一株聚磷真菌均为好氧微生物,当厌氧12h,好氧60h时,两株聚磷细菌的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0.3%和71.3%;当厌氧24h,好氧48h时,聚磷真菌的磷去除率最高达到81.4%。(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高效聚磷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能够在好氧环境下,从外界过量吸收可溶性磷酸盐,并以多聚磷酸盐(Poly-P)的形式贮存;厌氧环境下,可以通过释放体内的多聚磷酸盐获得能量,供自身新陈代谢所需,此类菌株对环境治理和磷资源的开发有重大意义.以湖北某磷化工生产厂周边的土壤为材料,采用传统的平板分离技术并结合高通量筛选法,筛选到一株高效聚磷菌株MET70,在磷含量为10 mg/L的液体聚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聚磷率可达95.8%.对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T-A克隆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判定它是一株嗜麦芽寡营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效聚磷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王继华,车琦,任氢欣.AOA-SBR系统运行效能及高效聚磷菌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9

[2].邵闯,袁淑博,陈晓通,唐梦君,倪红.一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组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王图锦,潘瑾,刘雪莲.高效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除磷性能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6

[4].方春玉,周健,明红梅,赵兴秀,陈蒙恩.响应面法优化高效聚磷菌P_2除磷条件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6

[5].方春玉,周健,明红梅,赵兴秀,陈蒙恩.投加高效聚磷菌P_2的污泥驯化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

[6].谢祥聪,吴巧玉,冯青青,蒋冬花.一株高效聚磷菌解角质素微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除磷条件优化[J].山西农业科学.2015

[7].谢祥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AJ-3、MK-6菌株污水除磷条件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15

[8].邵啸,毕潇,吴涓,王宁,李玉成.巢湖低温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5

[9].陈作煌,李燕,林天元.高效聚磷菌的筛选与开发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

[10].张静思.城市污泥中高效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聚磷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高效聚磷菌论文-刘旭,王继华,车琦,任氢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