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氟硅胶论文-肖春

共聚氟硅胶论文-肖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聚氟硅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硅橡胶,脱挥,纳米氧化硅,增强

共聚氟硅胶论文文献综述

肖春[1](2014)在《共聚氟硅胶的合成、加工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氟硅橡胶综合了氟橡胶和硅橡胶的优点,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耐溶剂和耐燃油性能,是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的重要高分子材料。在氟硅橡胶主链中引入二甲基硅氧烷单元,不会对材料性能产生大的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的成本。本文采用γ-叁氟丙基甲基环叁硅氧烷(D3F)与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3)开环共聚合成氟硅生胶,优化反应条件并进行聚合放大,并进行产物中小分子环体的脱除、增强和硫化加工研究,得到小分子环体含量、硫化剂用量、结构控制剂用量、纳米氧化硅品种和用量、胶料存放时间等对硫化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首先,在引发剂和促进剂存在下进行D3F/D3开环共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聚合体系组成,研究聚合过程中共聚氟硅生胶分子量和小分子环体含量的变化。发现,随着聚合进行,共聚氟硅生胶的分子量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的趋势,小分子环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达到最大分子量所需的时间缩短,但分子量降低。升高温度或增加促进剂浓度也可加快反应速率。封端剂浓度过高时,共聚氟硅生胶的分子量明显增大。实验得到合成分子量较高、小分子环体含量较低的共聚氟硅生胶的优化反应条件:引发剂浓度20ppm,促进剂浓度2000ppm,温度80℃,聚合时间75min。其次,在捏合型自清洁反应器中进行D3F/D3开环共聚反应的放大,并对共聚体系进行脱挥研究。放大聚合反应所得产物的分子量与小试得到的产物相当,分子量分布略窄,小分子环体含量略有增加。鼓风脱挥的最佳温度为125℃,在4h内可以脱除70%以上的挥发分,且共聚氟硅生胶分子量下降很少;脱挥过程中较小的环体先脱除,最后残留的环体以D6F为主。采用捏合型自清洁反应器,可以实现不断的表面更新,促进共聚氟硅生胶高黏体系的脱挥。用两步脱挥的办法,先在90℃下真空脱挥4h,再升至125℃通N2吹脱4h,可将体系中的小分子环体含量降至5%以下。最后,对共聚氟硅橡胶的增强、硫化胶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纳米氧化硅结构、添加量和纳米氧化硅/结构控制剂质量比对纳米氧化硅在生胶中的分散均匀性及硫化胶的性能有较大关系。比表面积较大、孔隙率均匀的纳米氧化硅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均匀,对氟硅胶的增强作用明显;结构控制剂可以增加氟硅胶与纳米氧化硅的相容性,当它与纳米氧化硅的用量比为1:7时,纳米氧化硅分散较均匀。随着纳米氧化硅用量增加,硫化胶的硬度逐渐增大,交联度和拉伸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增加硫化剂的用量可提高交联度;生胶中小分子环体含量越低,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越好;随着胶料存放时间延长,胶料发生结构化效应,加工性能变差。在100份(质量)生胶中添加0.9份硫化剂、40份纳米氧化硅、5.7份结构控制剂共混均匀,胶料存放1至3d进行硫化,可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硫化共聚氟硅橡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杨波[2](2008)在《共聚氟硅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硅橡胶具有耐高低温、耐溶剂和耐燃油性优异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在氟硅橡胶主链中引入二甲基硅氧烷单元,既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又可克服二甲基硅橡胶/氟硅橡胶共混硫化胶易分层、耐疲劳性差的缺点。本文采用1,3,5-叁(叁氟丙基)-1,3,5-叁甲基环叁硅氧烷(FD_3)/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_3)开环共聚制备不同组成的共聚氟硅胶,对阴离子本体开环共聚的环链平衡和共聚物分子量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为合成高转化率、高分子量共聚氟硅胶提供了基础。此外,论文还对共聚氟硅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烷基锂催化剂和促进剂存在下进行FD_3/D_3开环共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体系组成,研究开环共聚体系的环链平衡行为。发现聚合体系由聚合物、叁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FD_x,x=3~6)和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D_x,x=3~6)组成。随着聚合进行,聚合物含量通常先增加后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叁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含量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含量逐渐下降。依据聚合转化率和体系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把反应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单体消耗阶段、第一环链平衡阶段、回咬阶段、第二环链平衡阶段。其次,对FD_3/D_3开环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为了合成高分子量共聚氟硅胶,要严格控制聚合体系的水、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对于FD_3/D_3共聚体系,投料方式以采用先将FD_3/D_3混合再加入催化剂的方式为宜。当FD_3含量较小时,共聚反应行为接近D_3均聚体系行为;当FD_3比例较大时,共聚反应行为则接近FD_3均聚体系行为。FD_3均聚、D_3均聚和FD_3/D_3共聚体系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变化行为类似,分子量都先随时间增长而快速增长,然后下降并趋于平衡。不同的是,FD_3含量高的聚合体系比FD_3含量低的聚合体系更早达到最大分子量,这是FD_3反应活性大于D_3所致。催化剂浓度增加,反应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分子量降低。增加促进剂浓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得到合成高分子量、低小分子环体含量氟硅生胶的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摩尔分率1.7×10~(-3),促进剂摩尔分率0.2,温度80℃,聚合时间300min。对不同组成共聚氟硅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共聚氟硅胶中含氟硅氧烷链节的摩尔分率高于投料单体中FD_3的摩尔分率,这是由于FD_3反应活性大于D_3和D_3单体在聚合温度下易升华所致。在相同交联条件下,硫化氟硅胶的凝胶含量随FD_3摩尔分率增加而增大,平衡溶胀度下降。硫化氟硅胶的耐热性能明显优于氟硅生胶;共聚氟硅橡胶的耐热性能介于硅橡胶和氟硅橡胶之间;采用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硫化的共聚氟硅胶的耐热性能优于过氧化苯甲酰硫化的共聚氟硅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共聚氟硅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氟硅橡胶具有耐高低温、耐溶剂和耐燃油性优异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在氟硅橡胶主链中引入二甲基硅氧烷单元,既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又可克服二甲基硅橡胶/氟硅橡胶共混硫化胶易分层、耐疲劳性差的缺点。本文采用1,3,5-叁(叁氟丙基)-1,3,5-叁甲基环叁硅氧烷(FD_3)/六甲基环叁硅氧烷(D_3)开环共聚制备不同组成的共聚氟硅胶,对阴离子本体开环共聚的环链平衡和共聚物分子量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为合成高转化率、高分子量共聚氟硅胶提供了基础。此外,论文还对共聚氟硅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烷基锂催化剂和促进剂存在下进行FD_3/D_3开环共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体系组成,研究开环共聚体系的环链平衡行为。发现聚合体系由聚合物、叁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FD_x,x=3~6)和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D_x,x=3~6)组成。随着聚合进行,聚合物含量通常先增加后下降,并逐渐趋于平衡。叁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含量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二甲基硅氧烷小分子环体含量逐渐下降。依据聚合转化率和体系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把反应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单体消耗阶段、第一环链平衡阶段、回咬阶段、第二环链平衡阶段。其次,对FD_3/D_3开环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为了合成高分子量共聚氟硅胶,要严格控制聚合体系的水、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对于FD_3/D_3共聚体系,投料方式以采用先将FD_3/D_3混合再加入催化剂的方式为宜。当FD_3含量较小时,共聚反应行为接近D_3均聚体系行为;当FD_3比例较大时,共聚反应行为则接近FD_3均聚体系行为。FD_3均聚、D_3均聚和FD_3/D_3共聚体系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变化行为类似,分子量都先随时间增长而快速增长,然后下降并趋于平衡。不同的是,FD_3含量高的聚合体系比FD_3含量低的聚合体系更早达到最大分子量,这是FD_3反应活性大于D_3所致。催化剂浓度增加,反应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分子量降低。增加促进剂浓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得到合成高分子量、低小分子环体含量氟硅生胶的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摩尔分率1.7×10~(-3),促进剂摩尔分率0.2,温度80℃,聚合时间300min。对不同组成共聚氟硅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共聚氟硅胶中含氟硅氧烷链节的摩尔分率高于投料单体中FD_3的摩尔分率,这是由于FD_3反应活性大于D_3和D_3单体在聚合温度下易升华所致。在相同交联条件下,硫化氟硅胶的凝胶含量随FD_3摩尔分率增加而增大,平衡溶胀度下降。硫化氟硅胶的耐热性能明显优于氟硅生胶;共聚氟硅橡胶的耐热性能介于硅橡胶和氟硅橡胶之间;采用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硫化的共聚氟硅胶的耐热性能优于过氧化苯甲酰硫化的共聚氟硅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聚氟硅胶论文参考文献

[1].肖春.共聚氟硅胶的合成、加工及性能[D].浙江大学.2014

[2].杨波.共聚氟硅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共聚氟硅胶论文-肖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