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土壤团聚体碳、氮组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本研究在长白山选取次生杨桦林(YHL)与原始阔叶红松林(HSL)两种林型进行为期6年的氮添加试验,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氮沉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可溶性有机碳、氮(DOC和DO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颗粒有机碳、氮(POC和PON)的影响.结果表明:除POC和PON外,两林分土壤团聚体碳、氮组分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氮添加处理显著降低了HSL土壤团聚体中POC和PON含量,降幅分别达20.7%和22.6%,显著增加了DOC含量,增幅达11.6%;氮添加处理对YHL土壤团聚体的碳、氮组分均无显著影响,其中,对DOC和MBC的影响接近于显著(0.05<P<0.1).皮尔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中总碳或总氮与碳、氮活性组分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HSL土壤的POC与DO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503),DOC又与MB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2).氮添加处理降低阔叶红松林土壤团聚体中POC和PON含量、增加DOC含量的主要原因是其促进了微生物对POM的分解,进而导致DOC的释放.阔叶红松林土壤碳、氮库对氮沉降的响应比次生杨桦林更加敏感.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学雅,陈志杰,耿世聪,张军辉,韩士杰
关键词: 氮沉降,土壤团聚体,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颗粒有机碳,颗粒有机氮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育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T1708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530,41430639,41575153,41807330,31800413),中原学者项目(182101510005)资助~~
分类号: S714.2
DOI: 10.13287/j.1001-9332.201905.025
页码: 1543-1552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2726K
下载量: 609
相关论文文献
- [1].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3)
- [2].香蕉茎秆及其生物炭对珠江三角洲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3].铁矿废弃地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及碳、氮分布[J]. 福建林业科技 2020(01)
- [4].祁连山区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02)
- [5].长江源区草地覆盖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03)
- [6].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退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7].增温和施氮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含量的影响[J].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8].施加外源碳对川西北沙化土壤团聚体重构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4)
- [9].赣南经济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5)
- [10].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20(21)
- [11].四川省不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J]. 四川水利 2018(06)
- [12].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7(24)
- [13].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研究方法及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9)
- [14].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 [15].干湿交替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土壤 2018(05)
- [16].庐山不同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17].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6(21)
- [18].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05)
- [19].宁夏盐池县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分异特征[J]. 草业学报 2020(03)
- [20].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种植年限和坡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0(09)
- [21].坡面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2)
- [22].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9)
- [23].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5)
- [24].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耕层土壤团聚体中氮分布及其固持特征[J]. 土壤通报 2019(03)
- [25].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配及其稳定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 [26].不同植烟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土壤 2017(06)
- [27].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J]. 河南科学 2017(01)
- [28].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8)
- [29].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比较[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5)
- [30].耕作和施肥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6)
标签:氮沉降论文; 土壤团聚体论文; 可溶性有机碳论文; 可溶性有机氮论文; 微生物生物量碳论文; 微生物生物量氮论文; 颗粒有机碳论文; 颗粒有机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