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闽语论文_罗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南闽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南,海南岛,语法,普通话,南洋,借词,语素。

海南闽语论文文献综述

罗丽丽[1](2019)在《海南闽语乐东话中的“无”字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小叁角的研究思路,从语义、语法及语用叁个方面对乐东话中的“无”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描写。另外,本文还以乐东话为立足点,进行“方-普”比较、“方-古”比较和“方-方”比较。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乐东的人文地理与乐东话,并且总结整理了海南方言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厦门方言中有关“无”的研究现状。最后,还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乐东话“无”的语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乐东话和普通话中的“无”、乐东话和古代汉语中的“无”作语义比较。第叁部分对乐东话中的“无”进行语法分析,首先对乐东话“无”的词类进行分析,“无”分别可作动词、副词、助词和连词;其次分析乐东话“无”与其他句法成分的组合情况,即无+NP、无+VP和无+AP;最后分析了乐东话中含有“无”的特殊格式,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我们这里讨论的特殊格式包含“无”在比较句的使用情况及“无A无B”等格式。第四部分对乐东话中“无”的语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无”的言语行为和“无”的否定焦点和预设。在言语行为中,“无”实施句子的要求、建议、命令、禁止、拒绝、主观评价、问询等言语行为;“无”的否定焦点和预设受语境和重音的影响。第五部分主要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介绍“无”在乐东话和厦门方言中的区别。在语义方面,我们分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讨论;在语法方面,我们主要从词类和句法两个方面对其作比较。第六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本文存在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符雪喜,符志松,毛鹏生,张雷[2](2018)在《两大新证羊山“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之间的历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黎话"实为临高话,由于海南历史上曾将临高话族划入黎族,"黎话"的叫法因此沿袭了下来。"黎话"是继黎语之后进入海南岛的语言,海南闽语是第叁种进入海南岛的方言。"黎话"对黎语产生的影响较大,却受到海南闽语巨大的冲击,成为独具特色的"半黎客"现象。即便如此,目前有关"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的研究非常稀少。辛世彪先生译注的最早期萨维纳版《海南岛志》及其所着的《海南闽语比较研究》是海南民族文化的瑰宝,为研究"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的相关性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也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海南方言做了十分重要的铺垫。(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梁静华,颜为健[3](2015)在《海南闽语区社会结构对鸡文化当代传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历史上存在过的鸡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已经消失或逐渐消失了,而在海南闽语区却得保留并衍生出新的文化现象来。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海南闽语区鸡文化当代传承的原因,认为,相对封闭落后的经济结构是鸡文化传承的基础,聚族而居的传统村落结构为鸡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族老和家长制的社会结构则是鸡文化稳定传承的执行力量。叁者相互合力下,使鸡文化传承并发展。(本文来源于《2015年10月(上)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7)

梁静华,刘爱梅[4](2014)在《海南闽语区鸡文化现象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文化随着海南移民的到来而来到海南岛,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鸡文化现象。文章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搜集散落在海南闽语区鸡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关涉到祭祀、招魂引魂、辟邪赶鬼、充当新郎新娘以及庆生等方面,渗透在闽语区民间生活中,影响着闽语区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来源于《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周萍[5](2012)在《从闽语借词看海南与南洋的文化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岛是一个移民岛,在与国内外各民族长期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海南闽语也因此经历了吸收、兼容和创造的发展过程。来自南洋各国的大量借词,不仅体现出海南文化与南洋文化之间密切的双向互动性,同时反映了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的复合性。(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吴惠娟[6](2011)在《海南闽语与普通话常用词汇的异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岛是我国公认的语言复杂地区,有闽南系的海口话,粤语系的儋州话、迈话和疍家话,有客家话、军话,还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临高话、村话、黎话,另有苗瑶语族的苗话以及与南亚语有关的回辉话。它们与汉语共同语差异很大,使海南岛的语言具有鲜明特色,在我国方言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从词汇入手,收集整理海南闽语和普通话中的常用词汇,进行其异同比较分析。除去引言和结语,正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海南闽语的基本情况和前人的研究状况。将海南闽语定义为“流行在海南省内的汉语闽南方言,是海南岛汉族居民使用的主要汉语方言”,并阐释海南闽语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将其词汇特征总结为四点:1.保留丰富的古汉语词汇现象;2.有显着的训读现象;3.有一批来自欧美、东南亚各国语言的外语借词;4.存在大量只有读音和意义但却无法用汉字表达的词。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难点。本部分着力对海南闽语和普通话常用词汇的异同语言面貌进行较全面的描写和解释。我们认为,海南闽语与普通话常用词汇有叁点相同之处,即构词语素都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中都一定程度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词语来源上都有吸收外来词的痕迹。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词源上,海南闽语比普通话保留更多的古汉语词汇;2.词音上,海南闽语词汇的单音节化现象突出,同时呈现多音化的倾向,而普通话中双音节词占优势;3.词义上,某些词形相同的词语在海南闽语与普通话中意义不同;4.词性上,某些形式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海南闽语与普通话中词性有差别;5.词序上,海南闽语中某些合成词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相反;6.词形上,海南闽语自创或沿袭闽语某些方言词,普通话词汇中不吸收这些词;7.构词方式上,海南闽语有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根和词缀,重迭语素构词时形式也不同。第叁部分阐释了海南闽语及普通话常用词汇形成差异的原因,分别是源流不同、语言接触不同、用词观念不同。例如海南闽语与普通话所承继的古汉语、古方言词汇年代早晚不同,或地域不同,或吸收的外来词国别不同等等。第四部分对海南闽语使用人群如何学好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议,例如主动进行普通话思维和海南闽语思维的转换,克服方音干扰,分辨词义,掌握规范语法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符其武[7](2010)在《海南闽语语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间的词汇比较,目前的做法一般是以词条为单位进行排列,观察其用字组词(即造词)的差异。比如"挖地",你说"锄地",我说"掘地",他说"刨地"或"斪涂"。于是"挖""掘""刨""斪"及"地""涂"等的对比便成了方言词汇比较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0年03期)

王彩[8](2009)在《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省乐东县九所乡是一个纯汉族乡。本文通过描写九所话的声韵调系统,分析了其声韵调配合关系和音节构造特点,并将九所话与中古汉语音系、汉语普通话音系进行细致的比较,观察其音韵特征。本文认为,九所话具有“轻唇归重唇”、“舌上归舌头”,古全浊声母清化,声调分七类,浊去归阳上,韵母系统阴阳入叁分,文白异读丰富等明显的闽语特征;又有先喉塞音声母[6]和[d],精照组声纽全清读[t]、次清读[s],[s]与[θ]对立,以及没有鼻化韵等海南闽语的鲜明特征。九所话与海南闽语的代表文昌方言也有重要区别:九所话中仍然保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P‘]、[k‘]、[t‘],但入声韵尾[-p][-t][-k]已经归并为喉塞音一类,鼻音韵尾[-m]也已经并入[-n]。具有上述重要音韵特征的九所话可以作为海南闽语系属中一种下位次方言的代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8-01)

符其武,梁鲜[9](2009)在《海南闽语的特征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特征词是最具方言特色的词语。方言的特征词既有大区方言共享的特征词,也有小片方言自有的特征词。与大区方言特征词的比较研究侧重于同质性的目的不同,小片方言特征词的提炼则是为了探索该片方言词汇的独特性。对海南闽语词汇的田野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闽语中有一批颇具特色的方言语词,堪称海南闽语的特征词。(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符其武,梁鲜[10](2008)在《海南闽语的“异序词”》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名思义,"异序词"是指有关词素在排列的次序上不顺乎寻常的词语。异序是相对于顺序而言的,因此"异序词"的概念,本身就蕴含着一个条件的预设:存在一个假定的"顺序词"参照体。因此,在无特别指定的情况下,本文所称"异序词"是指相对于普通话中对应词的语素序而言的。例如,普通话说"公鸡",那么方言中的"鸡公"就是异序词。反过来,(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08年10期)

海南闽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黎话"实为临高话,由于海南历史上曾将临高话族划入黎族,"黎话"的叫法因此沿袭了下来。"黎话"是继黎语之后进入海南岛的语言,海南闽语是第叁种进入海南岛的方言。"黎话"对黎语产生的影响较大,却受到海南闽语巨大的冲击,成为独具特色的"半黎客"现象。即便如此,目前有关"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的研究非常稀少。辛世彪先生译注的最早期萨维纳版《海南岛志》及其所着的《海南闽语比较研究》是海南民族文化的瑰宝,为研究"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的相关性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也为后来的学者研究海南方言做了十分重要的铺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南闽语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丽丽.海南闽语乐东话中的“无”字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符雪喜,符志松,毛鹏生,张雷.两大新证羊山“黎话”与黎语、海南闽语之间的历史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

[3].梁静华,颜为健.海南闽语区社会结构对鸡文化当代传承的影响[C].2015年10月(上)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2015

[4].梁静华,刘爱梅.海南闽语区鸡文化现象调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5].周萍.从闽语借词看海南与南洋的文化交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6].吴惠娟.海南闽语与普通话常用词汇的异同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符其武.海南闽语语素分析[J].新东方.2010

[8].王彩.海南西南闽语九所话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9].符其武,梁鲜.海南闽语的特征词[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10].符其武,梁鲜.海南闽语的“异序词”[J].新东方.2008

论文知识图

一4看,先喉塞音在海南岛的分布是全方位...一5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送气的塞音在#~一巧的情况来看,“红”的韵母在海南一3中,我们选取明母字“买”和微母字“...一1中我们看到,“我”在海南闽语一16来看,,’4良”在海南闽语中...

标签:;  ;  ;  ;  ;  ;  ;  

海南闽语论文_罗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