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1]2003年在《产品质量波动的源头探测与稳健设计——实现质量的连续改进与更新》文中研究指明质量特性值围绕目标值的偏差,即波动,是造成质量损失,增大产品质量成本的根源。因此减小波动是质量工程的首要任务。在维持或降低当前成本的前提下,作为质量工程核心技术的稳健设计在消除或减少技术功能、产品性能或工艺过程的波动,减小质量特性对影响因素的灵敏度,使其具有稳健的性能或稳定的工艺条件,从而迅速优化研发及高级工程活动中产品或过程的技术经济效果,使产品获得竞争优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基本的波动理论作了一定的研究,阐述了波动的来源、分类及其统计规律,并将波动理论与叁层次理论相结合,阐明波动减少与质量管理、质量工程和技术更新等质量改进活动的关系。接着文章对所关心的输出质量特性的类别、理想功能以及评价它的波动情况的叁个指标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的选择输出质量特性提出了建议。然后,为了找到引起生产系统中输出特性发生波动的关键工序,本文提出了两种有效的探测波动源的方法:聚类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法,并对聚类方法用软件做了仿真。在找到波动源后,本文采用基本的稳健设计方法——田口方法来消除一些对输出质量特性有显着影响的波动源,从而减小波动,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于田口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在本文最后对该方法的优缺点分成七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论述,并提出了实践中运用田口方法的一些建议。
马义中[2]2002年在《减小和控制多元质量特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文中认为质量是一个永恒问题,更是军工产品的生命线,也是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研制和生产中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对诸如导航、制导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均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波动是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减小和控制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波动,已成为当代质量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波动理论出发,以过程为基础,以实证和仿真为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具有多元质量特性的产品在其实现过程中,减小和控制波动的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损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波动理论和连续质量改进。本文阐述了质量概念的演化和发展,波动产生的原因,过程输出的统计规律性及新的质量损失原理。提出了实施连续质量改进的叁大途径,即质量管理,质量工程技术和技术更新,并描述了叁者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最后,介绍了在质量工程领域减小和控制波动的两种实现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2.多元质量特性过程能力的度量与评价。过程能力指数是制造过程满足规格要求的一种度量,它已广泛地应用于评价制造过程的能力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等。本文从过程能力指数的机理出发,提出了评价多元质量特性过程能力的3种方法,即累计不合格品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复合能力指数法,并进行了若干实证分析,这为评价多元质量特性制造过程的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测量系统的研究。在制造过程中,测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辅助过程。它是获得真实数据信息,监控生产过程所必需的。本文指出了测量系统研究中方差分析方法的某些局限性;提出了估计测量过程波动源和监控测量过程的统计方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案例研究。 4.多元质量控制与诊断。在多元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Hotelling统计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量、多元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图(MEWMA)和多元累积和图(MCUSUM)。这些多元质量控制技术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一旦发现失控信号,由于相关性,很难判断哪个/哪些变量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提出了二分搜索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即把整个变量分成两个部分,通过残差消除一部分变量对另一部分变量的影响,然后再利用残差向量建立Hotelling统计量,这样可以区分哪些部分变量失控,确定部分失控变量之后,再利用二分法直到某一步,最终找到某个/某些失控变量。(2)识别失控变量的分离技术,即把多个变量分成两部分,通过对定义的差值实施连续的假设检验,直到找出失控变量。(3)提出了用单变量和主成分控制图作为诊断图,联合确定失控变量的诊断方法。通过大量仿真和实证分析证明,这些方法在不失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多元质量控制及诊断问题。在多元质量控制失控信号的诊断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研究。 5.复杂生产过程波动源的探测和分离。提高质量的核心是减小波动。如何减小波动,关键是找到波动源,这是有效进行质量设计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分离波动源的聚类方法,并利用残差分析技术,通过隔离相关性造成的影响,分离出制造过程中各自波动的大小,进而对串联制造系统波动源的分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给出了分离波动源的数据分类技术。为有效减小和控制波动、优化过程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研究工作的一个创新点。 6.多元质量设计和优化技术。由于多元质量设计的复杂性,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一个巫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若干结果,建立了多元质量特性整体波动的度量准则并给出了实现技术;改进了Art 1 les一1 eon提出的无量纲“标准化”的多元质量损失函数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多元非理想函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了质量工程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也为实际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技术。
缪卫华[3]2012年在《六西格玛在A公司SMT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电子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增强产品的设计能力无疑能从源头降低代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运用六西格玛及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工具,结合SMT新产品设计项目中的实践工作,依照六西格玛的IDDOV设计流程中的5个步骤,识别机会、界定需求、概念设计、优化设计和验证,对SMT新产品设计工作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与工具,确定项目组织结构、重大里程碑、工作分解结构,以及项目进度计划,确保项目质量。在将客户需求转化为SMT新产品设计的工程指标时,将质量功能展开工具与KANO模型结合起来,确定了新产品应用业界最小的01005零件的需求。使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初步筛选出01005零件PCB设计与工艺设计参数中对焊接可能有影响的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子2水平的试验设计,利用Minitab软件对试验设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最佳化的PCB设计尺寸。最后进行试制验证,确保设计方案的最佳化,为今后SMT新产品设计项目中新零件的PCB PAD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张承业[4]2014年在《基于TRIZ的DFSS过程创新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 DFSS)是在六西格玛管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产生的,初衷是为了克服六西格玛改进的缺陷,用更为系统的产品/过程设计提升固有质量,使其能够真正达到6σ或更高的质量水平。当前成熟经济社会市场规模不再扩大,竞争空前激烈,产品功能质量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卓越质量已不再成为顾客选择产品的首要因素,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价值吸引顾客,质量赢得尊重,创新制造主动,将这些积极的因素有效融入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是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同时也是六西格玛设计项目成功的必然要求。本文在现有DFSS方法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创新设计理论TRIZ及顾客价值理论构建面向顾客价值创新的DFSS创新设计理论,即卓越六西格玛设计过程体系PRIDE-DFSS。在实现传统六西格玛设计质量、周期和成本一体化的同时,满足现代设计对创新的要求,能够不断为顾客提供超值价值,更好的实现顾客满意及DFSS目标。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DFSS与TRIZ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TRIZ理论在DFSS系统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得出了二者集成研究的两个方面:同一系统内的渐进性优化和进化系统间的突破性创新。2.以设计系统信息处理为切入点研究六西格玛设计过程本质,形成DFSS设计信息传递过程模型;并结合已有六西格玛设计流程分析,形成适应新形势下DFSS创新的六西格玛设计一般过程模型PRIDE。3.将顾客价值导入产品设计过程研究,形成顾客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流程;根据DFSS本质,将顾客对价值的认知分为产品价值和流程价值两个方面,并研究提供该两类价值所需的能力。4.在DFSS一般过程模型PRIDE的基础上,以顾客价值创造与创新为目标,分解各阶段目标及任务,形成以TRIZ工具为主线的工具应用路线图,以规划各阶段工作流程及工具选择。5.应用DFSS顾客价值创新实现过程研究成果,对纽扣电池阴极自动扣圈机进行设计,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产品质量波动的源头探测与稳健设计——实现质量的连续改进与更新[D]. 韩俊.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2]. 减小和控制多元质量特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D]. 马义中.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3]. 六西格玛在A公司SMT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缪卫华. 华东理工大学. 2012
[4]. 基于TRIZ的DFSS过程创新研究及应用[D]. 张承业. 河北工业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