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及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量,生长,玉米,生长发育,微生物,农艺,除草剂。
生长及产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保平,周静,史向远,王秀红,李欣欣[1](2019)在《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草炭、珍珠岩和腐植酸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3种配方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通过测定甜瓜的形态特征、地下生物量以及产量,筛选出适宜设施甜瓜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从膨瓜期到成熟期,T4处理(牛粪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珍珠岩∶腐植酸=6∶6∶2∶1)的株高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不同基质配方对甜瓜株高的影响大小依次为T4>T2>T1(CK)>T3;对茎粗的影响大小依次为T1(CK)>T4>T3>T2,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T4处理的地下部干质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用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部分替代草炭处理均提高甜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说明用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部分替代草炭基质能促进甜瓜的生长,其中以牛粪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珍珠岩∶腐植酸=6∶6∶2∶1为最佳配比。(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吕瑞洲,薛蔚荣,吴松松,岳茂林,权宝全[2](2019)在《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花7号花生为材料,研究幼龄核桃园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冠大小约为1.90 m,种植带与树干距离为90 cm,即种植带与树干距离约为冠幅半径时,间作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无明显影响,其理论产量最高,达到5 387.43 kg/hm2。(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黄春国,郭华杰,韩晓丽[3](2019)在《不同光照强度及施肥种类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矮牡丹作为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矮牡丹的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构成受生境条件和田间水肥管理措施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遮阳处理:自然光、50%遮阳、75%遮阳,副区为不同施肥种类处理:不施肥(NF)、施用NPK复合肥(CF)、施用有机肥(OF),测定生长指标(叶长、叶宽、新梢条数、新梢长度、单株花数、花直径和花枝长度等)和种子产量构成指标(单株籽粒数量和百粒质量),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及施肥种类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相比,不同程度遮阳处理对矮牡丹叶长、叶宽、新梢条数和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产生显着性影响,对花朵直径和花枝长度及种子产量构成影响也呈显着性差异;同时,不同施肥种类处理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影响也呈显着性差异。适度遮阳(50%遮阳)和施肥(复合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矮牡丹生长和种子产量增加。遮阳和不同施肥种类处理组合最佳条件为适度遮阳(50%遮阳)和追施NPK复合肥,在该处理组合条件下,矮牡丹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种子产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田矮牡丹栽培管理和油用牡丹的新品系选育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周永萍,田海燕,崔瑞敏[4](2019)在《种植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确定冀中南地区3个主栽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笔者设置3个种植密度(45000株/hm~2、75000株/hm~2、1050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茎粗、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蕾铃脱落数、烂铃数降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冀棉958’的籽棉产量在密度75000株/hm~2时最大‘,石抗126’与‘冀863’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时产量大于45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2个较高密度下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着。‘冀棉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石抗126’与‘冀86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105000株/hm~2。(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5](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正常成熟期采摘,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着,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9.33%,检出平均值0.034~0.069mg/kg;番茄中赤霉酸、 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0.00658mg/kgbw/d,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急性风险较低。结论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着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且产品中残留量低,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张兵兵,吕晓,杨璐,高全,吴航[6](2019)在《基于气候变化下的辽西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与水热变化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分期播种试验引用干燥度指数作为水热因子的均一化指标,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对水热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的全生育期呈现显着缩短的趋势,平均气温对玉米生长速率的显着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及营养生长阶段,对生殖生长影响较小;干燥度与出苗速率及生殖生长速率显着相关,K每上升0.1,出苗速率降低20%,而抽雄至成熟间生长速率提升23%左右。抽雄—乳熟期的干燥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玉米各发育阶段K对产量影响的程度由重至轻依次为:抽雄—乳熟>拔节—抽雄>出苗—拔节>乳熟—成熟。(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董胜旗,郭晓慧,王艳霞,左秀丽,赵辉娟[7](2019)在《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生长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设施草莓生产达到优质高产,开展了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种肥料均能够改善草莓长势和果实品质,增强抗性,提高产量。其中氨基酸水溶肥+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施,与清水对照相比,能够显着改善长势,提高草莓产量(增产率达到17.46%),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含量(较清水对照分别高1.55个百分点、112.6 mg/kg、13.04 mg/g),降低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由此说明配合施用2种肥料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李星星,张胜,蒙美莲,高翔,苑志强[8](2019)在《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微生物菌肥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菌剂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增加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了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及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提高了块茎粗蛋白质含量,但对块茎淀粉含量影响不大。膜下滴灌马铃薯施用适量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以菌剂施用量75.0 kg/hm2为最大,其产量达46 957.90 kg/hm2,较对照增产16.0%,单株薯重增加16.9%,纯经济收益增加4 391.8元/hm2,增收29.8%;全株氮、磷、钾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6.1%,31.7%,87.3%。(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华方静,王乐政[9](2019)在《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喷雾,对杂草防效、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8%异恶草酮+96%精异丙甲草胺+80%阔草清、96%精异丙甲草胺、33%二甲戊灵叁种处理株防效均在91%以上,不仅能有效防除杂草,对作物安全,而且可显着促进间作玉米增产13%以上,间作大豆增产20%以上,是比较适宜玉米与大豆间作田播后苗前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处理。(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10](2019)在《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模式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下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4—2015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置0、40、70、100、130 kg/hm~25个磷肥用量,在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随滴灌进行追肥。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素营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磷显着影响玉米的产量,在0~100 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的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3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玉米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得出,2014、2015年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施磷量分别为78.51 kg/hm~2和77.84 kg/hm~2,两年平均为78.18 kg/hm~2。施磷也显着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磷处理条件下土壤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磷素盈余,回归分析表明,施磷量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依据该方程求得,2014和2015年土壤磷素持平时施磷量分别为89.03 kg/hm~2和62.20 kg/hm~2,两年平均为75.61 kg/hm~2。施磷对玉米磷肥利用效率有显着的影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呈显着下降趋势,P100处理的磷肥当季回收效率两年均与P40处理无显着性差异,而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最佳施磷量范围75.61~78.18 kg/hm~2,可提高产量,并能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生长及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晋花7号花生为材料,研究幼龄核桃园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冠大小约为1.90 m,种植带与树干距离为90 cm,即种植带与树干距离约为冠幅半径时,间作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无明显影响,其理论产量最高,达到5 387.43 kg/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及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保平,周静,史向远,王秀红,李欣欣.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吕瑞洲,薛蔚荣,吴松松,岳茂林,权宝全.种植带与树干距离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黄春国,郭华杰,韩晓丽.不同光照强度及施肥种类对矮牡丹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周永萍,田海燕,崔瑞敏.种植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9
[5].兰珊珊,林昕,沙凌杰,林涛,魏茂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张兵兵,吕晓,杨璐,高全,吴航.基于气候变化下的辽西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与水热变化的响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7].董胜旗,郭晓慧,王艳霞,左秀丽,赵辉娟.施用氨基酸水溶肥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生长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8].李星星,张胜,蒙美莲,高翔,苑志强.F01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
[9].田艺心,曹鹏鹏,高凤菊,华方静,王乐政.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李前,侯云鹏,尹彩侠,孔丽丽,秦裕波.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施磷管理对玉米生长与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