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微球论文_李黎,马力,李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聚糖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壳聚糖,交联,丝素,磁性,硅烷,外胚层,蛋白。

壳聚糖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李黎,马力,李鹤[1](2020)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磁性高分子微球作为酶、细胞、药物等的载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生物工程、细胞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目的: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磁响应强、安全无毒的磁性高分子微球。方法:以Fe_3O_4磁性粒子为内核、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探讨了交联时间(0,20,40,60,80,100,120,150,180min)、反应温度(20→50℃、30→60℃、40→70℃、50→80℃)、壳聚糖质量浓度(0.01,0.02,0.03,0.04,0.05g/mL)、Fe_3O_4/壳聚糖质量比(1∶1,1∶2,1∶3,1∶4)、戊二醛用量(8-10 mL)、液体石蜡用量(40,60,80,100 mL)、搅拌速度(0-2 000 r/min)等因素对磁性壳聚糖微球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散性、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与结论:(1)实验发现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为: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开始计时,先于40℃反应1 h再升温至70℃继续反应120 min,壳聚糖浓度为0.02 g/mL,Fe3O4/壳聚糖质量比为1∶2,液体石蜡用量为80 mL,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戊二醛用量为8-10 mL;(2)磁性壳聚糖微球在外加磁场下具有强磁性能,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3)壳聚糖与Fe_3O_4纳米粒子形成的复合微粒呈球状,纳米粒子被包裹在微球内,为核壳结构,微球表面较平滑,单分散性好;(4)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介于1-15μm之间,该粒径利于微球在反应体系中分散和磁分离。(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许可,曾丹林,吴洁,王园园,杨媛媛[2](2019)在《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以壳聚糖、制备的Fe_3O_4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通过SEM、FTIR、VSM、XRD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条件对制备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 h,pH为7.0,乳糖酶酶液浓度为0.6 mg/mL,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酶活仍保留65%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治斌,李刚,毛森贤,厉巽巽,陈玉霜[3](2019)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一种对人体有益且天然无害的抗菌整理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抗菌微球,分析了不同比例下丝素蛋白和壳聚糖制备微球的微观形貌、粒径、二级结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丝素蛋白质量分数为6%,壳聚糖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壳聚糖溶液与丝素蛋白溶液的体积配比为1∶2,所制备的微球形态规整圆滑,粒径均匀分布在0. 4~1. 4μm之间;其抗菌效果优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 2)%和(80±2. 6)%;在该比例条件下制备的微球的二级结构由silk I型转变为silk II型,热分解起始温度大于25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康小虎,白志山,王炳捷,杨晓勇[4](2019)在《APTES改性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对铅离子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基体,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改性剂,制备了用于吸附铅离子的改性羧甲基壳聚糖微球(A-CMCS)。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吸附剂的表面形貌以及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初始溶液的pH值、吸附温度以及铅离子的初始浓度对A-CMC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5、吸附温度为303 K时吸附剂对铅离子的吸附浓度达到最大为275.2 mg/g,比未改性之前的交联微球的吸附量提升43%。并使用吸附动力学以及等温吸附模型、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究,其结果发现A-CMCS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过程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其中氨基基团在整个吸附过程的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杨琴淋,施文健,张晓东[5](2019)在《交联壳聚糖微球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原材料,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微球(ACCMs),并将优化制备的交联壳聚糖微球用于吸附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探究ACCMs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和苯十二烷基磺酸钠(SDS)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静态吸附360 min后,吸附反应趋于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ΔG均为负值,吸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可以用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加以解释。ACCMs对SDBS、SLS、SDS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793,789和341 mg/g。综上所述,ACCMs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环境水体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处理。(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崔学文,杨开元,杨文静,陆浩,史文涛[6](2019)在《包埋载音猬因子壳聚糖微球纤维蛋白支架对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脊髓组织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体外分离培养的种子细胞种植到具有叁维结构的生物材料支架上,并加入生物活性因子保持一定浓度,构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然而如何构建合理的细胞生长微环境以及维持生物活性因子的最佳浓度一直面临诸多问题。该实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双交联缓释体系,持续稳定地释放神经营养因子,以便更好地促进种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目的:利用冷冻干燥法,将包载音猬因子的壳聚糖微球填充于纤维蛋白胶,构建具有叁维结构的复合生物工程支架,探讨该支架对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包载音猬因子的壳聚糖微球,而后将其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冷冻干燥成型,即得到包埋载音猬因子壳聚糖微球的纤维蛋白支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微观结构和ELISA检测音猬因子缓释效果,并制备包载音猬因子的纤维蛋白支架和包载音猬因子的壳聚糖微球作为对照;②采用悬浮抗贴壁法获取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球样细胞分别种植于上述支架和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圆玻片上,加入神经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免疫荧光标记神经细胞相关蛋白β3-Tubulin、MAP-2和MBP,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神经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蛋白胶经冷冻干燥后呈海绵型网状结构,载音猬因子的壳聚糖微球均匀分散在其中;②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复合纤维蛋白支架缓释速度较为平缓且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更稳定、持续的缓释体系;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复合纤维蛋白支架组高表达神经细胞相关蛋白;同时,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复合纤维蛋白支架组表达的神经细胞相关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 <0.05);④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纤维蛋白支架缓释效果较好,该复合支架对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神经球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张晓明,李紫星,孙超[7](2019)在《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粘胶织物功能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试整理后粘胶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质量增重率、力学性能、吸湿回潮率及生物毒性,探讨了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粘胶织物的功能改性整理工艺。研究表明:经丝素蛋白、壳聚糖、丝素/壳聚糖混合液、丝素/壳聚糖混合液微球整理的粘胶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吸湿回潮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力学性能与细胞活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生物毒性均在安全范围内。综合各项测试指标,认为:经丝素/壳聚糖混合液微球整理的粘胶织物性能表现最佳,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许可[8](2019)在《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碳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在催化和吸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碳微球因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竞争优势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催化剂载体和吸附剂前驱体。壳聚糖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安全无毒,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吸附性、生物降解性、成膜性、亲水性,此外壳聚糖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使其具有良好的可修饰性和反应活性。本文采用乳化交联法合成磁性壳聚糖微球,并将其应用于乳糖酶的固定化研究,为进一步拓宽壳聚糖的应用范围,通过3-氯-2-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改性,再采用乳化交联法合成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将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甲基橙模拟的印染废水的处理中,探究其吸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壳聚糖微球,采用FT-IR、SEM和TG等检测手段对壳聚糖微球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壳聚糖浓度、搅拌速率、油水比和交联时间对壳聚糖微球的形貌、粒径和结构的影响。在壳聚糖浓度为3%、搅拌速率为400-500 r/min、油水比为8:1、交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球形规整、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的壳聚糖微球,且制备得到的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以壳聚糖、合成的Fe_3O_4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通过SEM、FT-IR、VSM、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形貌规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无粘连,表面存在着大量的-NH_2、-OH等官能团,且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进一步以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制备得到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固定化条件对制备固定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为4 h,pH为7.0,乳糖酶酶液浓度为0.6 mg/mL,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酶活仍保留65%以上。3.采用3-氯-2-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改性,再通过乳化交联法将制备得到的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制备成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采用SEM、FT-IR、TG和激光粒度仪对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形貌规整、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壳聚糖的氨基上,且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壳聚糖粉末(CS)、改性壳聚糖粉末(HTCC)和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Q-HTCC)应用于甲基橙模拟的印染废水处理中,叁者对于甲基橙溶液的去除率的顺序为Q-HTCC98.9%>HTCC粉末90.6%>CS粉末22.9%,考察了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用量、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的用量为15 mg、pH值为9.0、35℃下吸附6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染料去除率为98.9%,表明季铵盐改性壳聚糖微球对于甲基橙模拟的印染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6)

徐平,任效东[9](2019)在《交联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在酪蛋白糖巨肽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酪蛋白糖巨肽主要是κ-酪蛋白通过凝乳酶降解产生的一类含有糖链的多肽,90%的酪蛋白糖巨肽都含唾液酸。其具有显着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用药品和保健食品中。首先采用反向乳液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微球,经过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呈黄色细粉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表面比较光滑。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球大部分呈较好的球形。并且测定交联壳聚糖微球的溶胀率为196.64%,含水量为49.15%。然后以D90乳清粉为原料,利用所制备的交联壳聚糖微球吸附分离CGMP,制作出壳聚糖微球吸附分离CGMP的动态吸附过程穿透曲线,结果表明,吸附流出液中蛋白质质量浓度和唾液酸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并且在收集液体积达到24 mL时,样品中的蛋白质和唾液酸开始发生穿透,收集液体积达到64 mL时,基本全部穿透。(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熊骏[10](2019)在《姜黄素壳聚糖微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PF级BALB/c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壳聚糖微球组、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其余组大鼠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7d诱导UC模型。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及饮食,模型组:5%DSS自由饮水,正常饮食;阳性对照组:5%DSS自由饮水+含5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喂养;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20g/L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姜黄素组:5%DSS自由饮水+含20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20g/L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4的含量,免疫组化学染色检测结肠粘膜NF-κBP65及ICAM-1的表达,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计算结肠粘膜组织学损伤分数,评估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含量分别为(71.13±2.58pg/ml)、(77.67±6.48pg/ml),IL-4的含量(49.12±8.46pg/ml),而阳性对照组IL-1β、IL-6及IL-4的含量分别为(52.11±1.43pg/ml)、(55.37±5.31pg/ml)、(60.11±6.220pg/ml),姜黄素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4含量分别为(41.44±1.89pg/ml)、(36.79±7.98pg/ml)、(73.71±5.99pg/ml),壳聚糖微球组大鼠血清中L-1β、IL-6、IL-4含量分别为(59.79±1.78pg/ml)、(56.71±5.31pg/ml)、(65.39±9.63pg/ml),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4含量分别为(27.1±2.59pg/ml)、(25.83±9.15pg/ml)、(89.98±8.14pg/ml),正常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4.33±2.87pg/ml)、(30.3±7.69pg/ml)、(94.43±8.52pg/ml),由此可知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血清中IL-1β、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其他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IL-4含量与正常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于其他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光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未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渗出,未见溃疡面,腺体结构层次清楚,黏膜排列整齐,完整,光滑。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粘膜部分坏死,形成深浅不一的溃疡,固有层内有大量急慢性炎细胞,固有腺体隐窝脓肿形成,部分腺体增生形成息肉样结构,同时可见基底部淋巴细胞聚集。阳性对照组及壳聚糖微球组上述现象减轻,姜黄素组上述现象较轻,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上述现象最轻。Ⅲ.电镜下观察:模型组可见黏膜表面及隐窝的上皮细胞被破坏,腺隐窝明显扩大,杯状细胞显着排空,黏膜组织内隐窝数量增加,部分隐窝形态扭曲,部分隐窝表面不规则,内质网扩张明显,线粒体明显肿胀,细胞膜孔数目减少,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腺体内杯状细胞减少,局灶隐窝脓肿形成。正常大鼠未见上述现象,阳性对照组及壳聚糖微球组上述现象减轻,姜黄素组上述现象较轻,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上述现象不明显。Ⅳ.免疫组化学检测:在大鼠肠组织中激活的NF-κB P65蛋白转移到细胞核中,没有被激活的则留在细胞质中。因此HE染色后,能观察到细胞核以及细胞质都能被着色成棕黄色,NF-κB P65蛋白表达较多的结肠组织中黏膜固有层大量的单核细胞核颜色较深,NF-κB P65蛋白表达少的结肠组织中黏膜固有层大量的单核细胞质颜色较深,同时偶尔也看见少许结肠上皮细胞核或者细胞质呈现棕黄色。然而ICAM-1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胞质中,这些被着色的炎性细胞的胞质呈现棕褐色。这些增生的血管主要集中在结肠黏膜内,偶尔见少数结肠上皮细胞内少量ICAM-1低水平表达。正常对照组中NF-κB P65及ICAM-1阳性表达不明显(10.52±3.51%,9.65±1.36%),模型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中细胞核着色最为明显,阳性表达率(52.12±8.81%),ICAM-1阳性表达主要以胞质着色明显,阳性表达率(68.16±7.05%),阳性对照组NF-κB P65,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4±9.85%),(43.34±7.21%),壳聚糖微球组为(44.11±5.95%)、(53.40±8.79%),姜黄素组为(13.02±4.52%)、(15.30±3.95%),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11.10±3.68%)、(10.05±2.35%)。由此可见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明显低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建模成功后可见大鼠活动性下降,懒动,饮食量下降,体重明显持续减轻,肉眼可见大便中带有鲜血。从用药干预到治疗结束,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7.03±1.09),阳性对照组(4.22±1.02),壳聚糖微球组(6.12±1.11),姜黄素组(2.43±1.09),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0.46±1.16),正常对照组(0.21±0.45)。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显着低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姜黄素壳聚糖微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单独的姜黄素及壳聚糖微球效果更显着,同时也比水杨酸类药物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2).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抗炎作用而达到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结肠组织的损伤。(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壳聚糖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以壳聚糖、制备的Fe_3O_4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成功制备了磁性壳聚糖微球,并通过SEM、FTIR、VSM、XRD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乳糖酶。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条件对制备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乳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4 h,pH为7.0,乳糖酶酶液浓度为0.6 mg/mL,固定化酶相对于游离酶的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酶活仍保留6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聚糖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李黎,马力,李鹤.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许可,曾丹林,吴洁,王园园,杨媛媛.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乳糖酶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9

[3].张治斌,李刚,毛森贤,厉巽巽,陈玉霜.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抗菌性能[J].纺织学报.2019

[4].康小虎,白志山,王炳捷,杨晓勇.APTES改性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对铅离子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9

[5].杨琴淋,施文健,张晓东.交联壳聚糖微球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6].崔学文,杨开元,杨文静,陆浩,史文涛.包埋载音猬因子壳聚糖微球纤维蛋白支架对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张晓明,李紫星,孙超.丝素蛋白/壳聚糖微球对粘胶织物功能改性的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9

[8].许可.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9].徐平,任效东.交联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在酪蛋白糖巨肽分离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9

[10].熊骏.姜黄素壳聚糖微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复合纤维膜吸附前后的扫描电镜照片静电纺丝装置示意图复合材料对铬(VI)吸附机理示意图光谱(a)壳聚糖;(b)Y2(OH)戊二醛加入量对铬(VI)吸附量的影响铬(VI)初始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标签:;  ;  ;  ;  ;  ;  ;  

壳聚糖微球论文_李黎,马力,李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