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浮泥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沙,遥感,山东半岛,海阳,回波,无人机,河段。
悬浮泥沙论文文献综述
方馨蕊,温兆飞,陈吉龙,吴胜军,黄远洋[1](2019)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悬浮泥沙浓度遥感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蓄水以来,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发生了长时间、长距离的沿程冲刷,河流悬浮泥沙浓度发生改变,给沿岸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利影响。随机森林算法灵活、稳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态环境变量的回归预测分析,但其在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方面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基于泥沙站点监测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反射率数据,通过构建随机森林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对叁峡工程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在建坝前后14年间(2002年—2015年)各月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估算。研究表明:(1)基于随机森林的悬浮泥沙浓度估算模型表现较好,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关性好、预测精度高,优于其他模型(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2)在参与模型构建的MODIS波段变量中,红波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但不能单独使用它进行预测,悬浮泥沙遥感预测需要多变量共同参与。(3)将悬浮泥沙数据按季节分类所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其平均误差为0.46 mg/L,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2.33%,估算效果最优,能够满足较高精度下悬浮泥沙浓度估算的需求。综上,可以考虑以季节为划分依据,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算悬浮泥沙浓度,并用于后期坝下游河道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反演。(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雪,高亚丽,鞠忠磊,熊德琪,齐志鑫[2](2019)在《悬浮泥沙浓度对沉潜油形成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溢油事故发生后,水体中分散油滴和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会自然形成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OSAs),这一过程是溢油在水环境中沉潜的一个重要自然过程。为了模拟溢油沉潜过程,利用锥形瓶做实验室批量实验,通过选取重质马瑞原油为试验油品,天然悬浮泥沙为试验颗粒物,研究了不同悬浮泥沙浓度对OSAs形成的时间尺度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泥沙质量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马瑞原油分散进入水体进而沉潜,并且马瑞原油易与泥沙形成沉降的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能够增大马瑞原油的沉潜率,缩短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所需时间;在一定悬浮泥沙质量浓度下,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沉潜率先随之增大,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余钦明[3](2019)在《闽江口B6区块采砂悬浮泥沙扩散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的FVCOM海洋模型,应用已建立的悬浮泥沙扩散方程对FVCOM模型中的悬浮泥沙模型进行了修改,构建了闽江口附近海域潮汐潮流悬浮泥沙模拟模型。应用闽江口实测潮汐潮流数据对模型开展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闽江口潮汐潮流运动特征,可以用于开展B6区块海域采砂悬浮泥沙扩散的模拟研究工作。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采砂方案引起的悬浮泥沙运动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过程中针对不同采砂启动时刻,分别设定涨急和落急时刻,分析悬浮泥沙最大影响范围,给出10、50、100 mg/L悬浮泥沙等值线图。悬浮泥沙影响范围的计算结果表明,悬浮泥沙对周围海洋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影响小。(本文来源于《渔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芹芹,张加晋,罗美雪[4](2019)在《基于无人机的用海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对用海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的实时跟踪监测,尝试采用无人机携带可见光、多光谱传感器对古雷围填海项目的围堰区进行遥感探测。利用Pix4d软件对无人机携带的可见光及多光谱照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可见光及多光谱影像对水体中的悬浮泥沙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通过研究分析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发现,近红外波段对悬浮泥沙含量的升高较为敏感,运用波段比值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围堰内含沙水体经溢流口排入海域后浓度明显降低,并可向南继续扩散约300 m。该方法可克服遥感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低的特点,为用海项目资源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强[5](2019)在《基于遥感反演的海阳离岸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海阳市近年来大力推动海洋经济,促进整体发展。借助临海建设的海阳港和海阳核电站两大工程引进大量相关产业;同时,依托―海阳万米海滩‖提升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集群。但是人类活动加剧必然会影响近岸水体中悬浮泥沙的变化,对环境造成影响;其次,海岸工程的建设会给对相关的邻近海域悬浮泥沙的分布状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程度,需要对海阳市附近海域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遥感技术因其具有跨度大、时间长、实时同步、尺度多种等特点,在对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海阳海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遥感技术对该区域的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2004-2017年不同时期的Landsat 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影像,根据2014年海阳核电站附近多组同步实测数据,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海阳海域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多组经验反演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并对比分析悬浮泥沙的不同季节的年际分布特点。ETM+数据夏冬两季季反演模型精度分别为82%和77%,OLI数据反演模型的精度为86%,可以依据建立的模型分析研究区悬浮泥沙分布特征。进一步结合GOCI(Geostationary Ocean Imager)数据,利用STARFM(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生成OLI数据产品和GOCI数据产品的融合图像。GOCI原始数据反演精度为44%,融合图像将反演精度提升了到64%,该融合数据覆盖了研究区从高潮到低潮的完整变化,据此分析了研究区悬浮泥沙分布随潮流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悬浮泥沙分布特征主要是受河流输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双重影响。在波浪作用下丁字湾内沉积泥沙发生再悬浮现象,随潮流输运,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提升了研究区整体的悬浮泥沙浓度,同时由于季节天气状况变化,研究区冬季悬浮泥沙浓度高于夏季。工程建设影响了海阳港至核电站之间海域的潮流状况进而干扰了悬浮泥沙浓度的变化,但从长时间序列来看研究区内工程施工前后悬浮泥沙浓度相对稳定,研究区海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跨度范围内,利用遥感技术对海阳市邻近海域悬浮泥沙分布进行反演分析,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和数学模拟结果,可以得出研究区内的整体特征和人类海岸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较好的揭示了环境的变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殷宇威,唐丹玲,刘宇鹏[6](2019)在《南海岛礁附近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的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岛礁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分布时空变化对研究岛礁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基于30 m高分辨率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影像,利用经验算法反演南海岛礁附近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南海永暑礁有3个明显的高悬浮泥沙区,位于西南部、东北部和舄湖,环礁美济礁和渚碧礁的高悬浮泥沙区主要位于舄湖内。在时间序列上,悬浮泥沙增加主要出现在岛礁填岛阶段。在空间上,悬浮泥沙较高值分布最远约离岛10 km,基本分布面积在25 km~2以内。高悬浮泥沙分布区的方位也与同期海域的物理环境,特别是风场和流场的方位相关。岛礁建设活动与海域物理条件在短期内对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分布造成明显影响,填岛工程完成约14 d后,悬浮泥沙基本恢复至原有水平。(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王强,黄海军,张泽华,严立文,刘艳霞[7](2019)在《基于遥感反演的海阳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2004—2017年不同时期的Landsat ETM+/OLI影像,利用2014年海阳核电站附近实测数据建立该区域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多组反演模型,对比分析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冬季高于夏季,其分布受河流输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双重影响,丁字河口为悬浮泥沙的重要供应来源。研究区内高质量浓度悬浮泥沙占比在海岸工程施工时期有升高现象。海岸工程建设对邻近海域悬浮泥沙的分布会产生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海阳市邻近海域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可以反映人类海岸工程活动的影响。遥感技术监测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点可以揭示环境的变迁,为众多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相关分析。(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冷星,朱龙海,胡日军[8](2019)在《山东半岛东部海域泥质区冬季悬浮泥沙时空变化及输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5年12月山东半岛东部海域4个站位25h同步连续定点海流观测和悬浮泥沙取样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悬浮泥沙浓度、粒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再悬浮与沉积通量、理查森数并结合通量机制分解法,探讨了影响悬浮泥沙变化的因素,揭示了悬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涨潮时段悬浮泥沙浓度略大于落潮时段,悬浮泥沙浓度与潮流流速大致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轻微的滞后现象;悬浮泥沙类型均为粘土质粉砂,分选差,存在再悬浮现象;悬浮泥沙垂向混合剧烈,个别时段有轻微的层化现象,平流输运是造成该海域悬浮泥沙输运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泠昕,张雷,肖艳,李哲[9](2019)在《悬浮泥沙对蓝藻光合及细胞化学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为实验材料,在含不同浓度的悬浮泥沙中培养,测定其光合特性和胞内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除低浓度悬浮泥沙组外,水华微囊藻比生长速率和chl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泥沙组水华微囊藻的光合活性F_v/F_m显着下降.水华微囊藻的最大放氧速率P_m和光饱和点I_k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暗呼吸速率R_d和光抑制作用β显著升高.此外,随着泥沙浓度的升高,水华微囊藻单位细胞C和P含量显着降低,而单位细胞N含量略微升高;由于胞内P含量变化较大,导致N/P比和C/P比显着升高,而C/chla比值随泥沙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悬浮泥沙虽然因光衰减效应减少了水华微囊藻胞内C含量以及能量供给,但微囊藻通过调节自身生理机能和代谢策略,优先补给C和提高N的合成,节约P合成的能量,通过调节胞内C:N:P储存的优化分配,以适应含悬浮泥沙的外界环境维持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钱仁亮[10](2019)在《悬浮泥沙多频声学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泥沙的测量对于港口建设与泥沙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悬浮泥沙测量技术,基于声学反向散射原理的悬浮泥沙测量技术得益于其非侵入式的测量方式、高时空分辨率、剖面测量的技术特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声学技术进行悬浮泥沙测量的基本过程是,水声换能器发射短时声脉冲信号照射水体,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对声波进行反向散射,换能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中携带着悬浮物的信息,利用反演算法得到悬浮物的浓度和粒径信息。本文首先围绕声学反向散射原理展开讨论,依次对声波的传播性质、衰减性质、反向散射性质进行介绍,对声学悬沙测量基本方程进行推导,深入分析了浓度和粒径的反演算法,并利用仿真实验对比了反演算法在不同仿真条件下的误差表现。本文自主搭建了一套多频声学悬浮泥沙测量系统和实验平台,对实测回波信号的统计特性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回波电压服从瑞利分布,回波电压的平方服从指数分布。使用球形玻璃砂对经典悬沙浓度反演公式中的测量系统参数(与波束角、换能器灵敏度等有关)进行解耦标定,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同一套系统进行悬沙测量时,系统参数为常数。利用已标定的系统进行悬浮泥沙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搭建的系统在低浓度下(小于2kgm-3)可以较好的完成浓度和粒径剖面的同步测量。基于K近邻算法思想,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浓度反演算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针对悬沙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大于10kgm-3)浓度测量误差迅速上升的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提高脉冲信号的电压幅值有效降低了高悬沙浓度时的测量误差,定性地验证了回波信噪比与测量误差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悬浮泥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溢油事故发生后,水体中分散油滴和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会自然形成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OSAs),这一过程是溢油在水环境中沉潜的一个重要自然过程。为了模拟溢油沉潜过程,利用锥形瓶做实验室批量实验,通过选取重质马瑞原油为试验油品,天然悬浮泥沙为试验颗粒物,研究了不同悬浮泥沙浓度对OSAs形成的时间尺度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泥沙质量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马瑞原油分散进入水体进而沉潜,并且马瑞原油易与泥沙形成沉降的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能够增大马瑞原油的沉潜率,缩短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所需时间;在一定悬浮泥沙质量浓度下,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沉潜率先随之增大,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浮泥沙论文参考文献
[1].方馨蕊,温兆飞,陈吉龙,吴胜军,黄远洋.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悬浮泥沙浓度遥感估算[J].遥感学报.2019
[2].赵雪,高亚丽,鞠忠磊,熊德琪,齐志鑫.悬浮泥沙浓度对沉潜油形成过程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19
[3].余钦明.闽江口B6区块采砂悬浮泥沙扩散数值模拟研究[J].渔业研究.2019
[4].孙芹芹,张加晋,罗美雪.基于无人机的用海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监测[J].海洋技术学报.2019
[5].王强.基于遥感反演的海阳离岸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6].殷宇威,唐丹玲,刘宇鹏.南海岛礁附近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的遥感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
[7].王强,黄海军,张泽华,严立文,刘艳霞.基于遥感反演的海阳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科学.2019
[8].冷星,朱龙海,胡日军.山东半岛东部海域泥质区冬季悬浮泥沙时空变化及输运机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刘泠昕,张雷,肖艳,李哲.悬浮泥沙对蓝藻光合及细胞化学计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钱仁亮.悬浮泥沙多频声学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