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华[1]2004年在《鸡OBR基因组织表达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瘦素受体(OBR)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OBR基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瘦素结合,使瘦素发挥调节体内的能量平衡和脂肪贮存。由于OBR基因在瘦素(Leptin)信号转导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脂肪沉积和体重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以OBR基因作为影响鸡体脂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探讨该基因的表达差异是否与鸡品种间脂肪沉积的差异有关,采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了鸡OBR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在AA肉鸡和海兰褐蛋鸡中分别进行肉鸡料和蛋鸡料的饲养试验,在不同发育阶段(1日龄、2、4、6、8和10周龄)取肝脏组织样,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OBR基因在肝脏中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肉鸡高脂系公鸡和白耳鸡公鸡的下丘脑、小肠组织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⑴ RT-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都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2、6和12周龄)肉鸡高脂系公鸡的大脑、腿肌、胸肌、腺胃、小肠、脂肪、肝脏和心脏8种(12周龄多下丘脑组织)组织中OBR基因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较高地表达于下丘脑、大脑和心脏,较低地表达于腿肌和胸肌。⑵ 用半定量方法检测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AA肉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肝脏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肉鸡和蛋鸡肝脏中OBR基因表达存在差异,1日龄、2、6、8和10周龄肉鸡肝脏中OBR基因表达均高于蛋鸡,4周龄结果相反。⑶ 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饲喂不同能量水平饲料的AA肉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饲料影响OBR基因在肉鸡和蛋鸡中的表达,高能量饲料(肉鸡饲料)能够提高肉鸡和蛋鸡肝脏中OBR基因的表达。⑷ 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8、10、12周龄)肉鸡高脂系公鸡和白耳鸡公鸡的下丘脑中的表达存在差异,8周和12周龄,肉鸡的下丘脑中OBR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白耳鸡,10周龄结果相反。⑸ 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2、6、12周龄)肉鸡高脂系公鸡和白耳鸡公鸡的小肠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2周和12周龄,肉鸡的小肠和脂肪组织中OBR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白耳鸡,6周龄结果相反。
弓彦[2]2011年在《鹅FAS、OBR、THRSPa和Apo-AI基因多态性及FAS和Apo-B基因在填词鹅中表达模式的研究》文中指出FAS、OBR、THRSPa、Apo-AI和Apo-B基因已被证实是重要的脂类代谢候选基因,在脂肪合成代谢与贮存、脂肪沉积、胆固醇运输和调节机体能量平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检测FAS、OBR、THRSPa和Apo-AI基因的突变位点,寻找可以用于鹅分子育种的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以朗德鹅、浙东白鹅、江山白鹅、永康灰鹅和莱茵鹅共132只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电泳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这四个基因部分片段的多态性,对于存在多个突变位点的片段,用SAS软件构建单倍型,并与鹅的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成分、粗脂肪含量和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另一方面,为了明确强制填饲对FAS和Apo-B基因在朗德鹅各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索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系,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对照鹅与填肥鹅13个组织中FAS和Apo-B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鹅各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终点体重、腹脂重、腹脂率、肝重及肝脏指数间的相关关系。此外,为了明确上述五个鹅种的肉质特点,为其配套系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肌间脂肪及其17项脂肪酸组成和腹脂沉积情况的差异,并对17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鹅FAS、OBR、THRSPa和Apo-AI基因多态性与屠体、脂肪酸相对含量、粗脂肪及体尺性状相关性研究本试验中,除了Apo-AI基因所扩增出的片段中没有发现SNPs,其它叁个基因中检测到的SNPs分别为:SNPs-FAS551(C/T)、SNPs-FAS681(C/T)、SNPs-OBR3460(C/T)、SNPs-OBR3575(A/G)和SNPs-THRSPa649(C/T).其中,OBR3575位点A/G突变为错义突变,导致异亮氨酸变为缬氨酸。除了SNPs-FAS681只产生cc和ct两种基因型,其它突变均产生叁种基因型,但是各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频率在不同品种间均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在检测到有SNPs存在的群体中,除了SNPs-FAS681位点在ZD群体中的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其它位点在各个群体中均属于中度多态。而且,只有江山白鹅在SNP-OBR3460和SNP-OBR3575两个位点上极显着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它在其它多态位点以及其它鹅群在各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利用FAS中的2个SPNs构建出CC、CT、TC和TT四种单倍型,利用OBR的2个SNPs构建出CA、CG、TA和TG四种单倍型,且根据对连锁不平衡参数的估计,OBR的两个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NPs-FAS551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粗脂肪的影响极显着(P<0.01),对全净膛率影响显着(P<0.05),对腹脂率有一定影响(P<0.1);SNPs-681的不同基因型对腹脂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豆蔻酸有显着影响P<0.05);二者的单倍型效应对腹脂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鹅肉的脂肪酸成分、粗脂肪含量及鹅的体尺性状无明显影响。对于OBR基因,SNPs-OBR3460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对花生酸和二十碳烯酸的相对含量影响显着(P<0.05);SNP-OBR3575的基因型对十七碳烯酸和粗脂肪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该基因两个突变位点的基因型效应及其单倍型效应对所有屠体性状和体尺性状均无显着影响。而在THRSPa基因,SNPs-THRSPα649的基因型效应对豆蔻酸相对含量影响极显着(P<0.01);对亚油酸、ω6:ω3值和龙骨长影响显着(P<0.05),并对半净膛率、饱和脂肪酸和芥酸的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P<0.1)。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朗德鹅填饲前后FAS和Apo-B基因表达情况FAS与Apo-B基因在朗德鹅13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经填肥处理,FAS基因在鹅肝脏和脾中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在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Apo-B基因在脑和胸肌中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皮脂、小肠、脾和胰腺中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FAS基因在朗德鹅心脏、肝脏、小肠、皮脂和脾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Apo-B基因在小肠、肺和脾中的表达水平与朗德鹅部分生长参数显着或极显着相关。3.5个鹅种肌肉脂肪酸成分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在五个鹅种中,江山白鹅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1.10%)、莱茵鹅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69.46%)、浙东白鹅的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15.27%)最高,分别与其它鹅种间存在不同显着水平的差异;江山白鹅的ω3(3.16%)、浙东白鹅的ωω6(12.96%)和ω7(5.28%)、莱茵鹅的ω9(49.79%)相对含量最高,均极显着高于其它鹅种(P<0.01);浙东白鹅ωω6:ω3值(5.63)最高,江山白鹅的(3.78)最低,各鹅种间的差异极显着(P<0.01),浙东白鹅的粗脂肪含量(3.72%)最高,极显着高于江山白鹅和莱茵鹅(P<0.01),显着高于永康灰鹅(P<0.05);永康灰鹅的腹脂率(3.47%)最高,江山白鹅的最低(0.55%),二者与其它鹅种间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各族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粗脂肪、腹脂率之间呈不同程度的相关,17项脂肪酸组成指标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以油酸与亚油酸的相关性最高;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3个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6.89%、30.01%和13.27%,累积贡献率达到90.17%;浙东白鹅的综合主成分值排名第一;聚类结果表明,5个鹅种聚为3类,浙东白鹅与莱茵鹅聚为一类,永康灰鹅与江山白鹅聚为一类,朗德鹅作为独立分支。
王颖[3]2003年在《鸡OB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脂性状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家禽育种工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以及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肉鸡自身生理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诸如体脂沉积过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育低脂优质肉鸡品系是今后世界范围内肉鸡育种的奋斗目标之一。瘦蛋白受体(OBR)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与脂肪沉积和体重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OBR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和体脂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中国农大F_2资源家系和东北农大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PCR-SSCP、直接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进行OBR基因SNPs检测和个体基因型分析;针对两个群体的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进行OBR基因SNPs与生长和体脂性状的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鸡OBR基因不同区域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内含子8区域的T500C和G659A(Accession No.AF222783);外显子20区域的A3291G(Accession No.AF169827);3’UTR区域的G3528A(Accession No.AF169827)。 (2)在F_2资源家系中发现鸡OBR基因内含子8的T500C和G659A突变对出生重有显着影响(P<0.05);在高、低脂系第五世代中发现该突变对肝重有一定影响(P<0.2),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着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在高、低脂系第六世代种发现该突变对腹脂重的影响极显着(P<0.01),对肝重有显着影响(P<0.05),BB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显着高于AB型个体(P<0.05),极显着高于AA型个体(P<0.01),BB和AB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着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 在F_2资源家系中发现鸡OBR基因外显子9的C1167A突变对2、7周龄体重有一定影响(P<0.2),对肝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肝重/屠体重比的影响极显着(P<0.01),CD基因型个体的7周龄体重显着高于DD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肝率显着低于DD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着低于CD型个体(P<0.01),CD和DD型个体的肝重/屠体重比极显着高于CC型个体(P<0.01);在高、低脂系第六世代发现该突变对腹脂重、腹脂率有显着影响(P<0.05),CC基因型个体的腹脂重显着高于CD和DD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腹脂率极显着高于CD型个体(P<0.01)。 在高、低脂系第五世代中发现鸡OBR基因外显子20的A3291G突变对肝脏重有显着影响(P<0.05),EE基因型个体的肝重显着高于FF型个体(P<0.05);在高、低脂系第六世代发现该突变对肝脏重有显着影响(P<0.05),对腹脂重的影响接近显着水平(P=0.0586)。EF个体的肝重显着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FF型个体的腹脂重显着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 在F_2资源家系中发现鸡OBR基因3’UTR的G3528A突变对肝重/屠体重比有一定影响(P<0.2),GG基因型个体肝重/屠体重比显着高于GH和HH型个体(P<0.05)。
顾志良[4]2002年在《家禽Myostatin和OBR基因与骨骼肌和脂肪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遗传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肌肉生长抑制素是控制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重要细胞因子。Leptin受体OBR是Ⅰ类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在Leptin的信号转导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了Myostatin和OB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北京油鸡、白耳鸡、石歧杂、矮小黄鸡、小型黄鸡、惠阳胡须鸡,隐性白羽鸡、海兰、AA鸡、肉鸡高脂系、低脂系等不同鸡种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群体遗传分析。同时利用CAU资源家系对Myostatin基因基因型与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肝重和腹脂重等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克隆和测序了鸭、鹅、鹌鹑、家鸽Myostatin编码区以及鸭、鹅、鹌鹑Myostatin基因的5’-调控区: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分析了鸭、鹅、鹌鹑、家鸽Myostaitn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蛋鸡和肉鸡不同组织中的OBR表达分布。结果如下: (1)在检验的17对Myostatin基因的引物中,我们发现5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5’-调控区引物P60/P61扩增片段多态性是由3个核苷酸的改变而产生的(分别是G304A、A322G、C334T);引物P93/P94扩增片段的多态性由G167A突变所致;引物P117/P118PCR扩增片段多态性由C177T引起。3’-调控区引物P80/P81扩增片段多态性是由第7263位A突变为T造成的,引物P76/P77扩增片段多态性是由A6935G的点突变造成。 (2)不同鸡种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5’-调控区引物P60/P61扩增片段多态性位点在北京油鸡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其他的品种有很大的差异,其BB基因型频率为0.700,而AA型仅为0.033,在其它鸡种中以A基因占优势;对于引物P93/P94,品种间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着(P<0.01),北京油鸡和AA鸡的EE型频率低于其他品种,白耳鸡和海兰蛋鸡中EE型为主,其频率高于其他品种:3’-调控区引物P80/P81多态性位点在9个鸡种中都是等位基因C占优势。对引物P76/P77,总体上MM型的频率较低。 (3)P60/61位点基因型对12周龄腹脂重、腹脂率、初生重、胸肌率有影响(P<0.05):AA型腹脂重显着高于BB型(P<0.05):AA和AB型腹脂率显着高于BB型(P<0.05);AA型的初生重显着高于BB型(P<0.05);AA型胸肌率显着高于AB型(P<0.05)。P93/94位点与胸肌重有显着相关(P<0.05):EF型比EE型具有更高的胸肌重。P80/P81位点与胸肌重(P<0.05)和胸肌率(P<0.01)相关:CC型与DD型之间的胸肌重差异显着(P<0.05),CC型的胸肌重较高:CC型与DD型之间的胸肌率差异极显着(P<0.01),CC型和CD型之间差异显着(P<0.05),CC型比CD和DD型的胸肌率高,而CD型的胸肌率也比DD型的高(P<0.05)。 (4)克隆和测序鸭、鹅、鹌鹑、家鸽Myostatin编码区,比较了四个禽种间以及四个禽种与其他物种Myostatin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总体上禽类之间的Myostatin基因同源性较高,在92%以上:禽类与哺乳类的Myostatin基因同源性在80%以上;而禽类和鱼类的Myostatin基因同源性为60%以上。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禽类之间的Myostati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以上,禽类与哺乳动物间Myostati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92%。说明Myostatin基因在禽类和哺乳动物间是十分保守的。从进化角度分析各个物种 摘 要一MyOStotin基因的关系,结果显示鸡、火鸡、鹤鸦的关系最近,鸭、鹅、鸽的关系较近,然后归为一类;人和秋拂、猕猴的关系最接近,小鼠和大鼠关系很近,最后和猪、马、牛合并为一类:鱼类有两种M加S tQtz;1tQtz;1,而且两种异构体之间的同源性比较高,进化树间有的关系较远有的较近,而且有几个分支。 (5)克隆并测序了鸭、鹅、鹤鸦 3种禽类 pStatj:’1基因 5’-调控区,结果表明这叁个扩增片段分别为1323hp,1328hp和1391hp。与鸡的相同区段的同源性分别为62.3%,69二%和76石%。根据序列分析初步推断出了鸭、鹅、鹤鸦灼删tall,l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在其上游-34hp处发现一个TATA盒,-77hp处发现一个CCAAT盒。 (6)采用 Northern Blot分析 Myostaiin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几种组织中,家鸭、家鹅、家鸽和鹤钨该基因只在胸肌和腿肌中表达,而脑、心脏、肺、肝、肠、肾都没有表达。 门)在 OBR基因外显子 9发现一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在编码区的第门 67位碱基发生了突变,由C突变为A,但是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北京油鸡的AA基因型频率高于其他品种;高脂系中A基因频率显着高于低脂系。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7周龄蛋鸡和肉鸡的肝脏、胸肌、腿肌、肺、肾脏、小肠、心脏、脾脏、脑、皮肤、睾丸等不同组织Obr IrllUVA表达水平。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 Obr InRNA,但表达量在各种组织中存在差异。
王桂华, 李辉, 王启贵, 王宇祥[5]2006年在《鸡OBR基因在肉鸡和蛋鸡肝脏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瘦蛋白受体(OBR)属于Ⅰ类细胞因子超家族受体,其在瘦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鸡OBR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1日龄,2,4,6,8和10周龄)的肉鸡和蛋鸡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OBR基因在肉鸡和蛋鸡肝脏中表达存在差异,除4周龄外,其它时期肉鸡OBR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蛋鸡。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饲料能量水平影响OBR基因的表达水平。
束婧婷[6]2008年在《鸡肌苷酸相关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IMP)是重要的风味物质,对肌肉的鲜味程度起着巨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以肌苷酸的含量作为肉类新鲜程度的指标之一。肌苷酸(IMP)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从头合成涉及十种关键酶。本研究以鸡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中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5-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5-氨基咪唑-4-(N-琥珀酰胺)核苷酸合成酶(AIRC)基因和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在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等4个地方鸡种以及1个外来鸡种-隐性白羽肉鸡群体中对鸡GPAT、AIRC和PURH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扫描并分析其与肌肉肌苷酸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了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等5个候选基因在白耳鸡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同时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对ADSL、GARS-AIRS-GART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在白耳鸡群体中对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基因进行多基因聚合分析,探讨不同基因组合之间合并基因型对肌肉肌苷酸含量的效应大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鸡IMP合成代谢过程中紧密连锁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5-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5-氨基咪唑-4-(N-琥珀酰胺)核苷酸合成酶(AIRC)基因为候选基因,对该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所有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扫描。共检测出6个多态位点,分别为GPAT基因外显子2中29777处的碱基A缺失突变、内含子4中G34993A突变、内含子5中T35188A突变、AIRC基因外显子3中T1993C突变、外显子8中C5406G突变以及启动子区G-158C突变,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后发现,位于编码区的突变均为沉默突变。2.在GPAT基因中,仅在外显子2的多态位点上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AA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的高于AB型与BB型个体,AB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BB型,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AIRC基因的两个多态位点在5个鸡种中均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在外显子3中CC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TC型和TT型个体,TC型个体IMP含量均值稍高于TT型个体,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而在外显子8中,CG型个体的胸肌IMP含量最高,并显着高于CC型和GG型个体,GG型个体IMP含量也显着地高于CC型个体。两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也与胸肌IMP含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GG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GC型和CC型个体,GC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CC型个体,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着。推测GPAT/AIRC基因应是肌肉肌苷酸含量的主效QTL或与其主效QTL紧密连锁,有望用于标记辅助选择。3.以鸡IMP合成过程中的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PURH)基因为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的所有16个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的结合区域以及3’侧翼部分序列进行SNPs扫描。共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9中的A8023T突变和外显子16中的T17446C突变(从转录起始位点开始计起所得到的核苷酸位置),但这两个突变均为沉默突变,并没有导致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异。两个SNPs位点在不同鸡种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显着,进一步的关联分析显示,仅外显子16中的多态位点与肌肉IMP含量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关联,其TT型个体胸肌IMP含量显着高于CT型与CC型个体,CT型个体IMP含量稍高于CC型,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初步认为该位点可以作为肌肉IMP含量的辅助选择标记。4.在白耳鸡群体中对肌苷酸合成相关酶基因(ADSL、GARS-AIRS-GART、GPAT、AIRC和PURH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肌肉中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白耳鸡的不同生长阶段(3,6,9,12和15周龄)不同组织中均检测到了5个基因的mRNA,在某些时期的表达量上存在强弱之分,但没有发现有和无的差别,说明IMP合成过程中的5个基因是通过作用于一系列不同的组织器官而发挥其生理功能;并且ADSL、GARS-AIRS-GART、GPAT和PURH基因在所有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12周龄前随着周龄的增加,表达量不断增加,在12周龄时达到最高,而后开始下降;而AIR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能是由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特殊的调节机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ADSL与GARS-AIRS-GART,GPAT与AIRC) mRNA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ADSL与AIRC、PURH与GPAT/AIRC基因mRNA表达量之间也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IMP合成涉及的关键酶的调控存在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并最终影响着肌苷酸的含量。5.在较大规模的白耳鸡群体中对IMP合成过程中的5个相关酶基因进行多基因聚合效应分析,分别分析了单基因、两基因、叁基因、四基因以及五基因聚合后对胸肌IMP含量的影响效应大小,结果表现出五基因合并效应>四基因合并效应>叁基因合并效应>两基因合并效应>单基因效应,合并基因型的效应不是各自基因型效应的简单相加,但却要高于最好的单个基因型效应,这提示我们在分析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时,需要同时对多个位点组成的合并基因型(单倍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真实相关性,这个结论对于利用DNA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特别有意义,表明评估品种或种群的遗传改良必须以合并基因型的影响效应为准。
张红[7]2006年在《鸭A-FABP基因和H-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ABPs属于脂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蛋白质,广泛地存在于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细胞质中。FABPs担当细胞内脂肪酸的运输任务。它们与脂肪酸结合将其运输到脂肪酸氧化的位置、脂肪酸脂化成甘油叁酯或磷脂的位置,或者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其可能的调控功能。因此FABPs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鸡、哺乳动物FABP基因序列为基础,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克隆鸭的FABP基因;采用RT-PCR方法研究FABP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昆山麻鸭、樱桃谷鸭等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检测鸭FABP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RT-PCR法和比较基因组法克隆了鸭A-FABP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5'端、外显子I、II、III)和部分基因组序列(内含子I、II、部分III)。(GenBank:DQ358123;DQ358124)(2)通过RT-PCR法和比较基因组法克隆了鸭H-FABP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部分外显子I、II)和部分基因组序列(内含子I)。(3)RT-PCR分析表明鸭A-FABP基因在脂肪、卵巢、骨骼肌、脾、小肠、心、腺胃、肝中均有表达,而在间脑、肺和肾中不表达。(4)RT-PCR分析表明鸭H-FABP基因在心脏、骨骼肌、脂肪、小肠、腺胃、肌胃、肺、间脑、肾中有表达,而肝、脾和卵巢中不表达。(5)在鸭A-FABP基因的内含子II中发现“A-T”、“T-C”、“T-C”和“C-T”4处碱基突变。A-FABP基因多态性与鸭的皮脂重、皮脂率、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显着相关或极显着相关(P<0.05或P<0.01)。在P7位点上,樱桃谷鸭群体中,BB基因型个体的皮脂率极显着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
王桂华, 唐彦君, 李辉[8]2009年在《肉鸡和白耳鸡瘦素受体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肉鸡和蛋鸡是经过长期遗传选育形成的2种不同类型的鸡,它们在脂肪沉积速度和能量代谢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肉鸡和蛋鸡是研究脂肪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很好的动物模型。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肉鸡和蛋鸡(白耳鸡)的下丘脑、小肠组织和脂肪组织中瘦素受体(
罗锦标[9]2008年在《鹅PP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与肥肝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脏是家禽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正常生理情况下,肝脏脂肪合成与分解处于平衡,肝细胞内脂肪含量不会增加,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畜牧生产中人们对成年鹅人工强制填饲玉米,破坏体内脂类代谢平衡,使肝脏积贮大量脂肪,形成鹅肥肝。鹅肥肝形成是极为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人们对脂类代谢的候选基因在其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很少。过氧化物酶体增值剂激活受体(PPAR)调控几乎脂类代谢的全部途径,包括脂肪酸吸收转运、细胞吸收、细胞内脂肪酸结合以及分解(β氧化和ω氧化)和贮存;参与脂肪细胞的生成和转化,在调节肝脏脂肪生成和肝外脂肪沉积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几年畜牧业和医学上比较公认的影响脂类代谢的候选基因。本文通过对填饲前后鹅PP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表达量与肥肝重和腹脂重的关系的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肥肝形成中脂类代谢的调控规律,探讨PPAR基因对肥肝形成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研究PPAR与鹅脂类代谢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了探讨PPAR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的表达模式,试验通过测定填饲前和填饲后朗德鹅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胃、十二指肠、全脑、胸肌、腿肌和腹脂中PPAR的RT-PCR产物量,比较其填饲前后的变化差异,来分析该基因的表达量对肥肝重和腹脂重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PPAR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对量。同时对屠宰性能与血液指标、PPAR基因表达量与血液指标、血液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填饲前鹅组织中PPAR-α表达量普遍较高;填饲后PPAR-α表达量在肺脏中显著增加,在腹脂中也出现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均下降。填饲前鹅组织中PPAR-γ表达量在肝脏、脾脏、肺脏、十二指肠和腹脂中较高,在其他组织中较低;填饲后PPAR-γ表达量在心脏、脾脏、肺脏、肌胃、肾脏中升高,在腹脂中下降,在其他组织中基本持平。PPAR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PPAR-α和PPAR-γ变化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组织中PPAR亚型的功能差异性相适应的。PPAR-α基因在鹅肥肝和腹部脂肪中存在个体差异性,且在腹部脂肪中的表达呈现两条带型,推测该基因在腹部脂肪中转录出存在结构差异的mRNA。PPAR-γ基因肥肝中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性,与个体的肝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受损程度大,该基因表达量少。PPAR-γ基因在全部个体的腹部脂肪中均呈高度表达,正好说明其在脂肪沉积中的重要作用。PPAR基因的表达量和肥肝重与腹脂重,与血液指标没有显着的相关性;填饲前的鹅体重与填饲后的屠体重和全净膛重呈正相关(R=0.45和0.41),屠体越重,全净膛越重(R=0.84)。TCHO是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大部分来源于肝脏的合成,本实验证实肥肝重与TCHO呈正相关(R=0.40)。VLDL是由肝脏合成运输甘油叁脂到脂肪组织沉积的主要形式,因此VLDL与TG呈强正相关(R=0.86),且VLDL浓度与腹部脂肪重量存在正相关(R=0.41)。在填饲后期,TCHO主要用于形成脂蛋白,其中主要的形式是VLDL(R=0.45),且TCHO与TG呈强正相关(R=0.66)。脂蛋白加强向肝外组织运输TG以缓解肝脏的负荷,降低肝脏细胞的进一步受损。HDL能将血管壁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回肝脏进行代谢,因此HDL-C与VLDL和TG都呈负相关(R=-0.65和-0.43)。本研究认为PPAR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在鹅的组织表达规律同啮齿动物和人类基本一致,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填饲前后鹅PPAR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表明不同亚型的PPA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表达量的变化是与生理状况相适应的。
洪坤月[10]2007年在《鸡PRL、PRLR、FSHβ和ES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家禽中PRL主要影响就巢性,进而影响到产蛋性能等繁殖性状。催乳素要行使功能,必须与它的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相结合,通过受体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基因的表达,PRL基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突变或敲除都会引起动物的繁殖障碍;促卵泡激素(Follical Stimulate Hormone,F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是由a和β亚基所组成的。在同一物种中,其a亚基hCG、LH、TSH为共有,而β亚基是特异的,决定其生物学功能,二者结合时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生殖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 or ER)是一种与特异激素应答DNA元件相结合的激活转录因子,有ESRa、ESR13两种亚型,ESRa为维持正常繁殖所必需,而ESRβ为维持正常效率的排卵所必需,它们对雌性繁殖周期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发挥作用。本研究就以鸡的繁殖相关基因(PRL、PRLR、FSHβ和ESRa)为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和PCR-SSCP法检测基因变异,并分析其变异与鸡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1 PRL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经检测发现,PRL基因调控区-378~-355bp处(GenBank accession no.AB011438)的PRLpro位点存在24bp插入/缺失突变,即5’-GACAAGAAGAGACAAGACAAGGAA-3’,而且在太湖鸡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SNP位点(A-269G)。本研究的绿壳蛋鸡80%为缺失型(AA型),没有发现插入纯合子,太湖鸡只发现一个插入纯合子BB型。PRL基因内含子2区有两个HaeⅢ酶切位点(4198bp和4169bp),4198bp处可全部切开,4169bp处部分切开,共产生3种基因型,并且还发现部分个体有插入片段。与产蛋关系分析表明,绿壳蛋鸡PRL基因调控区的AA型和AB型开产日龄呈显着相关(P<0.05、),而且内含子2区36周产蛋量的AA型显着高于AB型(P<0.05),二者的开产日龄差异也达显着水平。而太湖鸡PRL基因两个位点的虽都没达到显着水平(P>0.05),但开产50%后20周产蛋量各基因型间差异都在5个蛋以上。可见催乳素在母鸡产蛋早期对产蛋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基因标记研究的重点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在PRLR基因的外显子3和6分别发现单核苷酸变异。PRLR3位点(外显子3)的A9026G(GenBank accession no.AY237377)突变发生在PRLR cDNA的5'-UTR区域,不改变PRLR蛋白氨基酸序列;在PRLR6位点(外显子6)的G14820A(GenBank accession no.AY237376)是一个同义突变。经研究发现PRLR基因对早期平均蛋重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其他产蛋性能(开产日龄、蛋型指数、早期产蛋量)影响均不显着(P>0.05)。2 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FSHβ基因5’调控区和外显子3经PCR-SSCP检测发现,两个鸡群在FSHβpro位点都有多态,太湖鸡发现6处碱基差异,分别是:G-494A,T-470A,A-464G,-450插入碱基A,A-405G,A-361G;而绿壳蛋鸡在该位点有3处突变,分别是A-464G,-450插入碱基A,A-405G,有3种基因型。在FSHβexon3位点,太湖鸡没有多态,绿壳蛋鸡有3种基因型,对其进行SNPs分析,测序发现一处碱基突变,即A2447G(GenBank accession no.AF467082),但这个突变发生在FSHβcDNA的3'非编码区,不参与FSHβ蛋白氨基酸编码。与产蛋性状关系分析发现,绿壳蛋鸡FSHβpro位点AA型和AB型36周平均产蛋量差异显着(P<0.05),外显子3的AA型和AB型开产日龄呈显着相关(P<0.05);太湖鸡在调控区的BB型开产50%后20周平均产蛋量比AA型和AB型高出6个蛋。FSHβ基因调控区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 ESRa基因多态性与产蛋性状关系ESRa基因5'侧翼调控区和内含子1区经PCR-SSCP检测,发现绿壳蛋鸡5例翼调控区有两种基因型,两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86,D的频率为0.14。测序发现CD型中存在4处碱基突变,分别是:A-34G,T-76C,T-79C,C-102T。这4处SNPs均发生在ESRa基因cDNA的5'侧翼非编码区,不参与氨基酸编码;而太湖鸡在该位点只有一种纯合基因型。另外,绿壳蛋鸡ESRa基因内含子1区发现3处SNPs,分别是:T122C,A155G,C169T。对于绿壳蛋鸡多态与产蛋性能关系分析表明,ESRa5'侧翼调控区基因的CC型和CD型36周平均产蛋量差异显着(P<0.05)。4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时发现,太湖鸡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6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产蛋量较高的合并基因型CCFF可以作为太湖鸡选育的参考;对于绿壳蛋鸡4个基因6个位点的交互作用分析表明,FSHβ的pro和exon3位点极显着相关(p<0.01),但二者对36周产蛋性能影响也不显着(p>0.05)。推测是因为有些突变会使产蛋性能下降,而有些又会促进产蛋性能的提高,所以必须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尽可能多的检测出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基因位点和突变,为育种提供更为完整和准确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鸡OBR基因组织表达规律的研究[D]. 王桂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2]. 鹅FAS、OBR、THRSPa和Apo-AI基因多态性及FAS和Apo-B基因在填词鹅中表达模式的研究[D]. 弓彦.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3]. 鸡OB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脂性状的相关研究[D]. 王颖.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4]. 家禽Myostatin和OBR基因与骨骼肌和脂肪生长发育性状关系的遗传学研究[D]. 顾志良.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5]. 鸡OBR基因在肉鸡和蛋鸡肝脏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研究[J]. 王桂华, 李辉, 王启贵, 王宇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6]. 鸡肌苷酸相关候选基因遗传效应及表达规律研究[D]. 束婧婷. 扬州大学. 2008
[7]. 鸭A-FABP基因和H-FAB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 张红. 扬州大学. 2006
[8]. 肉鸡和白耳鸡瘦素受体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J]. 王桂华, 唐彦君, 李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9]. 鹅PP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与肥肝关系的研究[D]. 罗锦标.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10]. 鸡PRL、PRLR、FSHβ和ES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产蛋性能关系的研究[D]. 洪坤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标签: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 基因型论文; 外显子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基因位点论文; 突变理论论文; 定量pcr论文; 荧光定量pcr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