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玉[1]2003年在《苦马豆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 (pall.) DC.)系豆科苦马豆属植物,为小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的盐碱地区,前苏联及蒙古也有分布。其全草、果实及根可药用,有补肾,利尿,消肿,固精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及血管神经性水肿,亦有用于产后出血,子宫松弛,降血压等的报道。 我们从苦马豆果皮乙醇提取物中,经溶剂分步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得到2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个,分别为:豆甾-5-烯-7β-乙氧基-3β-醇(22),1,8-二羟基-3-甲氧基-11H-苯并呋喃[2,3-b][11]苯并吡喃-11-酮(23)。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异黄酮(1),2′,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2),山奈酚(4′,5,7-叁羟基黄酮醇,3),大豆素二甲醚(4′,7-二甲氧基异黄酮,4),紫檀素((-)-(6aR,11aR)-3-甲氧基-8,9-亚甲二氧基紫檀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毛蕊异黄酮(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8),5α-豆甾-3-酮(9),5α-豆甾-3,6-二酮(10),豆甾-4-烯-3-酮(11),豆甾-4-烯-3β,6β-二醇(12),(24S)-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环阿尔廷-23Z-烯-3β,25-二醇(14),(24R)-7β,24,25-叁羟基环阿尔廷-1-烯-3-酮(15),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16),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叁醇(17),β-谷甾醇(18),胡萝卜苷(19),D-甘露醇(20),豆甾-5-烯-3β,7α-二醇(21)。化合物1、3、5、6、9、10、11、12、13、14、16、17、21等13个成分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在对所分得的氧茚色酮进行结构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总结了氧茚色酮类化合物的UV、IR、NMR、MS波谱特征和规律。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2]2003年在《苦马豆果皮的甾醇类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豆科苦马豆属植物苦马豆Sphaerophysasalsula果皮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马豆果皮中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α 豆甾 3 酮 (5α stigmast 3 one ,Ⅰ ) ,5α 豆甾 3,6 二酮 (5α stigmasta 3,6 dione ,Ⅱ ) ,豆甾 4 烯 3 酮 (stigmast 4 en 3 one ,Ⅲ ) ,3β ,6 β 豆甾 4 烯 3,6 二醇 (3β ,6 β stigmast 4 en 3,6 diol,Ⅳ )。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3]2003年在《苦马豆果皮的化学成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离、鉴定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DC )果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4′ ,5 二羟基 3′ ,7 二甲氧基异黄酮 (orobol 7,3′ dimethylether ,Ⅰ )、2′ ,7 二羟基 3′ ,4′ 二甲氧基异黄烷 (Ⅱ )、山奈酚 ( 4′ ,5 ,7 叁羟基黄酮醇 ,Ⅲ )、β 谷甾醇 (Ⅳ )、胡萝卜苷 (Ⅴ )。 结论化合物Ⅰ、Ⅲ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李国玉, 王金辉, 李宁, 李铣[4]2003年在《苦马豆果皮中的环阿尔廷型叁萜成分》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豆科苦马豆属植物苦马豆SphaerophysasalsulaDC 果皮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马豆果皮中得到3个环阿尔廷型叁萜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2 4S) 9,19 cycloart 2 5 ene 3β ,2 4 diol (Ⅰ ) ;(2 3Z) 9,19 cycloart 2 3 ene 3β ,2 5 diol (Ⅱ ) ;(2 4R) 7β ,2 4 ,2 5 trihydroxyl 9,19 cycloart 1 en 3 one(sphaero physoneA ,Ⅲ )。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 李宁[5]2003年在《苦马豆果皮中紫檀烷和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离、鉴定苦马豆 (SphaerophysasalsulaDC )果皮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 4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大豆素二甲醚 (4′,7 二甲氧基异黄酮 ,Ⅰ )、(-) 紫檀素 [(-) (6aR ,1 1aR) 3 甲氧基 8,9 亚甲二氧基紫檀烷 ,Ⅱ ]、(-) 1 0 甲氧基美迪紫檀素 [(-) (6aR ,1 1aR) 3 羟基 9,1 0 二甲氧基紫檀烷 ,Ⅲ ]、毛蕊异黄酮 (3′,7 二羟基 4′ 甲氧基异黄酮 ,Ⅳ )。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于婷, 高新磊, 韩冰, 赵萌莉[6]2010年在《苦马豆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苦马豆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带的豆科牧草。苦马豆无论是从其毒性成分在医药上的使用,还是作为蛋白类饲料的应用,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文章从植株的外部形态、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作为营养饲料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贺莹[7]2014年在《苦马豆杀螨活性成分研究》文中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经前期筛选发现苦马豆(Sphaerophysasalsula(Pall.)DC.)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为明确苦马豆的杀螨活性成分,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活性示踪法,初步对苦马豆的杀螨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化合物鉴定和杀螨活性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玻片浸渍法测试结果表明,供试苦马豆经95%乙醇提取物浸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萃取物均有一定杀螨活性,其中石油醚及水相萃取物的杀螨活性较好。在供试浓度为0.2gDW/mL时,95%乙醇提取物对酢浆草茹叶螨(Tetranychina harti(Ewing))的24h校正死亡率为88.35%,石油醚和水相萃取物分别为73.20%和76.89%;95%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Boiduval))的24h校正死亡率为69.94%,石油醚和水相萃取物分别为49.32%和50.82%。2.玻片浸渍法测试结果表明,苦马豆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对朱砂叶螨24h的生测结果显示,其LC50为1239.037mg/L。3.苦马豆总生物碱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环醇类、异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经由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碳核磁共振谱(13CNMR)鉴定,确定为:松醇(C1)、苦参碱(C2)、4',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C3)、槐定碱(C4)。4.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C1, C2, C4这3种物质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浓度为2mg/L时,对朱砂叶螨24h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C1、C2、C4这3个化合物在供试浓度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杀螨活性。5.采用玻片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化合物C3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剂处理后24h,对朱砂叶螨LC50为985.001mg/L,C3对朱砂叶螨有较好活性。上述结果表明,苦马豆中杀螨活性成分复杂,95%乙醇提取物浸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萃取物均有一定杀螨活性。同时,通过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分析,从苦马豆中分离得到了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化合物,至于苦马豆中是否含有更高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以及苦马豆杀螨活性的作用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胡燕飞[8]2004年在《陈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目的在于研究陈皮药材中的抗肿瘤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硅胶层析技术和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陈皮提取物,运用~1HNMR,~(13)CNMR. FAB-MS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得到的单体;运用高效液相技术进行含量测定。 在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其中黄酮5个,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5-羟基-3′,4′,6,7,8-五甲氧基黄酮、3,5,6,7,3′,4′-六甲氧基黄酮和橙皮甙。另外两个是醋酸甘油酯和β谷甾醇。建立了陈皮中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和川陈皮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在0.025-0.4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1,平均加样回收率98.74%(n=5),RSD为0.93%。川陈皮素在0.025-0.4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7.5%(n=5),RSD为2.6%(n=5)。测定叁个产地的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和川陈皮素的含量。 药效学实验表明陈皮中特有的多种低极性部分的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具备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无毒副作用,是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天然药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陈皮中有抗肿瘤活性的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和川陈皮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很明显,作为道地药材的广陈皮中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的含量较其它两地高。这些结果为陈皮抗肿瘤的研究和陈皮药材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苦马豆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D]. 李国玉. 沈阳药科大学. 2003
[2]. 苦马豆果皮的甾醇类成分研究[J].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 中草药. 2003
[3]. 苦马豆果皮的化学成分[J].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3
[4]. 苦马豆果皮中的环阿尔廷型叁萜成分[J]. 李国玉, 王金辉, 李宁,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3
[5]. 苦马豆果皮中紫檀烷和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J]. 李国玉, 王金辉, 李铣, 李宁.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3
[6]. 苦马豆化学成分及应用研究进展[J]. 于婷, 高新磊, 韩冰, 赵萌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7]. 苦马豆杀螨活性成分研究[D]. 贺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8]. 陈皮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 胡燕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