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自我概念论文-郭志刚

外显自我概念论文-郭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显自我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概念清晰性,心理健康,外显自尊,中介作用

外显自我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郭志刚[1](2019)在《外显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心理健康影响中外显自尊的中介作用,曾对12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显着负相关,与敌对因子相关不显着;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显着负相关,与恐怖因子相关不显着;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外显自尊显着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且外显自尊的中介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白丽铃[2](2013)在《学业不良学生的外显、内隐自我概念及其与重要他人评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是对自身身心特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回答的主要是“我是谁”的问题。由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密切相关,是个体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一个亚群体——学业不良儿童,其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更是倍受关注。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多通过自我报告方式测量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低于学业优秀学生。有关心理弹性研究认为,学业不良被认为是一种不利的危险性因素。而自我概念作为一个双重结构,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是否亦低于其他学生,这一问题的探究关系到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学业不良学生,也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其社会性发展,对于有效改善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自陈问卷法和自我面孔识别手段两种测量方法研究了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一使用《自我描述问卷》测查了两类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研究二根据被试识别自我面孔、熟人面孔及陌生人面孔的快慢程度来测量两类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研究叁、四分别探究了重要他人(同伴/教师)评价对两类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学业不良学生表现出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分离。两类学生在数学、一般、诚实、言语、与父母关系、体能、学校、与同性关系及总体诸多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均存在显着差异,而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不存在显着差异;(2)同伴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体能两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着;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外貌、体能及学校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亦不显着;(3)教师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一般、外貌及与异性关系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着;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外显自我概念影响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马燕[3](2011)在《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各种信息,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大是大学生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很多问题都是在大一出现,大一遇到的最大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适应,适应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此时积极的应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高自我概念的人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少的焦虑、更低的抑郁感。本研究在河南某普通高校大一新生中随机选取125名为研究对象,按照scl-90结果将被试分为叁组:普通组、抑郁组和焦虑组,选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作为外显自我概念测量工具,内隐联想测验为内隐自我概念测量工具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综合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10个因子结果上差异显着。2.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外显自我概念除在自我满意因子上差异显着,其它九个因子差异不显着,并且不同类型中也没有性别差异。3.内隐自我概念效应普遍存在。且不同类型、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内隐自我概念差异不显着,内隐自我概念与外显自我概念只存在低相关。4.大学新生存在内隐和外显自我概念的分离。且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内隐与外显自我概念的分离差值差异显着,表现为抑郁组和焦虑组的大学新生的内隐和外显自我概念分离程度显着高于普通组,而抑郁组和焦虑组之间的分离差值没有显着差异。不同性别的分离差值差异不显着,但女性的内隐自我概念高于外显自我概念,而男性则是外显自我概念高于内隐自我概念。5.不同类型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差异显着,普通组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抑郁组和焦虑组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6.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差异不显着。7.外显自我概念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着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呈显着负相关;内隐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均无显着相关;内隐自我概念和外显自我概念的分离差值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和幻想因子呈显着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着负相关。8.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内隐自我概念、外显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10-01)

陈寒,赵泽勇,吴盈霞,曾玉君[4](2010)在《吸毒人群的外显自我概念、内隐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毒人群的外显自我概念的水平显着低于普通人群,而内隐自我概念水平与普通人群之间并无显着差异;吸毒人群存在外显,内隐的自我概念分离,而普通人群不存在;普通人群与吸毒人群在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吸毒人群更倾向于采用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等消极且不成熟的方式处理问题;应对方式与外显自我概念呈显着正相关。探讨吸毒人群与普通人群的外显自我概念、内隐自我概念差异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对预防吸毒和有效戒毒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杨槐[5](2010)在《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我概念的形成能够将个体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能够调节个体行为,具有个体行为的动机功能和意志功能。大学阶段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自我概念正处于逐步完善时期,自我概念与其它心理因素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了解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能为做好大学生教育辅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也能为大学生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此,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存在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我概念结构问题;二是外显自我概念研究工具问题;叁是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问题。并围绕这叁个问题形成了如下研究内容:1.编制大学生自我概念形容词量表。2.探讨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概念特点。3.内隐自我概念与外显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探明内隐自我概念与外显自我概念的关系。通过对五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自我概念包括信义友善、个人志向、交际合群、个人性情、个人魅力个人批评。2.大学生自我概念形容词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对外显自我概念的测量。3.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性别、专业差异不显着,年级差异显着,大叁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拐点。4.大学生内隐自我概念与外显自我概念相关不显着,且相关系数较低,高低内隐自我概念与高低外显自我概念也不显着。说明内隐自我概念与外显自我概念是相对独立的结构,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整体。(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0-03-10)

葛操,黄鹤[6](2009)在《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郑州大学31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Buss和Perry编制的攻击性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IAT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内隐、外显攻击性与自我概念叁者之间的关系。对自我概念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的内隐、外显攻击性情况做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内隐攻击性,且无性别、年级和学科类别上的差异;而外显攻击性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吕勇[7](2009)在《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内隐性别自我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2不同性别角色分化类型在内隐联想测验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内隐联想测验中对女性化词的反应时与外显量表中男性气质的得分存在显着正相关,无论内隐联想测验还是外显量表,其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的性别认同良好,基本上已经接受并确认了自己的性别角色;2这说明内隐的性别自我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外显的性别自我概念可能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8](2008)在《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运用外显的性别角色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来研究大学生的性别自我概念,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外显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大学生外显性别自我概念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无论在外显测验还是在内隐测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郑信军[9](2007)在《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考察了135名处境不利学生及普通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结果表明:(1)学业不良、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水平总体上低于普通学生,该现象在初中阶段更为显着;(2)学业不良、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在初中阶段表现出比普通学生和贫困学生更显着的自我概念内隐效应;(3)学业不良、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在初中阶段表现出比普通学生更显着的内隐、外显的自我概念的分离;(4)处境不利学生主观感受的某些社会支持维度对其外显、内隐自我概念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回归效应。(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郑信军[10](2006)在《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预测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几种处境不利学生的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这些学生知觉到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处境不利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 本研究从两所乡镇小学和两所乡镇初级中学选取135名小学与初中的有效被试,包括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不良、家庭贫困以及作为对照的普通学生等四个类别。研究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PHCSS)、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WSCS)、内隐联想测验(IAT)、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等进行综合测量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水平总体上低于普通学生,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更为显着。2、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在初中阶段表现出普通学生和贫困学生更显着的自我概念内隐效应。3、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没有显着相关;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在初中阶段表现比普通学生更显着的内隐、外显的自我概念的分离。4、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等处境不利学生比普通学生较少知觉到重要他人特别是老师和同学的社会支持;某些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龄与性别差异。5、学习困难学生和同伴关系不良学生等处境不利学生对日常生活更倾向于做“未知方”控制的归因,处境不利女生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倾向于做“内部控制”的解释。6、处境不利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与“肯定支持”、“陪伴亲密”等社会支持维度以及与父亲、老师、朋友、同学等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内部控制知觉呈正相关,与重要他人的“冲突惩罚”呈负相关;“肯定支持”、“父亲支持”、“同学支持”、“冲突惩罚”等对其外显、内隐自我概念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回归效应。(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10-01)

外显自我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是对自身身心特点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回答的主要是“我是谁”的问题。由于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密切相关,是个体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一个亚群体——学业不良儿童,其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更是倍受关注。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多通过自我报告方式测量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低于学业优秀学生。有关心理弹性研究认为,学业不良被认为是一种不利的危险性因素。而自我概念作为一个双重结构,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是否亦低于其他学生,这一问题的探究关系到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学业不良学生,也关系到他们如何看待其社会性发展,对于有效改善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自陈问卷法和自我面孔识别手段两种测量方法研究了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一使用《自我描述问卷》测查了两类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研究二根据被试识别自我面孔、熟人面孔及陌生人面孔的快慢程度来测量两类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研究叁、四分别探究了重要他人(同伴/教师)评价对两类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学业不良学生表现出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分离。两类学生在数学、一般、诚实、言语、与父母关系、体能、学校、与同性关系及总体诸多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均存在显着差异,而他们的内隐自我概念不存在显着差异;(2)同伴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体能两方面外显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着;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外貌、体能及学校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亦不显着;(3)教师评价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一般、外貌及与异性关系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内隐自我概念影响不显着;而对学业优秀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影响显着,对其外显自我概念影响均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显自我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郭志刚.外显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2].白丽铃.学业不良学生的外显、内隐自我概念及其与重要他人评价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马燕.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陈寒,赵泽勇,吴盈霞,曾玉君.吸毒人群的外显自我概念、内隐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杨槐.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6].葛操,黄鹤.大学生内隐、外显攻击性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7].刘亚平,聂胜昀,马成,吕勇.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8].刘亚平,聂胜昀,马成,邢敏,冯翠仙.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性别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C].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

[9].郑信军.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

[10].郑信军.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预测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外显自我概念论文-郭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