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语同义词的类词及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克秀莎(Zubenko Xeniya)[2](2020)在《汉语同素双音近义形容词二语习得研究 ——以俄语母语者为例》文中认为
范静[3](2020)在《现代俄语词汇系统的再系统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俄语词汇系统自建立以后,学者们开始集中精力研究俄语词汇系统各亚系统——各种词汇的特点和使用问题。迄今,尽管这类研究硕果累累,但俄语词汇第一次系统化实现之后的研究越深入,越仔细,俄语词汇系统的各类词汇之间的联系就越遭到忽视。受俄罗斯学者尤.谢.斯捷潘诺夫(以下简称“斯捷潘诺夫”)相关思想的启迪,我们以由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形似词构成的俄语词汇系统为范围,开展俄语词汇第二次(再)系统化探索。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考察俄语词汇,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形似词和反义词的研究现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梳理已有的俄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近义词、形似词和反义词的系统化方法、系统化经验及其不足。(2)引进斯捷潘诺夫的词汇坐标轴理论,关注俄语词汇系统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形似词和反义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现代俄语词汇的再系统化奠定理论基础。(3)假设斯捷潘诺夫相关理论正确,选取俄罗斯学者编写的《俄语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和《形似词词典》中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词汇资源,对斯捷潘诺夫相关理论进行批判性检验。(4)在词典检验基础上,对这位俄罗斯学者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论思考,力争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发现,斯捷潘诺夫的词汇坐标轴理论为现代俄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或者思路;尽管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补充,但它还没有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殷畅[4](2020)在《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典释义模式化和范畴化一直是语义学和词典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代表人物Ю.Д.Апресян提出了词典释义类别理论,词典释义类别理论是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的一种尝试,目前仍然是语言学中一个尚待完善、验证的概念。本文旨在对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理论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该类动词以词典释义类别为描写单位的词典条目试编。论文首先论述和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阐释和分析莫斯科语义学派词典释义类别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集成描写理论、系统词典学思想、积极词典学思想、Е.В.Падучева提出的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为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的分析和描写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图像创作动词的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总结其分类原则和标准,进而对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从语义、句法、词汇语义搭配、超音质特征等方面进行词典释义类别的描写和研究;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内容,对图像创作动词中的典型词汇以词典释义类别为描写单位,按照统一的描写规则和模式进行条目编写实践。
张玺玺[5](2020)在《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及联想数据库建设》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语言意识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语言意识具有民族性,因此,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派基于联想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两国人民认知方式和语言意识的差异给双方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此外,在中国俄语教学实践领域,语言意识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汉语和俄语双语思维能力。因此,进行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目前,国内外虽进行了一系列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的实证研究,但对研究方法本身缺少系统描写,更未涉及《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建设。据此,本研究以语言意识理论为基础,以汉俄语言意识为切入点,系统阐述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并尝试构建《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旨在为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计算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俄语和汉语教学等研究提供借鉴。本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理论及研究方法,由两小节组成。第一节主要论述语言意识理论;第二节主要论述语言意识研究方法,包括联想实验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第三章是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包含三小节。第一节是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现状;第二节是实验方法,着重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联想实验;第三节是实验过程,主要从实验目的及假设、被试、实验材料、实验设计与程序、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及分析六个方面对自由联想实验的过程进行描写。第四章是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建设及应用,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是联想数据库建设,主要介绍联想数据库的构建依据和联想数据库的应用;第二节是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建设,包括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的功能、应用、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三部分。
胡玉超[6](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俄语情态动词хотеть的汉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各国间的联系愈加频繁,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所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语言作为重要的一种媒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且不断深入。其中,词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相关语言研究中的重点对象。俄语国家语料库的《俄语词频词典》显示,хотеть在使用积极程度上十分活跃,作为情态动词,其汉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语料库语言研究在当今语言学研究中也愈发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正是在此研究趋势下,从语言学角度探究俄语情态动词хотеть的汉译情况。本文从本体研究和翻译研究两个角度对俄语动词хотеть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体研究分为词汇语义研究和句法语义研究,词汇语义研究主要以хотеть的3个义项为研究对象,对其词义及义项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究派生义项与基本义项之间的关系;句法语义研究依据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价理论,研究хотеть的支配能力,对хотеть的语义配价和句法题元进行细致分析。翻译研究是从词汇翻译和在线翻译两方面着手探索хотеть的汉译规律,借助俄汉详解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同义词词典等词典释义,确定хотеть的汉语对应词偶;选择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汉译本为语料,利用百度、谷歌、Yandex在线翻译平台,并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探索хотеть的汉译规律。研究俄语高频动词хотеть的语义及其汉译情况,有助于推进具体词汇学、句法语义学和翻译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掌握俄语情态动词和促进俄汉互译实践,同时有助于丰富俄汉平行语料库。
王祥茹[7](2020)在《俄语时间意义名词释义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行的俄语词典的编撰基于传统词典学和词汇学研究的成果,采用自发性和随机性的释义方法,缺乏整体性,词目释义模式不统一。本研究基于“同场同模式”释义原则,参照词典释义并加以辨析,采用范畴化分析法、义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同一语义场内按照统一的释义模式完善俄语时间意义名词的释义。该研究阐释了语义场理论、系统词典学理论、释义元语言理论,并从哲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介绍了时间范畴。本文作者以什维多娃的《俄语语义词典》中的时间意义名词为筛选对象,对其进行甄别处理,汰除旧词、方言词等,对得到的时间意义名词进行次范畴化,得出四类时间意义名词。提取这些名词在《俄语详解词典》释义中的义素,归纳语义子场的释义模式并给出释义的修改方案。为其它语义范畴释义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瓦尔·叶卡捷琳娜[8](2019)在《汉俄同义词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探讨的是汉俄同义词的研究、注释与辨析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анкетныйметод)考察了汉俄同义词。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对汉俄同义词基本定义、类型进行了叙述和比较,得出了两个语言同义词的异同特点。第二章,通过本文的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使用频率,统计了有关数据,并通过线图与数据表证明了两个语言同义词的使用相同与不同特点。第三章,对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理性意义(意义范围,集体个体程度)和色彩意义(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进行了对比。第四章,在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比较。第五章,分析了中国学生和俄罗斯学生在同义词运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在教学邻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还描述了在辞书编写方面的应用。本文在调查结果中有了创新点: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在概念上同义,可是在组合的词语不对应。有些词语在俄语中是同义词,不过汉语不是同义词,而是组合词。还有,有些同义词在汉语中是口语的,但是在俄语中是书面语的。有些俄语同义词是口语的,但是汉语中是书面语的。
姜男[9](2019)在《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现代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现代俄语在社会文化因素和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词汇方面,它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的产生和使用直接地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新词大量的产生,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外来词语尤其是英美外来词的大量借入,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和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只是注重词语本身的变化,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语用基础、修辞色彩、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还不算多。本论文通过列举、分类、对比等方法深入研究俄语新词的类别,从构词学、词典编纂学、修辞学、心理语言学多视角剖析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把握和运用21世纪初期的俄语新词,对今后的俄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再者,目前对俄语新词的研究选词范围过于陈旧,大部分还停留在对20世纪末期的俄语新词研究。所谓新词,就是要体现一个“新”字,因此必须更新我们的研究对象,所以本论文对2011年出版的《21世纪最新俄语详解词典》的新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以最新的俄语新词作为实例,对21世纪初期的俄语新词进行分析总结。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是主要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论文结构进行阐述。第一章为俄语新词的综述部分,主要陈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成果,而且通过对其分析、总结,对俄语新词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界定了俄语新词的概念和范围,从新词的新颖度、语言—言语现象、起源、创造目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生成方式和使用频率对新词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以及从语言的内外因素分析了新词的产生原因。第三章不同视角分析了21世纪俄语新词的动态特点,从构词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构成特点;从词典编纂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收录规则;从修辞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修辞特点;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产生的心理因素。第四章总结了俄语新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对俄语新词运用在不同领域的划分,发现和展望俄语新词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参考文献部分列入了作者在正文中引用过的资料来源。
张文倩[10](2019)在《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数量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属性。通过隐喻手段来表达不定数量意义的现象在俄汉语中广泛存在,但不论是在俄语还是在汉语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都不够充分。因此,本文从对比的视角来研究俄汉语中这种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本文根据对数量的狭义定义,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俄汉语中带有数量隐喻意义的名词。本文主要从隐喻结构、词汇语义类型、隐喻模式以及隐喻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俄汉语中数量隐喻的异同点。研究发现俄汉语中这种隐喻现象受到人类共同的认知思维和统一的物质现实的影响在隐喻结构、词汇语义类型、隐喻模式以及隐喻意义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且由于俄汉两民族历史文化和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名词数量隐喻在上述几个方面还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数量隐喻这一现象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深对俄汉语认知思维和历史文化方面异同点的理解。
二、俄语同义词的类词及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语同义词的类词及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
1.1.1 办学背景 |
1.1.2 学院设置 |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
2.3.3 汉字的“六书” |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
3.2.1 声调的本质 |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
3.2.6 “入声”之争 |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
5.4 本章小结 |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
致谢 |
(3)现代俄语词汇系统的再系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1.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研究意义 |
4.创新之处 |
5.论文结构 |
第一章 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1.俄语词汇学的建立与发展概述 |
2.从微观角度看相关研究现状 |
3.从宏观角度看相关研究现状 |
4.对国外现代俄语词汇学相关问题研究现状的思考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1.从词汇学教材看相关研究现状 |
2.从学术论文看相关研究现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斯捷潘诺夫的词汇系统化研究 |
第一节 词汇坐标轴 |
1.语言符号的构成及其关系 |
2.基于能指与所指不同关系的词汇坐标轴 |
3.坐标轴各节点的程度差异 |
第二节 基于词汇坐标轴的俄语词汇系统化 |
1.坐标轴的两极——同义词与反义词 |
2.坐标轴中间区域的节点——近义词与形似词 |
3.俄语词汇的系统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斯捷潘诺夫词汇系统化思想的词典检验 |
第一节 关于俄语同义词、反义词、形似词词典的选取与说明 |
1.收词与版本 |
2.标注说明 |
3.本文的检验方法 |
第二节 斯捷潘诺夫词汇系统化思想在同义词词典中的检验 |
1.同义词的选词与分析 |
2.发现的问题 |
第三节 斯捷潘诺夫词汇系统化思想在反义词词典中的检验 |
1.反义词的选词与分析 |
2.发现的问题 |
第四节 斯捷潘诺夫词汇系统化思想在形似词词典中的检验 |
1.形似词的选词与分析 |
2.发现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代俄语词汇再系统化的理论思考 |
第一节 对所出现问题的理论思考 |
1.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 |
2.同义词与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
3.同义词与近义词之间的关系 |
4.近义词与形似词之间的关系 |
5.同义词、反义词与形似词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对斯捷潘诺夫俄语词汇系统理论的补充 |
1.能指差异 |
2.补充的所指差异 |
3.补充的修辞差异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研究概述 |
第一节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理论的研究 |
第二节 词典释义范畴化与模式化实践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词典释义类别相关理论 |
第一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相关理论 |
一、语言集成描写思想 |
二、系统词典学思想和积极词典学思想 |
三、词汇语义动态模式理论 |
第二节 词典释义类别理论 |
一、词典释义类别概念的提出 |
二、谓词的词典释义类别 |
三、词典释义类别的描写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图像创作动词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俄汉语图像创作动词词典释义类别 |
一、行为类词典释义类别 |
二、活动类词典释义类别 |
三、能力类词典释义类别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词条试编 |
第一节 行为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
一、рисовать_1/画_1 |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1/刻_1 |
三、малевать_1/涂_1 |
第二节 活动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
一、рисовать_2/画_2 |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2/刻_2 |
三、малевать_2/涂_2 |
第三节 能力类词典释义类别词条试编 |
一、рисовать_3/画_3 |
二、гравировать_3/刻_3 |
三、малевать_3/涂_3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及联想数据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理论及研究方法 |
一、语言意识理论 |
(一)语言意识概念界定 |
(二)语言意识核心词 |
(三)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 |
二、语言意识研究方法 |
(一)联想实验方法 |
(二)其他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 |
一、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过程 |
(一)实验目的及假设 |
(二)被试 |
(三)实验材料 |
(四)实验设计与程序 |
(五)实验数据处理 |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
一、联想数据库建设 |
(一)联想数据库的构建依据 |
(二)联想数据库的应用 |
二、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建设 |
(一)《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功能 |
(二)《汉俄联想平行数据库》的应用 |
(三)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基于语料库的俄语情态动词хотеть的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Аннотация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
1.5 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 |
1.6 语料来源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配价理论概述 |
2.1.1 配价的起源 |
2.1.2 配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2.1.3 配价的性质 |
2.1.4 语义配价与句法题元 |
2.2 翻译理论概述 |
2.2.1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
2.2.2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хотеть的本体分析 |
3.1 хотеть的义项分析 |
3.1.1 хотеть的词典释义 |
3.1.2 хотеть的义项间联系 |
3.2 хотеть的配价分析 |
3.2.1 хотеть的语义配价 |
3.2.2 хотеть的句法题元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хотеть的汉译分析 |
4.1 хотеть汉语对应词的梳理 |
4.1.1 хотеть_(1-2)的汉语对应词 |
4.1.2 хотеть_3的汉语对应词 |
4.2 хотеть的汉译规律分析 |
4.2.1 хотеть的在线翻译情况 |
4.2.2 关于хотеть汉译的几点说明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俄语时间意义名词释义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语义场和义素理论 |
一、语义场理论 |
二、义素分析理论 |
第二节 系统词典学理论 |
第三节 释义元语言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语时间意义词汇语义场的构建 |
第一节 哲学和语言学中的时间范畴 |
一、哲学中的时间范畴 |
二、语言学中的时间范畴 |
第二节 时间意义词的次范畴化 |
第三节 本文释义对象的筛选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语时间意义名词义素提取及释义模式构建 |
第一节 固定时间段名词 |
一、时间单位名词 |
二、固定年数类名词 |
三、周年纪念类名词 |
四、以时间单位计量类名词 |
第二节 连续阶段时间意义名词 |
一、四季类名词 |
二、生命阶段类名词 |
三、表示天内时间段类名词 |
四、以当前时间为基准类名词 |
第三节 顺序类时间意义名词 |
一、周天类名词 |
二、月份类名词 |
第四节 对立时间意义名词 |
一、天内对立时间意义名词 |
二、年内对立时间意义名词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汉俄同义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
五、研究的创新性 |
第一章 汉俄同义词的定义与类型对比 |
第一节 汉俄同义词基本定义 |
一、汉语同义词的定义 |
二、俄语同义词的定义 |
三、汉俄同义词的定义对比 |
第二节 汉俄同义词的类型对比 |
一、汉语同义词的类型 |
二、俄语同义词的类型 |
三、汉俄同义词的类型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俄同义词调查分析 |
第一节 汉语同义词调查分析 |
第二节 俄语同义词调查分析 |
第三节 汉俄同义词调查结果统计与对比分析 |
一、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的相同点 |
二、汉语同义词和俄语同义词的不同点 |
第三章 汉俄同义词意义对比 |
第一节 汉俄同义词理性意义对比 |
一、意义范围对比 |
二、同义名词的集体与个体程度差异 |
第二节 汉俄同义词色彩意义对比 |
一、语体色彩 |
二、感情色彩 |
三、形象色彩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俄同义词使用对比 |
第一节 汉俄同义词搭配组合对比 |
第二节 汉俄同义词语用表达对比 |
第三节 使语言形象、生动且富于变化 |
第四节 避免重复 |
第五节 相互补充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汉俄同义词使用与教学问题研究 |
第一节 翻译领域 |
一、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同义词在翻译领域中出现的偏误 |
二、中国学生在翻译同义词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一、同义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二、同义词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
第三节 辞书编写领域研究成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第一章 俄语新词研究综述 |
1.1 国外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及评述 |
1.1.1 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 |
1.1.2 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 |
1.2 国内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及评述 |
1.2.1 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 |
1.2.2 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词概述 |
2.1 新词的界定 |
2.2 新词的分类 |
2.2.1 根据新颖程度划分新词类别 |
2.2.2 根据语言—言语现象划分新词类别 |
2.2.3 根据新词起源划分新词类别 |
2.2.4 根据创造目的划分新词类别 |
2.2.5 根据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划分新词类别 |
2.2.6 根据生成方式划分新词类别 |
2.2.7 根据使用频率划分新词类别 |
2.3 新词产生的因素 |
2.3.1 语言内部因素 |
2.3.2 语言外部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1世纪多维度下的俄语新词 |
3.1 从构词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构成特点 |
3.1.1 20世纪末期俄语新词的构词特点 |
3.1.2 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的构词特点 |
3.2 从词典编纂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收录规则 |
3.3 从修辞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修辞特点 |
3.4 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产生的心理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语新词的使用 |
4.1 俄语新词的使用领域 |
4.2 俄语新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
4.3 俄语新词产生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
4.3.1 俄语新词产生的意义 |
4.3.2 俄语新词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0)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1章 数量隐喻相关理论阐述 |
1.1 认知隐喻相关理论阐释 |
1.1.1 隐喻的本质 |
1.1.2 隐喻的工作机制 |
1.2 名词数量隐喻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1.2.1 数量的定义及分类 |
1.2.2 数量隐喻的多角度阐释 |
本章小结 |
第2章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结构研究 |
2.1 俄汉语中相同的隐喻结构 |
2.1.1 名词_1+名词_2 |
2.1.2 名词+动词 |
2.1.3 否定结构 |
2.2 俄汉语中不同的隐喻结构 |
2.2.1 俄语中的独特结构 |
2.2.2 汉语中的独特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词汇类型对比分析 |
3.1 俄汉语中重合度高的数量隐喻词汇类型 |
3.1.1 状貌类词汇 |
3.1.2 自然地理类词汇 |
3.1.3 气象类词汇 |
3.1.4 植物类词汇 |
3.2 俄汉语中重合度低的数量隐喻词汇类型 |
3.2.1 军事类词汇 |
3.2.2 身体类词汇 |
3.2.3 动物类词汇 |
3.2.4 人群类词汇 |
3.3 俄汉语中无重合度的数量隐喻词汇类型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模式 |
4.1 静态模式 |
4.1.1 空间隐喻模式 |
4.1.2 容器隐喻模式 |
4.1.3 集合隐喻模式 |
4.1.4 部分整体隐喻模式 |
4.2 动静结合模式 |
4.2.1 过程隐喻模式 |
4.2.2 结果隐喻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意义研究 |
5.1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的基本意义 |
5.2 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的附加意义 |
5.2.1 修辞意义 |
5.2.2 动态意义或静态意义 |
5.2.3 有序意义或无序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俄语中带有数量隐喻意义的名词 |
附录二 :汉语中带有数量隐喻意义的名词 |
四、俄语同义词的类词及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汉语同素双音近义形容词二语习得研究 ——以俄语母语者为例[D]. 克秀莎(Zubenko Xeniya). 天津大学, 2020
- [3]现代俄语词汇系统的再系统化研究[D]. 范静.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俄汉语动词词典释义类别对比分析 ——以图像创作动词为例[D]. 殷畅.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方法及联想数据库建设[D]. 张玺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语料库的俄语情态动词хотеть的汉译研究[D]. 胡玉超.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俄语时间意义名词释义模式研究[D]. 王祥茹.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汉俄同义词对比研究[D]. 科瓦尔·叶卡捷琳娜.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9]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D]. 姜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10]俄汉语名词数量隐喻对比研究[D]. 张文倩. 黑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