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杰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055350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一种必然。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培养质疑习惯,唤醒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不一定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靠教师来唤醒,能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问题才可能提出问题。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某些细微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一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车祸场景,引起学生强烈震撼。通过设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较好地创设了学生思考、质疑的环境。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用细线栓住一个小钢球吊在铁架台上,待小球静止时剪断细线。由此实验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质疑:1、小球为什么会下落?2、小球下落是怎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3、为什么选用小钢球,换成泡沫塑料小球会如何?轻重物体下落得一样快吗?4、在地球不同地方,不同高度同一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吗?在这一系列的质疑中,学生既学习了知识,掌握了规律,又唤醒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遵循教学规律,在接受中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创新能力分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和“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两个层次。前者是一种能够产生尽管前人“已知”,但对自我来讲仍是“新颖”的结果的能力,它以个人独特性为标准,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开发和培养的一种能力;后者是少数专家学者所具有的一种能够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它以社会新颖性为标准。由此看来,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重新组合或转换,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有人把新课标提倡的这些学习方式仅仅理解为惟一的选择,形而上学地认为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学习一概是不可取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接受学习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能让学生在接受中创造,在接受中创新,将会使接受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在探究中创新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目标,端正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演示实验应边讲边实验,绝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事。分组实验应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的结合,不可让学生自由搭配。充分利用身边器材完成课后小实验(如筷子提米,显示微小形变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机地把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把平时实验态度、操作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努力开拓实验教学新构想,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教师还可通过努力,把教材内容甚至课后习题配上设计性实验。比如:《摩擦力》一节,教材是直接给出公式F=μFN的,实际上,这个公式在现有条件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究得出。为此,在这节课上,我提供如下实验器材:不同材料的木块、弹簧秤、细线、钩码等。由学生完成两个探究性实验:1、探究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2、探究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的探究难度不大,却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联想
创新能力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营造创新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创新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事实证明:学校教育既能开发人的创新能力,也能扼杀人的创新能力。“满堂灌”“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就是扼杀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能力的开发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在关键期内失去了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以后对该种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就非常困难,甚至会造成终生遗憾,一生无法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无愧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