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驱后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驱油
聚驱后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1](2019)在《聚驱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升原油开采效率,对提高原油产量、保证石油的供给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老油田多进入开采中后期,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开采难度加大,聚合物驱油是提升原油开采效率、保证原油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聚驱能够从宏观上提升采油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聚驱后期要想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还需要做其它技术的应用,本文对聚合物驱后期的提升采收率的方法做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聚合物驱油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谷小庆[2](2018)在《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是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历史上最大的叁采单元,单元于2010年12月进入聚合物后期阶段,为了保持单元相对稳产,开展了聚合物后期减缓递减的技术对策研究,在强化注入的前提下,分层分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油层动用厚度。实施后,使产量递减幅度明显减缓,为其它二类储量聚驱单元注聚后期单元的注采调整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都娟[3](2018)在《聚驱开发后期剩余油及综合挖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驱开发属于油田的叁次采油技术措施,对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聚驱开发后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于薄差储层或者油藏的边界,采取必要的综合挖潜技术措施,提高油井的产能,保持油田长期持续的高产稳产,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张丽勤[4](2017)在《A区块聚驱后期实施周期注聚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A区块平面上含水差异较大,动用状况差异较大,部分差油层仍然存在一定量的剩余油。聚驱过程中,随着油层渗流阻力的增大,油层的地层压力不断升高,且不同渗透率油层地层压力差异较大,因此,在聚驱后期可以充分利用周期注聚方式,激活差油层压力场,在减少低效无效循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挖潜差油层剩余油,2014年5月份开始实施周期注聚,试验结果表明层内渗透率极差大的井含水降幅大,周期注聚有效的减缓了含水回升的速度,同时又控制了低效无效循环。(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7年11期)
王昕韵[5](2013)在《聚驱后期改注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驱是一种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它主要靠提高水相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进而降低水相和油相的流度比,从而扩大波及体积。但聚合物驱后地下仍有大量的残余油,这些剩余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聚驱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非均质油藏聚驱后期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低渗透油层和远离注采井主流线的两翼部位。因此,对于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油藏,聚驱后期进一步增加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对于进一步提高油田总体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杏北开发区共有5个工业化聚驱区块,随着各区块逐渐进入聚驱后期阶段,区块含水回升速度逐渐加快。相关取心及油层动用状况资料表明,受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影响,聚驱后期油层内仍有45%左右的地质储量未得到动用,‘而叁类油层叁次采油潜力尚不清晰。为了改善聚驱后期的开发效果,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尝试对聚驱后期区块改注高浓度聚合物,研究储备聚驱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为杏北开发区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矿场实际需求,本文在参照注入方案调整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改注高浓度聚合物井组注采完善程度和注入井油层发育状况、注入能力等多方面研究,完善高浓度聚合物驱选井方法,为其它聚驱区块开展改注高浓度聚合物驱选井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3-03-27)
王慧慧,金东丽,魏宏,秦菲,潘彦珍[6](2012)在《双河Ⅲ油组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及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河油田Ⅲ油组是双河Ⅱ类储量聚驱单元,注聚后期单元面临着产液能力降低、分层动用不均衡、平面聚合物窜流等问题,制约聚驱后期聚驱效果的进一步扩大。文章结合双河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提出聚合物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技术对策,通过实施,使产量在高峰期保持稳定,进一步扩大聚驱效果,为其他聚驱单元的开发提供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沿海企业与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叶秀昌[7](2011)在《灰色关联系统在油田聚驱开发后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驱油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聚驱后期,由于在聚合物的长期作用下,地层本身的部分属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开发的各因素主次轻重也发生了变化。通过A油田B油层聚驱后期9口中心采出井的累积增油的影响因素分析,应用灰色关联法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采出井的地层系数>连通井的注入浓度>连通井的注入强度>阶段初期含水率>采出井的砂岩厚度>累积注入量,为今后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25期)
刘伟杰[8](2011)在《聚驱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处于聚驱开发后期的某区块剩余油分布特点和存在主要矛盾,通过注采井综合调整挖潜,促使该区块在注聚后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并初步形成了注聚后期提高采收率配套调整技术,这对于其它叁次采油区块的注聚后期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1年07期)
李朦[9](2010)在《萨北开发区一类油层聚驱后期高浓度注聚方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萨北开发区北二东东块一类油层于2003年进入常规聚驱阶段,随着一类油层注聚面积的增大,该区块的含水率不断增加,适合常规聚驱的剩余储量逐年减少。高浓度聚合物驱与常规聚合物驱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剪切性、更强的粘弹性,更大的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北二东东块一类油层的地质、沉积、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制定了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分子量、段塞组合及转注时机的优选方案,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分子量、段塞组合及转注时机进行了优选。根据北二东东块动、静态特征,利用Petrel软件,对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采用相控插值技术,建立了北二东东块精细地质模型。利用粘度修正公式,对高浓度聚合物的粘浓曲线进行了修正,从而能够考虑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弹性的影响。本文还制定了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速度和聚合物用量的优选方案,利用粘浓曲线修正结果,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该区块一类油层高浓度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和聚合物用量进行了优选。本文对北二东东块一类油层高浓度聚合物注入参数的优选,为该区块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提高该区块一类油层的挖潜能力、改善该区块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10-03-25)
闫继颖[10](2009)在《聚驱后期气聚两相驱起泡剂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中、低渗透层的采收率,2005年5月在喇嘛甸油田北西块7-P1988井组开展了气聚两相驱油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气聚两相驱可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油井二次受效明显。但在气聚注入体积0.03PV后油井产气量增加,气油比大幅度上升,气窜现象严重。为了保证聚驱后期气聚两相驱效果,开展了聚驱后期气聚两相驱起泡剂应用技术研究。研究表明,聚合物溶液混入一定浓度的起泡剂,可以起到延缓气窜的作用;调剖段塞和交替段塞中加入起泡剂均有利于降低气窜程度,改善气聚驱油效果。经室内配方的不断优化,现场增加了调剖段塞,在气聚交替阶段添加了起泡剂,试验后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区块含水最低下降了1.7个百分点,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9-05-30)
聚驱后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是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历史上最大的叁采单元,单元于2010年12月进入聚合物后期阶段,为了保持单元相对稳产,开展了聚合物后期减缓递减的技术对策研究,在强化注入的前提下,分层分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提高油层动用厚度。实施后,使产量递减幅度明显减缓,为其它二类储量聚驱单元注聚后期单元的注采调整提供了经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驱后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蕾.聚驱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谷小庆.双河油田北块Ⅳ1-3层系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J].石化技术.2018
[3].都娟.聚驱开发后期剩余油及综合挖潜技术研究[J].云南化工.2018
[4].张丽勤.A区块聚驱后期实施周期注聚的认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
[5].王昕韵.聚驱后期改注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6].王慧慧,金东丽,魏宏,秦菲,潘彦珍.双河Ⅲ油组聚驱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实践及认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7].叶秀昌.灰色关联系统在油田聚驱开发后期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8].刘伟杰.聚驱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9].李朦.萨北开发区一类油层聚驱后期高浓度注聚方案优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
[10].闫继颖.聚驱后期气聚两相驱起泡剂应用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