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11年为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6亿美元(论文文献综述)
杨张锋[1](2021)在《冷战后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身份指是研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身份界定国家利益,进而决定国家的行为。身份既产生于国家之间的互动,也源于国家内部各类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国际格局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是领导层确定本国身份的基础,身份和外交行为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土耳其建国后,凯末尔确立了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国家身份,实行和平、孤立的外交政策。冷战期间土耳其选择加入西方身份,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冷战结束后中亚国家先后独立,土耳其的领导层先后确立了“领导者”、“桥梁国家”、“中心强国”的身份,并以这些不同的身份为指引制定出了各个时期的中亚政策。根据冷战后土耳其身份的变化,可以将它的中亚政策划分为厄扎尔、联合政府和正义与发展党三个时期。在厄扎尔时期(1991至1993年),美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俄罗斯无暇顾及中亚,西方支持土耳其在中亚发挥影响,土耳其在中亚面临历史性机遇。在国内,凯末尔主义者、伊斯兰主义者、泛突厥主义者均支持土耳其在中亚实施积极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厄扎尔领导集体为土耳其确立了中亚“领导者”的身份。通过建立突厥语国家峰会、提供大规模援助、设立学生交流项目、鼓励中亚国家进行字母拉丁化改革等措施,土耳其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突厥语国家联盟。然而,中亚国家虽然欢迎土耳其的投资、援助及其它形式的帮助,但拒绝有关突厥语国家联盟的倡议,因此土耳其追求的“领导者”身份无果而终。在联合政府时期(1993年至2002年),美俄关系由合作走向竞争,俄罗斯出台“近邻政策”,而美国制定了针锋相对的“新中亚战略”。受政治伊斯兰和库尔德问题的影响,土耳其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背负外债和通货膨胀双重压力。德米雷尔和奇莱尔领导集体出于加入欧盟的现实需要,为土耳其确立了连接欧洲与中亚的“桥梁”身份。土耳其借助突厥语国家峰会保持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争取中亚国家支持土耳其的“桥梁”作用。在能源领域,土耳其在美国帮助下获得了巴库-杰伊汉石油管道项目,另一方面又与俄罗斯签署了“蓝溪”天然气管道协议,实现了成为能源走廊的目标。在文化方面,土耳其在继续吸引中亚学生到土耳其留学的同时,注重在中亚兴办各类学校,推广土耳其的语言和文化,提升土耳其在中亚的软实力。在援助领域,土耳其将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援助重点,弥补其中亚外交政策的短板。从双边关系的角度看,土耳其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恶化,与其他国家关系基本正常。在联合政府时期,中亚国家对与土耳其发展政治关系热情下降,但愿意与土耳其进行经贸合作。土耳其的“桥梁”身份得到了中亚国家的一定支持,但却没有获得欧盟的认可。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2002年至今),土耳其在中亚面临的国际环境大为改观。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为土耳其在中亚发挥影响提供了良好机遇,普京执政后俄罗斯表现出与土耳其合作的态度。土耳其国内政治稳定,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具备了在中亚发挥影响的条件。正发党领导集体为土耳其确立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多地区“中心强国”身份。2009年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建立使土耳其拥有了一个能够在欧亚大陆发挥影响的国际组织,借助该组织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在经贸、交通、海关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影响不断扩大。在能源领域,土耳其借助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和巴库-埃尔祖鲁姆天然气管道的优势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已经通过上述管道向土耳其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土耳其正在接近能源枢纽国的目标。在援助方面,土耳其对国际合作与协调署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革,以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援助对象,旨在强化两国对土耳其的支持。此外,土耳其加大了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援助,试图在中亚的安全领域发挥影响。目前,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双边关系,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第一层次,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为第二层次,塔吉克斯坦处于第三层次。从效果上看,中亚国家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给予了积极响应,土耳其与中亚之间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心强国”身份突出了土耳其的主体地位,对中亚国家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其长远的效果还有待于观察。纵向来看,土耳其的中亚外交政策受到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首先,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和政策决定了土耳其不可能实现建立突厥语国家联盟的目标,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降低了中亚国家与土耳其合作的力度,俄罗斯在中亚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加了土耳其实现能源外交目标的阻力。其次,美俄博弈有可能造成中亚动荡,使土耳其面临不确定的地区环境;土耳其需要在美俄之间进行平衡、避免被拖入冲突;美、俄博弈还会造成中亚国家外交取向分化,土耳其需要实现中亚各国的外交取向与自身中亚外交政策的融合,使中亚国家朝着与土耳其合作的方向发展。再次,伊朗作为中亚事务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冷战结束初期与土耳其在中亚展开地缘竞争,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双方逐渐转向合作。伊朗在经贸、文化领域与土耳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共同利益决定了双方在中亚的合作要大于竞争。从中亚方面看,各国在民族、资源、边界等方面存在诸多纷争,土耳其必须谨慎处理中亚内部的争端;中亚各国奉行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决定了土耳其不可能在中亚获得比当前更大的影响力。从土耳其的角度来看,当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重点在中东和周边地区,中亚在土耳其外交政策中的地位相对下降;此外,官僚部门之间的博弈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有损于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协调与统一,使土耳其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中亚政策。本文主要研究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身份选择指引了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发展。第二,俄罗斯因素对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影响突出。第三,文化、援助、能源一直是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三个重点领域。第四,塔吉克斯坦在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中处于边缘,但并没有被土耳其所忽视。土耳其在中亚主要扮演了泛突厥文化的倡导者、西方的盟友、务实的合作者三种角色。展望未来,土耳其的中亚外交政策将继续以与俄罗斯合作为前提,中亚依然处于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边缘,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层次将保持现状,如何确立稳定、合理的身份并得到国际的认同未来仍是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面临的核心问题。中亚是中国的西邻,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安全和能源利益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然而合作是双方关系的主流,中国与土耳其在中亚反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闫亚娟[2](2021)在《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为主体的三大区域板块,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主要继承国,自独立以来就不断加强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努力与独联体国家一道成为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共同成立了欧亚经济联盟,随后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果,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类似于欧盟的欧亚联盟。但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之初正值俄罗斯遭遇美欧等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加之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受俄罗斯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经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欧亚经济联盟陷入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欧亚经济联盟提出对外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欧亚经济联盟各国自独立以来首次宣布同独联体以外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不仅为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会,也为域外国家深度参与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欧亚经济联盟是中国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区域经济组织之一,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深入分析欧亚经济联盟对外战略动向对中国深化对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明确独联体地区、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自由贸易区理论、非传统收益理论、轮轴-辐条理论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理论为基础,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与诉求、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思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进展入手,重点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特征、主要影响以及面临的困境,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未来走势进行了研判,在此基础上针对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在内部和外部环境都不甚乐观的情况下提出的,目标宏大。为使建设顺利进行,欧亚经济联盟规划了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具体推进思路。第一,以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为指导。新欧亚主义思想是21世纪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它主张东西并重,强调重视欧洲同时,增加亚洲在对外合作中的比重。第二,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为主要发展方向。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恶化,欧亚经济联盟向西发展受阻,在此背景下,欧亚经济联盟选择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作为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三,以中国、越南、印度、伊朗等为实施中的支点国家。中国和越南为俄罗斯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印度为俄罗斯的优先战略伙伴关系国,伊朗为俄罗斯的“特殊关系”国,欧亚经济联盟选取四国依次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支点国家,以点带面,进行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四,以“5+1”为基本合作模式。“5”这里是指欧亚经济联盟五个成员国,分别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1”这里是指第三国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5+1”即为欧亚经济联盟+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越南等。第五,以市场、能源和技术合作为推进手段。欧亚经济联盟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能源储备以及先进的军工技术,借助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展能源外交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手段。按照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路线图,2015年5月29日,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10月5日,《欧亚经济联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是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样板。2018年5月17日,欧亚经济联盟与伊朗签署临时自由贸易协定,2019年10月27日,《欧亚经济联盟-伊朗临时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之后,2019年10月1日及2019年10月25日,欧亚经济联盟又分别与新加坡和塞尔维亚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截止到2020年底,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已签署4个自由贸易协定。除此之外,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以色列、埃及等国也分别进行了多轮自由贸易谈判。从其现有实践看,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表现出了如下四个特征:第一,在地域范围上以亚洲国家为主;第二,在谈判对象上优先选择盟友及战略伙伴国;第三,在协议内容上采取灵活的自由化标准;第四,在建设目标上兼顾传统与非传统收益。经过多年努力,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对独联体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联盟各成员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不一致延缓了谈判进程;第二,联盟各国产业结构畸形与贸易结构单一影响贸易伙伴国的选择范围;第三,联盟对外贸易伙伴国整体贸易规模偏小制约了经济收益;第四,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压力挤压了发展空间。未来欧亚经济联盟依然会把小型贸易伙伴作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对象,同时逐步推进与东盟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并最终实现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现已与中国签署经贸合作协定,但距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双方自由贸易区建设还存在很大障碍。为此,中国可以借鉴欧亚经济联盟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MUKHRIDDIN(穆合)[3](2020)在《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关系是一个地区发展方向的指南,包括了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有着近2000年的交往历史,这些交往历史涉及到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合作,两国的关系也在交往的历史中出现了对应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一个在中国留学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得益于两国关系在新时代下的进一步的深入发展,我对两国关系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深深的认识到了乌中关系友好发展是对两国千秋万代有益的事情。所以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先论述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建国之前的乌中关系,包括古代乌中关系和近代以来乌中关系的交往,接着论述苏联解体后的中乌在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再论述中乌关系的新桥梁——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乌关系,最后论述新时期“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乌中关系。目的在于分析总结乌中关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深刻的认识到国际关系对于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为现今中乌友好关系继续深入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经验。
陈亚州[4](2020)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首次扩员后提出的旨在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理念,对于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引意义。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多重使命,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平稳构建对于上海合作组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概念纳入国际共同体的视阈中,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可视为在组织成员国间主要由价值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地区共同体。据此,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共同体就是要推动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的基础上,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为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和包容互鉴的典范。通过对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现有基础、主要挑战和基本路径方面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资源,该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思想、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其吸收了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基本实践历程的有益经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员国在共同价值、共同安全、共同利益和共同情感方面,已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不过,在以上四个维度,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鉴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各成员国需要在分别拟定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路径、安全路径、利益路径和情感路径的基础上,形成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整合性路径。
张居营[5](2019)在《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曾长期处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调控,在苏联“劳动分工”桎梏下,中亚国家形成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依附型强的发展特征。自上世纪90年代初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纷纷开始实施政治与经济改革,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过10余年的转型与探索,21世纪中亚各国开始步入复苏之路,市场化改革初具成效,各国经济进入稳定发展轨道,且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特色发展模式。由于转型初始条件以及各国所选择的经济增长路径不同,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国家凭借本国相对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出口,形成了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部分非资源型国家则依靠内在消费等需求推动形成了内需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些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既导致了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结构的不同,又使各国在其经济增长中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各为不一。从中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其内部经济风险主要呈现在两个层面:脆弱性风险与失衡性风险,前者主要表现在相关国家经济基础较差,工业化水平、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等方面不是很发达,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导致抵御经济冲击的能力较低。后者表现为部分国家过度依赖本国丰富的油气或矿产资源,导致其产业结构单一且易受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影响,使得各国极易遭受财政危机、高通胀、高失业率等方面风险的冲击。就中亚各国而言,由于产业结构、市场自由化程度、增长模式以及不同时期经济风险的表现不同,各国又呈现不同的内部经济风险特征。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各国对外经贸合作的状况来看,中亚国家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世界主要大国的地缘战略博弈、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等。外部风险使得中亚国家在对外经济上呈现出一定的依赖性风险特征,这种依赖性来自两个层次:一是对部分大国经济贸易的依赖性,二是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依赖性,这些依赖性通过贸易、投资、侨汇等传导渠道表现出来。由于其经济对能源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侨汇收入的依赖度不同,各国又呈现不同的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与此同时,在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亚国家还面临创新经济所带来的新兴经济风险。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为代表,依靠人才、知识、创新驱动的新型经济形态,创新经济具有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且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中亚国家由于自身较为薄弱的经济基础,创新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其科技创新基础实力严重不足,在未来经济发展、区域地缘竞争中都会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在中国创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亚国家与中国在创新经济领域有一定的互补性,这为中亚国家应对新型风险带来更多机会。“一带一路”倡议下,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的支点国家,中亚各国也积极推动贸易、投资、产能、金融等多个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但是,中亚国家自身面临的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等内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以及创新经济新型风险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双边及多边合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包括双边贸易过度集中于能源领域、项目投融资环境不佳、双边金融合作严重不足、项目推进受到地缘因素干扰等等,而中亚各国摆脱经济落后局面、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诉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理念则为中国与其的合作带来了更多机会。在创新经济层面,中亚国家也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又恰好与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战略实现了完美对接,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带来新机遇。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一带一路”建设已跨越夯实基础,迈入了持久发展的阶段,中国与中亚各国各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增多。作为与中国毗邻且具有重要支点作用的区域,中亚国家的积极参与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开展。由此,系统地研究中亚国家的内外部经济风险、新型风险,深入地提炼总结各国与整个地区经济风险的特征,探讨各种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对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经济理论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手段,对中亚国家的经济风险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深刻剖析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根源。独立后的中亚国家由于其自身要素禀赋与经济规划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与动力也各不相同。本部分通过对中亚各国经济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对外经济状况等进行分析,并基于投资、消费、净出口等对GDP的贡献程度,从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市场自由化与政府指导型等视角总结各国的增长模式,探寻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根源与现实背景。二、评估与分析中亚国家的内部经济风险。中亚国家相互毗邻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经济发展历程等,以及各自内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性,导致各国的经济风险有共同之处却又存在个性化差异。本部分基于中亚各国自身情况,从经济的内部脆弱性、失衡性等角度,以相关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采用风险指标评价方法对各国的经济风险进行评估,从中亚各国的内部经济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亚国家经济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创新经济内涵及发展状况的描述,分析中亚国家的创新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面临的内部新型风险。三、评估与分析中亚国家的外部经济风险。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大国地缘战略博弈、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等外部风险,这些外部经济风险导致中亚国家在外贸、外资以及外汇收入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本部分结合经济协同性、经济依赖性等理论,通过对中亚各国的外贸、外资以及外汇收入等指标的外部依赖性分析,剖析各国外部经济风险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估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四、研究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区域的战略地位凸显,中亚国家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等内外部经济风险特征,以及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均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较大影响。本部分基于“一带一路”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探寻内外部经济风险对中亚与中国合作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亚国家内外部经济风险、创新经济风险的影响效应,全面系统地研究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五、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区域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中亚国家面临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使“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中亚国家的各类经济风险。另外,由于中亚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经济风险特征差异性,也使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应注重不同国家的特点,实施差异性合作路径,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机会。本文在此基础上,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中国自身应对等层次上,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区域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中亚国家的内部经济风险主要体现为脆弱性、失衡性风险,五国经济风险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哈萨克斯坦为“高失衡性、低脆弱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为“高失衡性、高脆弱性”;乌兹别克斯坦为“低失衡性、低脆弱性”;(2)中亚国家的外部经济风险主要体现为对外依赖性风险,五国经济风险特征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为“高能源贸易、外资依赖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高侨汇收入依赖性”;乌兹别克斯坦为“低对外依赖性”;(3)中亚国家在创新经济发展方面面临创新经济基础条件薄弱、未来经济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区域地缘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等新型风险,但在中亚国家数字发展规划与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对接下,新型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机遇;(4)中亚国家经济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带来相应机会和挑战,机会包括各国为改变经济落后现状,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会积极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挑战包括“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运行障碍较多、投融资环境较差、合作领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以及应对外部经济形势波动、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等因素;(5)“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的落实需要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等三个层次进行积极的风险应对,包括夯实互联互通基础、改善投融资环境、选择差异化合作路径、加强双边金融与创新领域合作、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对接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层次分析法、面板数据模型等,结合国家经济风险评价理论、经济协同性、经济相互依赖性等理论,对中亚各国的经济状况、内外部经济风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从脆弱性、失衡性、对外依赖性、创新经济新型风险等角度,提炼总结了中亚国家经济风险的特征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从项目实施、双边合作、区域互利三个层次,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落实的风险应对措施。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研究视角的宽泛性与相关数据的获取难度,本文在中亚各国具体情况、“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具体问题等难以兼顾且缺乏深入研究,这是未来本文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向。
伊力哈穆(KASIMOV ILKHOM)[6](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因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希瓦等丝绸之路古城驿站,以及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而闻名于世界,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随着中国提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通过探寻中亚文明的滥觞起源,重走伟大的丝绸之路,漫步童话般的古镇,感受多元民族风情,品尝非遗美食等来体验这个中亚古国的魅力。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内涵精神反映出这个国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辉煌的的历史文化,游客不仅可以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见证者。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的友邻国家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在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的发展阶段后,现在已进入了以国民大众消费为主的休闲时代,全域旅游、优质旅游成为打造幸福产业的新战略。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旅游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良好的背景下,深化乌中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之间多方位、多维度的联系,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经贸往来和旅游合作,也在全面实施传统旅游向高质量旅游的提升发展。结合上述背景,论文主要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如何开展旅游合作,并重点分析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乌旅游以及获得更多来自中国方面的旅游投资,乌兹别克斯坦应采取的策略和建议。本论文以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对乌兹别克斯坦旅游业发展的实地调研,同时详细梳理分析了与论文研究相关的新闻链接、期刊论文、网络评论等质性文本,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多元环境。论文的逻辑思路是先对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进行SWOT分析,之后阐述两国开展旅游合作的具体构想与策略,并探讨合作的保障机制。论文的结论强调,凭借“一带一路”平台建设的机遇,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的旅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在大众旅游时代,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特色丝绸之路的项目组织、丰富的旅游产品设计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在保障机制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实现两国的旅游发展。
基姆金娜·维罗妮卡[7](2018)在《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百年来,欧亚大陆一直是沟通东西方世界的桥梁与媒介,而现如今,其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意义不但依旧明显,而且愈加重要。一个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全球化的发展与壮大,欧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关于推动贸易投资的各项举措,都为其创造了新动力。近几十年来,中亚地区合作加强的趋势十分明显。欧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是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这是由于该区域具有重要的能源和运输潜力,具有整合欧亚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关系领域的潜力。由于阿富汗战争的影响,该区域的不稳定性也是引起外界关注的一个因素。它促使中国、俄罗斯和与本地区接壤的国家积极采取行动,确定新的战略与对策。中亚地区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决定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三点:第一,中亚地区为中国西部、西北部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可能;第二,该区域利用其自然资源为创造一个新的交通走廊提供了可能;第三,国际金融危机迫使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地区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一系列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条件促成了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关系。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及独联体国家的积极参与者。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及2014年白俄罗斯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后,白俄罗斯有意更加积极地参与欧亚各领域的交往与交往。因此,关注和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对于白俄罗斯而言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把与白俄罗斯合作的因素考虑进去,似乎也是今后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这一新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强化和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在分析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形势的同时,兼顾国家和地区利益平衡这一考虑。在研究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属性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互动的实质,这其中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经贸合作的主要内容、合作的发展阶段及其合作的模式与特点,以此来揭示中国对外政策观念在特定历史和政治经济形势下的轨迹走向,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发展进程中的反映。
海润妮萨·麦木提敏[8](2018)在《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因此中小企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中小企业业发展对于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提高经济增长方面有着较大贡献,对提高经济贡献表现在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大量的配套服务,促进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上种种成为政府大力支持与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动机。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是属于欠发达国家,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无法具备开办和发展大型企业的能力,因此通过大力支持与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受到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大型企业发展欠佳的现实困境影响,发展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因此本论文结合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进行总体评价。其次,评价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现状;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价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用就业弹性比较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贡献,通过数据分析来比较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由此提出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中小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启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中小企业产值在区域、行业产值的比重不同,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大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也是显着的,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别,这与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经济发展情况、经营规模、对劳动力的需求等因素有关。就业弹性显示,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于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从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与发展速度上来看,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与发展大于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可是从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来看,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度大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度,因此,得知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大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度外贸易的贡献。最后给出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总结。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缺乏,区域分布不均衡,技术创新不足,政府政策不给力等问题,最后结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中小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启示。
刘伟[9](2018)在《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并且特别提出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的重要思想。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并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将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向新的战略高度。而2014年俄罗斯在经历了乌克兰危机、欧美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各项经济指标急剧下滑,迄今为止欧美经济制裁尚未取消。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进的顺利与否关乎着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发展态势,俄罗斯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加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1)一国经济安全对他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实施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2)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及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和趋势预判;(3)中国的应对策略。本研究共涵盖六章,各部分内容布局如下:第一章,绪论,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分别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与特色。第三章,概述了国家经济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将国家经济安全涵义拓展至“防御型”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和“进攻型”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国经济安全对他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推进的影响”抑或“他国经济安全对本国对外经济安全政策推进的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下文皆在此框架下逐一展开剖析。第四章,阐述了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维度,核心目标及保障措施。为后续分析及前景预判提供了指导思想。第五章,运用CRM模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分别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趋势预测。针对风险评估,首先确定了模型的选择依据;其次,分析了风险评估模型的选择优势;再次,分别从经济结构、货币、主权债务、银行、政治五大领域构建了国家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了实证剖析。趋势预测亦是从上述五大领域分别进行剖析。得出的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值为第六章的Stata回归提供了解释变量。其结论为:单一的经济结构致使俄罗斯经济极易受到外部不安全因素(经济和政治)的冲击,其货币安全、主权债务安全、银行业安全除了自身系统的不健全外,均掣肘于经济结构单一所致的经济增长乏力。而畸形的经济结构为欧美经济制裁埋下了“定时炸弹”,欧美经济制裁更使俄罗斯的经济“每况愈下”,恶劣的经济基础和劳动力储备枯竭决定了未来5年内其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第六章,分别从中俄经贸合作、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上合组织框架下的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及中美亚太地区博弈五个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其中,前四节运用大量的数据及Stata回归模型进行剖析,最后一节采用有限多轮动态博弈模型构建了强国经济安全态势下一超双强数学博弈模型,并通过两个案例即“1998年俄罗斯主权债务危机+1998年科索沃危机”和“2014年乌克兰危机+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进行验证剖析。其结论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是确保欧亚空间的稳定与发展的首要机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至关重要。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对中俄、中国与中亚五国、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均有负影响,但俄罗斯经济安全形势的恶化使得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项目给予了妥协和支持,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项目合作,故当前是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机遇期。但若俄罗斯国力一旦恢复元气,因担心中国对其传统势力范围影响力的扩大,势必会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的难度。故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必须拿捏有度,否则于我不利。最后,总结相关结论并提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应对策略。
丁云宝[10](2018)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文中提出在冷战格局崩溃以后,通过军事手段来获得国际主导权的方式正逐渐被通过经济手段来获得国际话语权的方式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地缘经济理论应运而生。竞争与合作是地缘经济理论的两个重要特征。地缘经济是在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地缘政治影响较深。因此,地缘经济理论传统观点更加强调竞争、控制、对立、遏制,相对弱化合作、联合等特征;强调国家为地缘经济主要行为体,轻视或忽视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地缘经济中的作用。同时,倾向于将竞争、遏制、冲突等理念作为解决经济、宗教等复杂问题的指导理念,加剧了冲突性。“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为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强调合作、平等。“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了地缘经济理论的发展,丰富、修正了地缘经济理论观点,创新形成了以新地缘经济空间、新国际关系理念、新国际经济格局、新合作共赢框架、新要素流动动向为内容的新地缘经济观。上海合作组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建设,处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区域高度重叠,功能互动频繁,其不可避免受到新地缘经济观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等领域的功能再造。
二、日本11年为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6亿美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11年为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6亿美元(论文提纲范文)
(1)冷战后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不足 |
第一章 身份的形成及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发展 |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外交政策 |
一、外交政策 |
二、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 |
三、身份视角下的外交政策 |
第二节 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原则及演变 |
一、凯末尔时期的和平外交原则 |
二、冷战时期土耳其亲西方的外交原则 |
三、冷战后土耳其积极、独立的外交原则 |
第三节 土耳其地区外交政策与总体外交政策的关系 |
一、从属于总体政策的地区政策 |
二、依托于地区政策的总体政策 |
三、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特性 |
小结 |
第二章 厄扎尔时期土耳其的中亚政策 |
第一节 厄扎尔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形成的背景 |
一、苏联解体与土耳其面临的机遇 |
二、土耳其国内在中亚政策上的共识 |
第二节 厄扎尔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的重点 |
一、以突厥语国家首脑峰会领导中亚国家 |
二、通过援助展示领导中亚的实力 |
三、以文化外交增强土耳其对中亚的吸引力 |
第三节 对厄扎尔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的评价 |
一、中亚国家拒绝土耳其的“领导”身份 |
二、土耳其中亚政策泛突厥主义色彩浓厚 |
三、土耳其对中亚文化外交背后政治意图明显 |
小结 |
第三章 联合政府时期土耳其的中亚政策 |
第一节 联合政府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形成的背景 |
一、俄罗斯对中亚政策及美俄关系的转变 |
二、土耳其政治经济动荡不安 |
第二节 联合政府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的重点 |
一、利用峰会机制争取中亚国家支持其“桥梁”身份 |
二、构筑中亚-欧洲之间的能源之桥 |
三、以对外办学搭建“文化之桥” |
四、以援助推动中亚融入西方体系 |
第三节 联合政府时期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关系 |
一、土耳其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的曲折发展 |
二、土耳其与哈萨克斯坦的全面合作 |
三、土耳其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教育合作 |
四、土耳其与土库曼斯坦的能源合作 |
五、土耳其与塔吉克斯坦关系的缓慢发展 |
第四节 对联合政府时期土耳其中亚政策的评价 |
一、中亚国家对土耳其“政冷经热” |
二、“能源走廊”目标基本实现 |
三、文化外交成败参半 |
小结 |
第四章 正义与发展党以来土耳其的中亚政策 |
第一节 正发党以来土耳其中亚政策形成的背景 |
一、“9·11”事件后中亚力量对比的变化 |
二、土耳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 |
第二节 正发党以来土耳其中亚政策的重点 |
一、以“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增强制度化合作 |
二、借助枢纽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
三、以援助增进政治与经济合作 |
四、加大对中亚的投资规模 |
五、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 |
第三节 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双边关系的层次 |
一、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重点对象国 |
二、土耳其在中亚的争取对象国 |
三、土耳其中亚外交政策的边缘国家 |
第四节 正发党以来土耳其中亚政策的效果 |
一、中亚国家积极回应土耳其政策 |
二、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影响逐渐扩大 |
三、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经贸易发展迅速 |
小结 |
第五章 影响土耳其中亚政策的主要因素 |
第一节 俄罗斯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一、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和政策 |
二、冷战后土耳其与俄罗斯关系的演变 |
三、俄罗斯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第二节 美、俄博弈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一、美国在中亚的利益及战略 |
二、美、俄中亚博弈的主要领域 |
三、美、俄博弈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第三节 伊朗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一、伊朗在中亚的利益及战略目标 |
二、伊朗与土耳其在中亚的关系 |
三、伊朗对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影响 |
第四节 中亚国家多元平衡的外交倾向 |
一、中亚国家间的争端 |
二、中亚国家的多元平衡外交政策 |
第五节 土耳其自身的局限 |
一、土耳其综合国力的限制 |
二、土耳其官僚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
小结 |
结论 土耳其中亚政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 |
一、土耳其中亚政策的特点 |
二、土耳其中亚政策的发展趋势 |
三、土耳其中亚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发表学术论文 |
2.参与科研项目 |
3.访学交流 |
作者简介 |
1.基本情况 |
2.主要经历 |
(2)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研究 |
1.2.2 关于欧亚经济联盟自身一体化问题的研究 |
1.2.3 关于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经济合作的研究 |
1.2.4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独联体地区 |
2.1.2 欧亚经济联盟 |
2.1.3 自由贸易区 |
2.2 理论基础 |
2.2.1 自由贸易区理论 |
2.2.2 非传统收益理论 |
2.2.3 轮轴-辐条理论 |
2.2.4 地缘政治经济理论 |
第3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与诉求 |
3.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背景 |
3.1.1 乌克兰爆发危机 |
3.1.2 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 |
3.1.3 独联体地区向心力下降 |
3.1.4 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 |
3.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诉求 |
3.2.1 推动联盟各国经济增长 |
3.2.2 改善联盟外部政治环境 |
3.2.3 维护联盟各国地区安全 |
3.2.4 提升联盟地区及国际影响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思路 |
4.1 以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为指导 |
4.1.1 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的形成 |
4.1.2 新欧亚主义地缘思想的核心内容 |
4.1.3 新欧亚主义影响下联盟成员国的对外合作战略 |
4.2 以广大的亚洲地区为主要发展方向 |
4.2.1 联盟成员国的欧洲观 |
4.2.2 联盟成员国的亚洲观 |
4.2.3 乌克兰危机后亚洲在联盟对外合作中的地位 |
4.3 以中国、越南、印度、伊朗为实施中的支点国家 |
4.3.1 东亚的支点国家:中国 |
4.3.2 东南亚的支点国家:越南 |
4.3.3 南亚的支点国家:印度 |
4.3.4 西亚的支点国家:伊朗 |
4.4 以“5+1”为基本合作模式 |
4.4.1 “5+1”合作模式的内涵 |
4.4.2 “5+1”合作模式的优点 |
4.4.3 “5+1”合作模式的难点 |
4.5 以市场、能源、技术合作为推进手段 |
4.5.1 借助巨大的潜在市场 |
4.5.2 开展能源外交 |
4.5.3 进行军事技术合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际进展 |
5.1 与越南、伊朗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生效 |
5.1.1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背景 |
5.1.2 《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
5.1.3 《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效果 |
5.2 与新加坡、塞尔维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签署待生效 |
5.2.1 《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背景 |
5.2.2 《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
5.2.3 《自由贸易协定》的潜在效果 |
5.3 与印度、以色列、埃及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分别谈判中 |
5.3.1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背景 |
5.3.2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展 |
5.3.3 《自由贸易协定》的预期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特征及影响 |
6.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
6.1.1 在地域范围上以亚洲国家为主 |
6.1.2 在谈判对象上优先选择盟友及战略伙伴国 |
6.1.3 在协议内容上采取灵活的自由化标准 |
6.1.4 在建设目标上兼顾传统与非传统收益 |
6.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主要影响 |
6.2.1 推动了独联体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
6.2.2 加剧了俄罗斯与美欧的地缘政治竞争 |
6.2.3 提升了亚洲国家在联盟空间的经济地位 |
6.2.4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困境及走势 |
7.1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困境 |
7.1.1 联盟成员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不一致延缓了谈判进程 |
7.1.2 产业结构畸形与贸易结构单一影响伙伴国选择范围 |
7.1.3 对外自由贸易伙伴国整体贸易规模偏小制约了经济收益 |
7.1.4 美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压力挤压了发展空间 |
7.2 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走势 |
7.2.1 继续推进与小型贸易伙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2 努力推进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3 逐步推进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2.4 长期致力于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与对策建议 |
8.1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经贸合作现状 |
8.1.1 双方已签署《经贸合作协定》 |
8.1.2 《经贸合作协定》的主要内容 |
8.1.3 《经贸合作协定》与《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系 |
8.2 欧亚经济联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障碍 |
8.2.1 俄罗斯担心中国会削弱其在联盟的影响力 |
8.2.2 联盟其他成员国警惕对中国经济形成过度依赖 |
8.2.3 联盟成员国地区安全隐患困扰中国与其深化合作 |
8.3 中国深化对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8.3.1 坚持以经济为导向,积极引导去政治化 |
8.3.2 深化实体项目合作,逐步扩大产业投资 |
8.3.3 借助上合组织平台,加强安全领域合作 |
8.3.4 秉持先易后难原则,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建国之前的乌中关系 |
第一节 古代乌中关系 |
第二节 近代以来乌中两国的交往 |
第二章 苏联解体后的乌中关系 |
第一节 乌中外交关系 |
第二节 乌中经济关系 |
第三节 乌中文化、科学和教育关系 |
第三章 上合组织中的乌中关系 |
第一节 乌兹别克斯坦与上合组织 |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和上合组织中的中国 |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中的乌中关系 |
第一节 “一带一路”项目 |
第二节 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 |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中乌中文化、经济和教育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现状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阈中的共同体概念 |
(一)政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
(二)社会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
(三)国际关系学视阈中的共同体 |
(四)共同体概念研究的特征和不足 |
第二节 共同体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共同体 |
(二)国际共同体 |
(三)命运共同体 |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界定 |
(一)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二)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第四节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和其它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
(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
(二)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
(三)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异同 |
第二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资源 |
第一节 中国国际组织外交的经验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一)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基本历程 |
(二)中国参与和创建国际组织的主要目标 |
(三)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 |
第二节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一)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三)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指导意义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一)“天下”观念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二)“和合”文化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三)“义利统一”和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第三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现有基础 |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础 |
(一)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生成过程 |
(二)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主要内容 |
(三)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认同程度 |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
(一)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演变过程 |
(二)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 |
(三)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础 |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发展演变过程 |
(二)成员国共同利益存在的主要领域 |
(三)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础 |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础 |
(一)成员国的承认需求及其基础 |
(二)成员国的信任需求及其基础 |
第四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挑战 |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
(一)共同价值话语体系缺失 |
(二)共同价值认同程度偏低 |
(三)共同价值外部挑战增多 |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
(一)成员国安全威胁认知存在差异 |
(二)成员国安全利益诉求更趋多元 |
(三)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有待深化 |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
(一)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不彰 |
(二)成员国双边与多边合作有待协调 |
(三)成员国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
(一)成员国之间民心相通有待加强 |
(二)成员国之间不信任感仍未缓解 |
第五章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
第一节 构建上合组织价值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
(一)打造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话语体系 |
(二)提高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内部认同 |
(三)抵御上合组织共同价值的外部冲击 |
第二节 构建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
(一)塑造成员国共同威胁认知 |
(二)汇聚成员国共同安全利益 |
(三)提高成员国安全合作成效 |
第三节 构建上合组织利益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
(一)提高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成效 |
(二)促使合作方式从双边向多边转换 |
(三)扩大成员国共同利益的实现领域 |
第四节 构建上合组织情感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
(一)多元化措施培育成员国共同情感 |
(二)满足成员国主要的共同情感需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国家经济风险 |
二、新型风险 |
三、“一带一路”倡议 |
四、中亚国家与中亚地区 |
第二节 国家经济风险评价方法体系 |
一、国家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 |
二、国家信用风险评估理论体系 |
三、国家风险评估的中国探索 |
第三节 经济波动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相关理论 |
一、关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理论 |
二、关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理论 |
第四节 经济相互依赖性相关理论 |
一、经济相互依赖的内涵 |
二、经济相互依赖的衡量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模式 |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
一、单一的产业结构 |
二、依附型经济发展特征 |
第二节 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一、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
二、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
三、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 |
四、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 |
五、土库曼斯坦的经济发展 |
第三节 中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
一、中亚各国经济增长中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分析 |
二、中亚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经验判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部风险分析与评估 |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内部风险 |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的脆弱性风险 |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的失衡性风险 |
第二节 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之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因素与指标体系选择 |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三节 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之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二、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四节 基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评估 |
一、数据的处理与指标的综合加权 |
二、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水平的综合评价 |
三、中亚各国内部经济风险的特征分析 |
第五节 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的内部新型风险分析 |
一、创新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
二、创新经济下中亚国家面临的新型风险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分析与评估 |
第一节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 |
一、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国战略博弈因素 |
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外部冲击 |
第二节 基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评估 |
一、中亚各国经济与外部因素波动的协同性测度 |
二、基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中亚各国外部经济风险评估 |
第三节 基于经济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分析 |
一、基于贸易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风险分析 |
二、基于外资依赖性的中亚国家外部风险分析 |
第四节 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的综合分析与研判 |
一、中亚各国外部经济风险的特征分析 |
二、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的综合研判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分析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引进中国投资 |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产能合作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金融合作 |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创新经济合作 |
第二节 中亚国家内外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
一、中亚国家内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
二、中亚国家外部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
一、经济脆弱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
二、经济失衡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
三、对外依赖性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
四、创新经济新型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分析 |
第四节 中亚各国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综合分析 |
一、中亚五国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
二、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综合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落实的风险应对 |
第一节 在项目实施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
一、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中亚各国互联互通基础 |
二、创新项目合作模式以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 |
三、拓宽行业合作领域以推动中亚国家产业升级 |
四、推进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来增强企业整体协同能力 |
第二节 在双边合作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
一、根据中亚各国的风险特征选择差异化合作路径 |
二、加强制度性建设来促进双边合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
三、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 |
四、积极开展创新经济领域合作,实现双边合作转型升级 |
第三节 在区域互利层面“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风险应对 |
一、加强大国战略关系协调,谋求区域互利共赢 |
二、深化区域能源合作,提升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竞争力 |
三、积极推动区域人民币国际化,防范金融风险 |
四、对接各国数字经济战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应对中亚国家经济风险的策略 |
一、建立风险评估保障机制,应对项目损失风险 |
二、整合内部资源,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三、加强中亚民间互信程度,体现利益合理共享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述评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融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
2.1 乌兹别克斯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
2.1.1 地缘政治地位 |
2.1.2 历史地位 |
2.1.3 经贸地位 |
2.1.4 社会地位 |
2.1.5 宗教地位 |
2.1.6 文化地位 |
2.2 乌兹别克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分析 |
2.2.1 政治环境分析 |
2.2.2 经济环境分析 |
2.2.3 文化环境分析 |
2.3 旅游开发是推进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策略 |
2.4 乌中两国旅游合作发展进程分析 |
2.4.1 乌中旅游合作的初始发展阶段 |
2.4.2 乌中旅游合作的缓慢发展阶段 |
2.4.3 乌中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阶段 |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SWOT分析 |
3.1 优势 |
3.1.1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作为世界遗产中的重要旅游节点 |
3.1.2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且与中国旅游资源互补 |
3.1.3 乌中两国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和前景良好 |
3.2 劣势 |
3.2.1 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
3.2.2 缺乏系统规范的旅游规划编制指导旅游业发展 |
3.2.3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及营销推广缺乏创新 |
3.2.4 中国旅游者在入境旅游中的占比少 |
3.2.5 接待中国游客的服务水平不够完善 |
3.3 机遇 |
3.3.1 乌中两国的政治互信与利好政策 |
3.3.2 “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投资机会 |
3.3.3 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进与中国的旅游合作 |
3.3.4 发展旅游业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就业机会 |
3.4 挑战 |
3.4.1 中国游客对乌国文化认知存在差异 |
3.4.2 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接待压力与日俱增 |
3.4.3 乌国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不够明晰 |
3.4.4 智慧旅游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 |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路径与策略 |
4.1 大力拓展乌中两国旅游合作的领域 |
4.2 设计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旅游专线 |
4.2.1 旅游线路设计构想背景 |
4.2.2 旅游线路展示 |
4.3 开发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产品 |
4.3.1 民俗风情旅游 |
4.3.2 美食之旅 |
4.3.3 宗教朝圣旅游 |
4.4 新兴的专题旅游开发 |
4.4.1 遗产旅游 |
4.4.2 丝路传奇探秘之旅 |
4.4.3 节事活动旅游 |
4.4.4 购物旅游 |
4.4.5 其他特色旅游产品 |
第五章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的保障机制 |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5.1.1 法律法规与旅游改革保障 |
5.1.2 乌中合作新动力与保障 |
5.1.3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
5.2 加大对中国旅游者的宣传推广 |
5.2.1 国家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
5.2.2 引导中国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乌国旅游宣传 |
5.2.3 选拔外国旅游形象大使助力宣传推广 |
5.2.4 重视媒介在旅游宣传推广中的作用 |
5.2.5 提升互联网速度有助于本国旅游宣传 |
5.2.6 建立旅游宣传移动平台 |
5.2.7 其他方式提高乌兹别克斯坦旅游的吸引力 |
5.3 推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
5.3.1 改善投资服务环境 |
5.3.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
5.3.3 提升旅游信息技术 |
5.3.4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
5.3.5 增设旅游特色民宿 |
5.4 深化“一带一路“平台建设 |
5.4.1 加强丝路文化遗产修复与保护工作 |
5.4.2 实行中国银联卡刷卡服务 |
5.4.3 吸引大量中国投资 |
5.4.4 推进乌中旅游一体化平台建设 |
5.4.5 成立“一带一路”乌中旅游发展中心 |
5.4.6 其他建议 |
5.5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
5.5.1 成立旅游专家智库平台 |
5.5.2 健全国家旅游人才教育机制 |
5.5.3 加强中国高校对乌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机制 |
5.5.4 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中亚发展总论 |
1.1.1 中亚的定义 |
1.1.2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战略意义 |
1.1.3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社会政治问题 |
1.1.4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社会政治问题 |
1.1.5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
1.1.6 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的安全问题 |
1.2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区域贸易理论的综述 |
1.3.2 关于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总结与评论 |
1.3.3 俄罗斯学界对于区域贸易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的研究 |
1.3.4 关于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研究综述 |
1.3.5 与上海合作组织相关的其他研究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贸合作总论 |
2.1 中国地缘战略中的中亚地位 |
2.1.1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
2.1.2 “战略后方”:确保国家安全及维护地区稳定 |
2.1.3 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2.2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阶段 |
2.2.1 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起始 |
2.2.2 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方向的转变 |
2.2.3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积极开展 |
2.2.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
2.3 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主要方向 |
2.3.1 安全稳定是中国在中亚国家的外交重点 |
2.3.2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特点 |
2.3.3 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领域 |
2.3.4 中国对于中亚国家的能源战略 |
2.3.5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领域的合作 |
2.3.6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贸合作的案例分析 |
3.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 |
3.1.1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关系 |
3.1.2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 |
3.1.3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
3.2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经贸合作 |
3.2.1 乌兹别克斯坦的对外贸易 |
3.2.2 乌兹别克斯坦对于上合组织的参与 |
3.2.3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 |
3.2.4 乌兹别克斯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互联系 |
3.3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经贸合作 |
3.3.1 中国在塔吉克斯坦战略部署发展阶段 |
3.3.2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经贸投资 |
3.3.3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能源合作 |
3.4 中国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经贸合作 |
3.4.1 中国与吉尔吉斯坦的交往历程 |
3.4.2 中国与吉尔吉斯坦的经贸合作 |
3.4.3 中国与吉尔吉斯坦的能源合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4.1 上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4.1.1 上合组织概述 |
4.1.2 上合组织的发展历程 |
4.1.3 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交流合作 |
4.1.4 上合组织的意义与作用 |
4.2 中国与中亚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经济合作的发展 |
4.2.1 初始建构阶段(2001—2003年) |
4.2.2 加快发展阶段(2003—2008年) |
4.2.3 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阶段(2008—2013年) |
4.2.4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合组织的对接阶段(2013年—至今) |
4.3 上合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 |
4.3.1 中国与中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领域 |
4.3.2 中国与中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机制 |
4.3.3 中俄和中亚各国的利益分析 |
4.3.4 中国与中亚成员国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4.4 上合组织扩展为跨大陆的国际组织 |
4.4.1 上合组织观察员国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模式 |
4.4.2 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的意义及影响 |
4.4.3 伊朗、阿富汗加入上合组织的可能性 |
4.5 上合组织扩员与经济合作的联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5.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新型经贸战略 |
5.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及国际影响 |
5.1.2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在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投资 |
5.1.3 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形成因素 |
5.2 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桥梁的上合组织 |
5.2.1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对应 |
5.2.2 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 |
5.2.3 对接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扮演的重要角色 |
5.3 白俄罗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上合组织中的积极作用 |
5.3.1 白俄罗斯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参与 |
5.3.2 白俄罗斯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视 |
5.3.3 白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交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俄美及欧盟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及其影响 |
6.1 俄罗斯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6.1.1 俄罗斯关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地缘战略的定位 |
6.1.2 俄罗斯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合作历程 |
6.1.3 俄罗斯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的特征 |
6.2 美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6.2.1 美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
6.2.2 美国与上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合作的现实状况 |
6.3 欧盟及其他国家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合作交流 |
6.3.1 欧盟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经贸合作 |
6.3.2 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的中亚政策 |
6.4 俄美及欧盟对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未来合作的展望 |
7.1.1 中亚地区局势及俄美两国的中亚政策走向 |
7.1.2 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的合作前景 |
7.2 对于中国与上合组织中亚成员国合作交往的相关建议 |
7.3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文献 |
1.2.2 国外相关文献 |
1.3 文献综述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相关理论基础 |
1.6.1 企业进化理论 |
1.6.2 规模经济理论 |
1.6.3 企业生存理论 |
1.6.4 二元结构体系理论 |
2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现状 |
2.1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现状 |
2.2 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现状 |
3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3.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3.1.1 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
3.1.2 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
3.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2.1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及发展历程 |
3.2.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
3.2.3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
3.3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3.1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及发展历程 |
3.3.3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
3.3.4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
4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4.1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4.1.1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4.1.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行业经济的影响 |
4.2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4.2.1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4.2.2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行业经济的影响 |
4.3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 |
5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 |
5.1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就业现状 |
5.1.1 吉尔吉斯斯坦就业现状 |
5.1.2 乌兹别克斯坦就业现状 |
5.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 |
5.2.1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行业就业的影响 |
5.2.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区域就业的影响 |
5.2.3 中小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就业的贡献 |
5.3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影响 |
5.3.1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行业就业的影响 |
5.3.2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区域就业的影响 |
5.3.3 中小企业对乌兹别克斯坦就业的贡献 |
5.4 中小企业发展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就业的影响比较分析 |
6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
6.1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现状 |
6.1.1 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现状 |
6.1.2 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现状 |
6.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
6.2.1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
6.2.2 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
6.3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
6.3.1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 |
6.3.2 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进口贸易的影响 |
6.4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比较 |
7 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基本判断与结论 |
7.1 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基本判断 |
7.2 中国中小企业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的启示 |
7.3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9)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综述 |
一、国外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评述 |
二、国内经济安全文献梳理及评述 |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综述 |
一、国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评述 |
二、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献梳理及评述 |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及特色 |
一、理论创新 |
二、模型拓展 |
第三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理论体系 |
第一节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 |
一、国家经济安全内涵 |
二、传统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 |
三、本文对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的拓展 |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基础 |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界定 |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理论基础 |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 |
二、理论分析框架的验证 |
第四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基本内容 |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及维度 |
一、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内涵 |
二、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维度 |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目标及保障措施 |
一、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目标 |
二、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措施 |
第五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及趋势预测 |
第一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估 |
一、风险评估模型选择依据 |
二、风险评估模型选择优势 |
三、指标体系设计 |
四、评估分析 |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趋势预判 |
一、预测模型 |
二、预测结果 |
三、预判分析 |
第六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 |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一、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及发展历程 |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态势下中俄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及发展历程 |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态势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上合组织框架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影响 |
一、上合组织框架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及进程 |
二、上合组织框架下中俄印大国经贸地位 |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下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四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影响 |
一、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程及目标 |
二、基于计量模型的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影响 |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形势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五节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美亚太地区博弈的影响 |
一、美国亚太战略布局及对华政策演变 |
二、美国亚太战略布局对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阻碍 |
三、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态势对中美亚太地区博弈的影响 |
第七章 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影响的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中国应对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校期间获得奖项、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10)“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价值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价值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地缘经济研究现状 |
二、国内地缘经济研究现状 |
三、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结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结构 |
二、创新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地缘政治理论 |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 |
二、地缘政治学源起与发展 |
三、缺陷与不足 |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 |
一、新经济地理学概述 |
二、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内涵 |
三、新经济地理学对地缘经济的影响与不足 |
第三节 地缘经济理论 |
一、地缘经济理论概述 |
二、地缘经济理论传统核心观点 |
三、缺陷与不足 |
第三章 “一带一路”:一种新地缘经济观的生成 |
第一节 “一带一路”理念与内涵 |
一、“一带一路”历史背景与建设理念 |
二、“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内涵 |
三“一带一路”国家安全内涵 |
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内涵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机制与举措 |
一、“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亚投行与丝路基金 |
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高铁 |
三、“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六大经济走廊建设 |
第三节 “一带一路”下的新地缘经济观 |
一、“一带一路”对地缘经济理论的突破 |
二、“一带一路”下的新地缘经济观 |
第四章 新地缘经济观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衍进轨迹 |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
二、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发展轨迹 |
三、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 |
四、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 |
五、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 |
六、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影响 |
第二节 新地缘经济观视角下的上海合作组织 |
一、上海合作组织地缘经济合作 |
二、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五章 “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互动 |
第一节 “一带一路”下上合组织的功能与角色 |
一、“一带一路”下上海合作组织联通枢纽价值 |
二、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领域多双边合作 |
三、上合组织有助于培育“一带一路”经济增长点 |
四、上合组织扩员与“一带一路”海洋合作 |
第二节 “一带一路”下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新成果 |
一、“一带一路”与上海合作组织战略对接新成果 |
二、上海合作组织对接“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新成果 |
第六章 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 |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再造 |
一、新地缘经济观下平衡安全转向合作安全理论 |
二、合作安全理论对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的影响 |
三、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再造 |
一、新地缘经济观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的理论指导 |
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功能再造 |
一、新地缘经济观对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的理论指导 |
二、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功能再造 |
一、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的现状 |
二、上海合作组织环保合作功能再造趋势与方向 |
第七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日本11年为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6亿美元(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战后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研究[D]. 杨张锋. 西北大学, 2021
- [2]欧亚经济联盟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D]. 闫亚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3]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关系研究[D]. MUKHRIDDIN(穆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D]. 陈亚州. 兰州大学, 2020(01)
- [5]中亚国家经济风险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影响研究[D]. 张居营.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6]“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旅游合作路径研究[D]. 伊力哈穆(KASIMOV ILKHOM). 长安大学, 2019(01)
- [7]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国经贸合作研究[D]. 基姆金娜·维罗妮卡. 辽宁大学, 2018(01)
- [8]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小企业比较研究[D]. 海润妮萨·麦木提敏.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9]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 刘伟. 新疆财经大学, 2018(02)
- [10]“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新地缘经济观与上海合作组织功能再造[D]. 丁云宝.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