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傅玉

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傅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最简方案,核心功能语类,宾语漂移,零宾语

核心功能语类论文文献综述

傅玉[1](2008)在《核心功能语类v~*在汉语中的句法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最新的最简方案的框架下,集中探讨了核心功能语类v*在汉语中的句法特性,提出了汉语是一种"宾语漂移"的语言的观点,探究了"宾语漂移"可能产生的强"约束受阻效应"或"反循序式移位"的问题,并尝试结合最新的最简方案的研究成果对汉语中比较常见的"零宾语"现象中的空语类加以理解和诠释。(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文学》期刊2008年01期)

朱敏[2](2006)在《汉语副词的线性顺序及核心功能语类》一文中研究指出Cinque(1999)提出的指示语思路认为副词之间的顺序是由功能语类的顺序所决定的,因为副词被处理成为功能语类的指示语成为句中的重要成分。本文从根本上接受了Cinque将副词与功能语类结合起来的办法,认为副词之间存在的必然的严格的顺序是由句法决定的。同时,副词之间的线性顺序和它们的层次结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处于较前位置的副词的层级位置也就越高。不同的是, Cinque虽然为副词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式的句法描述,但他所提出的IP/TP的巨大分裂在本文中不予以考虑。本文将仅只考虑Chomsky (1998)所提出的核心功能语类(Core Functional Categories)C,T, v对汉语的副词的分布和顺序的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副词分布的大致范围与顺序是和这些核心功能语类的内在选择属性是紧密相关的。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本文将采用两种测试机制来确定汉语副词的大致句法分布。第一种测试机制为定语从句。Chomsky (1998)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选择属性的定义决定了C只能选择T作为其补足语;宁(1993)认为汉语定语从句中的“的”的句法属性为C。同时,它会左向选择一个IP/TP作为其补足语。这和Chomsky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某些性质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杨(2006)提出了通过定语从句区分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的方法。基于以上叁种观点,本文认为定语从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区分CP上的副词和CP下的副词。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副词,也就是不能在IP/TP中出现的副词,则为CP上的。能够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则为IP/TP中的副词。杨(2006)已经就一部分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情态副词进行了测试,本文将对文献中,尤其是史(2003)总结的大量的语气副词进行句法上的定位。第二种测试机制来源于Hsieh (2001)将汉语中的“会”处理为时制的办法。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会”和will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他认为“会”和英语中的will一样可以是汉语中Tense的显性表现形式。本文接受这一观点,并将“会”与汉语文献中提到的绝大部分副词,尤其是张(2000)所列举的限制性副词,逐一进行了位置上的比较,发现副词和“会”的位置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叁类:只能出现在表示将来的“会”之前,只能出现在“会”之后,和在“会”之前之后都能出现的副词。我们认为,能够在“会”之前出现的副词,为T0上的副词,只能在“会”之后出现的副词为T0之下的副词,即vP上的副词。而对于第叁类副词,本文认为此副词可以同时在两个位置上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意义和辖域都是不同的。由此,我们认为它们可以在这两个位置上基础生成。通过这两大测试机制,我们可以将汉语的副词对应到其相应的句法位置上。我们发现,语义上对副词的分类和其句法的位置并不一定一一对应。我们认为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的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6-04-26)

何晓炜[3](2004)在《核心功能语类与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文献里,中心语参数、动词移位等因素被认为是造成语言结构差异的原因。本文根据最简方案新框架的精神,将语言的结构差异归结于核心功能语类,在近年来最简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及英语的几个结构进行了逐步的地推导研究。本研究证明了Chomsky(2000,2001)有关语言结构差异的论断,即EPP特征是普遍的,而P特征则是因语言不同而异的论断。本研究的句法推导说明,核心功能语类在决定语言结构及语言间的结构差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inque(1999)提出的指示语思路认为副词之间的顺序是由功能语类的顺序所决定的,因为副词被处理成为功能语类的指示语成为句中的重要成分。本文从根本上接受了Cinque将副词与功能语类结合起来的办法,认为副词之间存在的必然的严格的顺序是由句法决定的。同时,副词之间的线性顺序和它们的层次结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处于较前位置的副词的层级位置也就越高。不同的是, Cinque虽然为副词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式的句法描述,但他所提出的IP/TP的巨大分裂在本文中不予以考虑。本文将仅只考虑Chomsky (1998)所提出的核心功能语类(Core Functional Categories)C,T, v对汉语的副词的分布和顺序的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副词分布的大致范围与顺序是和这些核心功能语类的内在选择属性是紧密相关的。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本文将采用两种测试机制来确定汉语副词的大致句法分布。第一种测试机制为定语从句。Chomsky (1998)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选择属性的定义决定了C只能选择T作为其补足语;宁(1993)认为汉语定语从句中的“的”的句法属性为C。同时,它会左向选择一个IP/TP作为其补足语。这和Chomsky对于核心功能语类的某些性质的定义是相一致的。杨(2006)提出了通过定语从句区分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的方法。基于以上叁种观点,本文认为定语从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区分CP上的副词和CP下的副词。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副词,也就是不能在IP/TP中出现的副词,则为CP上的。能够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则为IP/TP中的副词。杨(2006)已经就一部分不能在定语从句中出现的情态副词进行了测试,本文将对文献中,尤其是史(2003)总结的大量的语气副词进行句法上的定位。第二种测试机制来源于Hsieh (2001)将汉语中的“会”处理为时制的办法。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会”和will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他认为“会”和英语中的will一样可以是汉语中Tense的显性表现形式。本文接受这一观点,并将“会”与汉语文献中提到的绝大部分副词,尤其是张(2000)所列举的限制性副词,逐一进行了位置上的比较,发现副词和“会”的位置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叁类:只能出现在表示将来的“会”之前,只能出现在“会”之后,和在“会”之前之后都能出现的副词。我们认为,能够在“会”之前出现的副词,为T0上的副词,只能在“会”之后出现的副词为T0之下的副词,即vP上的副词。而对于第叁类副词,本文认为此副词可以同时在两个位置上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意义和辖域都是不同的。由此,我们认为它们可以在这两个位置上基础生成。通过这两大测试机制,我们可以将汉语的副词对应到其相应的句法位置上。我们发现,语义上对副词的分类和其句法的位置并不一定一一对应。我们认为基础生成于C0上的副词必然高于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而T0上基础生成的副词也会高于v上的副词的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参考文献

[1].傅玉.核心功能语类v~*在汉语中的句法特性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8

[2].朱敏.汉语副词的线性顺序及核心功能语类[D].湖南大学.2006

[3].何晓炜.核心功能语类与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

标签:;  ;  ;  ;  

核心功能语类论文-傅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