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

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丽[1]2014年在《黑脉羊肚菌中PPO、POD、SOD叁种酶的性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黑脉羊肚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叁种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重点对子实体中SOD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及酶学性质进行考察,旨在为黑脉羊肚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实验进一步对液体培养黑脉羊肚菌胞外产SOD的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并考察了激素和金属离子对胞外产SOD的影响,了解发酵法制备SOD,为今后生产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获得主要的试验结果如下:(1)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黑脉羊肚菌中PPO的Km,和Vmax分别为2.996mmol/L、0.155U/min,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黑脉羊肚菌POD的Km和Vmax分别为0.0202mmol/L、0.1045U/min。以邻苯叁酚为底物时,黑脉羊肚菌中SOD的Km和Vmax分别为0.708mmol/L、1.86U/min, PPO、POD、SOD叁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40℃、30℃,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7.5、6.5、8.0,且叁种酶中SOD的酶活性和热稳定性、pH稳定性均显示较好。叁种抑制剂(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对PPO、POD的抑制作用差别很大。十二烷基磺酸钠(SDS)、H2O2、柠檬酸抑制剂对黑脉羊肚菌SOD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黑脉羊肚菌子实体中SOD提取效果最好的单因素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4h、提取液pH7.8、提取液离子强度为150mmol/L,粗提后的SOD经热击法和硫酸铵分级沉淀进行初步纯化,得到SOD-A,其显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Mn2+对其显示明显的激活作用,而Fe2+则对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敏感性实验测定判断黑脉羊肚菌中的SOD属于Mn-SOD类型。(3)黑脉羊肚菌发酵培养过程中,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8。C,初始pH7,培养时间9d,而最适产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0℃、初始pH5.5,培养时间5d,添加激素吲哚乙酸(IAA)和金属离子Cu2+、Zn2+、Fe2+、Mn2+对黑脉羊肚菌发酵培养产胞外SOD以及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影响,IAA添加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体重量最大为14.03g/L,浓度为2.5μg/mL时,相对酶活性达到最高。低浓度的Mn2+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SOD活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董雪[2]2004年在《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自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Peck)Boudier分离到的60个单孢菌株进行了两两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从中筛选出Mc21、Mc22、Mc25、Mc27、Mc02、Mc03和Mc2m3等7个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黑脉羊肚菌。将这7个菌株作为供试菌株,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营养基质、培养条件、生长曲线、茵丝体培养特征、菌核培养特征、菌落特征、菌丝分化以及菌核分化发育等。 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作为黑脉羊肚菌菌丝的营养基质效果最好;其次是PDA综合培养基;黄豆芽培养基效果较好;MYG培养基和YGA培养基较差。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为较好碳源,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甘油和甘露醇是黑脉羊肚菌菌丝不能很好利用的碳源。硝酸钾和硝酸钠是较好的氮源,而尿素、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铵则较差。适宜黑脉羊肚菌菌丝生长的碳氮比为20:1~30:1,最佳碳氮比为25:1,此时茵丝长速最快,为11.03mm/d。适宜黑脉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为:20~25℃;pH6.0~7.0,最适pH值为6.0;黑暗条件。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黑脉羊肚菌菌丝的生长曲线呈现出锯齿状的特点。菌株Mc02的比生长速率μ=0.28d~(-1),平均倍增时间或是一个世代的时间g=2.48d。黑脉羊肚菌菌丝体的培养特征、菌核培养特征和菌落特征具有多样性,因不同的培养基质或不同菌株而不同。 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各供试菌株的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以及菌核从发生到成熟各阶段菌核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对黑脉羊肚菌子实体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

顾龙云[3]1984年在《小顶(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引种驯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羊肚菌属是世界性着名的野生食、药用真菌.有些真菌学者认为羊肚菌属与某些高等植物有菌根共生关系,这就使羊肚菌属成为引种驯化的“禁区”。 该属Morchella约20种,我国有8种,笔者为了引种驯化羊肚菌,在甘南林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定点观察时,发现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尖顶羊肚菌M.conica pers.、羊肚菌M.esculenta(L.) Pers、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 (Vent.) Pers.等四种,其中小顶羊肚菌是生长在腐木上,并没发现它与任何植物有菌根共生关系,对其进行了孢子分离获得了纯种,进一步试栽,结果形成了珊瑚型子实体,这对羊肚菌的人工裁培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并提供了重要资料。

刘文丛, 刘颖, 郭相, 刘弟, 马明[4]2012年在《滇西北地区羊肚菌的分子鉴定及ITS序列分析》文中认为应用r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特征挑选的8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其中7株来自滇西北,1株来自四川)。结果表明,8株羊肚菌归属为4种: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和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羊肚菌属种间的ITS1序列变异很大,ITS2序列较为保守,5.8S rDNA序列最为保守,变异主要发生在ITS1序列。结合系统发育树确定滇西北地区羊肚菌的分类归属。

陈金龙[5]2017年在《化学修饰羊肚菌多糖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主要有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肋脉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 Pers.)、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Pers.)、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Vent.)Pers.)等20多个品种。羊肚菌富含蛋白、酚酸、多糖等营养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作用。许多研究证实,天然多糖经过化学修饰后通过引入新的化学基团可以明显提升多糖的生物活性,甚至产生新的活性,已成为糖生物化学及营养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为原料制备羊肚菌多糖(PMEP),对其进行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化等化学修饰,并比较修饰前后羊肚菌多糖抗氧化、抗增殖及免疫调节活性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黑脉羊肚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一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对羊肚菌多糖进行硫酸化、羧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并对修饰多糖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修饰试剂的比例(使用量)越高,取代度也越高,但过高的取代度会导致多糖糖含量或得率降低。紫外光谱分析显示,羊肚菌多糖经化学修饰后,并未出现新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叁种修饰多糖除保持原有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外,还具有修饰基团特征吸收峰。说明羊肚菌多糖修饰成功,且多糖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2)研究化学修饰羊肚菌多糖对HepG2、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羊肚菌多糖对HepG2、Caco-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抗增殖能力EC50分别为0.754 mg/mL和1.84 mg/mL。羊肚菌多糖经硫酸化和羧甲基化修饰后对HepG2细胞和Caco-2细胞增殖均没有抑制作用;而经乙酰化修饰后,Ac-PMEP1、Ac-PMEP2和Ac-PMEP3对HepG2、Caco-2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Ac-PMEP3抑制HepG2、Caco-2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强于羊肚菌多糖(P<0.05),其EC50分别为0.71 mg/mL和1.229 mg/mL。说明羊肚菌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和取代度不同,其抗细胞增殖活性也不同。(3)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实验对化学修饰前后羊肚菌多糖的体外化学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HepG-2细胞模型,对化学修饰前后羊肚菌多糖的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肚菌多糖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EC50值为0.697 mg/mL,ORAC值为372.04μmol TE/g,表明羊肚菌多糖具有良好的化学抗氧化活性。羊肚菌多糖CAA值为3.08μmol QE/g(No PBS wash)、1.96μmol QE/g(PBS wash),表明羊肚菌多糖在细胞膜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细胞膜内的抗氧化效果较差。与羊肚菌多糖相比,硫酸化和羧甲基化修饰后的羊肚菌多糖抗氧化活性均显着降低;乙酰化修饰后的羊肚菌多糖(Ac-PMEP1、Ac-PMEP2、Ac-PMEP3)ABTS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CAA值均显着增强(P<0.05),说明羊肚菌多糖经过乙酰化修饰后可明显提高其化学抗氧化活性和细胞抗氧化活性,并且与多糖乙酰基取代度的大小呈正相关。(4)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研究了化学修饰对羊肚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AW264.7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羊肚菌多糖化学修饰前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吞噬活性,提高NO和TNF-α的释放量(免疫上调作用);与羊肚菌多糖相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硫酸化修饰多糖(S-PMEP1:12)、羧甲基化修饰多糖(CM-PMEP1)和乙酰化修饰多糖(Ac-PMEP1、Ac-PMEP2、Ac-PMEP3)均能显着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吞噬活性(P<0.05),其中Ac-PMEP3处理还能显着提高NO和TNF-α的释放量(P<0.05)。当RAW264.7处于LPS过度诱导状态时,羊肚菌多糖及硫酸化、乙酰化修饰多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下调细胞吞噬活性,降低NO和TNF-α的释放量(免疫下调作用);与羊肚菌多糖相比,硫酸化修饰多糖(S-PMEP1:3、S-PMEP1:12)和乙酰化修饰多糖(Ac-PMEP1、Ac-PMEP3)均能明显下调过度激活的RAW264.7(P<0.05),其中Ac-PMEP3作用效果最好。(5)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对羊肚菌多糖及乙酰化修饰多糖免疫调节活性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RAW264.7细胞处于LPS静息状态时羊肚菌多糖高剂量组(PMEP-H,50μg/mL)和乙酰化多糖高剂量组(Ac-PMEP-H,50μg/mL)均能显着升高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二聚体中p65(核)、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磷酸化p38蛋白激酶(p-p38)的含量,并显着降低NF-κB的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κB-α)的含量(P<0.05)。当RAW264.7处于LPS过度诱导状态时,PMEP-H和Ac-PMEP-H均能显着抑制p65(核)、iNOS和p-p38含量的升高,并显着抑制IκB-α含量的降低(P<0.05)。说明羊肚菌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和p38/MAPK通路来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羊肚菌多糖相比,乙酰化修饰多糖(Ac-PMEP3)对RAW264.7的免疫下调作用更加突出。

范黎, 董雪[6]2005年在《黑脉羊肚菌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菌株Mal1 和Mal 2的菌丝在PDA培养基、麦芽浸粉培养基和酵母膏培养基上的生长虽然存在差异,但长势均良好,且均以在酵母膏培养基中长势最好。在酵母膏培养基上培养时菌株Mal 1和Mal 2在被测的五种温度4℃、10℃、17℃、25℃和30℃中,以25℃下培养的生长最为良好。在酵母膏培养基上,菌株Ma12的菌丝体呈褐色,菌株Ma11菌丝体呈淡色。羊肚菌菌丝能否形成菌核与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和菌株本身等因素有关,菌株Ma12产生菌核较菌株Ma11多。

聂建军, 潘保华, 李彩萍, 徐全飞, 牛宇[7]2014年在《基于液态黑脉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基配方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浸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酵母浸膏0.5%、MgSO4·7H2O 0.1%、KH2PO40.3%、VB110 mg·L-1。

郑少杰[8]2017年在《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es Peck)原料(以下以羊肚菌表示),对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分析消化过程中多酚及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的变化情况,以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为模型,对羊肚菌经体外模拟消化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及抗增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方法,以HepG2细胞为模型,从细胞水平上对羊肚菌经体外模拟消化处理后的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羊肚菌功能活性及营养保健价值研究提供参考。以有机溶剂(丙酮)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孵育HepG2细胞和Caco-2细胞,对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的抗增殖作用进行评价,另外,通过测定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抗氧化、抗增殖相关酶和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明确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抗氧化、抗增殖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有利于羊肚菌多酚的释放及ORAC;细胞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体外模拟胃消化处理不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肠消化处理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aco-2细胞而言,除胃酸组、胃空白组外,胃0 h、胃液组、肠液组和肠空白组对Caco-2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A结果显示,体外模拟胃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促氧化作用,体外模拟肠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抗氧化作用,并且抗氧化作用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肠液0.5 h的CAA值(52.32±7.61μmol QE/g DW)强于肠空白0.5 h的CAA值(32.06±3.05μmol QE/g DW)。(2)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存在细胞抗氧化作用,其CAA值分别为26.60±5.35μmol QE/g DW、15.03±2.15μmol QE/g DW,且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即随着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越明显;其抗氧化作用可能与Nrf2-Keap1-ARE抗氧化信号通路有关,具体表现为:促进Nrf2蛋白的表达,使其进入细胞核启动ARE下游Ⅱ相解毒酶和细胞保护性蛋白基因转录,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正常功能。(3)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epG2细胞、Caco-2细胞的增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剂量效应,即,随着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HepG2细胞、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羊肚菌结合酚提取物的抗增殖作用不明显。(4)羊肚菌游离酚酚提取物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和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具体表现为:促进肝癌细胞HepG2内p21、p-ASK1、p-p38蛋白的表达,抑制p-p53、CDK4、Cyclin D1、PCNA、TRAF-2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HepG2内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

王新宇, 蒲训, 刘丽娟, 丁启夏[9]1997年在《黑脉羊肚菌子囊孢子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文中研究表明黑脉羊肚菌子囊孢子绝大多数(92.8%)呈椭圆形,少数(7.2%)为圆形。细胞核的数目不等,多数单核,少数为双核。细胞质的密度以及细胞核的形状和在孢子内的定位也有一定的差别。萌发初期,孢子因吸水体积膨胀,多数孢子的核不发生分裂,直接转移到孢子的一极,细胞核所在位置的壁向外凸出形成芽管,细胞核也随之进入到芽管,位于或靠近芽管的顶端。

吴新宇, 李格, 郑群, 樊新民[10]2013年在《新疆野生羊肚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初探》文中提出以新疆野生黑脉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液体培养,对其在培养时的培养方式、最适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及其营养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棕色瓶内进行旋转式摇瓶培养是最佳培养方式,最适pH值为7.5,最适培养基为4,即黄豆芽200 g(煮汁)、蔗糖20 g、玉米粉5 g、水1 000 mL。

参考文献:

[1]. 黑脉羊肚菌中PPO、POD、SOD叁种酶的性质研究[D]. 张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2]. 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D]. 董雪.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3]. 小顶(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引种驯化初探[J]. 顾龙云. 兰州大学学报. 1984

[4]. 滇西北地区羊肚菌的分子鉴定及ITS序列分析[J]. 刘文丛, 刘颖, 郭相, 刘弟, 马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5]. 化学修饰羊肚菌多糖生物活性研究[D]. 陈金龙. 西南大学. 2017

[6]. 黑脉羊肚菌菌株的培养特性研究[C]. 范黎, 董雪. 首届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7]. 基于液态黑脉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基配方的研究[J]. 聂建军, 潘保华, 李彩萍, 徐全飞, 牛宇. 中国食用菌. 2014

[8]. 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研究[D]. 郑少杰. 西南大学. 2017

[9]. 黑脉羊肚菌子囊孢子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J]. 王新宇, 蒲训, 刘丽娟, 丁启夏. 西北植物学报. 1997

[10]. 新疆野生羊肚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初探[J]. 吴新宇, 李格, 郑群, 樊新民. 长江蔬菜. 2013

标签:;  ;  ;  ;  ;  ;  

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