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UMO融合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菌肽BSN-37

利用SUMO融合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菌肽BSN-37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传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残留问题日益严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寻找抗生素替代物迫在眉睫。抗菌肽是生物体在抵抗外来微生物入侵时产生的一类防御性小肽,因其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物。由于天然抗菌肽来源有限,从生物体内提取步骤繁琐,获得产量不高;化学合成法虽然可大量获得抗菌肽,但其合成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基因工程实现抗菌肽的体外表达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抗菌肽BSN-37是本实验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牛源抗菌肽,该抗菌肽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序列为:FRPPIRRPPIRPPFYPPFRPPIRPPIFPPIRPPFRPP),分子量为3.3 kDa,前期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抗菌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了获得高效的抗菌肽BSN-37,同时克服抗菌肽BSN-37对宿主细菌的破坏作用,本试验采用融合表达的方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抗菌肽BSN-37。根据抗菌肽BSN-37的氨基酸序列和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反向翻译出其基因片段,合成BSN-37基因,大小为126 bp,并将其克隆至PUC57载体中,命名为PUC-BSN-37。将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目的基因PUC-BSN-37经BamH I和Xho I分别双酶切后,通过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 5α,构建pGEX-6p-1-BSN-37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将构建好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载体工程菌在26 kDa处有明显的标签蛋白GST的表达,而含有BSN-37的融合蛋白在30 kDa处表达不明显或表达量很低。为了提高抗菌肽BSN-37表达产量,本研究选择了SUMO分子伴侣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菌肽,以PUC-BSN-37为模板,分别设计含有Xho I和Hind III双酶切位点的上下游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BSN-37;将融合型表达载体pCold-SUMO与目的基因BSN-37经Xho I和Hind III分别双酶切后,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 5α,构建pCold-SUMO-BSN-37重组质粒,并对重组质粒进行菌液PCR、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将构建好的阳性质粒pCold-SUMO-BSN-37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经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摸索出表达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终浓度为0.4μM的IPTG在37℃、pH 7.2的条件下诱导6 h,表达效果最好。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产物是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由于BSN-37的N-端加了His标签,因而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其表达量进行检测;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用SUMO蛋白酶在4℃酶切12 h获得融合蛋白,经过浓缩除盐后再次进行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通过双层琼脂扩散试验对目的蛋白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上清液中检测到的目的蛋白约为25 kDa,而标签蛋白大小约为19 kDa,与预期结果相符;酶切后的目的蛋白对沙门氏菌CVCC541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融合技术将抗菌肽BSN-3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检测到了相应的抗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牛源抗菌肽的表达以及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抗菌肽的概述
  •     1.1 抗菌肽的分类
  •     1.2 抗菌肽的杀菌作用
  •     1.3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     1.4 抗菌肽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抗菌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2 抗菌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2.1 促进融合表达的分子伴侣
  •     2.2 促进包涵体形成的分子伴侣
  •     2.3 自我剪切的载体蛋白
  •     2.4 与信号肽融合表达
  •     2.5 其他形式的表达
  •   3 SUMO融合技术在蛋白重组表达中的研究进展
  •     3.1 SUMO的种类及其功能
  •     3.2 SUMO化修饰
  •     3.3 SUMO融合技术的优势
  •     3.4 SUMO融合技术的应用
  •   4 抗菌肽BSN-37的概述
  •   5 本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抗菌肽BSN-37的活性测定及目的基因的获得
  •   1 试验材料
  •     1.1 菌种及多肽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抗菌肽BSN-37的活性测定
  •     2.2 抗菌肽BSN-37基因的设计及密码子的优化
  •     2.3 抗菌肽BSN-37目的基因的获得
  •   3 试验结果
  •     3.1 抗菌肽BSN-37活性测定和MICs检测结果
  •     3.2 抗菌肽BSN-37密码子优化结果
  •     3.3 抗菌肽BSN-37目的基因的获得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BSN-37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1 试验材料
  •     1.1 菌种及载体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BSN-37的构建
  •     2.2 重组质粒pGEX-6p-1-BSN-37的初步诱导表达
  •   3 试验结果
  •     3.1 重组质粒pGEX-6p-1-BSN-37的鉴定
  •     3.2 重组质粒pGEX-6p-1-BSN-37的SDS-PAGE和 Western-Blot检测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重组表达质粒pCold-SUMO-BSN-37的构建
  •   1 试验材料
  •     1.1 菌种及载体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BSN-37目的片段的制备
  •     2.2 重组表达载体的制备
  •     2.3 目的片段与表达质粒的连接
  •     2.4 重组质粒的转化
  •     2.5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3 试验结果
  •     3.1 BSN-37目的基因的扩增
  •     3.2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3.3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重组表达质粒pCold-SUMO-BSN-37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1 试验材料
  •     1.1 菌种及载体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重组质粒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2.2 重组质粒工程菌的可溶性检测
  •     2.3 融合蛋白SUMO-BSN-37表达条件的优化
  •     2.4 融合蛋白SUMO-BSN-37的Western Blot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重组质粒工程菌的鉴定
  •     3.2 重组质粒工程菌的初步表达
  •     3.3 重组质粒工程菌的可溶性检测
  •     3.4 不同IPTG浓度的优化
  •     3.5 不同诱导表达时间的优化
  •     3.6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六章 抗菌肽BSN-37的释放及抑菌活性检测
  •   1 试验材料
  •     1.1 菌种及载体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融合蛋白的处理
  •     2.2 融合蛋白BSN-37的酶切
  •     2.3 融合蛋白的纯化
  •     2.4 Tris-Trieine-SDS-PAGE电泳检测
  •     2.5 酶切产物的活性检测
  •   3 试验结果
  •     3.1 融合蛋白BSN-37的纯化
  •     3.2 融合蛋白BSN-37表达量的测定
  •     3.3 融合蛋白的浓缩
  •     3.4 融合蛋白的切割
  •     3.5 酶切产物的活性检测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董萌萌

    导师: 胡建和

    关键词: 抗菌肽,活性检测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672559)

    分类号: Q78

    总页数: 111

    文件大小: 3315K

    下载量: 225

    相关论文文献

    • [1].SUMO化缺失对脓毒症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2].SUMO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关系[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3)
    • [3].SUMO特异性蛋白酶3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磷酸钙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0(05)
    • [4].SUMO化修饰融合蛋白表达系统研究进展[J]. 生物化工 2020(04)
    • [5].SUMO及SUMO化修饰蛋白在恶性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 [6].SUMO化修饰与血液系统疾病[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1)
    • [7].SUMO在阿尔茨海默症及其运动干预调节中的作用[J]. 生命科学 2019(11)
    • [8].抑制SUMO特异性蛋白酶1在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5(06)
    • [9].前列地尔对SUMO介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病变的作用[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06)
    • [10].基于SUMO本体的图书自动分类模型研究[J]. 情报杂志 2011(01)
    • [11].SUMO化修饰在核受体功能调控中的作用[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04)
    • [12].SUMO化调节在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02)
    • [13].面向高速公路网知识管理的SUMO扩展本体[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35)
    • [14].SUMO蛋白酶1对慢病毒感染骨髓瘤细胞生长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24)
    • [15].SUMO化修饰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4(05)
    • [16].SUMO化修饰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 生命的化学 2020(09)
    • [17].SUMO与乳腺癌[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20)
    • [18].HIF-1α的泛素化和SUMO化修饰[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09)
    • [19].植物SUMO化修饰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22)
    • [20].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21].大豆SUMO系统相关基因定位及其与细菌性斑点病抗性关系[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5)
    • [22].巴西橡胶树SUMO活化酶基因HbSAE1的克隆及表达[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09)
    • [23].SUMO特异性蛋白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20(02)
    • [24].SUMO化修饰与DNA损伤修复[J]. 生命的化学 2011(03)
    • [25].SUMO化修饰在DNA损伤响应中的作用[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2(10)
    • [26].蛋白翻译后SUMO化修饰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7].大豆SUMO化相关基因在热激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5)
    • [28].多形拟杆菌肝素酶Ⅰ的SUMO融合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9(07)
    • [29].血管紧张素Ⅱ及氯沙坦对大鼠肾系膜细胞SUMO蛋白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03)
    • [30].SUMO特异性蛋白酶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8)

    标签:;  ;  

    利用SUMO融合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菌肽BSN-3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