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尤利西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西斯,奥德赛,斯蒂芬,牛津,詹姆斯,醉乡,兄弟。
尤利西斯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平,师梦琪[1](2019)在《从《尤利西斯》主人公的精神流浪看乔伊斯的身份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为研究对象,从亲情的缺失感、现代社会的迷惘感,以及民族身份的漂泊感这叁个层面分析了主人公精神流浪的具体表现,从而观照作者乔伊斯的身份意识,认为这种精神流浪是作者自身思想的艺术表现。(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晏博[2](2019)在《《尤利西斯综合征》中漂泊与漂泊者的互文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荷马史诗时代开始,漂泊与漂泊者作为一个母题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社会历史文本。哥伦比亚作家甘博亚的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乔伊斯《尤利西斯》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但又因社会历史背景、个体不同呈现出小说自身的特点。甘博亚从自身经历出发,描绘了许多当代世界里的尤利西斯。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不仅记录了上世纪来自后发国家的欧洲新移民的漂泊人生,也展示了全世界因梦想移居大城市,于艰难中勉力前行,力图改变命运的人们所共有的漂泊感受;不仅揭示了个体迁移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构性,也以忧伤而坚韧的声线唱出了时代的情感共鸣。(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象愚[3](2019)在《《尤利西斯》叁译本比对(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尤利西斯》的形式创新可谓集中外古今之大成者,本文讨论的"第十章"成功运用了电影的手法,作者将一个小时左右都柏林不同区域的人事场景捕捉在一组组镜头中,每组中各个镜头就拍摄角度、技巧而言或有形式上的差异,但在意蕴上则可能又有种种关联,这些差异和关联大都体现在文字形式上的差异与意蕴上的关联中,这似乎是译者不应忽视的。(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闫然[4](2019)在《格林威治村的尤利西斯——音乐电影《醉乡民谣》的神话原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醉乡民谣》中,结构、人物和主题叁个方面都有重述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痕迹。文章利用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手法,分析了《醉乡民谣》及其神话原型《奥德赛》在以上叁个层面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现代神话重述手段在电影中表达的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吕国庆[5](2019)在《《尤利西斯》中的安排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排者"是"乔学"传统中的核心概念,由大卫·海曼提出,是指《尤利西斯》中处于隐含作者和叙事者之间的一个具有形式功能的角色。乔学家休·肯纳把这个概念更具穿透力地应用于《尤利西斯》的结构分析。本文是对休·肯纳剖解安排者在《尤利西斯》中担当的角色及其连锁叙述要素的形式功能所做的再观察。本文的结论是,安排者是《尤利西斯》在结构与母题上和《奥德赛》相对照的产物,是《奥德赛》中雅典娜的变体;他不化身,也没有具身性,是叙事者自我戏剧化到《尤利西斯》的故事世界,就像没有时空限制的摄影机镜头,无往不在地与人物共同排演都柏林人的生活场景,监控人物的各行其是,并通过自身连锁叙述要素的形式功能把人物即时经验与叙述相迭加,以此安排了布鲁姆与斯蒂芬这对精神父子的相遇。(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象愚[6](2019)在《《尤利西斯》叁译本比对(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尤利西斯》每一章都具有独特的形式与内容,本文讨论的第九章以莎士比亚为主要话题,具有浓郁的学术色彩。从本文的比对分析不难看出,倘若译者能对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以及批评有较深入的了解,就可能对翻译有更大的助益。《尤利西斯》第九章的主要内容是斯蒂芬在国立图书馆办公室就莎士比亚及其创作与一些文人展开讨论。参加讨论的主要人物除斯蒂芬之外,还有图书馆(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4期)
延涛[7](2019)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语言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意识流小说的着名作品,《尤利西斯》的语言特点是它的陌生化,这种陌生化体现在他语言的自由流动上,语言的意识流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开拓性。以《尤利西斯》为蓝本来研究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旨在为深入研究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梁萍[8](2019)在《“萧译本”《尤利西斯》畅销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的成名作《尤利西斯》是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它开创了现代主义创作的新篇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在我国对《尤利西斯》的译介出版中,由萧乾及其夫人文洁若二人合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译本一度获得畅销,这得益于名译者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宣传的推波助澜。深入探析"萧译本"《尤利西斯》在我国畅销的原因,对外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出版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2期)
颜榴[9](2019)在《《奥德赛》:当“尤利西斯”成了“戈多”》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9日至20日,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了德国戏剧《奥德赛》。这部戏在2017年5月首演于汉堡塔利亚剧院,今年作为“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的项目来华。观演过程充满了意外与惊奇,可以说是一次奇异的精神旅行。我们笑了,然后感到悲凉第一个意外就在于(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6-28)
闫娟[10](2019)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尤利西斯》代表着乔伊斯意识流作品的最高成就。本文从译文读者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汉译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译文读者的阅读需求,拟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翻译处理方式,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因此,探讨《尤利西斯》语言变异特征及其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尤利西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荷马史诗时代开始,漂泊与漂泊者作为一个母题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社会历史文本。哥伦比亚作家甘博亚的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乔伊斯《尤利西斯》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但又因社会历史背景、个体不同呈现出小说自身的特点。甘博亚从自身经历出发,描绘了许多当代世界里的尤利西斯。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不仅记录了上世纪来自后发国家的欧洲新移民的漂泊人生,也展示了全世界因梦想移居大城市,于艰难中勉力前行,力图改变命运的人们所共有的漂泊感受;不仅揭示了个体迁移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构性,也以忧伤而坚韧的声线唱出了时代的情感共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尤利西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平,师梦琪.从《尤利西斯》主人公的精神流浪看乔伊斯的身份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晏博.《尤利西斯综合征》中漂泊与漂泊者的互文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3].刘象愚.《尤利西斯》叁译本比对(之叁)[J].东方翻译.2019
[4].闫然.格林威治村的尤利西斯——音乐电影《醉乡民谣》的神话原型解读[J].艺术教育.2019
[5].吕国庆.《尤利西斯》中的安排者[J].国外文学.2019
[6].刘象愚.《尤利西斯》叁译本比对(之二)[J].东方翻译.2019
[7].延涛.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语言特色研究[J].文化学刊.2019
[8].梁萍.“萧译本”《尤利西斯》畅销原因探析[J].出版广角.2019
[9].颜榴.《奥德赛》:当“尤利西斯”成了“戈多”[N].北京日报.2019
[10].闫娟.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尤利西斯》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