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论文_周维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可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散曲,屈原,小令,元曲,意蕴,修辞,燕子。

张可久论文文献综述

周维强[1](2018)在《长天落彩霞 远水涵秋镜——元人张可久眼中的江南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可久,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以字行。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其生卒年份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卒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元代杰出的散曲作家。张可久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以浙江为多,旁及今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张可久是散曲家,游山玩水之余,多有创作,描摹江山,寄情山水。所以他存世的散曲作品中,写江南风景的较多。他以文字给我们绘就了一幅又一(本文来源于《文化交流》期刊2018年11期)

张艳红[2](2018)在《寻觅张可久》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可久为元代着名散曲家,有"曲仙"之目,与乔吉并称"双璧",后人比作唐诗人李白、杜甫。当时元代武宗皇帝在皇宫赏月亦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而我因很少涉及元曲,孤陋寡闻,不识卿名。初识张可久,源自十年前买的一本《元曲精品》,内收其曲文八首,细细读之,醉心于其清丽的词句、淡远疏荡的意境,尤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比人心山未险","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等(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8年08期)

刘中安[3](2018)在《张可久《寄鉴湖诸友》·草书》一文中研究指出释文一城秋雨豆花凉,闲依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本文来源于《道路交通管理》期刊2018年07期)

孙璠[4](2018)在《张可久散曲中的“抑屈崇陶”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抑屈崇陶"在元代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在大多数元人眼中屈原一心追求功名,应当受到嘲讽,陶渊明闲散隐逸,这才是他们所憧憬的理想生活状态。张可久也不例外,结合他颠沛坎坷的求仕经历和"怨而不怒"的传统文人性格,其"抑屈"和"崇陶"的作品染上了个性化的色彩。(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8期)

王倩[5](2018)在《浮生若梦,恋恋清欢——赏析张可久两支散曲[人月圆]》一文中研究指出情近中年,再读丰子恺的《渐》,更觉心惊!"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本文来源于《美文(下半月)》期刊2018年01期)

吴礼权[6](2017)在《张可久与元曲列锦文本建构(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可久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创作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建构"列锦"修辞文本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他所建构的"列锦"修辞文本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分叁大类十八小类。每一类"列锦"修辞文本的建构都对拓展作品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散曲作品独具魅力,是跟他擅长建构"列锦"修辞文本分不开的。(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艳歌[7](2016)在《浅析张可久小令中的季节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可久小令中写景之作甚多,且大都涉及春夏秋冬四季。这些季节的不同特质与张可久的心情暗合,体现了春"思"、夏"闲"、秋"愁"与冬"静"的特点。此外,为了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绪,张可久小令中重点突出了对"伤春悲秋"传统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这也与春秋两季的悲伤特质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廖涛鹰[8](2016)在《清丽含蓄,曲中婉约——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可久、乔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可久、乔吉被称为散曲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二人并称"曲中双璧"。他们的作品文采风流,情味隽永,近乎于词,在元代曲坛上独树一帜。张可久,字小山,一生专门致力于散曲创作。现存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曲九篇。作品之多,为元代曲家之冠。由于仕途坎坷,常寄情于山水之间,笔下多是写景作品。以清丽的语言描山绘水,景象清幽,追求着画外之趣。如《越调·凭栏人·江夜》:(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陈凯[9](2015)在《纪光明·草书中堂张可久天净沙》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近年出版的《纪光明书法集》、《纪光明书宋词行草卷》等来看,纪光明先生于濡墨操翰是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性格,达到心手双畅的自由境界。纪先生得工作之便而广交时贤、博览名作、审评各类展览赛事之书法无数,眼界开阔、胸罗万象、取异纳新,把握书法发展的脉搏。他在"颜字"底子的基础上,将灵动飘洒和厚重古拙兼收并蓄,化成质朴、清朗、轻灵的格调而神采飞扬。纪光明,1955年生人,湖北大冶人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本文来源于《广州文艺》期刊2015年11期)

刘永成[10](2015)在《元后期散曲的“返祖”现象——以张可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张可久为代表的元后期散曲家,在创作上出现了回归诗词的"返祖"现象,曲风绮丽典雅。元散曲"返祖"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其他文学体裁中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文人们避世淡泊之心态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宋元之际出现的雅词理论的影响,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元代文人的自觉追求。这种"返祖"不但促进了散曲这一文体的创新,而且使散曲与其他文体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文体的发展演化,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可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可久为元代着名散曲家,有"曲仙"之目,与乔吉并称"双璧",后人比作唐诗人李白、杜甫。当时元代武宗皇帝在皇宫赏月亦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而我因很少涉及元曲,孤陋寡闻,不识卿名。初识张可久,源自十年前买的一本《元曲精品》,内收其曲文八首,细细读之,醉心于其清丽的词句、淡远疏荡的意境,尤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比人心山未险","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可久论文参考文献

[1].周维强.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元人张可久眼中的江南山水[J].文化交流.2018

[2].张艳红.寻觅张可久[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

[3].刘中安.张可久《寄鉴湖诸友》·草书[J].道路交通管理.2018

[4].孙璠.张可久散曲中的“抑屈崇陶”倾向[J].文教资料.2018

[5].王倩.浮生若梦,恋恋清欢——赏析张可久两支散曲[人月圆][J].美文(下半月).2018

[6].吴礼权.张可久与元曲列锦文本建构(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

[7].王艳歌.浅析张可久小令中的季节意蕴[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廖涛鹰.清丽含蓄,曲中婉约——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可久、乔吉[J].课程教育研究.2016

[9].陈凯.纪光明·草书中堂张可久天净沙[J].广州文艺.2015

[10].刘永成.元后期散曲的“返祖”现象——以张可久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越调] 天净沙[黄钟] 人月圆[中吕] 山坡羊[中吕] 红绣鞋[越调] 天净沙[双调] 殿前欢

标签:;  ;  ;  ;  ;  ;  ;  

张可久论文_周维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