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刘红霞,刘豪凯,史光宇,王大元

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刘红霞,刘豪凯,史光宇,王大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4-苄氧基苯胺,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霞,刘豪凯,史光宇,王大元[1](2018)在《4-苄氧基苯胺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苄氧基苯胺是嘌呤衍生物2-[(4-苄氧基)苯胺基]-6-环己胺基嘌呤重要的中间体,分别采用4-硝基苯酚和对乙酰氨基酚为原料,通过两条路线合成4-苄氧基苯胺。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反应过程简单,易操作,收率达到84.6%。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木合塔尔·依米提,希尔艾力·买买提依明,张建平,阿依姑丽·麦麦吐逊[2](2012)在《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与吡啶、3-丁基噻吩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chiff-base法合成了侧链含席夫碱的新型噻吩单体2,5-二溴-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用Ni(Ⅱ)催化剂[二氯-1,3-双(二苯基磷)丙烷基镍(Ⅱ)]合成了新型共轭共聚物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3-丁基噻吩](共聚物Ⅰ)和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吡啶](共聚物Ⅱ)。采用FT-IR、1H-NMR对2种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PL、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氯仿溶液中发黄绿光,共聚物Ⅰ和共聚物Ⅱ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40 nm和516 nm,该类共聚物均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李连连,张庆文[3](2011)在《3-氯-4-(3-氟苄氧基)苯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一条适合产业化的3-氯-4-(3-氟苄氧基)苯胺的合成工艺路线。方法以间氟氯苄和2-氯-4-硝基苯酚为原料,依次经碳酸钾存在下的缩合反应、铁粉/氯化铵还原得到3-氯-4-(3-氟苄氧基)苯胺。结果总收率为82%。所得产物经TLC、熔点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具有高纯度。结论本方法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环境污染更小,预期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1年03期)

戴立言,袁更洋,余一夫,王晓钟,陈英奇[4](2010)在《3-苄氧基-4-丁基苯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An improved synthetic process for 3-benzyloxy-4-n-butylaniline hydrochloride the key intermediate of nequinate which is an anticoccidal drug to parasites of Eimeria,was described.The process was started with 3-aminophenol,via acylation,Fries rearrangement,benzylation,hydrolysis,and Huang-Minlon reduction,to give the title compound.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molar yield were as follows:acylation,130—140℃ for 3 h;Fries rearrangement,140℃ for 5 h,77.9%(based on 3-aminophenol);benzylation,70℃ for 2 h and 80℃ for 4 h,81.3%;hydrolysis and Huang-Minlon reduction,reflux for 90 min,78.2%.The structures of the main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The process is much of industrial value because of high yields,cheap and available materials,moderate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s.(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马怀让,路军,陈景元,杨秉勤[5](1997)在《3,4-(二丁基锡)二氧基苯甲醛与苯胺希夫碱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3,4-二羟基苯甲醛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制备了新化合物3,4-(二丁基锡)二氧基苯甲醛,后者与芳伯胺缩合,合成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希夫碱,通过元素分析、IR以及1HNMR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2期)

沈子威,高飞,赵南明[6](1985)在《甲氧基苄叉丁基苯胺液晶相变正电子湮没研究——分子自旋模型解释相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甲氧基苄叉丁基苯胺液晶相变的研究来解释这种液晶相变机理—分子自旋模 型。液晶相变测量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从本实验看这种方法比示差量热法优越,其敏感参量τ_2,I_2能很好地反映液晶分子的状态。(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1985年08期)

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Schiff-base法合成了侧链含席夫碱的新型噻吩单体2,5-二溴-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用Ni(Ⅱ)催化剂[二氯-1,3-双(二苯基磷)丙烷基镍(Ⅱ)]合成了新型共轭共聚物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3-丁基噻吩](共聚物Ⅰ)和聚[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共-吡啶](共聚物Ⅱ)。采用FT-IR、1H-NMR对2种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PL、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氯仿溶液中发黄绿光,共聚物Ⅰ和共聚物Ⅱ的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40 nm和516 nm,该类共聚物均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霞,刘豪凯,史光宇,王大元.4-苄氧基苯胺的合成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木合塔尔·依米提,希尔艾力·买买提依明,张建平,阿依姑丽·麦麦吐逊.3-次甲基(4-丁氧基苯胺)噻吩与吡啶、3-丁基噻吩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2

[3].李连连,张庆文.3-氯-4-(3-氟苄氧基)苯胺的合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

[4].戴立言,袁更洋,余一夫,王晓钟,陈英奇.3-苄氧基-4-丁基苯胺盐酸盐的合成工艺[J].化工学报.2010

[5].马怀让,路军,陈景元,杨秉勤.3,4-(二丁基锡)二氧基苯甲醛与苯胺希夫碱的合成及表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6].沈子威,高飞,赵南明.甲氧基苄叉丁基苯胺液晶相变正电子湮没研究——分子自旋模型解释相变初探[J].核技术.1985

标签:;  ;  ;  

苄氧基丁基苯胺论文-刘红霞,刘豪凯,史光宇,王大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