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硝基蒽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蒽醌类衍生物,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结肠癌
硝基蒽醌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英,郑婕,张立伟,王转花[1](2019)在《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通过抑制ERK1/2激活和ERCC1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方法合成是新药研发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简称C3),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确定蒽醌类衍生物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通过MTT比色法检测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3对这两种结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60μg/mL的C3处理HCT116和HT29细胞48 h,细胞活性分别是50.67%和59.77%,达到了半抑制浓度;同时,其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和qRT-PCR技术,检测C3对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3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且减弱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最后,用U0126(MEK1/2抑制剂)和C3联合作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ERCC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C3通过降低p-ERK1/2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从而抑制ERCC1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C3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1/2)信号通路,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使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发生下调,进而抑制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郑冬松,吴传龙,颜波,李为民[2](2017)在《超细镍基催化剂用于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镍基催化剂,用BET、TPR、XRD、HRTEM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能表征,比表面积为363m2/g,孔容为0.38cm3/g,活性组分NiO在催化剂中高度分散,并且在催化剂表面无明显的堆积现象,粒径尺寸不大于10nm。用该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小型反应装置上进行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胺基蒽醌反应,在温度为120℃,液时空速2.0h-1,氢气/1-硝基蒽醌(干品)物质的量比为40,压力3.0MPa条件下,加氢产品纯度达到98.38%,具有优良的加氢性能。该催化剂经过30d的加氢实验后,催化剂活性依然良好,性能未见下降,表明该超细镍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7年12期)
牛敏[3](2017)在《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蒽醌类化合物存在于诸如虎杖、大黄、芦荟以及其他许多种草本植物中。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病菌、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有部分蒽醌类药物应用在抗肿瘤治疗的临床上,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疗效。然而,蒽醌类化合物具有天然植物中含量低,提取过程困难、难以高效的分离纯化等缺点,同时存在心脏毒性等副作用。所以,利用化学合成修饰的方法合成高效低毒的蒽醌类衍生物是一种开发新型蒽醌类药物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前期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研究发现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阻滞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但是,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以及其阻滞细胞周期的机制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还尚不明确。本文主要探究了新合成的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简称:C7)对MCF-7活力的影响及凋亡、迁移等相关的分子机制。1、通过MTT细胞毒性实验,发现较高浓度(60~100μg/mL)的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能够明显的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显着的降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率。细胞划痕实验表明较低浓度(20~40μg/mL)的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可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用不同浓度的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后,普通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MCF-7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细胞之间的距离增大,细胞发生皱缩变圆的现象。同时贴壁能力降低,部分细胞漂浮于培养基中。通过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发现细胞核收缩变小扭曲变形,部分染色质出现固缩状态。说明随着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浓度的升高,细胞核的染色质凝聚程度升高,并发生了边缘化。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 D1、CDK2、CDK4、CDK7、p21和p53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量显着增多,而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量明显减少。2、不同浓度的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对MCF-7细胞进行处理后,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和qRT-PCR对MMP-2/9以及NF-κB信号通路中的p65和IκBα在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水平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检测p65核转位情况。结果显示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的抑制,同时发现p65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分布逐渐减少。表明随着IκBα磷酸化被抑制后p65在细胞核中的数量急剧减少了,NF-κB/p65信号通路受到了显着的抑制;与此同时,MMP-2和MMP-9的表达量也显着的降低了,说明NF-κB/p65信号通路与MMP-2/9的表达量相关。由此推断得出: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可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阻断p65蛋白发生核转位的进程,从而降低MMP-2/9的表达。综上所述,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可以在阻滞MCF-7周期进程的同时促进MCF-7发生凋亡。同时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可抑制MCF-7细胞中的NF-κB/p65信号通路,达到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刘云法[4](2017)在《硫催化CO还原1-硝基蒽醌制备1-氨基蒽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氨基蒽醌作为一种主要的合成蒽醌类染料的中间体,在现在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途多,用量大,由它合成的染料多达几十种,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染料工业的主要产品。但是传统的1-氨基蒽醌的合成工艺非常的复杂,而且后处理步骤多并且麻烦,导致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最近一些年,研究人员都在探究新的合成1-氨基蒽醌的方法,但是普遍存在着成本高,条件复杂,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利于工业生产。一种环境友好型,成本低廉,合成工艺简单的方法有待于被开发。本文以1-硝基蒽醌作为反应底物,无机碱作为助催化剂,硫作为催化剂,硒作为引发剂,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实现了实验室一锅法还原制取所需的产物。通过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时间条件、温度条件、压强条件、硫粉用量、硒粉用量、不同种类助催化剂及助催化剂的使用量条件、水量条件、底物用量条件对该还原反应的影响,确定助催化剂种类为碳酸氢钠对该反应最为有利。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_(16)(4~5)正交实验,并分析出了上述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强弱顺序为:Se量>温度(T)>压强(P)>S量>时间(t)。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微调,得到最佳反应条件:1-硝基蒽醌:6.00g(27mmol);硫:4.7mmol;硒:0.20mmol;水:40mL;NaHCO_3:24mmol;时间:6h;P_(CO):6.0Mpa;温度:150℃。本文运用催化还原的方法,由1-硝基蒽醌制取1-氨基蒽醌,与原来的方法比较,操作更加的简单,成本更低,并且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催化还原体系。本论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第叁部分为结果与讨论,包括条件实验,正交实验;第四部分为机理概述,第五部分为结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郑冬松,田素素,吴传龙,卢建平,李为民[5](2017)在《1-硝基蒽醌催化加氢制备1-胺基蒽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Pd/C催化剂,进行了1-硝基蒽醌加氢还原制1-氨基蒽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加氢工艺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得出了合适工艺条件:m(1-硝基蒽醌(干品))∶m(二甲基甲酰胺)∶m(催化剂)=15∶100∶0.6,在100℃,氢气压力1.2MPa下反应120min。1-氨基蒽醌平均纯度99.23%,平均收率达到98.3%。Pd/C催化剂套用30批次(每3批次补加0.1g催化剂),其活性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7年04期)
李玉英,牛敏,张立伟,王转花[6](2017)在《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了解肿瘤细胞的迁移机制可为阻断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一个关键的策略。蒽醌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我们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酰胺蒽醌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简称C7),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探究蒽醌类衍生物C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首先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蒽醌类衍生物C7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活力的影响,结果证明较高浓度(60~100μg/m L)的蒽醌类衍生物C7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7对MCF-7细胞迁移的影响,发现较低浓度(20~40μg/m L)的蒽醌类衍生物C7可以显着降低MCF-7细胞的迁移率。为进一步探究C7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κB/p65蛋白的核转位情况;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C7对MCF-7细胞中NF-κB/p65通路及迁移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7可以下调细胞质中IκBα的磷酸化,降低NF-κB/p65蛋白的核转位,减小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因此,C7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季浩[7](2016)在《二硝基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二硝基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以乙腈、水、二氧六环为流动相(体积比为43∶52∶5),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二硝基蒽醌和1-硝基蒽醌的精密度分别为0.36%和5.98%。该方法简单可靠、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6年04期)
陈华玉[8](2016)在《1-硝基蒽醌制备1-氨基蒽醌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1-氨基蒽醌是蒽醌系染料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其用途广,用量大。1-氨基蒽醌的传统合成方法工艺复杂、污染严重、产品纯度低;近年来新开发的合成方法,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工业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现有生产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清洁高效、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的新工艺。本文第一部分先对反应溶剂和亲核试剂进行了选择,确定了选用1-硝基蒽醌为原料,尿素为亲核试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取代硝基生成1-氨基蒽醌的实验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1-硝基蒽醌5.06g(0.02 mol),尿素7.2 g(0.12 mol),N-甲基吡咯烷酮60 mL,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2 h。该条件下得到的产品中1-氨基蒽醌纯度为81.2%,收率为98%。此外,对水和尿素加入方式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第二部分以浓硫酸为反应介质,钼酸铵为催化剂,用铁粉还原1-硝基蒽醌生成1-氨基蒽醌和硫酸亚铁,反应中没有污染环境的铁泥生成,而且还可以浓硫酸为介质进行下一步反应。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铁粉还原法的最佳工艺条件:1-硝基蒽醌5.06g(0.02 mol),还原铁粉3.92 g(0.07 mol),钼酸铵0.5 g(0.0004mol),85%H2S0425 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1-氨基蒽醌纯度为95.1%,收率为96%。还原反应结束后,原反应液中加入溴素进行溴化反应,1-氨基-2,4-二溴蒽醌收率为84%。(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4-30)
高扬[9](2014)在《硒催化CO/H_2O体系水相还原1-硝基蒽醌制1-氨基蒽醌》一文中研究指出1-氨基蒽醌是合成蒽醌系列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在蒽醌染料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被广泛使用。传统的以及近些年来的合成方法存在生产工艺及后处理复杂、成本高、污染环境等不足。本文旨在开发一种绿色、方便、高效、简单的合成方法。本文将Se/CO/H2O体系应用到1-硝基蒽醌的还原上,这是一种新的制备1-氨基蒽醌的方法,与传统的还原方法相比更加环保、更加经济。本课题拓宽了Se/CO/H2O体系的应用范围。本文以1-硝基蒽醌为反应底物,硒为催化剂,碱为助催化剂,在CO/H2O体系中,实现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一锅法合成1-氨基蒽醌。通过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助催化剂的量、反应温度、水的量、硒粉的量、助催化剂的种类、底物的量对该反应的影响,确定了碳酸氢钠为较好的助催化剂。由L9(34)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强弱顺序为:水量>压强>Se量>温度。最佳反应条件为:1-Nitroanthraquinone:1.265g (5mmol); Se:0.0158g(0.2mmol); H2O:30ml; NaHCO3:0.42g (5mmol); T:150℃; PCO:5.0MPa; t:3h.1-氨基蒽醌的纯度为96.53%。本论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1-氨基蒽醌的性质、结构、用途及工业上生产工艺,并对各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介绍了实验过程,产物的分析方法和大致条件的确定;第叁部分为结果与讨论,包括条件实验,正交实验,平行性实验;第四部分是结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5-01)
杨艳[10](2013)在《1-硝基蒽醌的绿色硝化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硝基蒽醌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蒽醌衍生物之一,广泛用于合成药物、染料和其它功能精细化学品,主要用于生产1-氨基蒽醌和溴氨酸。传统的合成方法是以蒽醌为原料用硝酸-硫酸的混酸进行,该法会产生大量废酸和废水,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选择性也不高。基于氮氧化物的硝化反应,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了硫酸的使用,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大量废酸的产生。目前比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硝化技术是Kvodai硝化和采用N205作硝化剂的新工艺。研究了N204-03体系硝化蒽醌合成1-硝基蒽醌的制备工艺,筛选了一系列催化剂,使用二氯乙烷为溶剂,考察N204用量、03流量、反应时间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甲磺酸为催化剂,反应溶剂为100mL二氯乙烷,四氧化二氮的用量为3.5mL,O3流量为0.6L·min-1,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5h,1-硝基蒽醌的产率可达到82%,蒽醌转化率接近95%。研究了N205硝化蒽醌合成1-硝基蒽醌的制备工艺,选用了一系列质子酸和路易斯酸为催化剂,使用卤代烷烃为溶剂,考察N205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在甲磺酸存在、n(AQ):n(N205)=1:1.45、温度0℃下反应1h,1-硝基蒽醌的产率可达到90%,蒽醌转化率接近100%。本文将新型硝化技术应用于1-硝基蒽醌的制备工艺中,提高硝化反应原子经济性,实现绿色清洁硝化,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1)
硝基蒽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镍基催化剂,用BET、TPR、XRD、HRTEM对成型后的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能表征,比表面积为363m2/g,孔容为0.38cm3/g,活性组分NiO在催化剂中高度分散,并且在催化剂表面无明显的堆积现象,粒径尺寸不大于10nm。用该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小型反应装置上进行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胺基蒽醌反应,在温度为120℃,液时空速2.0h-1,氢气/1-硝基蒽醌(干品)物质的量比为40,压力3.0MPa条件下,加氢产品纯度达到98.38%,具有优良的加氢性能。该催化剂经过30d的加氢实验后,催化剂活性依然良好,性能未见下降,表明该超细镍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硝基蒽醌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英,郑婕,张立伟,王转花.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通过抑制ERK1/2激活和ERCC1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2].郑冬松,吴传龙,颜波,李为民.超细镍基催化剂用于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7
[3].牛敏.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影响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7
[4].刘云法.硫催化CO还原1-硝基蒽醌制备1-氨基蒽醌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7
[5].郑冬松,田素素,吴传龙,卢建平,李为民.1-硝基蒽醌催化加氢制备1-胺基蒽醌[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7
[6].李玉英,牛敏,张立伟,王转花.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
[7].季浩.二硝基蒽醌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J].染料与染色.2016
[8].陈华玉.1-硝基蒽醌制备1-氨基蒽醌新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高扬.硒催化CO/H_2O体系水相还原1-硝基蒽醌制1-氨基蒽醌[D].辽宁大学.2014
[10].杨艳.1-硝基蒽醌的绿色硝化合成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